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心理学考研备考测试题及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学校或各主办方考核某种知识才能的标准。你所了解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学考研备考测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学考研备考测试题及答案 1
一、单选题
1.使注意对象的映像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地反映,这是注意( )功能的体现。
A.选择
B.监督
C.保持
D.调节
2.聊天、辩论、讨论等言语活动是( )
A.独自言语
B.书面言语
C.内部言语
D.对话言语
3.盲目的轻信别人属于( )
A.意志的果断性差
B.意志的自制性差
C.意志的坚韧性差
D.意志的自觉性差
4. “三因素”学说认为( )
A.情绪是“外界刺激、机体生理变化、认知”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B.情绪是“情境、认知、想像”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情绪是“外界刺激、生理、回忆”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情绪是“外界刺激、认知、回忆”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5.一位演员刚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但上台演喜剧时仍能谈笑风生,反映了其意志的( )品质。( )
A.果断性
B.坚韧性
C.自制性
D.自觉性
6.形象思维中的“基本材料”是( )
A.词
B.概念
C.表象
D.后像
7.将一个动物关在装置中,通过此装置可以给这个动物的一条前腿一个轻微的电击。在此电击之前会出现铃声,铃声停止后便施行电击,几次这样的事件发生后,这个动物在铃声响的时候就把它的腿躲开了。铃声响把腿躲开是一个( )
A.条件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射
D.无条件反射
8.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病情属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概括性
9.人能觉察到某些内部状态,如疲劳、焦虑、饥饿等,这说明人具有( )
A.意识
B.知觉
C.思维
D.想像
10. “潜移默化”是( )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外显记忆
D.内隐记忆
11.一篇文章读完后,往往最前面一段内容的印象深刻,即出现首因效应,这是因为( )
A.没有前摄抑制
B.没有倒摄抑制
C.仍在短时记忆
D.进入长时记忆
12.看两可图形时,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可以发生变化,这是(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理解性
13.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是人格五因素模型中的( )因素的表现。
A.宜人性
B.外倾性
C.开放性
D.责任心
14.张三属多血质气质类型,李四属抑郁质气质类型,张三和李四的气质是( )
A.张三好
B.李四好
C.一样好
D.无好坏之分
15.传统的对抑郁质的人的典型特点的描述是( )
A.精力旺盛、勇敢果断、热情直率,但鲁莽、易感情用事
B.活泼好动、善于交往、行动敏捷,但稳定性差、易见异思迁
C.安静稳重、喜欢沉思、自制力强,但行为主动眭较差、行动迟缓
D.情绪体验深刻、多愁善感、不善于交际、行为举止缓慢、胆小优柔
16.在总人群中,智力呈( )状态分布。
A.正态
B.偏态
C.正偏态
D.负偏态
17.一般认为,创造思维经历四个阶段,它们是( )
A.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B.准备、酝酿、豁朗、验证
C.掌握感性材料、运用变式、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D.发现问题、准备、酝酿、豁朗
18.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
A.兴奋过程
B.强、平衡
C.兴奋与抑制过程
D.弱
19.明适应、暗适应变化的规律是( )
A.感受性都降低
B.感受性都提高
C.明适应使感受性提高,暗适应使感受降低
D.明适应使感受性降低,暗适应使感受性提高
20.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模式是( )
A.从“是什么”转向“为什么”
B.从“为什么”转向“是什么”
C.从“是什么”转向“怎么样”
D.从“为什么”转向“怎么样”
21.精神分析论认为儿童游戏是( )
A.儿童的认知水平的反映
B.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
C.对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技能的排演和练习。
D.通过游戏获得愉快
22.童年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
A.交往
B.学习
C.游戏
D.想象
23.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 )
A.争取人格的独立
B.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
C.争取行动和人格的独立
D.对外部需求的争取
24. “外部特异性假设”理论认为儿童的欺负行为是( )
A.由欺负人格造成的
B.由于其自身具有一些外部异常特征
C.由儿童早期形成的不安全依恋造成的
D.是对在学校受到挫折和失败的一种反应
25.迟缓型婴儿教养的关键在于( )
A.需要父母具有特别的热情、耐心和爱心
B.让这些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点去适应环境
C.理智地克制自己的烦躁
D.采用奖惩相结合的办法
26.根据动作技能能力倾向测验的原理,测量手指的灵活性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下述技能的学习( )
A.编织
B.射箭
C.铅球
D.画画
27.工具型攻击是指( )
A.以人为指向的,采用嘲笑、骂人等言语指责,其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
B.用器物对别人进行伤害
C.儿童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抢夺、推搡等动作
D.为获得某种工具而对别人采用嘲笑、骂人等言语指责
28.按动作进行过程中情境是否变化,体操属于( )的动作技能。
A.连贯
B.封闭
C.不连贯
D.开放
29.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构建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30.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式,迁移又可分为( )
A.正迁移和负迁移
B.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
C.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D.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31.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形式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32.关于某种特殊条件可能产生某种特定结果的可检测的预测叫做( )
A.推论
B.数据
C.外化解释
D.假设
33.各种可以操纵量和质变化的刺激,一般称为( )
A.课题变量
B.环境变量
C.被试变量
D.暂时的被试变量
34.霍桑效应和实验者效应会影响实验结果,最佳的办法是采用双盲实验(double blindexperiment),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
A.排除法
B.恒定法
C.匹配法
D.随机化法
35.一个2×3的多因素设计可以得到( )
A.一个交互作用
B.两个交互作用
C.三个交互作用
D.六个交互作用
二、 多选题
1.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 )
A.心理过程和人格
B.知、情、意和能力、气质、性格
C.知、情、意和个性
D.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性
2.经典条件反射是( )
A.将某种无关刺激物与非条件刺激物多次结合后形成的暂时性神经联结
B.用奖励性手段强化有机体的某种反应行为使其出现的概率增加的现象
C.某种情景刺激下出现的行为能得到强化而被保留下来的现象
D.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建立联结关系而形成的
3.瞬时记忆是以( )的形式保持信息的。
A.语义
B.感觉后象
C.语音
D.刺激物的形象
4.问题空间就是( )。
A.对问题解决情景的认识
B.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
C.对如何从初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的认识
D.对问题的数量的认识
5.概而言之,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是( )
A.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
B.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
C.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D.心理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三、简答题
1.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区别和联系。
2.请简述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的主要内容。
3.什么是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四、综合题
1.论述个体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CDDAC 6~10 CCBAD 11~15 ACDDD 16~20 ABCDA
21~25 BBCBB 26~30 ACBBD 31~35 BDAA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D 3BD 4ABC 5ABCD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性格和气质关系十分密切,二者都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都是人脑的活动。一般认为,气质和性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气质和性格的区别
①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而性格是后天的,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②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而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是明显的,即使是已经形成的性格改变也要容易些。
③气质是行为的动力特征,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涉及行为的内容,表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因而有好坏善恶之分。
(2)气质和性格的联系性格和气质相互渗透、彼此制约。
①气质影响性格的状态,使性格特征涂上一种独特的色彩。比较明显地表现在性格的情绪性和表现的速度方面。例如:具有勤劳性格特征的人,多血质的人表现为情绪饱满、情绪充沛;黏液质的人表现为操作精细,踏实肯干等等。
②气质还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状态。例如,黏液质和抑郁质的人比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更容易形成自制力这种性格特征。
③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之符合社会实践的要求。例如,从事精细操作的科学实验人员应该具有冷静沉着的性格特征,这种要求在职业训练中有可能掩盖或改造他原来具有的容易冲动和不可遏止的胆汁质的气质特征。
2【答案要点】
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是动机心理学规律。它反映激动水平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叶克斯和多德森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在一定限度内,工作效率将随着激动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若超过该限度,工作效率将随之逐步降低,即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研究发现,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而可描绘成倒U形曲线,即焦虑水平过低、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工作或学习积极性,而过强的动机可表现为高度焦虑和紧张,因而引起工作或学习效率的降低。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也用来描述不同唤醒水平的正性情绪对手工操作的不同效应。情绪能影响认知操作的效果,其影响效应取决于情绪的性质与强度。中等唤醒水平的愉快和兴趣为认知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愉快强度与操作效果曲线呈倒“U”型,过低或过高的愉快唤醒均不利于认知操作。而对于负性情绪来说,则不符合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3【答案要点】
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是按测验的难度和时限划分的。
(1)速度测验是指在测验过程中限定时间,看在特定时间段里完成任务的速度,因而题目并没有超过被试的能力水平,测的是反应速度。难度测验则是指在测验过程中不限时间,即一般每一题目都有时间去做,但有些题目不见得能做出来,测的是解题的最高能力。
(2)两者的区别
①测量目标不同
速度测验测的是被试的反应速度,而难度测验测的是被试解题的最高能力。
②测验限定不同
速度测验在于测量被试作业的快慢,它的测题难度相等,但严格限制时间,看规定时间内所完成的题目数量。一般题目都很容易,只要给够时间,每个人都能做完。但是它就是在题目数量多,时间短的情况下,来检测被试的反应速度。测验分数的高低,完全依赖反应速度。在这类测验里,几乎没有人能全部做完所有的题目。难度测验是不限时间,即一般每一题目都有时间去做,难度测验包含不同难度的题目,由易到难的排列,有最难的题目,几乎所有的被试都解答不了,但给充裕的时间,让被试有机会做所有的题目,并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完会做的题目。所以这类测验就是检测解答难题的最高能力。但有些题目不见得能做出来,它的时间限制的标准通常是使95%的被试都有做完测验的机会。
四、综合题
1【答案要点】
个体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遗传因素。现有研究认为,遗传是性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但遗传因素对性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性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例如在双生子研究中,同卵双生子的相关要高于异卵双生子,但同卵双生子在不同特质上的相关不同,而且相关并不是接近于1,一般为中等相关。
(2)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对性格具有塑造功能,这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例如在美国文化背景下的个体更具独立性、民主性、强调个人,而在中国环境下的人们更谦虚、强调集体和地位的等级性等等。
(3)家庭环境。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人格特征具有不同的影响。教养方式可分为三类。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放纵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有时会失控。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与孩子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引导。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更有可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4)早期童年经验。早期童年经验影响人格的发展,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
(5)学校教育。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不同的教师领导风格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不同。学生在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的教师领导风格下,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点。教师的公正性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非常看重教师对他们的态度是否公正和公平。学生需要老师的关爱,在教师的关爱下,他们会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这种由教师期望引起的效应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同伴群体对学生的人格也具有巨大的影响,对人格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此外自然物理因素、自我调控因素等也对性格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心理学考研备考测试题及答案 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130分)
1.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A. 认知科学 B.神经心理学 C.认知神经科学 D.心理生理学
【解析】C,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这是一门新兴学科,极大的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基础心理学方向。
2.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意识 B. 潜意识 C. 意识流 D.行为
【解析】A,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组织是
A.大脑 B.中脑 C.前脑 D.延脑
【解析】D。延脑:和脊髓相连的部分,又叫延髓。延脑里有呼吸中枢和心跳中枢,又叫生命中枢。
4.人的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分别位于
A.顶叶、颞叶、枕叶 B.顶叶、枕叶、颞叶
C.颞叶、枕叶、顶叶 D.颞叶、顶叶、枕叶
【解析】B,此题考察大脑皮层感觉区的分布,躯体感觉在顶叶,视觉在枕叶,听觉在颞叶。
5.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的脑电波通常为
A. α B. β C.δ D.θ
【解析】A,α是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的脑电波,频率为8-13HZ。β波是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是的脑电波频率为14-30HZ,δ是在睡眠下的脑电波,频率更低、波幅更高。
6.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不属于潜意识的是
A.梦 B.注意 C. 口误 D.笔误
【解析】B,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贯穿于心理过程的心理状态,不是潜意识。
7.情境线索容易引发侵犯行为,支持这一观点的研究是
A.习性学实验 B.恒河猴实验 C.武器效应 D.社会学习
【解析】C,武器效应,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受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
8.视觉中枢单个细胞的感觉野与外侧膝状体单个细胞感觉野相比,两者的关系是
A. 不确定 B.前者小 C. 两者相等 D.不确定
【解析】B。
9. 听觉的行波理论认为,不同频率的声音,最大振幅在基底膜上的部位不同,低频声波最大振幅接近的耳蜗部位是
A.底部 B.顶部 C.中部 D.下部
【解析】B,行波说认为,基底膜由声波引起的震动,从基底膜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不同频率的振动达到基底膜的不同部位后便停止下来。低频可达耳蜗顶部,高频只能达到耳蜗的底部,从而实现基底膜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分辨。
10.教师要求学生列举砖的用途,某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列举出很多例证,但都在建筑材料范围之内,这表明该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流畅性和变通性方面的特点是
A.流畅性差,变通性差 B.流畅性好,变通性差
C.流畅性好,变通性好 D.流畅性差,变通性好
【解析】B,在测验中,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看作是衡量创造性高低的指标。流畅性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变通性是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范围越大、维度越多,变通性越强;独特性是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
11. 在概念形成的策略中,记忆负担最轻的是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
【解析】A,采用保守型聚焦,记忆的负担最轻。
12. 独白言语属于
A.对话言语 B书面言语 C.外部言语 D.内部言语
【解析】C,独白言语属于口头语言,口头语言属于外部语言。
13. 当亲密关系面临破裂的时候,人们采用的主动破坏性策略是
A.忽视(neglect) B.表达(voice) C.忠诚(loyalty) D.退出(exit)
【解析】D,退出是当人们认为没有必要挽回这种关系的时候会采用的一种主动的破坏性的策略。表达是一种主动的建设性的策略;忽视是很多男性会采用的一种消极策略;忠诚表现为被动地去弥补出现的裂痕。
14. 下列情绪理论中,强调对生理唤醒进行认知解释的是
A.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B.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
C.阿诺德的情绪理论 D.伊扎德的情绪理论
【解析】A,情绪唤醒实验表明,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15. 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属于稳定、内在、不可控的因素是
A.努力 B.运气 C.能力 D.任务难度
【解析】C,能力属于内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排除法。
1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意志行动特征的是
A.预定目的 B.克服困难 C.随意运动 D.习惯活动
【解析】D,意志是在达到目的的行为活动过程中,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表现出来的。无意识、无目的的,或不需要克服困难就能达到目的的行动,都不能体现出个体的意志。
17. 在阿希的从众实验中,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是
A.深度知觉判断 B.运动知觉判断 C.颜色知觉判断 D.线段知觉判断
【解析】D,阿希的从众实验给被试呈现两张纸,一张纸上印着一条线段,被试需要在另一张上印有几条线段的纸上找出与刚才那条长度相同的。
18. 小张性情急躁,成就动机水平高,具有很强的时间紧迫感和竞争意识,他的人格类型属于
A.T+型 B.T—型 C.A型 D.B型
【解析】C,A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敌意、竞争、性情急躁、富于上进心、有苦干精神、过分的时间紧迫感、外向、言语举止敏捷、社会适应性差。
19.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遵循现实原则的是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力比多
【解析】B,自我,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位于人格的中间层。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着调节的作用,它遵循现实的原则,既要尽量满足本我的要求,又受制于超我的约束。
20. 儿童发展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学前期男童和女童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
A.语文测验成绩 B.数学测验成绩 C.工作记忆容量 D.游戏模式
【解析】D,学前期男童和女童差异最大的是游戏模式上出现了性别差异,比在其他三方面的差异大。
21. 在家庭生活中,盈盈的``父母在某种程度上接纳了她目前对音乐的喜爱,而盈盈也认同了父母关于学业成绩重要性的看法,这个例证所体现的发展现象是
A.同步现象 B.再社会化 C.相互社会化 D.远端—近端发展
【解析】B,用补偿教育或强制方式对个人实行与其原有的社会化过程不同的再教化过程。在某种情况下,青少年和成人通过再社会化,有意忘掉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重新塑造出新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是生命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阶段。
22. 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重演的心理学家是
A.蒙台梭利 B.霍尔 C.斯宾塞 D.桑代克
【解析】B,霍尔—复演论。
23.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相比,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更强调
A.社会起因 B.个体起因 C.婴儿期的发展 D.青少年期的发展
【解析】A,维果茨基的强调,心理发展的高级机能是人类物质产生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他提出了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观。
24.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未经历危机和探索就做出选择的个体,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类型属于
A.同一性达成 B.同一性延缓 C.同一性停滞 D.同一性混乱
【解析】D,同一性混乱也称同一性弥散,是指青少年既没有经历同一性危机,也没有进行各种生活上的尝试与选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打算。
25. 对同一批被试分别在其55岁,65岁和75岁时测量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随年龄增长,其中表现出明显下降趋势的是
A.对事实性知识的回忆 B.感觉记忆能力
C.限时条件下的动作反应速度 D.控制了视敏度的个别差异后对线段长度的比较判断
【解析】B,对事实性知识的回忆和对线段长度的比较判断属于晶体智力,不会下降;而感觉记忆与动作反应速度相比,感觉记忆的下降更显著。
26.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生心理 B.学习心理 C.教师心理 D.课堂管理心理
【解析】B,教育心理学以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为主。
27.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是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亲和内驱力
【解析】A,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由于需要的满足(知识的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称为内部动机。
28. 奥苏泊尔针对讲解式教学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使用该策略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
A.比较组织者 B.观念固着点 C.关系类属者 D.符号中介物
【解析】B,固着观念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能为新信息与认知结构的联系提供切入点的具有的相关观念;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29.威特金把认知风格类型划分为
A.沉思-冲动 B.同时性-继时性 C.场独立-场依存 D.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解析】C,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认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他把个体较多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的称为场独立性;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称作场依存性。
30. “水中打靶实验”证明的迁移理论是
A.共同要素说 B.原理概括说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解析】B,贾德用“水下打靶实验”提出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原理概括说)。
31. 根据阿特金森的观点,不属于高成就动机者特点的是
A.中等难度的任务有挑战性,并全力获取成功
B.活动目的明确,并抱有成功的期望
C.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
D.以交往的亲疏关系为前提来选择工作伙伴
【解析】D,高成就动机者不会以交往的亲疏关系选择工作伙伴,他们会选择能带来结果最优的人合作。
32. 最先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的研究,并对心理学与物理量之间关系进行系统探索的学者是
A.韦伯 B.费希纳 C.缪勒 D.赫尔姆霍茨
【解析】B,1860年,费希纳费希纳出版了《心理物理学纲要》,是最早系统地阐述感觉测量方法的著作,为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33. 波斯纳(M.I.Posner)采用大、小写字母组合的材料进行实验,结果证实了个体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时既有视觉编码也有听觉编码。他采用的方法是
A.减法反应时法 B.加法反应时法 C.开窗实验法 D.心理旋转实验法
【解析】A,波斯纳应用简述法反应时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减数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阶段,并在其他方面相同,然后从这两个反应时间只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34. 在研究交通信号灯亮度对驾驶员反应速度的影响时,交通灯的亮度是
A.因变量 B.自变量 C.控制变量 D.无关变量
【解析】B,此研究需要控制交通信号的亮度来影响驾驶员的反应速度,所以交通灯亮度是自变量。
35.在心理学研究报告中,阐明研究所使用的被试、仪器设备和实验程序等情况的部分属于
A.引言 B.方法 C.结果 D.讨论
【解析】B,实验报告在方法部分阐述实验被试,仪器以及材料等情况。
36. 在探讨性别与被试年龄(青年、中年、老年)对某品牌手机偏好影响的研究中,其实验设计为
A.2×3设计 B.1×3设计 C.2×2设计 D.3×3设计
【解析】A,该实验使用性别2(男,女)×年龄3(青年,中年,老年)设计。
37. 在听觉实验中,研究者为了控制噪音的影响,把实验安排在隔音室中进行。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A.消除法 B.恒定法 C.随机法 D.匹配法
【解析】A,排除法即把额外变量直接排除,如声光实验的隔音室,暗室,双盲控制法等。
38. 下表所示为一个有四种实验处理的设计方案。该研究设计属于
A.匹配设计 B.ABBA设计 C.拉丁方设计 D.混合设计
【解析】答案略。
39. 在某研究设计中,用方便分组的方式,将被试分为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对两组均进行了一次前测和后测。该设计是
A.交叉滞后设计 B.时间序列设计
C.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D.不相等对照组设计
【解析】D,不相等对照组设计的实验模式是具有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对两组被试均进行前测验和后测验,以便于对照比较。
40. 有研究发现,正常被试和遗忘症患者自由回忆的正确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XX辨认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可知实验存在
A.期望效应 B.练习效应 C.习惯效应 D.交互效应
【解析】D,交互作用,运用排除法。
41. 下列选项中,属于准实验设计的是
A.匹配组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被试内设计 D.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解析】D,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属于准实验设计。
42. 用直线内插法来计算差别阈限
A.恒定刺激法 B.平均差误法 C. 最小变化法 D.信号检测法
【解析】A,恒定刺激法的计算方法有直线内插法(S-P作图、S-Z作图),平均Z分数法(将P值转换为Z分数,这种方法比直线内插精确),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这是最为精确的方法),斯皮尔曼分配法(用次数分布计算,梯级间距够大时可用)
43. 平均差误法实验
A.时间 B.习惯 C.动作 D.期望
【解析】答案略。
44.题目略。
45. 在研究瞬间记忆消退规律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A.自由回忆法 B.对偶联想法 C.系列回忆法 D.延迟部分报告法
【解析】D,斯柏林用部分报告法研究瞬间记忆的。
46. 在一个实验中,被试的简单反应时是300ms,辨别反应时是450ms,选择反应时是850ms,该被试的选择时间是
A.550ms B.400ms C.150ms D.100ms
【解析】B,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是选择的时间。
47.在经典的心理旋转实验中,因变量是
A.反应时间 B.旋转角度 C. 再认数量 D.回忆数量
【解析】A,心理旋转实验是测定反应时的实验。
48. 下列实验中,支持情绪先天获得论的经典实验为
A.华生小艾尔伯特恐惧实验 B.哈罗德恒河猴依恋实验
C.沙赫特的认知激活实验 D.阿诺德的认知激活实验
【解析】B,哈罗德采用恒河猴作为被试进行的依恋研究证明情绪先天获得的观点。
49. 为了规范和维护心理测验工作的发展,中国心理学会于1992年颁布
A.《计算机化测验学解释指南》
B.《心理学家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
C.《心理测验管理》
D.教育和心理测验标准
【解析】B,中国心理学会于1992年已提出《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但内容较为简单。
50. 多质多法(MTMM)所考虑的测验效度类型是
A.内容效度 B.构想效度 C.同时效度 D.预测效度
【解析】B,多质多法由Campbell和Fiske(1959)提出,他们通过对多质多法的相关矩阵的分析来判断不同测量方法的汇聚效度和不同心理特质之间的区分效度。
51. 瑞文推理测验的常模分数采用的是
A.百分数 B.四分位差 C.百分位差 D.百分等级
【解析】D,瑞文推理测验使用被测试者的百分等级表示被测试者的实际智力水平在同龄人中所处的位置。
52. 美国心理学家莫里诺(J.I.Moreno)提出的社会测量法主要用于测量
A.人际关系 B.组织关系 C.组织 D.组织地位
【解析】A,由心理学家莫雷诺1934年提出。是指一种测量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方法。
53.如果要评估一个人员选拔测验的预测效度,最恰当的效度是
A.薪水 B.工龄 C.绩效 D.职务
【解析】C,以上选项中只有绩效可以作为预测效度。
5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XX测验的是
A.句子完成测验 B.XX人格调查表 C.语词联想测验 D.主题统觉测验
【解析】答案略。
5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快速选拔官兵和分派兵
种而编制的测验属于
A.个别测验 B.特殊能力测验 C.语词联想测验 D.同体测验
【解析】B,特殊能力测验是对管理能力、运动能力、机械能力、艺术能力、音乐能力等专业能力的测定。该类测验有利于发现特殊才能,因材施教,并能充分发挥潜力,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56.下列选项中,具有等距单位的常模参照分数是
A.发展顺序量表 B.教育商数 C.T分数 D.百分等级
【解析】C,以上选项中只有T分数符合等距条件。
57.由五选一的选择题组成的测验,其通过率为0.60,消除猜测因素的影响后校正难度为
A.0.40 B.0.50 C.0.75 D.0.80
【解析】B,根据公式CP=(KP-1)/(K-1),得CP=(5x0.60-1)/(5-1)=0.5。
58.下列有关正态曲线模型,不正确的是
A.曲线以平均数为对称轴 B. y值越大,P值越大
C.曲线与X轴之间区域面积为1 D.曲线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形状
【解析】B,y是密度函数而p是概率,是由面积表示的。
59.通常主要成分分析要求所选择的主成分对应的特征根λ应该是
【解析】答案略。
60.比较同一团体不同属性特质观测值的离散程度,恰当的统计指标是
A.全距 B.方差 C.四分位差 D.变异系数
【解析】D,变异系数,适用于比较同一团体不同属性特质观测值的离散程度。
61.心理学研究中,协方差分析能够
A.控制无关变异 B.使实验变异最大化 C.减少个体误差 D.减少随机误差
【解析】A,协方差分析将那些人为很难控制的控制因素作为协变量,并在排除协变量对观测变量影响的条件下,分析控制变量(可控)对观测变量的作用,从而更加准确地对控制因素进行评价。
62.当两个总体…时,当对两个..求平均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通常用
A.2检验 B. 检验 C.t检验 D.F检验
【解析】C,t检验适合小样本情况下两组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63单尾Z检验中,α确定为0.01时,其统计决策的临界值为
A.1.64 B.1.96 C.2.33 D.2.58
【解析】C,2.58对应双尾的99%,单尾的99%应该对应的是2.33。
64.总体平均数为M,方差为 的正态分布,则变量为n的……求平均权分布服从
【解析】答案略。
65.两个骰子掷一次,出现两个相同点数的概率是
A.1/3 B.1/6 C.1/12 D.1/36
【解析】D,乘法原理,分两步完成两个骰子的投掷,第一步的概率是1/6,第二步也是1/6,故出现相同的概率是1/36。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66.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
A. 知觉对象的特点 B. 活动任务 C.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D.知识经验
【解析】ABD,注意广度是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的把握对象的数量。知觉对象的特点、活动任务、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都影响着注意的广度。
67.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形式有
A.黏合 B.内化 C.典型化 D.夸张
【解析】ACD,想象对表象的改造形式有黏合、.典型化、夸张,内化不属于。
68.用测谎仪测谎通常使用的生理指标有
A.血压 B.心率 C. 皮肤电 D.呼吸频率
【解析】BCD,测谎仪测谎通常使用的生理指标不包含血压。
69.艾森克提出人格的基本维度有
A.外倾性 B.开放性 C.神经质 D.精神质
【解析】ACD,艾森克的三维模型: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
70.下列选项中,体现了毕生发展思想的是
A.心理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
B.心理发展包括生成和衰退两个方面
C.心理发展过程存在选择、优化、补偿三者之间的协调
D.从中年到老年的心理变化时一个逐步老化和衰退的过程
【解析】ABC,ABC是毕生发展观的观点,其中C是毕生发展的元理论的观点,毕生发展观的主要倡导者认为发展是一个伴有补偿作用的选择性的优化过程。选择、优化和补偿之间的
协调存在于个体发展的任何发展领域。D是老年丧失观的观点。
71.下列观念中,与“认知结构”含义相同的是
A.赫尔巴特的“统觉团” B. 托尔曼的“认知地图”
C.布鲁纳的学科结构 D.皮亚杰的“图式”
【解析】ABD,
(1)赫尔巴特提出了统觉和统觉团的概念。他认为,学习的过程表现为观念联想的过程,在这个观念联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统觉团。虽然在赫尔巴特的理论中没有明确地提出认知结构的概念,但其统觉团的概念表达了认知结构的意义,统觉团的实质就是认知结构。
(2)托尔曼的“认知地图”与皮亚杰的“图式”都是认知结构。布鲁纳的学科结构不属于认知结构。
72.一个声音的听觉阈值因另一个声音的出现而提高的现象称为听觉遮蔽,其特点有
A.白噪音的遮蔽效果与纯音相同
B.单耳遮蔽的作用比双耳遮蔽的作用显著
C.遮蔽声音强度增加不导致遮蔽两的相应增加
D.被遮蔽声音在时间上越接近遮蔽声,阈值提高越大
【解析】 BD。本题考查听觉实验中的声音掩蔽的相关知识点。
73.研究注意的实验范式包括
A.点探测范式 B.启动范式 C. 空间线索 D.快速系列呈现范式
【解析】ABCD。本题考查注意实验的研究范式的相关知识。
74.霍兰德根据其职业人格类型理论编制的兴趣量表有
A. 自我定向调查表 B.职业偏好调查表(VPI)
C. 职业指向调查表(OOI) D.职业评定调查表(CAI)
【解析】霍兰德根据其职业人格类型理论先后编制了职业偏好量表(VocatIonaI Preference lnventory)和自我导向搜寻表 (Self-directed Search)两种职业兴趣量表。
75.在心理学科学的调查研究中,通常不可避免的误差有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组间误差 D.抽样误差
【解析】ABD,误差一般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系统误差稳定影响效度,不能避免,但可以通过精巧的实验设计、改进实验仪器等减小;随机误差大小和方向不固定,影响信度,但是可以通过多次反复测量改进减小;抽样误差是指样本指标与全及总体指标之间的绝对误差。在进行抽样检查时不可避免会产生抽样误差,因为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样本,其结构不可能和总体完全一致。组间误差与前三个不同,是由于实验处理引起的变异。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
76.简述知觉的组织原则。
【参考答案】
(1)知觉的过程就是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过程,所以,对象和背景的关系是知觉组织最基本的原则。对象和背景相互依赖,又可以相互转换。
(2)图形组织原则还有:
邻近性:空间和时间上比较接近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相似性:相似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对称性:对称的部分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良好连续:连续的事物容易知觉成为一个整体;
共同命运:当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变化时,人们容易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封闭:可以把事物知觉成一个整体,把缺少的部分补充上来;
线条朝向: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一个整体;
简单: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一个整体。
77.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参考答案】
(1)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提出:能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具体包括如下七种能力:
言语:包括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逻辑–数学: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如做数学证明题的能力。
空间: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如查阅地图等。
运动:包括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
音乐:包括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社交: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① 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②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③分析能力,指
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④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解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
自知: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
(2)后来,加德纳又继续补充了两种能力类型,包括:
自然能力:能认识、感知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如敏锐地觉察周围环境的改变。
存在:人们表现出的对生命、死亡和终极现实提出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的倾向性。
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它们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78.简述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区别。
【参考答案】
(1)学习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学习理论,他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主张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在学习观上主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也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这三个过程同时发生;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则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成结论的过程;而知识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学生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情节组成的,每一个情节(或一个事件)总是涉及到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因此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则认为: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对意义建构的影响,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教学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结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主动建构性、活动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建构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
79.简述心理实验过程的主要流程。
【参考答案】(1)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2)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3)实验设计与实施(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5)研究报告的撰写
80.在一项典型的儿童前瞻性记忆实验中,先向儿童介绍一个叫嘟嘟的鼹鼠玩偶,并告诉儿童,鼹鼠嘟嘟有很多图片,但它在白天看不到东西,请帮它把这些图片的名字读出来,但是嘟嘟很害怕动物(如牛,羊、猪等),如果发现了动物的图片,就把它们藏起来,请根据实验任务的描述,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实验中前瞻记忆的任务是什么?衡量的指标是什么?
(2)该实验属于那种类型的前瞻记忆实验。
【参考答案】
(1)该实验中前瞻记忆的任务是让儿童将动物图片藏起来,衡量指标是选择动物图片的准确率。
(2)此实验属于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类型。
四、综合题(共3题,每题30分)
81.什么是工作记忆,请分析工作记忆各成分的功能。
【参考答案】
(1)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既有从感觉记忆转来的,又有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处于工作状态的短时记忆,或者在完成当前任务时起作用的短时记忆叫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信息加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和加工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2)1974年,Baddeley和Hitch在模拟短时记忆障碍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替代原来的“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STM)概念。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3)工作记忆分为三个子系统:
语音环路:主要用于记住词的顺序,保持信息;
视觉空间模板:重要用于加工视觉和空间信息;
情境缓冲器:用来整合视觉、空间和言语信息;
中央执行器:类似于注意的中枢系统。主要用于分配注意资源,控制加工过程,这是工作记忆的关键成分。
82.下图是伍德沃德在一项研究中用的所有刺激,只在考察6个月大的婴儿能否认识到实验者的伸手动作是指向某一特定客体的(即
带有某种意图的动作,而不只是具体时间空间特征的动作)。让婴儿可以看到平台上放置的A和B两物体。
步骤一:一人多次反复从右下侧去拿A,使婴儿观察并习惯。步骤二:AB调换位置,仍从相同位置去拿A。步骤三:AB位置不变,但转而选择B。(图略)
A(球) B(小熊) B(小熊) A(球) B(小熊) A(球)
图一:习惯化刺激 图二:测验刺激 图三:测验刺激
实验结论证明,婴儿对新客体事件的去习惯化程度高于对老客体事件的去习惯化的程度。
分析依照习惯化—去习惯化范式,分析该实验的逻辑及其结果的意义。
【说明:用文字取代图画的球和小熊。每个图从右下侧有只手伸过去,去拿A或B。选择的物品在图中用红色字体标注。】
【参考答案】
(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法”范式:给婴儿反复呈现同一刺激,若干次后,婴儿就会不再注意该刺激,或者其注视时间明显变短,乃至消失,这一现象成为习惯化。如果给予一个新的刺激,婴儿的注意时间又恢复或变长的现象叫去习惯化。
(2)实验逻辑:运用被试内设计,一个自变量是A球与B球的位置,一个自变量是拿A球或者B球,因变量是儿童对于拿A球与B球的注视时间,结果反应拿不同位置的相同的球,儿童的注视时间变短,拿不同的球,注视时间变长。结果说明了证明了婴幼儿具有超强的反映外界刺激与适应环境的能力。
83.现有一项关于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的研究,在分析两者的关系时,有人建议用相关分析,有人建议用回归分析。
(1)简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2)若学生动机水平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95,能否判断学习成绩的变异可用动机水平来解释?如果可以,解释量是多少?如果不可以,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均为研究及度量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从广义说,相关分析包括回归分析,但严格地讲,二者有区别。
回归分析是以数学方式表示数量间的关系,而相关分析则是检验或度量这些关系的密切程度,两者相辅相成。如果通过相关分析显示出变量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则通过所求得的回归模型可获得相当准确的推算值。
根据不同目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关系,这是回归与相关分析的共同起点。当旨在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时,一般使用相关系数,这个过程叫相关分析。倘若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可能形式,找出表达它们之间依存关系的合适数学模型,并用这个数学模型来表示这种关系形式,则叫做回归分析。
(2)不能,相关分析是双向的,不强调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心理学考研备考测试题及答案 3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2、心理过程包括(C,E,G)
A、感知过程 B、知觉过程 C、认识过程 D、注意过程 E、情感过程 F、行为过程 G、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
A、认知 B、能力 C、气质 D、情感 E、性格
4、心理学可分为(A,D)
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 E、社会心理学
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
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
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
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
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
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
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
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
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E、机械唯物主义
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
A、客观性原理 B、系统性原理 C、发展性原理 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
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
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 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 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 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 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
A、每次尽可能长 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 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
A、自变量 B、因变量 C、人脑 D、客观世界
15、实验法可分为(A,D)
A、实验室实验法 B、情景实验法 C、参与实验法 D、自然实验法
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
A、实验情境 B、控制被试 C、控制实验刺激 D、控制被试的反应
17、调查法可分为(B,C,D,E)
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 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 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 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 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
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
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 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
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 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
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
A、实验和研究设计 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 C、抽样法 D、逻辑思维法
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
A、孕育阶段 B、转折阶段 C、确立阶段 D、发展阶段
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
A、心理学的确立 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 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
A、意识 B、前意识 C、潜意识 D、后意识
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
A、潜意识理论 B、梦的解释 C、泛性论 D、本能学说 E、人格理论
【心理学考研备考测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2017年考研心理学自测试题及答案02-28
成考专升本《语文》备考测试题及答案03-02
2017考研《教育学原理》测试题及答案01-24
2018考研英语完型填空模拟测试题及答案03-20
2017年考研心理学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02-28
2016专升本教育心理学备考复习题及答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