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咏春拳十二式藤圈手基本功教学
通过藤圈有限的空间来规范练习者出手的角度,方位和力量。增加肩,肘,腕三个关节和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分享咏春拳十二式藤圈手基本功教学,欢迎大家点击查看。
十二式藤圈手总式
代表了整个藤圈手的主要思想,咏春拳术的手法的主要难度都包含在内,只要练号总式,基本解决咏春拳术的招式的定型问题。
十二式藤圈手松肩
主要练习肩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十二式藤圈手里练阴阳掌
练习归铮的原理,更易表达咏春拳的中线原理。
十二式藤圈手圈手
练习腕部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咏春拳的招式变化大多表现在腕部。
十二式藤圈手枕手
练习向下切桥的发劲方法。
十二式藤圈手外廉
为咏春拳的主要手法之一,练习在中线直出直入的攻防技法之一。有里练阴阳掌为基础,就较易解决此式。
十二式藤圈手耕手
为咏春拳的代表手法之一,特点在于中线切面转换手桥,难度不大,但常用,建议多练。
十二式藤圈手扑翼掌
两手腕挂在藤圈,限制两手桥的变化空间。主要学会左右转腰化劲和发劲。
十二式藤圈手三品掌
为咏春拳非常有代表性的手法。主要表达拍打、耕打和摊打。练好此手法,就更易在运作中变换手法。
十二式藤圈手半摊膀
和耕手为姐妹手法,方向相反。
十二式藤圈手内廉
和外廉手为姐妹手法,外廉手是一手桥由中线向外遮拦发劲,一手配合冲拳发劲的攻防手法。
十二式藤圈手三星捶
以藤圈挂在手腕上,利用藤圈的限位和圆的原理连续冲拳,产生的离心力,自然地增加出拳的频率,同时增加手桥的力量。
咏春拳训练要决:
一、整体
任何拳术都有其富有个性的肢体表现形式,但任何拳术的终极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求得整体,整体的力量和整体的协调及整体的移动。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所有功法和招势,都是渡河之舟,是在达到整体后必需要舍弃的东西。说到这里,须要强调的一点是,虽然你很容易的理解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但是你却不能因此就不重视形式,以为可以通过某种途径来直达内容,从而省却形式的练习阶段,并自诩为捷径。其实不然,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形式上的正确往往比内容更重要,所谓先求形似再求神似也。因为神似也就是内容往往蕴含着很多初学者无法理解的东西,或者是理解了也无法做到的东西。因此初学者必需通过形式来取得将来达到神似的能力。
有不少人喜欢用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来形容自己的东西是多么的珍贵。其实大不列颠全书以及四库全书从来就没有人说他们是假传。而如果哪位师傅拿出一张纸,给你写上一句话,你就能得道成仙吗?所以说,真传还是假传并不在于说话的多少,他要根据接受对象来谈。他不理解,你当然要多角度,多反复的为他讲,他一听就懂了,你又何必费话?李小龙一生的感悟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有限为无限。这不正是教导人们,形式是通往内容的必经之路,你必需大步向前,而不要梦想一跃而至,但是你更不能总是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却失去了你的方向。咏春拳练习时多为上肢的运动,特别是在练习小念头的过程中,马步基本不动,但练习者切不可忽略了下肢,丢掉了整体。使拳术在上下分离的状态中进行,那样是练不好咏春的。
二、风格
咏春拳是一门男女适合、老少咸宜、攻防俱备、功效显著的拳术。咏春拳术注重防卫,稳重灵巧。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移动迅速,攻守兼备,体力肖耗小。咏春拳的防护方法是短桥相接,连消带打,来留去送,甩手直冲,多以小臂接触对方,化解对方的力量,而进攻时则义无所顾,讲究寸劲。学习咏春拳要先求形似,再求神似。即先求动作工整准确,放松慢练,不要一上手就求打出寸劲的力道而肌肉僵硬,马步虚漂。待动作熟练后,有所体认,再加入念力(即意念,内力)练法,以求提高。并最终形成自身的风格。
三、求实
要点在于入门拳套小念头,此套路短小精悍,易学易练。但所担忧者,初学者切不可因其简短易学就轻视之,比葫芦画瓢,不求甚解,闭目自欺。相反,正因为其短小易练,更适合初学者练习,且不会耗时太多,方便你逐渐加码,提高运动量。小念头的每一招式均有其实用方法,学者更要认真体悟,每一动作都不可马虎,要精益求精。为将来练习更高深的咏春拳术打好坚实基础。
四、坚持
这一条看似简单,但阿龙却将它放在最后来讲,是因为这一条对于自学功夫的朋友来讲,却是第一重要的,没有坚持就没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没有最终的收获。恒心,练武必备的品质,如果你做不到,什么真传,名师,对你来讲都是一场空。
【咏春拳十二式藤圈手基本功教学】相关文章:
广州咏春拳十二式03-21
咏春拳基本功教学03-04
咏春拳马步基本功教学12-29
咏春拳T字马步基本功教学03-25
2023年咏春拳基本功10-19
咏春拳基本功训练法08-17
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03-12
咏春拳膀手教程02-07
咏春拳小念头圈手训练方法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