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听众意犹未尽,给他们留下想象的空间

时间:2024-11-06 21:43:08 欧敏 演讲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听众意犹未尽,给他们留下想象的空间

  文学创作十分重视“留白”技法,即不把话说尽,为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而为了达到更好的演讲效果,我们不妨在演讲中采用类似的“空白”技巧。空白原指平面上没有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是事物存在的一种自然状态。而演讲中的空白是演讲者特意留下的,在与听众有着相当社会背景与思想背景的前提下,有意采用情节跳跃和“有话不直说”等方式调动读者的思想运转,激活听众的想象力,让听众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独特感觉去作合乎情理的补充,从而充实、丰富和扩展、深化演讲的思想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创造演讲的空白美呢?

  文学创作方法

  一、横向撑渡式的显此隐彼。

  字里行间是一层意思,文字背后又是一层意思。明表暗里,含蓄地表达暗示之意,使听众在此彼表里的撑渡中感受空白的张力所在,以昭显其深层次的意蕴之美。

  二、突破关联式的意识跳跃。

  叙与议的有序组接,虽然顺乎逻辑事态和思维的发展,但容量极小。而大胆地剪辑、脱节、重组,进行跳动思考,省却任何逻辑与关联的过渡和说明,使所叙所议在比较、对照、交叉中产生一种艺术空白,其内涵将更为丰富。

  三、超脱主题式的倚花看柳。

  作为“空白”设置之一法的“闲话”,是一种凌驾于主题内容之上的艺术手法,其高妙就在于它滑离“实线”反击闲宕,却正着主题。使演讲性灵的表现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辞语间意境幽深、活力勃勃。闲话式“空白”,应该有三个层次:特定的心绪、个性的表现和理性的思考。正所谓深溪蓄翠,曲折宛致。

  四、欲合偏离式的腾挪躲闪。

  为了反映演讲者特殊、复杂的心绪,心本这样想,话却有意那样说;明明是为了说明这个意思,却偏偏去说那个意思,欲此却彼,欲合偏离,正如鲁迅所言“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典型的如反语,言非心声,意也非本意。用这种方式设置“空白”,可使语词时近主旨,时远主旨,情趣盎然,跌宕有致。

  五、明而不确式的启发导引。

  空白,是为了引发听众的思考,把思维结论的自由交给听众。演讲者在表达某种主意时,有意采用提问、说半截话暗示等方式,引导、激发听众去思索,而自己不作任何回答。

  写作方法

  1、虚空与意实的关系。

  空白,是一种含蓄的艺术,讲究“意味无极”。意味来自听众对空白的思考与想象,来自空白之中飘逸的关于主旨的灵气。“空白”就是为了把同样的意思用另一种活泼、富有生气、比较虚空的方式表达出来。像上文中所列的那些方式,都是让听众自己去得出那个与“直白”之意相同的结论。因此,设置空白,既要考虑到方式上的含蓄,虚化,讲求“避真”,居于艺术的高度去组织、安排,让听众“欣赏”演讲,在虚空中寻找“空白”之源,但同时也要寓实于虚中,保证听众找得到。

  2、闲化与归旨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设置“空白”往往就是一个“闲化”的过程,“顾左右而言它”,将直接揭示主题和意旨的表达“旁逸”、“变异”、“添足”成一种听似与之无关的无用之言。因此,我们设置“空白”,必须善于借鉴戏剧中的“暗转”,音乐中的“空拍”,书法中的“飞白”,将意旨暗赋于“闲话”之中。“空白”的目的不是为了空白,“空白”的内容不是空白,“闲话”的目的和内容也不是闲话,而是为了不空、不闲,它是一种高妙的语言,体现着演讲者崇高的审美理想、高超的篇章结构和语言运用能力。

  3、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既要体现出演讲者驾驭语言和运用辞式的“个人主义色彩”,又不能偏于怪诞,过于深奥,要有普遍意义,诱使人们从经历、阅历中去找“共同”的知识和经验去“填空”。要设置一个大背景或大前提,赋之以方向、定位的暗示,让听众觉得应该“那样想”才合适。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演讲一闪即过的特点和对空白理解、消化的矛盾。这里面的实质首先有一个时与境的问题,当时、当地,这些受众能否熟悉、理解并接受你的这些思维方式、思想内容;其次空的是什么,空的东西听众能否从现实中或凭着认知在对过去、将来的思索中得到填充。鲁迅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娜拉走后怎样》就处理得十分适于听众口味,能咬烂,能消化,能吸收。

  同时,古人有诗云:“绿阴不减来时路,更添黄鹂四五声。”在众人熟悉的绿阴职画的景色中,又传来黄鹂的欢快叫声,别有一番情调,更能吸引人心。同理,如果我们能在平实的言谈中,巧妙地渗入一些新的东西,就能使我们的言谈充分体现迷人魅力和积极影响。

  言谈富有新意的常用方法

  借物寓意巧说明

  即使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如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提出的“鸵鸟理论”就是一个很有趣的寓言故事,他说:当两只鸡一样大的时候,另一只肯定觉得你比他小;当你是一只火鸡,人家是一只小鸡,你觉得自己大得不行了吧,小鸡就会觉得咱俩一样大。只有当你是只鸵鸟的时候,小鸡才会承认你大。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得过高。这种浅显而新颖的语言形式,丝毫不影响其中所包含的道理的严肃和深刻,反而更有启发性,更为人所津津乐道。

  形象鲜明巧对比

  这是一种普遍使用的语言方法,但拿谁跟谁比,却大有学问。如日本三洋公司的井植薰说:“我在公司的人才培养上,采用的是‘水涨船高’的办法,水就是全体公司职工,首先是把水位提高,船是浮在水面上的出色人才,水涨高了,船才能更高。‘水落石出’是企业在人才培养问题上无所作为的一种结果,水流干了,露出来的几位突出人才,充其量只是一般的肯干的干部。”拿水涨船高与水落石出相比,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效果集中,对对比双方的精心选择以及对这种语言技巧的高超运用,由此可见一斑。

  自圆其说巧“逆解”

  人们的心目中不同程度地板结着一些自己深信不疑的观念,不能简单地说这些观念是错误或陈旧的,但其中确实存在很多不全面、待更新的地方。如果你敢于“逆解”这些观念,揭示新的理解且能自圆其说,必能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如松下幸之助提出一个观点:“吝啬就是创造新价值。”他认为:吝啬这个词,从字面上看是个贬义词,但吝啬的本意是将自己的一切提高到更重要的地位。人们往往只从消极的、非生产性的角度去想象吝啬的含义,而没有从积极的、生产管理的角度去发展吝啬的内在精神。当代市场中的价格竞争,往往取决于企业的“吝啬”程度。这种说法的确使人耳目一新,在震惊之余产生共鸣。

  推陈出新巧合成

  每一种观念,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为众人所熟知和认可的观念,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产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观念从个体上看,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而从整体上看,这些观念之间又有相互补充、纠偏、完善的潜在作用。如果采用组合的方法,把它们有机地合成一种新的观念,那么其合理性就会扩大,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如,求贤若渴和怀才不遇是一对古老而常新的矛盾,某领导谈到这一问题时说:其实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也常有,关键是要找,而不能坐等。如果伯乐有“三顾茅庐”的诚意,千里马有“毛遂自荐”的勇气,那么不管是伯乐找到了千里马,还是千里马找到了伯乐,对于双方都是幸事。“伯乐与千里马”“三顾茅庐”“毛遂自荐”等历史上的观念,就这样被合成了一个更完善、更能为众人所接受的现代观念。

  认知和谐巧“借壳”

  借壳,本是股市中的一个术语,指某个上市公司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经营困难重重,而其它有实力上市的公司通过与这种公司的资产重组、结构调整等方式,既赋予旧公司新的灵魂,又促成新公司顺利上市,这实在是一举两利的好事情。在言谈中,同样也可以采用这一方法,即借用大家熟悉的某一形式,融入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让大家在对“壳”的熟悉和对“魂”的陌生中产生新的认识。

  不落窠臼巧翻新

  一种形象在形成之后,在很大程度上便会成为一种惰性的存在,长久缺乏变化或变化速度迟缓,那么再美的象征,再大胆的变形,也都会变成远古的化石,没有生命和活力。从翻新法的特点来看,它由本体和喻体构成,本体不变,喻体可变,我们完全可以不断推翻本体和喻体的配合方式,从而更加丰富人们对本体的理解和感受。

  翻新的办法主要有:

  ①把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词汇等大胆地运用到翻新法的配合当中去,使人们对本来已经熟悉的东西产生一种新的联想和体验。如把做生意比做“像股市一样,牛市也罢,熊市也罢,都有人能赚到钱,关键看你怎么做”。

  ②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用很专业的知识进行形象的联想配合。如王码公司总裁王永民把成就、荣誉、地位、金钱等比做像“电荷”一样,在一个人身上积累多了,“电压”就会升高,“高电压”使别人难以接近,自已也十分危险,解脱的办法是“放电”,把自己“接到地上”,“接地”,“放电”,回到“零电位”。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理解社会科学中的心理现象,又何尝不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组合技术”呢?

  ③把一个高远、抽象、新奇的事物通过联想拉回现实,和生活中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东西配合在一起。如在谈到计算机软硬件的关系时,某专业人士形象地说:电脑只是盘子,软件才是菜,人是为吃菜,才买盘子,两者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又如有的企业家把“团队精神”比做“能打群架”,有的把它比做“团长死了,营长就会上去,照样能打胜仗”等等,正可谓:境非真处即为幻,俗到家时自入神。

  法国的丹纳曾经说过:“一切典型永远可以推陈出新,过去如此,将来也如此。而且真正天才的标识,他的独一无二的光荣,世代相传的义务,就在于脱出惯例与传统的窠臼,另辟蹊径。”只要我们敢于和善于创新,就能使我们的言谈永葆生机和活力。

  写作技巧

  一、人物个性的刻画

  1、人物表现的要素有:

  a、独有的表情

  b、习惯的动作

  c、常用的对白

  d、思想

  y、意念和欲望

  f、弱点和缺陷

  g、角色的好恶习性

  2、这些要素的运用:

  以上要素都可以当作创作的工具,这些工具一定要善于运用,你可以将这些设定条列出来,然后有表现的部分做出记号,比较重要的个性部分,应该要不断重复的表现出来,以加深读者对角色的印象。

  二、配角的运用和衬托

  1、所有的配角,都是为衬托主角而设定出来的。

  配角的类型:正面——导师型、爱慕型、协助型

  不确定——神秘型、竞争型、丑角型

  负面——陷害型

  2、 协助型:时常和主角形影不离地出现,有难同当,有富同享的必备角色。

  导师型:给予主角正确知识和观念的辅助角色爱慕型:主角心仪的对象,通常也会是(男)女主角,对主角心境影响很大,是影响整个剧情变化的重要角色。

  神秘型:对主角会有明显的正面或负面影响,绝不会自己报上名来,通常他都会被神格化。

  竞争型:实力一定不主角先占优势,但本身会对主角的隐藏实力感到兴奋或畏惧,不会阻碍主角的进步,反而会促进主角的成长,成为足以和自己竞争的对手。

  陷害型:通常为了得到主角拥有的某样东西,或者是本身看主角不顺眼等不同理由,经常和主角作对,也是剧情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丑角型:常常会扯人后腿,作出很白痴、荒唐的事,为搞笑而声的角色。

  3、 每个角色都有他必要的功能,就象在线游戏一样。

  在你的剧情中必须不断地制造平衡,再将平衡打破,因此角色之间的互动也就相应的重要,正面的力量太强时,就表示危机感不足;负面的力量太强时,就表示主角的地位要崩溃。在这样的堆栈下不断地制造出高潮。

  三、桥段的发挥和设定

  1、对比法桥段:在主角的定位上,安排另一个桥段,与主角的设定做嫉妒的反差对比,这样的方式,容易让读者有一个度量的标准,更能突现出主角的不同。

  如:一个走投无路的败家子遇到一贫如洗,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主角,两者产生极大的反差,更能衬托主角,塑造他的形象。

  2、堆栈法桥段:把桥段的布局事先安排到一个高度,再将主角叠到这个高度上,自然主角就不费吹灰之力到达最高的位置。

  如:一个传说中的剑客,,剑术相当精湛,没有任何人是他的敌手,一些挑战他的都在三招内被斩毙。但是离奇的是,在对上一个不起眼的中年流浪汉时被一击打败了,而当众人崇拜他时出现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流浪汉称他为师傅。这样的范例说明了少年可能是更厉害的角色,背后或许有很多的想象空间,看是我们已经将这少年的能力和地位等级,运用其他人的力量拉到了一个非凡的高点。

  3、陷阱法桥段:运用桥段将主角慢慢逼向绝境,让读者一直为主角的危机而担心,再进行一个大的转变,使主角的位置正反颠倒,产生极大的落差,以突主角的能力。原则是,设定持续低潮的桥段,让转变过程迅速成为高潮,使主角能力加倍地突显。

  比如:原本一直处在被欺负困境的主角,到最后才让读者知道,原来是主角一直在“大智若愚”,使得后期敌对方突然处在了下风。

  四、善用伏笔

  伏笔是作者为了表现某段重要的剧情,在先前便设了相关的桥段或提示,到故事进行了一个程度后,再将这个桥段或提示呼应出来的手法。

  伏笔就象是一个隐藏的炸弹,它让剧情产生更多的变化,它的表现方式可能只有出现一次的画面,也可能是一段不经意的桥段,甚至有可能是一句对白;伏笔的埋设,不要和伏笔的呼应脱离太久,这样,读者的记忆可能会消失,而失去了伏笔的意义;伏笔的描述也可以是连续性的,在一个个段落中埋下伏笔的一个片段,最后在全部组合起来,这样方式的可以让伏笔体现的时间不断向后延伸。

  1、伏笔离不开主题这是一个不变的原则,故事的重点只有一个,所有的因素都要因这样的原则而产生,伏笔的内容不要和主题无关,否则不但达不到效果,也有可能削弱了故事的力量。

  2、不要使用过多的伏笔过多不同的伏笔,反而会让读者搞不清楚状况,失去了伏笔的意义,除非是有连贯性的伏笔,做连续性的埋设;过度的买弄伏笔,也会让故事的主题变的模糊不清。

  3、成为转化的力量与高潮的爆发点伏笔的设计,目的是出乎读者的意料之外,这样的设计,也是剧情中转变的一种方式。伏笔的揭晓和呼应,时间点相当重要,这也牵涉到剧情的节奏问题,如果我们能善用伏笔,并在高潮点爆发,这是最好的表现方式。

  4、记得收尾对伏笔的埋设,我们一定要相当的清楚,否则会变得虎头蛇尾,到最后突然小时了却没有清楚交代;前头埋伏了几个复辟,到最后就一定要相互呼应几个伏笔,如果我们的剧情太过复杂,建议最好能做笔记,再在编剧过程中不断地提醒自己,以免剧情结束后有所遗漏。

  五、剧情的节奏

  1、过山车原理我们说平淡的戏,可能提不起读者的兴趣,但是都是高潮的戏也会让读者过度紧张,变得麻痹;假设剧情的高低,就像一条起伏的曲线,我们可以分析出一个原则,就是高低起伏越大的剧情,达到的效果就越惊人,就像是游乐园的过山车一样,高低落差越大的段落,乘客尖叫的声音也就越凄惨,刺激的过程越高。我们可以称这样的原理叫做过山车原理。

  2、剧情的拍子但是这里我们还要补充的是节奏。

  如果高低起伏是坐标上的Y轴,那么X轴的部分可以说是拍子;音乐中一个小节可以是一拍,二分之一拍,也可以快到八分之一拍;节奏的快慢,相对的影响到人的情绪起伏,慢的拍子,给人平稳的情绪,而越快的拍子,则给人紧张的情绪,这样的原理也适用在剧情的结构上。

  这里,大家应该注意到了,为什么说艺术是相同的原理,这个节奏同样的也可以体现在美术作品、书法、颜色及符号上等,都是同样的原理。

  3、运用快慢的搭配来控制读者的情绪

  a、平稳剧情搭配慢节奏

  b、冲击剧情搭配快节奏

  六、吊读者的胃口

  很多新人编的故事常犯的错误,就是直肠子一路通到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很多不错的点子,还没有酝酿的过程,就直接演出来了。上面已经说了很多的激发,目的是在增加我们可以表演的手法,将我们想表达的重点,酝酿到最佳时机再爆发出来。明白地说,小说就像作家与读者的斗智,当我们安排的剧情,在一开始就已经被读者知道结局的话,读者还有想看下去的欲望吗?

  1、让读者上钩

  其实作者就是故事的主宰,你就是神,可以决定剧中任何角色的命运;同样的,你也可以决定你最精彩的点子,要在什么时候出现,只要是读者最想知道的答案,你就肯定不能太早让读者知道,但是每个过程却透露出一点点片段的信息,让读者急着想知道,又不能知道,然后便慢慢地被你的剧情牵着走。

  2、最佳时机谜底揭晓

  而让读者知道解答的时机,就像是在钓鱼一样,拉杆的时间点一定要准确,当鱼上钩时,太早拉了,诱饵还没有进到鱼嘴,鱼会跑掉;太晚拉了,诱饵已经被吃了,鱼也会跑。太早将答案说出,读者对你的需求还没形成,效果会打折扣;而太晚将答案说出来,读者失去耐心也会跑了。收放之间一定要掌握好,如果没有信心的话,不妨多让几个好友看看,给予一些意见,作为你修正的参考。

  七、掌握主题

  小说最重要原则应该就是掌握主题。当我们在进行创作时,无论有什么再好的点子,都应该以不偏离主题为最高原则。

  觉得什么好就加入什么,没有想法就不断地假如其他的想法,这样的编剧方式是不正确的。我看到不少的小说都偏离的主题,常常是因为有了突发灵感,或许是没有好的想法,编不下去,就加入很多与主题不相干的进去,违背了主题。

  1、如何不偏题

  如果是能够加分的灵感,那是求之不得,一定要加进去,如果没有任何可以结合的可能,那么,就请将这个想法储存起来,说不定可以作为下一部作品的创意,。如果真的想不出点子,建议你回到原点,看看你先前的设定,只要之前的工作都做足了,一定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方向的,你也可以在看看已经完成的剧情,是否有什么地方是忘了交代,或者可以延伸的;以读者的角度,反复地在你的作品中观察找寻可以接续的方向,也是一种方法;再不然,你就搁下笔,离开你的作品,做些其他的事情,让自己放松一下,因为可能你已经钻进牛角里无法自拔。

  2、多线架构的使用原则

  有时我们也会使用难度较高的多线架构,这样的编剧手法需要比较熟练的经验,对于大长篇的剧情,多线构架也变得必要,因为出现的人物越来越多,要交代的故事也不会仅限于一个故事,多线架构的注意重点大致如下:

  a、前后呼应:故事的主构架是固定的,在剧情当中会出现分支的剧情,但是记住,分支剧情最后必须在归于主题上,否则会变成无法收尾。

  b、主次分明:就是主题在分支架构出现后,逐渐被分支架构取代,分支架构变成主架构,这就是主题产生偏移,也是我们最当心的忌讳。因此,我们必须分清架构的主从系,才不至于编到最后反客为主。

  C、懂得割爱:志气那也提过,有时候我们回有太多的点子,巴不得全部都挤到一部作品上。其实,当我们的剧情已经相当扎实的时候,就不要再画蛇添足,这会让读者产生麻痹,或者边得难以阅读。太复杂的剧情,通常也不太容易被大众接受,毕竟,小说是一种大众化的商品,我们要符合的对象也是一般的读者,因此,有时候割爱是必须的,保留一些好的创意,做瑕疵长做的题材。

  八、制造高潮

  平淡的剧情未尝不是一种表现的形式,如果你能将故事说的很平淡,却有撼动人心,那你的功力可就非比寻常了;平淡的手法其实也暗藏高潮,只是埋藏的很好不被看到罢了,对于创作的新人来说,高潮起伏的剧情会远比平淡的剧情容易处理多了,我们要先学会如何制造高潮,待经验丰富之后,再慢慢学者如何将高潮暗藏在剧情中。

  读者在阅读你的作品时,总是在期待着你制造的高潮,你精心的规划,漫长的经营,为的就是将剧情中最精彩的部分,深刻地表现出来,感动读者的心,让读者为你哭为你笑。但如果没有表现好,这个作品其实就算失败了。

  1、集中所有力量为了高潮:当剧情顺利的进展了,我们就要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制造出剧情中的高潮,我们应当集中所有的技巧,在关键的高潮点爆发出来,这样的剧情才会深入人心。所谓的技巧,如:时间的流动、节奏、吊胃口、创意、主线、人物、场景、伏笔等

  2、多不如好:剧情中的高潮不要放在架构上无关紧要的地方,其实也等同于不要偏离主线,等同于前面所有经营的方向不要偏离主题,这样的效果才能扎扎实实地呈现出来。

  3、出人意外:另外,高潮的表现方式,希望哪个不要太过公式化,以往见过的各种表现方式是可以供作参考,但是最好我们能在多用点心思去变化,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在与读者的斗智过程中,尽量能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才会让读者惊叹,总之,多想一点,就会有所不同。

  4、持续的高潮:持续性的高潮是否是一种忌讳呢?我们希望与众不同,就必须要脱离框架,有时,忌讳的使用也是非常手段,能够达到非常的效果,如果我们在前期积蓄的能量是足以发挥到第二甚至第三次的高潮,那么,我们使用持续的高潮又未尝不可。

  但是使用连续高潮时,须注意对读者的刺激性会产生麻痹,因此,该收的时候就要收,适可而止。

  九、人性是故事的心脏

  这里以漫画为题材来讲述这个道理。

  有不少画技超高的作品,却不是最热门的作品,而有些热门的作品画技却相当平庸,道理其实简单,画面只是吸引读者第一印象的要素。就像是我们在街上见到一个帅哥一样,通常会不自觉地看上一眼,只能说是喜欢,但是要真正爱上他,甚至一生一世,那你就会考虑他的内在了。如果他像个木头人虚有其表,可能放在你身边一星期你都会觉得碍眼。因此,除了吸引读者的第一眼之外,如何留住读者完整地看完你的作品而不觉得厌倦,就是决胜的关键了,想想看那些连载数十册的漫画巨著,是如何留住读者的心长达十年以上的光阴而不变,更是为之而疯狂地追捧。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前几年,就是漫画作品《棋魂》很红的那段时期,中国的围棋协会,不知道叫什么来这,忘名了,只知道他在中国的围棋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他新出的围棋小说中却大量地抄袭《棋魂》这部作品,结果使他在上海签名会时被大量的《棋魂》迷臭骂,更是有人流着泪当着他的面撕掉他的小说。这是何等的痛心啊!中国的名人尽抄袭了日本的作品,作为《棋魂》迷的读者(包括大部分的漫画迷),是无法忍受的!结果他的网站论坛被骂的帖子超过 10000页,每天骂人的帖子接近1000页的数字增长。想想看,当是一部漫画作品就有那么多人的拥戴,这需何等的魅力。我想问问看,中国有几部的小说能达到这种效果?还有部《海贼王》的漫画,我看连载起码有个12年以上,拥护、支持它,为它而疯狂的漫迷有多少啊!他的销售书册有好几次位居日本漫画榜首,为什么?说白了,就因为是它可以让人大笑,也可以让人大哭的动漫作品,人物个性鲜明,故事发展令人匪夷所思,紧紧扣住“人性”来描述的作品。)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人性!我们必须给予剧中的角色有独特的性格,运用这些强烈的角色,将人性完整的表达出来。我们必须能控制读者的情绪,引发读者的人性,让读者该哭时狂哭,该笑时狂笑,这也就是戏剧的独特魅力。

  因此设计选题时,人物也是担任相当重要的部分,有些好的题材,其实也是在人设前就已经成功了。记住设定选材时,也将人物与人性的表达重点预设进去。任何作品吸引读者目光的地方不是单纯的画技、华丽的语句,而是动人的故事,而动人的故事往往是由人性表现出来的。

  十、同中求异

  很多的经典题材或是成功的作品都是值得吸收参考的,世界上没有被创作出来的题材似乎已经很少了,对于我们的创作来说,经常会发现一个很多的创意题材,可能在很久以前已经有人做过了,或不久之后市面上出现雷同的题材,令你十分惋惜,这种撞车的情形是常常发生的。试想,当你的作品被忍耐怀疑有抄袭嫌疑的时候,你是不是会觉得无辜呢?

  我们如何在信息和创意不断爆炸的年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或者是在已经成功的题材中发现新的课题。即便是再经典的题材,因为时空的转换,和创作者成长环境的不同,也有机会出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新的内涵,因此,找出成功作品的骨架、精神及精彩的要素,加入自己新的想法及个人的特色重新包装,不难找出好的作品方向。

  十一、格局的创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的一些影视分析,大家都说张艺某的片子都是大格局,能做到像张艺某一样大格局的人为数不多的。

  1、点型创意:这类型的创意,通常只用于一个小细节上,不适合做太长的延伸,在创作上是属于点缀的作用。

  点型创意是一个独立的创意类型,她可以单独的存在,也可以任意地置入到剧情中需要的部分。

  类似一句有趣的对白,或是一个搞笑的动作,这样的创意也能转换成为角色的口头禅或习惯动作。

  在一个好的剧本里面,点型的创意是随时存在的,因为他就像一张完美的家具的装饰一样,让读者随时随刻都体会到作者的用心。

  这样的创意是不具备延伸性的,我们在发想的阶段,如果是长篇的故事,则必须将这样的创意记录下来,无需放进故事骨架当中,因为发想阶段,筛选出重点是相当重要的,必须时割舍这样的创意也没有关系。

  2、关键型创意:这类型的创意是属于剧情中重要桥段或转折点上的关键,他会影响到故事的延伸发展和呼应前头的伏笔,这样的创意也有可能形成一个短篇的故事关键型创意的特点就是他只为了某个单一的目的所产生的点子,不同于典型的创意,他的框架足以发挥到一个简单完整的故事。

  关键型创意在长篇的故事当中,可以是一个段落的重要环节,数个关键型创意,便足以架构出一个长篇的故事。

  发想时的重点,在于出人意料的情节转变,目的在于短时间内压缩读者的情绪,或引读者的注目。

  长篇故事开场时的关键创意更是重要,因为读者在前几回的反应,决定了你这篇作品的后续生命,如果没有在一开始就运用关键型创意吸引住读者,后续的故事再精彩都可能徒劳无功。

  3、架构型创意:也就是足以支撑个长篇故事或单元性故事的主要架构创意,这样的架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故事骨架,而故事骨架的好坏取决于构架型创意是否够力。

  关于创意,除了及时捕捉突如其来的灵感之外,平时的积累也是很内重要的,拥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日后的创作会非常有帮助。

  当以上所提到的创意灵感充分集合之后,才能构思出有趣深动的故事情节。

  十二、发想创意的方法

  1、市场分析法:观察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素材,若是现有的素材大多已开发,则可运用两种以上的流行素材结合成为新的创作题材,这类的手法常常出现在偶像剧的创作上。小说也一样,奇幻的故事可以结合武侠,都市的故事可以结合奇幻等等!

  首先,我们必须先关注流行的信息,针对你有兴趣的题材,开始收集相关的资料,做基本的功课,最好也能到相关的场所实际体验,并与相关的人物进行访谈,会让创作的内容更贴近现实,当然,若是该题材是你亲身的经历将会更好,因为很多细节的部分描写更为主动。

  2、趋势发想法:未来的世界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研究的方向,以往这样的想象都仅能从想象力丰富的脑袋中挖掘出来,庆幸的是现在这些对未来的预测我们也能在各类媒体中轻易地得知,而且也极可能的被实现,因此,除了以现在有的环境当作创意发想的方向之外,我们也可以多注意未来的趋势方向,越遥远的未来,想象的空间也就越大。

  3、逆向思维法:一般人的思考模式会依寻自我或前人的经验甚至书本上的资料作为依据,而这样的方向也往往让创意受到了局限,尚若问题和答案在同一个圆圈的两个点上,而两个点又极为相近,如果依照经验,必须要绕完一圈才能获得答案,那么反过来走,可能答案就近在眼前了。

  另外,与常人的思考逻辑完全相同,也就等同于没有新鲜感,没有刺激性。如果违反常人的思考方式,你可能就会轻易地找到的全新创意。

  4、欲望满足法:其实许多创作都在满足人们对现实环境的不满足。人会有很多欲望,但是这些欲望大部分人一生都很难达成,小到希望能知道明天考试的答案,希望哪个同桌讨厌的小胖不要再欺负我:希望有一个超级帅哥或美女当你的异性朋友,等等。

  现实生活达不到的事,人们希望能由幻想来满足自己。

  十三、最后要注意的

  永远觉得不足,在创作中不断地修正。

  作为一个创作者,应该有求新求变的精神,因为读者不断地成长,市面上的作品也会不断地推陈出新,如果没有挑战的心态,作品便会变的陈旧,而渐渐脱离市场,你也会慢慢也退居幕后。

  记住保留一种心态,就是永远觉得不足,也只有不足才会想要进步,也才会不断地吸收成长,你认为的高有多高,宇宙的尽头到得了吗?人类永远是渺小的,学习永远都不会结束。而在创作中,也不要自满,随时检视自己的作品是否还有更好的可能,因为作品面对的是各式各样挑剔的读者。特别是新的写手,很容易会被一些花言巧语的评语捧得天花乱坠,不能自我,还真以为自己写得很好了。我们面对的评语无论好坏,都必须朝不断创新、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方向努力,这也应该是创作者的坚持。

【让听众意犹未尽,给他们留下想象的空间】相关文章:

欲想征服听众,必先了解听众10-05

演讲征服听众的技巧08-03

演讲说服听众的方法08-16

演讲说服听众的技巧07-03

演讲吸引听众的技巧06-04

演讲如何说服听众07-18

预防纹眉留下疤痕的方法10-07

如何说服听众的演讲技巧08-20

演讲如何拉近与听众距离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