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效

时间:2023-06-12 16:52:14 美云 太极拳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效

  许多人都以太极拳为养生运动,也知道太极拳的好处是预防疾病,但是却不知具体哪些疾病,太极拳教学非常注重养生保养,下面大家一起跟小编来了解一下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效,欢迎大家阅读。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效

  太极拳运动对防治哪些疾病有效

  打太极拳从根本上是改善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所以能治疗和大脑相关的疾病,如失眠、神经衰弱等有明显的疗效。

  运动对血脂成分及血流动力的改善明显,故对高血脂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也有较显著的疗效。

  由于呼吸锻炼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打太极拳对哮喘、肺结核等均有相当成功的治疗作用。此外,对内脏下垂、慢性肝炎、糖尿病、腰腿痛均有疗效,对预防流行性感冒作用也极其明显。

  练习太极拳可以预防慢性病

  练习太极拳能防止各种慢性肺病,以及肺影响到的其他疾病,都有明显的效果。肺功能不好还会影响到胃,人们生活在一个压力围绕的圈子里,会造成气滞或者横气填胸,因此太极拳在这时就起到了作用。

  其不能下行纳于肾,胸中每日感觉满满的,这样就会影响到食欲,人如果没有食欲, 就会饥饱失常,胃气失和,口谈不懈面色萎黄,这就影响到胃了。

  胃在消化食物时,因有上述情况 胃中没有食物,患成了胃与胃结合, 这样就消耗了胃膜, 胃开始酸,然后胃疼,严重的胃穿孔,那就麻烦了,所以通过练习太极拳,练习了内功,也锻炼了心肺功能,同时也保健了胃,对于各种胃病都有防治的效果。

  如果心肺不好,呼吸不能下纳于肾,气不能沉于丹田, 就会影响到肾,因肾不纳气,也影响了水的通道,中医上讲“肺为水上之源”水道一旦受影响,轻者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重者会胸病,甚至会出现水肿,所以练习太极拳对上述病症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练习太极拳不仅能预防慢性疾病,还能对慢性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而且太极拳对手术后的病人的康复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在活在当下的人们,需要多练习太极拳为我们的身体打气加油。

  心肺不好,又会直接影响到脾, 因脾与胃表里, 脾位于中焦, 主肌肉,生理功能,主运化水各,水湿, 为气血生化之源,不是后天之本。

  如果肺功能不好,气逆胸中,脾就会失去升降和清理之职,使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脾不能留血,清阳不生,就会产生腹胀,腹痛、便秘、浮肿、内出血等疾病。 面部就会失去荣光, 面色萎黄、气虚懒言。

  心肺不好,气不能下行而逆胸中,就会影响到大肠固脉主水道,肠道失调,首先要找肺的原因, 肺气不通,大便秘结,就是卫气失和、中焦病之所至。

  总之心肺不好也会影响到肝胆,固肝主筋主疏泄,气逆胸中, 人就会容易发脾气, 无事生非、吵架、情绪不稳。胆是储藏和排泄胆汁,以帮助脾胃对饮食的消化。

  胆又有“胆主决断”之说。 在评价人时就会说“谁谁有胆量,办事干净。”所以也会和情绪有关。

  根据以上分析,练习太极拳就是练习内功,就是练习心肺功能,心肺功能的健康,能直接影响和帮助其它脏腑功能。

  所以说要想健康,请经常练习太极拳,话又说回来了,会打太极拳架子,不等于懂了太极拳,不等于练习内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呼吸,呼吸与功能密切的配合,并且能气沉丹田,才是真正练了太极拳,才是真正练习了内功。

  长期正确的练习内功,才有利于营卫气血的通行,改善五脏六腑功能, 是脏腑组织到肌体组织, 关节韧带腱鞘肌群,都完全地得到了活动和锻炼, 才使人肌肉发达,骨骼强健,面色红润,精神饱满。

  练太极拳的作用

  1、太极拳,对植物神经系统产生良性影响,练太极拳时呼吸较深,可对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发生影响(据上海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动物实验证明,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可使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紊乱得到调整和改善。

  2、太极拳能在大脑皮质形成一个特殊兴奋灶,而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练太极拳时,要求精神贯注,意想小腹(即意守丹田),排除杂念,即要“用意不用力”和“心静”。

  这种意识和身体锻炼相结合的方法,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的情况下完成的,它使大脑皮质功能区形成一个特殊兴奋灶(即兴奋集中在很小的一定区域),而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

  这样就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可以打破疾病的病理兴奋灶,修复和改善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起到健脑强身作用。

  3、太极拳还有利于提高人体动作的平衡性与协调性,太极拳动作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要求较高,这对神经系统是一种锻炼,有利于平衡和协调动作的发展。

  练太极拳可以从两方面辅助治疗慢性鼻炎

  一、通过提高上呼吸道免疫力,帮助修复自愈鼻腔粘膜系统

  鼻、咽、喉三个部位合称上呼吸道,呼吸道内表面分布有分泌液和纤毛,它能温暖或冷却、湿润和净化吸入的空气,保护呼吸器官。

  太极拳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其动作柔和缓慢,其呼吸深细匀长,连绵不断的招式中蕴含内气与外气的导引,既有效锻炼了身体,也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免疫力。

  人体免疫力提高后对病菌和病毒的抗性增强,缓解慢性炎症(过敏性鼻炎除外,免疫力增强会导致过敏反应加重),同时有规律的气的导引对于呼吸道是非常好的按摩方式,有助于修复鼻腔粘膜系统。

  所以,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通过呼吸运气,可以对鼻腔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通过活络筋骨、调和气血,改善脏腑阴阳平衡,通窍解毒

  太极拳是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拳术。

  慢性鼻炎在中医看来则是由于肺脾气虚、肾阴不足、肺经风热、胆腑郁热、脾胃湿热等脏腑经络阴阳失衡而发生的病症。治疗慢性鼻炎,中医艾灸、针刺常采用迎香、百会、上星、合谷、攒竹、通天、风池、印堂、曲池等穴位。

  而太极拳属于道家养生功法,其拳理无处不包含阴阳,每个动作的运气都循应经络而行,比如武当道家五形气功,常练习虎形养生气功,可舒肝利胆,精血旺盛,常练习龟形养生气功,可生津强肾,精力充沛。

  太极拳变化丰富,可调和气血经络,配合中医艾灸、按摩,是非常好的辅助治疗方式。

  太极拳可辅助治疗慢性鼻炎,配合恰当的药物治疗,加以良好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能帮助治疗慢性鼻炎,改善身体健康。

  长练太极拳有助于肝肾

  太极拳是一种古老的健身方式,融合了“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养生法则,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主张用意念来支配身体,长期使用这种方式能够很好的调节我们的心态。

  从而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太极拳独特的习练方式可有利于通经活络。首先,突然、强烈的刺激会使人体气机紊乱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讲究的是完全的放松身体,这样长期坚持有助于经络的疏通。

  其次,太极拳全身性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助于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灌注全身,滋养各脏腑组织器官,营阴阳,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提高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

  再者,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会对全身三百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按摩,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活跃经络、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和调整虚实,加强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太极拳的其他好处

  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

  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太极拳对心血管的好处

  1、对心血管系统的疗效

  病人精神疲倦,面色暗淡,伸直胸闷或者作痛,脉细弱。坚持练习24式太极拳能够减缓以上症状,而且能够改善面部气色。

  临床上常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后恢复期,I、II两期原发性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和肺原性心脏病I、II度心功能不全者。

  上述病人可练24式简化24式太极拳,也可以视病情和体质进行选练单式。其运动量应以运动中心率小于亚极量为宜。正常人打一套简化24式太极拳一般心率提高10-20次/分。

  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加大运动量,重复打拳。练拳最好在清晨,选择空气新鲜,较为温暖、干燥平坦的地方。

  2、对神经系统的疗效

  病人在出现头痛炫目,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健忘神疲。在出现这些症状时,可以进行24式太极拳的锻炼。24式太极拳可以调整气息、宁神定志、潜阳降逆。

  在练习24式太极拳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规定运动量。体质好的可以多练一会,体质不好的要适当的减量。在练习24式太极拳的时候要放松身心。

  3、对消化系统的疗效

  病人食欲不振,怠倦销售,有胀气,打24式太极拳可以健脾健胃,增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

  一般可用于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下垂、迁延性肝炎、老年性便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无并发症者。

  锻炼时可配合内养功进行治疗。运动中要注意腰的转换,以加强对内脏的按摩。

  4、对呼吸系统的疗效

  病人咳嗽气短或干咳少痰重者动则喘甚,自汗怕冷或阴虚潮热盗汗。打24式太极拳可使习练者气道通畅、呼吸调匀,具有补气益肺的作用。

  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肺气肿、慢性非活动性肺结核等康复治疗。初练24式太极拳一般采用自然呼吸,力求做到深、长、细、匀。

  这对呼吸系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练拳时最好选择空气新鲜,周围植有松柏的地方。

  5、人体各系统机能衰退的疗效

  病人多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发脱齿揺、小便频数、足瘘无力等衰老现象。坚持24式太极拳锻炼可以补益肾精、强壮筋骨、抵御疾病、延缓衰老。

  其运动量视病情而定,以运动后微微出汗、精神爽朗、不觉疲劳、食量增加、睡眠转佳为宜。若以强身延年为目的,则可适当增大运动量。

  结语:综上所述,练习太极拳对治疗慢性疾病的作用非常大,练习太极拳的人也很多,现在很多外国人都在练习,作为亚健康的中国人能不练习么?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对我们的作用真的非常大,不仅在疾病方面有疗效,而且对疾病的治疗也很有效。

  太极拳简介

  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太极拳主要代表人物有施承志、陈正雷、杨振铎、李秉慈、孙婉容、钟振山等。

  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氏、杨氏、武氏、吴氏、孙氏、和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202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5届常会将“太极拳”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名称由来

  太极拳属武术一大拳系。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拳法变幻无穷,遂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而被命名的。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就是大的意思,“极”就是开始或顶点的意思。宋朝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第一句话就是“无极而太极”,并非说太极从无极产生,而是“太极本无极”之意,意即“太极”是产生万物的本源,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太极拳取的也是这个意思。太极图是我国古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说的结合,逐步形成了太极拳术。

  太极拳一词,最早见于署名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根据文献和口头资料,王宗岳的遗作,是清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河北省永年县)武澄清(1880年-1884年),在任职河南省舞阳县县令时,得于县属北舞渡镇家盐店,时间约在清咸丰二年(1852年)或稍晚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有无王宗岳此人,研究者迄今尚无定论,近十余年来有人还提出《太极拳论》是武禹襄(1812年-1880年)的化名之作。不管上述议论谁是谁非,有一点可以肯定: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原件,谁也没有看到过。

  武禹襄的长甥李亦畲(1832年-1892年)于光绪七年(1881年)将王宗岳武禹囊的拳论和自身体会,手书三册传世,俗称“老三本”。自藏本封面题名《太极拳论》,下注“后附小序并五字诀”。赠郝和本封面题名《王宗岳太极拳论》,下注“后附小序并五字诀”。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太极拳理论著述。“太极拳”之名、王宗岳和武禹襄的拳论见诸于文字记载的,均首先出于此抄本。

  1928年定稿的《清史稿》,在《卷五百五列传二百九十二艺术四》中记载:“清中叶,河北有太极拳,云其法出自山西王宗岳……至清末,传习者颇众云。”这是太极拳之名见诸官方史书的最早记载。说“河北有太极拳……传习者颇众”,证明永年人杨禄禅、武禹襄所传拳术已正式定名为太极拳了。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效】相关文章:

太极拳的养生功效08-15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能08-15

练习太极拳的六大养生功效08-28

太极拳的养生法则08-15

太极拳的养生要领09-19

健身养生太极拳12-13

太极拳的多种功效07-26

太极拳养生法推荐08-15

绿茶的养生功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