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27 19:53:37 小学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本文写作特点,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初步领悟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感悟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3、初步领悟以小见大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四、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研读教材,精读季羡林著作《德国印象》、《留德十年》、《季羡林文集》,品读“以小见大”课外小品文。

  设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访谈录。其中大树指谁?

  2、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教给我们读书要做到三个“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这就是他一生读书学习的真切体会。比如他精通12国语言。光是德国,1935年至1945年,他在那儿就整整呆过十年,德国人爱花、养花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以后,当他故地重游,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指题)

  3、齐读课题。(强调: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再读。

  (二)学习新词,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50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2、这些词语大家会读吗?

  课件出示新词: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莞尔一笑 脊梁颇

  指名读、齐读。教师随机指导。

  3、指导书写。

  (1)加点的字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谈。

  (2)教师范写生字“脊”,强调笔顺;范写“暇”,关注日字旁。

  (3)学生练写。

  4、请4位学生轮读课文4个自然段。学生评价。

  5、请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花美人美)

  (三)自主研读,体会“花美”。

  1、请学生读课文,找出写花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相机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请学生再读这3句话,用横线划出描写花美的词语。

  (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板书: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描绘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这两个词边想象画面。(课件再现词语所描绘的画面)

  (2)“山阴道”

  ①山阴道指的是什么?(学生谈)

  ②小结:山阴道是地处我国的一处山清水秀,令人陶醉的风景名胜。

  (3)“花的海洋”

  ①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小结:作者把大片大片,没有边际的花儿比作浩瀚无边的海洋。

  ③这段话中还有用得非常贴切的词语吗?说出理由。

  (4)“任何”

  去掉“任何”,让学生读句子,体会作者用词贴切。

  (5)“家家户户”

  “家家户户”指的什么?能去掉吗?有更贴切的词语替代吗?

  (6)“应接不暇”

  ①请学生谈什么是“应接不暇”。在哪见过这个词语?

  (比如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见过,课文中的“应接不暇”就是指眼前的花儿多得看不过来。)

  ②“应接不暇”在这里还包含着看花人怎样的情感?(喜爱,生怕错过)

  小结:作者用词多么贴切啊。正所谓增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改一字嫌不当。真让人折服!

  ③课件播放画面,师生美读并背诵。

  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教师配乐范读)

  课件:图片配乐连播。

  学生多种形式读。

  3、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画面、用心揣摩文中每个词语的意思,融入了文章的意境,全身心沐浴在花海中,闻到了花香,看到了花美,读出了文章所蕴含的真情。

  (四)合作探究,感悟“人美”。

  1、关于“人美”,请同学们再回到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相机课件出示:

  ①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的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②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学生读。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4、刚才我们读到的内容是描述德国什么时候的情景?四五十年之后,当作者再次来到德国,看到的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课件出示: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5、如果今天我们再去德国,看到的一定还会是怎样的景象?

  6、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会由衷地发出怎样的感叹?为什么?

  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书: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五)总结学法,拓展延伸。

  1、养花是件平凡的小事,但作者通过写“花美”和德国人民种花习俗的特别来赞美德国人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美;通过写德国人民一代又一代传承这种爱花、养花的习俗,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德来赞美德国民族精神的伟大,这种写作方法就叫——(板书:以小见大)

  2、推荐阅读:《德国印象》

  六、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脊 花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奇丽的景色)

  以小见大

  暇 人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奇特的民族)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设计理念

  从生活实际导入,寻找题目和文章的切合点,批文入境,通过自读,默读,浏览、比读、品读、诵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来理解文本,以及角色体验,情境想象、联系生活、延伸阅读,随文练笔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掌握“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

  2、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初步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感受德国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

  教学流程

  一、 生活导入,揭题

  1、在生活中,用我们心灵的窗户——眼睛,总会发现一些美好的东西,比如花就占了重要的部分,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怎样的花?

  2、生说自己生活中的见闻,说说形容花的成语,诗句。

  3、看来,花确实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和美化物,让人爱不释手,总想捧在手心,但在德国,他们爱花的方式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是

  4、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初读课文,确定学习目标

  1、这方式确实与众不同,带着自己心中的那份好奇读读这篇课文吧,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了,边读边找找,划出文中和题目意思相近的一句话。

  2、学习生字词语

  脊梁 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书写:脊 嫣

  3、划出文中和题目意思相近的一句话。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三、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齐读句子。这句话中间用了分号隔开,紧密联系了两个方面的意思。浏览课文,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在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画上直线;哪些语句具体在写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画上虚线。

  2、研读句子一: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从哪里看出来德国人养花是让别人看的?

  (1)、理解“家家户户”,说明德国是一个爱养花的民族。

  (2)、“都……都……都……”,“脊梁”,体会每一户人家爱花之真切,与众不同,把美丽展现给别人,创造美丽,体现出德国人的心灵美,从而体现出民族的奇特。

  (3)、对比句子感悟“临街”,体会德国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他人,为大众着想,把这种养花的行为看成自己的义务,这是一种“我为人人”的境界。

  a、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窗户的外面。

  b、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4)、当时,作者第一次去德国就被这奇特的景象给吸引了,不禁感到-----吃惊、奇怪。

  带着自己的感觉读读这段话。

  (5)、理解“莞尔一笑”

  我的吃惊,我的奇怪,让我情不自禁问起了房东。

  师生合作朗读,师当作者,生当房东。体会莞尔一笑,德国人习以为常的作风。

  小结过渡:透过语言文字,我们感受到了德国人爱花就是创造美丽的美好品质,体会到德国人“我为人人”的心灵美。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感受一下。

  正是这样,这样的景色人人都能看到,条条街道都拥有,自由读“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句子。

  3、研读句子二: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读句子,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a、相机理解“花团锦簇”,这花是一团团,一簇簇的,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竞相开放,异常茂盛,让我们看到了花开的形态美。

  b、 “姹紫嫣红”你仿佛看到了哪些颜色的花呢?是啊,五颜六色,色彩缤纷,你家种这种花,我家种那种花,种类繁多,颜色各异,让你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看了左边,右边的花又映入眼前,一抬头,看见楼上的花,一低头,又看见楼下的花,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欣赏了这种花,还有另一种花等着我们欣赏,真叫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c、这种景象,平时我们只能在哪里见到?是啊,这街道仿佛就是山路,这两旁的房子就仿佛是开满花的山,我们仿佛在走山阴道,让人神清气爽的。

  走过这条街,生读:抬头向上看——

  走过另一条街,生读:抬头向上看——

  走进随便一条巷子里,生读:抬头向上看——

  这里花如海,总也看不够啊!走过任何一条街——

  (2)看来季羡林老师不愧是语言专家,就从这几个词语就引起我们这么多美好丰富的想象。

  4、研读句子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是的,走在美丽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旷神怡,自然地让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人们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这一种境界”指的是什么?联系上文说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这种境界意味深长,多么值得仔细体味呀。让我们再一次从人们养花与赏花的经历中去品味这种美好的境界吧。接读句子:

  我为人人——他们奉献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读: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

  人人为我——他们收获美。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读:走过任何一条街。

  (3)、原来德国有如此奇丽的景色,是因为德国人都具有这样的思想境界呀!

  (4)、其实,我们身边也不缺乏这种耐人寻味的美,用我们会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

  写话练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

  (5)、生活中,我们都在创造美,奉献美,也享受着别人给予的美,如果人人都能这样,那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和谐,更美好。让我们都拥有这样的心境,去创造这样的境界吧。

  四、拓展提升,内化行动

  齐读诗歌《给予》

  如果你给我一条鱼,我就让你看到整个海洋世界;

  如果你给我一朵花,我就让你拥有一片花海;

  如果你给我一片树叶,我就让你看到整片树林;

  如果你给我一双翅膀,我给你一方自由飞翔的天空;

  如果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让你得到爱的阳光,

  让它温暖你那四季如冬的心,让快乐和幸福永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让我们每个人都绽放成最美的风景,

  在自己的心里,也在别人的眼里。

  五、板书设计

  我为人人 奇特的民族

  有奉献就会有收获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篇3

  一、 “花”字导入

  板题:花。看到这个字大家都想到了什么,或是想说些什么?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事物有许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花”也是我们今天课题中的关键字,让我们来看看是哪些更关键的字组成了今天的课题。课件出示题目,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词,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你认为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是较常见的?哪些是赏心悦目很特别地?还有哪些是你不理解的?

  三、了解背景抓出文眼

  1、简单介绍写作的背景

  本文的作者是季羡林先生。他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印度学研究大家。早在1935年,25岁的季羡林先生经清华大学的推荐,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图大志远赴德国哥廷根,求学于哥廷根大学。他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这十年,用季老的话来说:是自己人生地转折点。所以季羡林先生也称德国的哥廷根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三十五年后,1980年当他再次踏上这第二故乡的土地,感慨万千。于是季老先生写下了《再返哥廷根》一组散文。这篇课文就选自《再返哥廷根》

  2、抓出文眼

  季老重返哥廷根以后当人们问哥廷根有什么变化时,李老意味深长地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看看书,不变的“美丽”是指什么呢?板书:不变的美丽

  四、深入理解两种美丽

  抓住花的美丽和人内心的美丽来深入探究

  (一)花的。美丽、街景的美丽

  1、哪些句子突出表现了哥廷根花的美丽?找出描写街景美丽的句子。

  (抓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山阴道上”来想象。相机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词义。)

  2、电脑出示两个句子

  ⑴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⑵“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3、读这两个句子,哪些词语体会到了美丽?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自己读这两个词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想象花的美。再把词语带入句子,读出这种美丽。练读、个别读、示范读。最后两个词语读慢一点。慢慢回味。

  4、老师导语:读得很不错,我们再来看看哥廷根的街景吧!边看边找找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些词语。

  老师解说词:这里的花太多了,像花的海洋。五颜六色娇艳的鲜花彼此连着、挤着、压着,都紧紧的簇拥在一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人们每天都徜徉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街道两旁竞相怒放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走在这样的街道上,是否让我们觉得赏心悦目呢?能否带着这种美好地感觉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二)德国人内心的分享、互惠思想

  1、回到板书上,“不变的美丽”其中包含着花,还包含了

  如果学生答不出来,老师就引导:这种街道上的美丽表面上看是因花而美,其中折射出来的是——人内心的美丽。板书:心

  2、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德国人美丽的内心。

  (1)街道的美丽是因为德国人怎么做的?(抓住“都、家家户户、莞尔一笑”来分析理解。)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再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想想他们是怎么摆放花盆的。花的脊背是什么样的?那么想一想作为辛苦栽花的主人能看到些什么呢?(枝干和叶子,只能看到花朵的背影,满窗的绿色,凌乱的花枝,很难看到鲜花的烂漫。)走在屋外的行人又能看到些什么呢?(娇艳的'鲜花)花最美丽的部分──花朵自己却不能完全欣赏到,那自己岂不是得不偿失吗?德国人有这样的想法吗?

  (2)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道:“正是这样!”(可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讨论一下,明白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自己也能看到更多更美的花)

  (3)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引起深思。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一种思想境界,联系上文那么是什么思想呢?(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季老先生觉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这么值得好好体味,那么我就来细细思考一下。

  在文中,什么样的行为体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老师点评:这就是中国人讲的“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读懂了这段话,再来读,大家就一定会读得更有感情,更"耐人寻味"了!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你能不能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班级图书角、轮流打扫卫生。)

  有了我为人人的实际行动,才能出现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一句歌词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就变成美好人间”。当人人都是一朵“我为人人”绽放美丽的花时,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

  六、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

  老师小结:(板书)街头花团锦簇,恍然花的五彩海洋,形成了一道——奇丽的景色。人人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成就了这个——奇特的民族。季老先生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慨叹:(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再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此情此景怎能不令季老先生思绪万千,所以他做了一个梦,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美梦啊,课后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再返哥廷根》一文,你就会找到答案。

  七、板书: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花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奇丽的景色

  不变的美丽

  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奇特的民族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莞、姹、嫣”三个生字,随文学习“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颇”七个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并由此想开去。(课文本身的阅读价值)

  3、体会文章把所见所闻所感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教学难点: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读题感受“让”,渗透咬文嚼字的读书方法。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学习国学大师季羡林爷爷的一篇文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板书课题],请大家轻声地读读题目,能读出点什么?是从哪个字中读出的?读文章就要这样咬文嚼字,这样才能读出味道。

  (谦让、大度、慷慨)

  2、请大家浏览课文,文中的“我”几次到德国?德国人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一次:2—3自然段,第二次:4自然段。德国人爱花)

  3、文章一开头就表达了这种感受,谁读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以读代讲]读了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德国人爱花,说到底是德国人爱美。

  4、德国人爱花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谁愿意把第二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出示]:

  家家户户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学生交流“不同”]

  [出示]: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加上“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家家户户都在养花”意思是——没有一家不在养花;“把花都栽种在窗外”意思是——没有一盆不栽在窗外;“花朵都朝外开”意思是——没能一朵不朝外开。

  难怪“我”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

  [出示]

  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读出吃惊的感受]

  接着读

  [出示]

  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请大家查字典。

  女房东莞尔一笑间,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呢?

  [预设]

  1、对异乡人能知道为什么把花栽种在窗外而开心的笑。

  2、对自己身为爱花的民族而自豪的笑。

  是啊!女房东为异乡人发现自己养花是让别人看的而开心,于是——请你读;女房东为自己身为爱花的'民族,为德国这种独特的风土人情而自豪,于是——请你读。

  5、正是这样,在德国,没有一家不养花,没有一盆花不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没有一朵花不朝外开放,于是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

  [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请大家看着大屏幕,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什么?是透过哪个词语看到、感觉到的?[配乐读]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预设]:

  那么多的花,一团团,一簇簇,在阳光的照耀下,花上的露珠闪着光,如同锦锻,这就是“花团锦簇”

  各种颜色的花:红的、紫的、黄的、粉的、白的,这就是“姹紫嫣红”。

  看看这扇窗,很美;看看那扇窗,也很美,整条街成了花的海洋,眼睛都快看不过来的,这就是“应接不暇”。“暇”的意思是——空闲。

  “山阴道上”给人凉爽的感觉。

  让我们试着背一背,把这奇丽的景色记在心中。

  [点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每一家德国人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才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面对这奇丽的景色,“我”有了这样的感受:

  [出示]: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请大家轻轻地读读这几句,寻一寻其中的味道。[生自由读]

  [出示]:

  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两个词语填入下面的括号中,读出来。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描写了在德国的所见所闻[板书],让我们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还不够,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还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先是对德国人养花感到吃惊,后面又感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生活境界耐人寻味。这样去写,让我们感到更亲切、更深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我们班里都有图书角,大家看:

  [出示]:

  每个同学都是这样,把书拿到教室的时候,自己的书是让别人看的;晨读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前几天,四川发生了严重的地震灾害。这些天,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捐款、献血,令我们深受感动。

  每一个人都有是这样,献血的时候,自己是为了救别人;自己生病受伤的时候,又输别人提供的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是颇令人感动的。

  6、四五十年前,“我”在德国留学,感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美好境界。1980年,季老年近花甲,又踏上德国的土地,他在《重返哥廷根》中有这样一段话:

  [出示]:

  火车一停,我飞也似的跳了下去,踏上了哥廷根的土地。忽然有一首诗涌现出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怎么会涌现这样一首诗呢?我一时有点茫然。但又立刻意识到,这一座只有十来万人的异域小城,在我的心灵深处,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了。

  他会有着怎样的感受呢?请大家自由地读读第四自然段。

  [出示]:

  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交流]:激动,陶醉。

  [引读]:

  四五十年过去了,“我”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抬头一看,不变的依旧是什么?生读:“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不变的除了鲜花,还有什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心境)。

  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生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看到这熟悉的满街的鲜花,看到这熟悉的德国风情,“我”陶醉了,陶醉在学生时代的德国生活中。生读:“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这梦里,有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有和蔼的女房东,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还有对故国故乡昼夜不停的思念。请大家轻轻地、再读最后一句。下课。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爷爷。今天,我们要同季爷爷一起去德国,去看看德国的花。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

  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

  暇:与“瑕”区分记忆,偏旁表义

  锦:与“绵”区分记忆。

  嫣:右部的上下结构分配要合理。

  (师可范写。)

  4、生写生字,师巡视。

  5、投影仪展示书写,师生评议。

  6、结合预习情况,理解文中疑难词语:

  房东: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对“房客”而言)。

  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姹紫嫣红:嫣:娇艳。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初读课题的时候,同学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

  (谁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为什么要给别人看?)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找答案。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

  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文

  1、在初读了课文后,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体会,以学定教确定教学的顺序。)

  2、生:我明白了德国人把自己养的花给别人看。

  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语句“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谈谈自己的理解。

  (“花的脊梁”只是一些枝干和叶子,并不美观,而花最美丽的部分──花朵自己却不能完全欣赏到,那自己岂不是得不偿失吗?可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讨论一下,明白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自己也能看到更多更美的花。)

  3、让我们走出房屋,来到街道欣赏美丽的花朵吧!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

  (教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

  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生:我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房子的窗台上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师:谈得真好,想象丰富,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请接着说……

  生:我仿佛看到主人们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换上一盆盆正在开放的鲜花。

  生:我仿佛看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了大批的蝴蝶,围绕着各家各户的'窗台翩翩起舞。主人闻着花香,欣赏着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时驻足观赏,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生:……

  师:是的,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让我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再通过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现出来吧。

  (有条件可观看德国街道的图片,感受这奇丽的景色。)

  随机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

  (配乐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然后让全班看插图,能背则背,不能背则读;接着抄写本段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4、现在,你还会不会为你刚才在屋内没有看到自己种的美丽的花儿而后悔呢?

  (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明白人人都把自己美丽的花奉献给大家,才能欣赏到如此美丽、奇特的风景。)

  5、随机出示: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⑴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的体会。

  (每个人都把自己种的花儿展示在窗外,自己也能看到多于自己的更多、更美丽的花。)

  ⑵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如: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⑶再读读这句话,谈谈你明白了什么。

  (“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6、学到这里,你觉得德国或德国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街道景色奇丽;德国人懂得为他人无私付出。)

  7、季羡林再次来到德国,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谈谈你的理解。

  (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同时,也许作者言下之意还在赞扬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这种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赏的,也是更“美丽”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下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优美语言;从课文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思想的教育。

  【拓展与延伸】:背诵课文,摘抄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

  【重、难点突破】: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启示和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很多的人家家里都养着或多或少的花草,供自己观赏。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相机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题目的含义。

  提示:抓住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作者在德国看到的奇丽景象,一方面是文章的中心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附相关例句: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句话承接上一句,进一步点明了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之处。因为花朵都朝外开,那么在屋里看到的“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处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我为人人”是“人人为我”的前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与大家一起交流。

  提示:

  (1)“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作者是说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德国人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德没有改变,这种境界是更美丽的。

  (2)“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作者时隔四五十年又来到德国,见到那家家户户窗口上的鲜花,不由得触景生情,仿佛进入了梦乡,回到了四五十年前的留学生活时代,他陶醉在鲜花艳丽之中,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

  3、学习了这一课,你从中爱到了怎样的启示与教育?

  学生自由交流。

  三、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朝外: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是一篇叙事散文,要让学生积累写景的好词好句,发挥想象,仿佛置身于德国街道的花海里。使学生领略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品德。本课的设计我在拓展和深化方面做得不够到位。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听写部分的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通过学习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教学难点:

  如此多的生词,学生不能当堂课上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师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花

  你喜欢花吗?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德国人家家户户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们知道他们这是做干什么?原来……

  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齐读课题

  2、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一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2、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学习:“颇”、“耐”

  查字典理解“颇”。“很”的意思。

  这里的`“境界”的意思是“好思想、好品质”的意思。

  师:作者认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好思想、好品质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再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找到有关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读一读。

  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学习生字:“栽”、“脊”。指导书空“脊”。

  再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学习生字:“簇、汇、暇”

  “暇”的意思是“空”的意思,怎样记住它?(与姐妹字“瑕”进行比较。)

  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应接不暇”的意思吗?(注意此处的应为多音字,应付的意思)

  老师先说一句话:节日的百润发超市里人山人海,收银员们忙得应接不暇。谁能用它也说一句话。

  2、朗读课文第2、3小节。

  3、教师小结:

  试想: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眼见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鲜花,鼻闻沁人心肺的清香,是否有一种仿若人间仙境的感觉?

  所以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美好的的境界,更是人们之间互爱的表现。

  让我们再一次去体会一下,作者数年后再次来到德国的感受吧?

  4、读第4节。

  5、作者认为除了花以外,美丽的东西还有很多,你知道还有哪些美丽的东西吗?

  6、小结:正是有这奇特的民族,才有这绮丽的景色。

  四、朗读全文,学习其余未学的生字、词。

  1、学习生字:概、栽、确、含

  2、朗读全文,要求不漏字,不加字。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复习生字、词)

  4、你能说说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说一件贴一朵花)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细腻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领悟文中淳朴高尚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格特点,结合文意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方法

  讲授、合作、探究相结合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趣设疑

  导入

  师:同学请看大屏幕(显示幻灯片1),很显然大屏幕上出现的是(声音拖长)

  生:(花)

  师:请你仔细观察,用生动的词语来描绘一下这些花。

  生:姹紫嫣红、花团锦簇、五颜六色、绚丽多姿……

  师:(追问)那用一个字来形容是怎样的感受呢?

  生:(齐声回答)美

  师:在一般的家庭往往将这些美丽的花放在哪里?美谁来享受?

  生:放在家里,自己来享受

  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出国门,到德国去看一下那里的景,他乡的情(显示幻灯片2,出示课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学习新知 精心品读

  生:反复读题目

  师:从题目中你有了什么疑问?

  生:(大声回答)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好!那就带着这个疑问走进文章的内容吧!

  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了生字词,也预习了文章,我们已经知道德国人有什么爱好?

  生:养花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从中找出一个反复使用的四字成语,并读出它所在的句子。

  生:家家户户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2)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姹紫嫣红。

  (3)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同学们,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吗?好!请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3)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句话,看前两句与最后一句有什么不同?

  生:我认为最后一次比前两次多了一个“又”字。

  师:又在这里什么时候意思呢?给它找个近义词。

  生:还、依旧、依然、仍然、仍旧……

  师:从这个字眼中我们可以思考出什么?

  生:作者是两次来到德国,不是同一次看到的景物。

  师:各是什么时间?

  生:第一次四五十年前作者在德国留学时,第二次,四五十年后的今天。

  师:在不同的时间来到德国会有怎样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下二、四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生:四五十年前我在德国留学时,曾多次对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四五十后的今天: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伴随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多么奇丽的景色!吃惊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奇丽是什么意思?

  生:奇特而美丽

  师:那我们就跟随作者先到德国街头去看看那奇丽的花吧!请一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体现花奇丽的句子。(出示幻灯片4)

  生:走在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应接不暇。(出示幻灯片5)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了几句话?(两句)这两句话突出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此时指导学生反复读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汇成了花的海洋,并出示幻灯片6)

  生:前一句主要突出花的美,第二句主要突出花多。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找一位同学伴着音乐来读这两句话,你能从视觉、听觉、嗅觉不同的角度想象到些什么?

  生:我好像听到嗡嗡的蜜蜂在采蜜。

  生:我好像看见蝴蝶在翩翩起舞。

  生:我好像到了一个花的世界里,而且闻到了扑鼻的芳香。

  师:大家的想像力真丰富,用词也很生动。那用一个字来形容给你的感觉是(生:美)。

  师:下面请同学们置身于这美丽的.德国的街头(显示幻灯片7),去感受一下。讨论下面的问题(显示幻灯片8)。假如你是一个游子、游客、失败者、德国养花人你此时会想些什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我选择游子:看到这花引起了我的思乡之情,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把自己的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生:我选游客:啊!多美的景色啊!真是旅游的好去处!像是人间仙境一般。

  生:我选失败者:此时看到美丽的花我的心情变得快乐起来,我找到了自信,我重新鼓起了勇气。

  生:我选德国花人:在家里我虽然看不到自己种的花,但是在街上我可以看到许多人种的花,而且我的花还可以让许多人看到,我很欣慰。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你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生:是因为我看到了花:

  师:那是谁种了这样奇丽的花呢?

  生:德国人民

  师:那我们就走近这个民族看看它有什么奇特之处吧!我们先到德国人的家里,然后再到街上去看一看各有什么奇特之处。请一名同学读第二、三自然段让同学找出相关句子(显示幻灯片9)。

  生: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生: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师相机:显示幻灯片10)

  师:女房东是怎样来说的?这反应了德国人的种花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

  生: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 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师相机:显示幻灯片11)

  师:作者由此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师相机:显示幻灯片12)

  师:你怎样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呢?

  生:别人为我做了很多事,给了很多帮助,我也应当对社会负一份责任。

  师:今天我们从德国人身上感觉到了他们高贵的品质,其实我们中华民族也两样是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三、拓展链接 深入挖掘

  师: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一下(显示幻灯片13 )。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时时刻刻都在与他人交往、联系,讨论一下我们身边有没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

  在学校里:

  在家里:

  在社会上:

  生:在家里有整天为我操劳的父母,当他们辛苦时我会为他们捧上一杯热茶,打好一盆洗脚水。我认为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际例子。

  师:精彩极了你是一个孝敬的好孩子。

  生:在学校里同学们每天做值日,给了我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也要在值日时为同学们制造一个优良的环境,还有交换作文书等事情。

  师:同学们都很无私。

  生:在社会上,清洁工们每天清除垃圾,将街道打扫干净,为我们建造了一个优美的环境,我们大家都自觉一点,不乱扔垃圾,而且看到垃圾后自觉捡起,这同样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做法。

  师:让我们吃惊的不仅是他们种花的独特,更突出的是他们的这种习惯是不变?我们可以从哪能里看出来?请读一下第四自然段。

  生:今天我又来到德国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由此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号?

  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由此作者感情由吃惊上升到什么?

  生:对这个民族的敬佩。

  师相机板书:敬佩。

  四、小结

  师:结尾作者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现在让我们伴随着这堂课的内容也做一个梦,我们不仅会梦到那美丽的花,还会感受到德国人那高尚的品质!让我们的梦继续下去吧!好好学习!让梦想成真!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五、作业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相信你已经陶醉于花海中了,同时也被德国人那高贵的品质吸引了吧!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把你的所想所感表达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吧!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 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3、 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所授课时: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播放德国风光片

  2、介绍德国哥廷根,并介绍季羡林的有关资料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

  2、学习生字

  “菀”是多音字 “姹”是翘舌音

  3、强调易错字音

  4、词语解释

  房东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等

  三、初读课文,感受“美丽”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德国人在爱花民族中占重要的地位。

  2、浏览课文,初步感受“美丽”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第二课时

  一、 回顾导入

  1、读课题

  2、师:多有意思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本文的作者季羡林先生青年时代曾在德国留学了十年,在他留学的十年里,哥廷根奇丽的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后,当他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他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学生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是什么样的景象,让作者有这样的感叹呢?让我们继续跟随语言大师季羡林走进异国的风情画卷,在欣赏他语言艺术的`同时去体会做人哲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又是从哪些句段体现民族的奇特?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巡视。

  二、领悟“美丽”

  1、奇丽

  预设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① 谈感受,是怎么体会到景色的奇丽的?

  ② 体会词语“家家户户 任何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③ 想象“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

  ④ 生有感情朗读

  预设

  2、“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① 从词语中感受花的多

  ② 学生练读

  ③ 一生读,其他学生想象,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④ 看到这样的景象,你的心情如何?

  奇特

  预设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把花都栽种在外面,不像我们中国人把花养在屋子里。

  ① 对比中国人和德国人养花的不同之处,体会作者的吃惊。

  ② 生读

  预设2、“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到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①“耐人寻味”的理解

  ②为什么说这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呢?

  ③ 联系上下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④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⑤ 再读,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⑥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试着背诵。

  三、再感美丽

  1、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样奇丽的景色,会长久吗?

  2、出示“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①理解“美丽”

  ②朗读

  3、指导朗读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4、简单了解这是怎样一个梦?

  四、拓展练习,推荐书目。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04-08

《金色花》教学设计(通用12篇)10-19

领导力就是领导自己才能影响别人03-06

花境的设计原则及其布置手法04-07

如何看自己是否是茶痴10-19

如何做好自己的形象设计11-15

如何设计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12-06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精选10篇)04-01

《故乡》教学设计(精选10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