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卫生资格考点:补体两条激活途径比较
补体的两条激活途径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在补体激活过程中,两条途径都是补体各成分的连锁反应,许多成分在相继活化后被裂解成一大一小两个片段;不同的片段或片段的复合物可在靶细胞表面向前移动,如C42,C423,C5b,C567,虽亦可原始的激活部位就地形成复合物,但仍以移动为主,在激活过程中,补体成分和(或)其裂解产物组成更大的复合物,同时又都在扩大其激活效应,这一过程可形象地比喻为“滚雪球”。
概念:
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早在19世纪末Bordet即证实,新鲜血液中含有一种不耐热的成分,可辅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免疫溶菌、溶血作用,故称为补体。补体是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性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的多分子系统,故称为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根据补体系统各成分的生物学功能,可将其分为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控成分和补体受体(CR)。
补体受体的结构及功能:
1930年Duke和Wallace发现,被补体调理的结合到灵长类红细胞膜上的锥虫可产生免疫粘附现象。其后Nelson(1953)报道,与红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的免疫粘附只需要激活C3,而不需要激活具有溶解活性的补体末端成分,并将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上具有免疫粘附作用的结构称为CR1。以后又相继发现了另外4种C3受体,即CR2(1973)、CR3(1979)、CR4(1984)和CR5(1984)。另外,还有4种补体受体则是根据它们的补体配体特异性而命名的,即C1q受体(C1q-R,1975).C5a的受体(C5a-R,1978)、C3a的受体(C3a-R,1979)和H因子的受体(fH-R,1980)等。
补体的灭活:
使血液制品,特别是血清中的补体失去活性,不灭活补体的血液制品具有溶血作用,通过56度30分钟灭活后,补体失去活性,对细胞就没有破坏作用了。
【卫生资格考点:补体激活途径比较】相关文章:
卫生资格考点:崩解剂03-26
卫生资格考点:妊娠期卫生06-15
卫生资格考点:中药升降浮沉03-26
卫生资格考点:肾上腺素03-26
卫生资格考点:肺气肿病理03-26
卫生资格考点:维生素A03-26
卫生资格考点:处方差错的预防03-26
卫生资格考点:二性霉素B03-26
卫生资格考点:诺氟沙星的药物分析方法03-26
卫生资格考试高频考点2016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