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企业危机的三种方法

时间:2024-10-23 19:22:46 危机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应对企业危机的三种方法

  危机管理是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应对企业危机的三种方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现代商场中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

  危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包括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事物的管理。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谈应对企业危机的方法

  一、怎样应对企业危机

  危机是企业经营周期的天然的组成部分。不可预测性无疑是商业经营的本性。每一个敏感的事态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公司都有其独特的性质、产品和结构,因此,不可能有一种能够适合所有危机状况下快速恢复的方法。尽管如此,在有效应对和处理公司公共关系方面出现的紧急事件时,还是存在一些贯穿其中的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危机管理中主要的是如何预防危机的发生,在企业发生危机后首要地是力求快速反应。

  纵观各类企业在遇到各式各样危机时的应对之策,发现大多数成功处理危机的企业都是在第一时间内向公众表明了态度,控制了危机的发展;而失败的企业不是推三阻四就是沉默寡言,从而造成了事态的反复和扩大。

  危机爆发后,利益相关者的情感肯定受到了伤害,这时他们需要得是安慰,任何推脱和解释只会招致公众的反感和唾弃。因此,我们主张:当危机来临时,企业应该马上予以重视。要求在第一时间内快速作出反应,充分利用第一个“24小时”,控制危机的局势,阻止不利情势的蔓延,从而最大可能降低危机对企业所造成的伤害,这是应对企业危机的第一要诀。

  其次,在企业爆发危机后,一定要积极面对公众,不要推三阻四或者沉默寡言,在社会上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延误危机的解决。更不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逃避责任!殊不知逃避的后果更严重。在遭到公众的质疑时,一定要保持开放心态,不要害怕事情暴光后对企业不利,要从长远考虑,不要在乎短期的利益。因为纸是包不住火的,任何的遮掩都会阻止危机的顺利解决。

  危机处理的前提是尊重公众的权益。在危机调查中,要实事求是地弄清楚企业危机到底给公众带来了多大的不便及利益损害,企业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对公众进行补偿等,这是企业必须考虑的。同时,关键还在于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生产型企业不仅要关注企业的效益,还必须对社区的环境承担责任,以实现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应对企业危机,有企业负责人或高层领导对危机的重视和直接参与都极其重要。高层的直接参与,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资源减少内部的混乱,更关键的是让公众看到企业的诚意,给公众和员工以信心,可以起到控制局面的作用,对顺利解决危机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应对企业危机中,借助外力,确立专家权威认同也很重要。危机爆发后,企业单方面的声明往往不足以消除公众心中的顾虑,为增强公众对企业及产品的信任感,必要时可以借助外力,适当运用第三方权威机构发布正面信息比企业自己的声明更具有说服力,也可以防止负面信息的进一步扩散。

  同时,企业发生危机时,媒体是必须面对的。媒体是公众利益的代言人,公众的知情权赋予了媒体的报道权,每个媒体都有一群忠诚的阅读群和追随者。不同立场的说辞会让公众产生不一样的认为。

  要正确地统一对外口径,确保企业发布的信息客观,严谨,不让公众留下企业“欲盖弥彰”印象,避免造成信息口径不一致给企止带来更大的的损害。要尊重媒体报道,避免挑战媒体,因为挑战媒体,就是挑战公众的知情权。把媒体的报道作为对企业的监督。有时媒体就某一问题提出猜测,企业要及时的回复。有时媒体提出了批评,企业要认真思考媒体的批评是否正确,然后调整自己的行为。危机是发展的,媒体的报道是不断变化的,企业要及时收集舆论的变化,调整应对策略。

  最后,企业危机发生后,企业应该查找危机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危机的发生。在这之前,企业应该实事求是,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可吹嘘,不可一口否认。消费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根据所查找到的危机根源,及时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避免企业危机的再度发生,取信于民。

  二、危机管理的原则

  危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包括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事物的管理。如同在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在现代商场中也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机是正常和难免的,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那么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从而能够成功地预防危机,处理危机,甚至反败为胜,在危机中恢复并得到发展呢?最好办法就是准确预见危机,即建立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未雨绸缪,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并且在企业中营造一个“危机”氛围,加强员工培训,使企业所有员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时时充满危机感。同时,遵循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为企业排忧解难,在危机中寻求更好的发展。

  危机总是突然的、出人意料地爆发,危机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公司免遭损失,而是要能在危机中发展。很多企业将危机管理与业务发展看成是一对相互对立的矛盾,认为危机管理必然阻碍业务发展,业务发展必定排斥危机管理。从而导致危机管理与业务发展被割裂开来,形成"两张皮"。危机管理机构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往往不考虑其对业务发展的可能影响;而业务部门在开拓业务时则是盲目地扩张,根本不顾及危机问题。

  危机管理要从全面化出发。所谓全面化可归纳为三个"确保",首先应确保企业危机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相一致;其次是确保企业危机管理能够涵盖所有业务和所有环节中的一切危机,即所有危机都有专门的、对应的岗位来负责;最后是确保危机管理能够识别企业面临的一切危机。

  危机管理有“道”亦有“术”。危机管理的“道”是根植于企业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是企业得到社会尊敬的根基。危机管理的“术”是危机管理的操作技术与方法,是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掌握的。危机管理之“道”是企业危机之“术”的纲。

  从根本上讲,危机就其本质而言,是无法预知的,也是不可以准备的。大多数企业对于危机往往是亡羊补牢,但其实预防与控制才是成本最低、最简单的方法。如何处理危机根植在企业的价值体系中.,靠训练各级员工在危机来临之后的反应能力以及事件处理能力。

  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是一个由不同的子系统组成的有机体系,如信息系统、沟通系统、决策系统、指挥系统、后勤保障系统、财物支持系统等。

  因而,企业危机管理的有效与否,除了取决于危机管理体系本身,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它所包含的各个子系统是否健全和有效运作。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失灵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危机管理体系的失效。如果一个公司的总裁是在吃早餐时看新闻知道危机来临的话,可能丰盛的午餐已经痛苦地丢失了。

  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危机管理机构。因为清晰的职责划分是确保危机管理体系有效运作的前提。同时,企业应确保危机管理机构具有高度权威性,并尽可能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以保持其客观性和公正性。

  危机的集权管理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企业面临的全部危机,从而将危机策略与经营策略统一起来,决不能各自为政!危机发生的时候,人们需要有人站出来领导,人们需要的是指示和命令。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告诉我应该怎么做。

  但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高危机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不同领域的危机应由不同的部门来负责,即危机的分散管理。危机的分散管理有利于各相关部门集中力量将各类危机控制好。但不同的危机管理部门最终都应直接向高层的首席风险官负责,即实现危机的集中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危机战略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所能获得的信息是否充分。而危机战略能否被正确执行则受制于企业内部是否有一个充分的信息沟通渠道。如果信息传达渠道不畅通,执行部门很可能会曲解上面的意图,进而作出与危机战略背道而驰的行为。

  有效的信息沟通可以确保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充分理解其工作职责与责任,并保证相关信息能够传递给适当的工作人员,从而使危机管理的各个环节正常运行。企业内部信息的顺畅流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信息系统是否完善。因此企业应加强危机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任何理由瞒报、迟报,甚至不报的行为都是致命的。

  综上所述,危机管理既要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也要根据危机的实际情况,尤其要借助新技术、新信息和新思维,进行大胆创新。切不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有效的危机管理必须做到:移转或缩减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提高危机事前管理的地位;改进危机的事中管理;完善修复管理,从而能迅速有效地减轻危机造成的长期损害。

  三、怎样处理三类企业危机

  所有的企业危机无外乎三类,第一类品牌上的危机,第二就是消费者对售后服务方面的投诉,也可能引发危机,最常见的就是第三类,就是可能由产品质量进而引发对企业品牌的伤害,第三类危机是最多的,也是企业最难以处理得一种危机。在现代商场中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机是正常和难免的,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企业危机总是突然的、出人意料地爆发,不论是知名企业,还是无名企业,不可避免地总会发生产品、价格、人才、信息、财务、信誉等种种危机,这成为现代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危机管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准确预见,即建立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未雨绸缪,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并且在企业中营造一个“危机”氛围,加强员工培训,使企业所有员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时时充满危机感,理解企业有发生种种危机的可能性,并且训练各级员工在危机来临之后的反应能力以及事件处理能力。

  危机战略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所能获得的信息是否充分。而危机战略能否被正确执行则受制于企业内部是否有一个充分的信息沟通渠道。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企业对于危机往往是亡羊补牢,但其实预防与控制才是成本最低、最简单的方法。对于危机,最重要的是要预防它的发生,并预见可能发生的危机。著名的企业家日本松下株式会社原总裁松下幸之助先生在总结其企业的成功经验时,提出的重要一点就是,长久不懈的危机意识是使组织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随着环境以及形态的变化有可能引发种种企业危机,这其中有很多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有效地管理却可以降低危机的强度,缩小危机的影响范围,从而使危机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国内外很多成功的企业,都将危机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并且都建立有比较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增强危机管理的能力。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并且成为企业的一个普遍的生存和发展法则。

  从广泛意义上说,危机管理包括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事物的管理。而有效的危机管理必须做到:移转或缩减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提高危机事前管理的地位;改进危机的事中管理;完善修复管理,从而能迅速有效地减轻危机造成的长期损害。

  此外,在企业危机管理中还要消除一些错误心理的危害。

  第一种是侥幸心理的危害。侥幸心理通常是指同行或竞争对手发生了危机事件,但由于时间或区域的原因,并非本企业的危机,此时企业会认为危机与自己无关,从而任由事态的发展。

  第二种是躲避政策的危害。一些企业在危机来临的时刻总是想着如何躲避媒体的采访或暴光。一味地躲避,不敢面对事实,也不配合媒体进行舆论的疏导,这样的做法显然无助于危机的解决。

  面对危机,企业切不可采取逃避政策,因为即使回避了一时的问题,却可能为更大的危害播下了种子。企业单方面的逃避并不能避免公众对危机了解的渴望,在信息反馈不足的情况下,公众会愤怒地对企业这种行为进行抵抗。

  第三是推卸责任的危害。在企业认为媒体及公众都不知晓事件原委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会抱着推卸责任的态度,认为反正这样也无人知晓。这种心态是错误的,纸终究包不住火,推卸责任也许对短期经营有效,就长远来看,事情终究会被曝光,而企业不但失信于消费者,还失信于媒体。

  最后就是隐瞒事实的危害。“家丑不可外扬”是中国固有的一个观念,这种观念被应用到企业危机管理中则会造成比危机本身更为严重的影响。企业不但继续受到危机的影响,而且还会出现诚信危机。

  总之,危机爆发后,企业一定要积极面对公众,不是推三阻四或者沉默寡言。面对公众的质疑,一定保持开放心态,不要害怕事情的暴光对企业的不利,要长远考虑,不要在乎短期的利益。要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任何的遮掩都会阻止危机的顺利解决,都会对品牌的美誉度产生很大的伤害。

  拓展:

  企业危机管理的法宝

  法宝一:第一时间掌握首要信息

  时间是效益也是各个利益方主要增长点。在某些网站、媒体、甚至个人周围都聚集着一大批对某些特定信息有着强烈兴趣的人。这些网站、媒体或个人都像在各处部署了狗仔队似的,一旦出现相关感兴趣的信息,把这些信息公布出来,各方看客是最早并且是最直接影响的利益相关方。

  比如,前一段时间出现的刘恺威“出轨”王鸥的照片,各大媒体、网站、个人对此事件中的照片进行各种猜测和分析。用户迅速收集有关信息的新数据,相互分享各种分析情况报告,并曝出更多的隐藏信息供看客消费,吸引看点。刘恺威、王鸥、杨幂等人的经纪公司遭到各大媒体、网站的争相报道。

  一旦事件问题暴露,个人、公司遭受损失在所难免,但是有一些好的做法能减少不利影响。个人、公司应该第一时间监测来自利益相关方媒体的消息,最好能加入其中,有能力的公司或个人最好参与其中使信息中的利益点发生转移。

  法宝二:掌控相关信息的渠道方

  有些个人或者公司有自己的渠道,他们认为根本不需要依靠传统新闻媒体来获得某些重要群体的支持。千万不要天真地以为无所谓。相反,假如某个利益相关方能够直达公司最有影响力的某些重要看客群体,那么就算个人、公司在主流媒体上形象再高大,也仍会失去各方的支持,也许还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反面衍生信息。

  一个多月前,韩国三星集团的手机note7在世界各地发生爆炸,三星宣布部分地区开始召回,但是引起没有被宣布召回的地区的用户强烈不满,这些用户开始抵制三星手机,地方部门也开始调查此款手机,并召见三星管理层。事件继续发酵,全球各大航空公司开始宣布此款手机不得带上飞机。最终三星宣布全球召回此款手机,但是全球此款手机的新机还是不断发生爆炸事故(三星此前解释为部分批次的手机电板问题导致爆炸),三星最终宣布永久停止该款手机的生产。三星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以及产品的信任度在本次事件中已经降到历史冰点。

  法宝三:时间是降低传播范围的第一要素

  在任何一次危机管理中,时间始终至关重要。危机开始时,个人或者公司管理层经常会不削于处理这类事,天真地认为不可能传播地太快或者会有太多人知道,只要尽可能减少曝光就可以了。但是事实却往往相反,你越是逃避,事件发酵地越快越狠,当事实发展地跟想象完全不一样时,个人或者公司才突然发现时间似乎远远不够用,这时已经晚了。和消费者或看客斗争,唯一的结局就是个人或公司一败涂地。

  因为公司生死存亡就是看消费者的忠诚,如果公司站在消费者的对立面,即使赢得了表面的斗争,也会输掉未来的市场。只有等到某些利益相关方接受解决方案,并且认可了方案,危机才算基本解除。简而言之,时间并不掌握在企业手中,而在利益相关方手中。危机持续时间越长,成本就越高。

  最后,在一场危机事件中,最重要的挑战并不是快速对你的产品或某人进行封锁或,而是修复或改善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如果能让这些媒体反过来帮助企业,会令企业获益无穷。

  现在,一旦出现某项事件,各个与其利益相关的个人、公司、机构都有了自己的信息来源,更有甚者有自己的媒体来进行宣传报导,对于企业、机构在面对突发事件之时应该如何解决危机,并且把危机影响力最大程度的降低,某些利益相关方在某些领域有着相当强的感召力,如果发生危机的企业管理者不予以重视,后果会相当严重。对此我们必须拥有三种主要法宝来面对这些危机。

【应对企业危机的三种方法】相关文章:

企业应对危机的根本方法08-15

企业应对现金流危机的方法10-14

企业舆论危机的成因及应对方法06-15

企业应对危机的对策08-22

如何应对企业危机08-04

企业舆论危机的成因及应对10-07

企业危机处理方法10-04

企业危机管理怎么应对媒体02-07

遭遇品牌危机企业如何应对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