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秘书、秘书类职位与秘书的职业发展方向分析2017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我国现代秘书学的教学与研究已有30余年历史。30年来,秘书学的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学科体系不完善、教学研究团队不稳定等。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秘书人员的就业渠道已由原来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为主转向以企业为主,整个社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量增加,秘书类岗位也逐渐成为人力资源市场上的热门岗位。但令人诧异的是,这样的形势并没有带动高校秘书专业规模的扩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秘书岗位的社会认可度与美誉度不高颇有关系。
那么,秘书是什么?秘书类职位有哪些?秘书的职业发展方向如何?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杂糅在一起,不易厘清。作为秘书学的逻辑起点[1],“秘书”的概念关系着秘书学的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因此,很有必要澄清秘书概念,明确秘书的内涵与外延,以便更好地促进秘书职业发展、秘书学科发展与秘书专业建设。
一、秘书概念的研究现状
秘书是秘书学研究的基本概念,是秘书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关于秘书,研究者大多是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概念进行评述,来厘清其内涵与外延,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来下定义并形成结论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秘书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2],不过学界基本都是用“属+种差”的方式来下定义的。
(一)秘书概念中的“属”
1.职务说。此说认为秘书是一种职务。现代秘书学产生时,秘书一般是作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等社会组织中的一种职务而存在,并没有作为一种职业在社会上出现。今天看来,职务说不可避免地具有狭隘性。
2.职业说。此说认为秘书是一种社会职业。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秘书逐渐进入多种社会组织之中,秘书工作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虽然职业说更符合国内外秘书的实际情况,但以职业来指称秘书也未必准确,比如教学秘书多以教师作为职业,军事秘书多以军人作为职业,党政机关秘书多以公务员作为职业。
3.工作人员说。此说认为秘书是拥有秘书职位或从事秘书工作的一种人。从某种程度上说,工作人员说能比较全面地指称拥有秘书职位或者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不过,从语言的“所指”上看,“秘书”不单指向人员,它还可以指向职务和职业。
“职务”“职业”“工作人员”等,多是一种“属”的设定。但是,综合国内外秘书工作的历史与现状,秘书不仅作为一种职务出现在国家党政机关的职务序列中,也以社会职业的面貌存在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多种层面,还被作为某一类人来说明。因此,认定秘书是一种什么“属”,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二)秘书概念中的“种差”
“种差”就是某事物能够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不同的秘书定义都会有“种差”方面的设定,比如,参谋说认为秘书是领导的参谋,要为领导出谋献策;助手说认为秘书是领导的助手。还有学者认为,秘书就是“辅助管理、综合服务”,或者强调秘书之于领导的“近身性”,或者将秘书工作的具体内容罗列出来作为秘书与其他事物的区别。但无论如何表述,都应该厘清秘书的本质,为秘书学的教学与研究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虽然不同的定义各有差异,但共识基本形成,那就是:“明确了秘书在我国目前既是行政职位,同时也是一门社会职业;明确了秘书的职业岗位归属:处于一个单位的中枢机构,直接为领导工作提供各类服务;对秘书工作的内容和职责的认识趋于共同:秘书服务的根本对象是领导,秘书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处理信息和各类具体事务,秘书活动的根本性质是辅助。”[3]这些共识的提炼,是对多年来有关秘书工作、教学与研究的比较准确的概括,比单纯地去下一个定义更有意义。
二、秘书类职位与秘书的关系
秘书类职位是个统称,也可以认为是广义的秘书。从当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对“秘书”岗位的设定来看,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并非所有以“秘书”命名的岗位或工作都可以认定为秘书;也并非只有以“秘书”命名的岗位才可以被认定为秘书。尤其在企业中,对秘书的命名及岗位职责的设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对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58同城、新世纪人才网等招聘网站的职位类别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管理类”职位中通常有行政事务类、行政/后勤类、人事/行政/文秘类、人事/行政/后勤类、行政/后勤/文秘类等几种类似的职位类型;其下又有更加细分的工作岗位,比如行政总监、行政经理/主管/办公室主任、行政专员/助理、经理助理/秘书、前台接待/总机/接待生、后勤、图书管理员/资料管理员、电脑操作员/打字员、其他。可以看出,秘书职位通常与行政、后勤、人事、档案等职位关系比较紧密。分析招聘单位关于此类岗位的要求可以看出,企业一般对这些职位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因此常常出现工作职责上的重复与交叉。
只有明确了秘书与秘书类职位的关系,才可以更准确地归纳、提炼秘书的核心能力,为秘书职业发展、秘书学科发展与秘书专业建设提供更具效力的依据。
三、秘书的职业发展方向
对于从事秘书职业、秘书教学与秘书科研的人员来讲,有一个重要的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秘书的职业发展方向。秘书的“辅助性”(或曰“补偿性”“综合性”)这一本质属性,直接造成多数秘书从业人员难以把秘书作为一生从事的职业。为了更好地促进秘书职业的发展以及秘书专业的建设,很有必要明确秘书的职业发展方向。
以秘书的业务水平为标准,可以将秘书进行纵向分类。2003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启用新的国家职业标准,在进行秘书职业资格鉴定时,将秘书分为二级至五级共四个等级,并把业绩考核引入二级秘书的考核范畴。不过,由于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侧重于等级的考量,与“执业资格”的“门槛性”特征不同,因而难以成为从事秘书职业的基本要求,用人单位一般不会以是否持有秘书职业资格证书来考量个体能否从事秘书职业。
为了更好地推进秘书职业的发展,建立稳定的并具备上升空间的秘书职业队伍,很有必要对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制度进行改革。若是能以“执业资格”的形式出现,则会增加秘书职业资格的含金量,受到秘书从业人员及用人单位的重视;或者将秘书职业资格与“职称”相挂钩,为秘书从业人员提供更多的职业期待。
从秘书类职位与秘书的关系来看,秘书从业人员还有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方向。行政、助理类的秘书,可以向办公室主任、行政部部长等高级职位发展,也可以向总经理秘书等职位发展;公关类秘书可以从接待、协调岗位过渡到公关经理、客户经理等;业务类秘书可以向业务员、业务经理等职位发展;以办文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秘书可以向其他类的文案工作方面发展;以办会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秘书可以向会展服务方面发展。
从秘书工作的“近身性”“综合辅助”[4]特征来看,秘书从业人员还具有某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事司法秘书、军事秘书、教学秘书、业务助理等工作的秘书人员,由于其工作更多地与司法、军事、教学、业务等发生关系,可以更好地开拓自己的知识领域与技能水平。加上秘书一般处于组织的中枢部门,与领导有更多的联系,能接触并学习到更多的领导学及管理学知识,了解更多的政策信息,所以,他们可能拥有更多的谋取管理工作岗位或者转行的机遇,其职业发展方向也可能更加多元化。
注释:
[1]秘书学的逻辑起点,是建构秘书学体系的理论基石。秘书学界主要有秘书说、秘书实践说、辅助决策说三种,笔者认同秘书说。
[2]有学者认为秘书概念有“从意识形态性到学术性、从感性到理性”的变化。见滕志朋《二十多年来“秘书”定义变迁的态势及其意义》,《成都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3]赵莲娜、卢海燕《秘书学概论》,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张清明《关于秘书工作本质属性的再议论》,《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秘书、秘书类职位与秘书的职业发展方向分析】相关文章:
浅谈秘书的发展方向08-13
秘书职业的成长08-31
秘书从业前景的分析10-24
秘书职业能力的培养11-13
职业秘书必备的素质10-01
外企秘书的职业需求08-10
秘书职业文化的核心09-17
秘书基础:职业形象10-29
速录秘书全新的职业体验09-25
秘书必备的职业技能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