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意识管理

时间:2024-05-22 07:13:23 危机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企业危机意识管理

  对中国民营企业来说,最大的考验是收场,而不是开场。他们最羡慕的就是有完美结局的老板。民营企业因何而死?死亡率最高的又是哪一种?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企业危机意识管理的知识,欢迎阅读。

  死法一:政商关系

  由此造成的死亡率是第一位的,特别是那些规模大、影响力比较大的企业。当年关于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到底上什么课,他本人提了一个建议,大家都很赞成,就是研究民营企业的死亡。把死亡研究清楚了,剩下的都是光辉的前程。而其中被研究最多的就是政商关系。做企业的首先把政商关系这种死亡陷阱避开了,就至少能多活五年。

  政商关系导致的死亡率为什么这么高呢?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代,市场经济正在由一个野蛮生长的状态进入到一个法制秩序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能够做到善终的、毫发无损的人太少了。

  比如说任志强,曾经因为投机倒把罪被关了一年,因为当时只要你卖的东西不是自己生产的,从甲地卖到乙地还加价的,就都是投机倒把。今天大家无法理解,因为这些现象太多了,可当时这会被定罪,这就叫“制度性摩擦”。后来法律变了,他就出来了。

  当时民营企业的制度上有很多“口袋罪”,像抽逃资本、非法经营、集资等等,所以三十年来民营企业的死亡最多的就是这种制度冲突造成的。

  我们分析政商关系,它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

  1、企业经营与外部体制环境的关系

  这一点上面分析过了。

  2、你的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的关系

  这个关系比较不乐观,因为国有资本有几个属性,一个是超经济特权,不能流失,在国有资本上,有意识形态的神圣性和政权的强制性保护,所以它有不同于普通资本的特殊属性,在财务审计上、人事管理上、利益分配上,统统都有一套和民营资本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

  另外,国有资本没有人格化。我们常说苦大没有仇,就是因为常常不知道该找谁。如果资本的地位不平等,那么混合经济对民营企业来说就是一个特别大的挑战。如果这种混合经济想成功,那么国有资本的属性就应该和民营资本一致,应该淡化它的意识形态特征,淡化它的超经济特权,使它回归于普通资本,这样才有可能把它混合好。

  3、企业家和政治家的关系

  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可以叫政治家,大大小小的老板也都被叫做企业家,政商关系就演化成领导和老板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应该怎么处呢?《论语》里面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实就是在说,关系太近或太远都不行。

  如果上面这三方面的关系处理不好,在治理结构上就会体现出一个特点,那就是资本的权力过于集中,一个人完全说了算,这样的公司出问题的概率高。如果是透明的上市公司,死亡的概率反而不会太高。治理结构非常重要,在治理结构上适当地改善、增加透明度,再加上你自己的自律,同时处理好和外部的法律关系,这样的企业就可以避免这一类的死亡。

  死法二:集资

  民营企业在过去的三十年中,资源尤其是资本的资源非常短缺。因为国有经济占了大部分的信贷资源,所以民间资本没有来路,于是就出现了集资。

  民间资本获得资源有以下三种形式:

  1、靠权力杠杆来配置资源

  这种人不集资,他们的行为方式是诡异、低调和贪婪。这一类民营企业家配置资源的效益特别高,能量也相当大。

  2、用市场的方法配置资源

  比如我们的上市公司,这一类民营企业家比较中调,甚至是高调,他们愿意和媒体沟通,也不用集资。

  3、靠地缘、亲缘和血缘关系集资

  真正在集资上死掉的大部分是草根民营企业家。他们不懂发行股票,只能靠地缘、亲缘和血缘关系集资。这种集资方法非常粗糙和简单,也忽视了基本的法律约定。如果你没有配置资源的特权,又没有市场配置资源的经验、知识和能力,就只好走民间的集资路线,那么当法律过于严苛的时候,就容易出状况,被冤死或者误伤,于是走向彼岸。

  死法三:商业竞争

  前两种死亡是有中国特色的死亡,而这种死亡是正常的死亡。小微企业的这种死亡率特别高,存活五年以上的企业不到7%,十年以上的企业不到2%,存活率可以说非常低。

  我们希望后面的企业家能避免前两种死法,但对于第三种死亡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在每个制度下它都可能死。我们研究先烈们的死亡规律,发现越大的企业越死于政商关系,中等企业多死于集资,而微小企业则往往死于商业竞争。当我们从他们的安息地前走过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想一想,怎么能够避免死亡。

  这个车队如果继续往前走,我们会发现车上幸存的大体上是三类民营企业家:

  第一类是纯草根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很能干,是非常有力量的赚钱机器;

  第二类是红顶商人,又做民营企业,又在政协人大有头衔;

  第三类是彻底市场化的民营企业家,比如现在的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他们就做产品和服务。

  如何看清是不是一家好公司

  但凡谈到企业难免要议论其优劣得失,包括经营业绩,道德操守,甚至企业家个人气质特征,那么一个好公司的定义是什么呢?

  好公司应当自己一句话说清楚,别人一眼看得懂;

  一定要看得见终端产品的连续销售;

  要看公司老板或经理下班以后干什么,和什么人混在一起。

  先谈谈第一点,好公司应当自己一句话说清楚,别人一眼看得懂。比如,自己公司做什么,是做食品,还是制衣,自己一句话就讲完了,不仅老板自己一句话讲得清楚,而且无论问哪一级员工,大家都众口一词,八九不离十。另外,自己一句话讲完了还不够,还得看别人,特别是外行、普通人他们对你做什么的说法与你自己的说法是否吻合。

  例如,牟其中不光自己一百句话也没讲清楚南德是干什么的,而且一百个人听其言、观其行之后仍摸不着头脑。近来频频失陷的企业当中亦有不少这样的故事:德隆的整合产业,三九的低成本扩张,各种系的资本运作,等等。其掌门人大多自己一句话说不清楚,少说也得上百句才能把自己的故事说圆,同时,从媒体到投资者对企业亦如瞎子摸象。

  相反,再看那些稳健成熟如万科、联想、TCL、汇源等公司,其掌门人任何时候都只需一句,最多寥寥数语,就能说清了自己,我们外行也无需多花功夫,只需一眼就看得明白他们在做什么。其实国外也一样,可口可乐、吉列、麦当劳都是简单到我们一眼看得懂的企业。而安然这类怪兽,当人们开始看不懂它的时候,它便忽喇喇如大厦倾了。世间万物,伟大只是一种简单,只有真实才不怕简单,复杂的东西特别容易好看,但好看的后面往往是荒唐和陷阱。

  第二点,一定要看得见终端产品的连续销售。商业的核心是交易,而交易的本能冲动无非是贱买贵卖,赚得利益。无论多大的买卖,无论多伟大的商业故事,说过来倒过去,如果只见其忙忙叨叨,不见有东西(最终产品)在卖,只听说卖什么东西,但市场上(如购物中心、超市等)并不怎么能看到,或者虽有东西卖,但时断时续,量又很少。那么,这家公司显然只是在中间过程倒腾资金或资本(号称资本运作之类),其形迹便十分可疑。

  没有东西卖就说明它没有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现金是公司的血液,而经营性现金流是唯一属于自己的健康的血液。其他如资本性现金流和融资性现金流。固然可以输入企业维持其生命,但毕竟不是经营性现金流,不具有健康的造血机制,早晚会绷断的。时下资本运作最辉煌的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经营性现金流,而是用融资性现金流伪造(如通过关联交易编造交易记录)经营性现金流,再用伪装的业绩去蒙骗投资人的钱,制造投资性现金流。

  欧亚农业的杨斌便是吸食这类财务死掉的。所以,不管多堂皇的企业,只要在市场上看不到他有产品在销售,就不应相信它的神奇故事,哪怕这故事再合乎逻辑也不要信它。比如坊间传闻不少的某首富,据说近来甚是了得,可他所说的可以让两亿人民聪明起来的神奇产品,市场上根本不见踪影,所以,我宁愿相信他只是虚构故事想在股市套钱而已。

  第三点,要看公司老板或经理下班以后干什么,和什么人混在一起。如果天天跟政府官员在一起扯,那一定是为了寻租或者遇到了什么麻烦。如果还在酒楼桑拿里泡银行,那一定是公司空手道还得银行援手。如果左右不离是公检法、军警宪特、江湖弟兄,那一定还有也许是铤而走险的事需要摆平。

  相反,一间公司,如果老板或经理并不成天往政府跑,而是往国内外同行那里跑,往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跑,那一定会变成行业先进。如果银行彬彬有礼、公事公办,或者由手下普通员工公司就能搞掂,那一定是财务健康、运行良好。如果身边出现的多是各路先进、亲朋好友,哪怕是所谓“小凤仙”,都说明公司中规中矩,并没有牵涉到复杂的泥潭中去。这基本上应的是一句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万科声言决、阳光利润,所以鲜见王石混迹于官大人之间,亦不与公检法司的人推杯换盏,反倒是落拓洒脱,寄情未来,玩山弄水。

  生一场病,晓得以中医的眼神对企业望闻问切,掐准了上面三脉,大抵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你要让我把你看得清楚”——情场如此,商场亦复如此。

  [企业危机意识管理]相关文章:

  1.企业危机意识的管理

  2.企业的危机意识

  3.企业危机的管理策略

  4.企业危机管理研究

  5.论企业危机管理

  6.企业危机管理初探

  7.企业危机的预防管理

  8.《企业危机管理》课程要点

  9.企业危机管理的要点

  10.民航企业危机管理

【企业危机意识管理】相关文章:

危机意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03-19

什么是企业品牌管理-企业品牌管理的意义01-22

企业沟通与企业管理03-20

企业计划管理与企业的关系02-28

企业的战略管理与计划管理02-28

企业的战略管理03-19

企业品牌的管理03-07

企业品牌管理03-30

企业品牌管理做什么-品牌管理对企业的意义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