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研究生院
东南大学是中央部属、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111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卓越联盟”主要成员,中国一流大学,中国五星级大学。
东南大学自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就开始招收研究生,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共招收研究生 117人,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后, 是首批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的单位;是首批建有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首批进入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是自行审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自行审定增列博士生指导教师的试点单位;首批获准招收和培养工程硕士生;首批获准开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工作。198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1996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
概况
东南大学自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就开始招收研究生,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共招收研究生117人,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后, 是首批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的单位;是首批建有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首批进入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是自行审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自行审定增列博士生指导教师的试点单位;首批获准招收和培养工程硕士生;首批获准开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工作。198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1996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
东南大学现有2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现有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中的12个门类的哲学、经济学、 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9个门类。研究生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0名,博士生指导教师743名、硕士生指导教师1713名。[3]
20多年来,东南大学共招收博士生5224名;硕士生24057名,其中MBA848名;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生6390名。已授博士学位2404名,硕士学位18997名,其中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9名,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312名,建筑学硕士266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1528名,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1203名,中职教师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297名,高校教师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60名,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22名。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学术水平和整体水平的根本和基础。
学科建设是龙头,教学和科研是两翼,加强教学和发展科研必将促进学科建设。该校提出了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为两个支撑点的工作方针,以“211工程”和省部共建为契机,制定了东南大学“十一五”建设规划和2012年远景规划。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竞争力明显提升。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15个二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6个江苏省省级重点学科。
该校抓住省部共建之契机,与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与“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及江苏省“135工程”建设等结合起来。在校内遴选出9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11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学校将投入3亿多元的学科建设经费,不断提高学科水平,增强学科竞争力。
学科排名
2013年1月29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了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东南大学获得三项第一,位列全国第七。
此次评估,是该中心连续10年自主开展的第三轮学科评估,历时一年。评估对象是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以高等学校为主,兼顾科研院所。全国共有391个单位的4235个学科申请了95个一级学科评审。
此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以一级学科为评审对象,是唯一由政府主办的、针对全国高校的学科评估,因此最具权威性。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建筑学
交通运输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二级学科重点学科:
艺术学
热能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结构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精密仪器及机械 热能工程物理电子学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江苏省重点学科
艺术学 学习科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机与电器
材料学 岩土工程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遗传学 应用化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伦理学 应用数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制冷及低温工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建筑学 机械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光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人才培养
培养质量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要使学校的研究生教育上规模、上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并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有可比性,关键是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质量不仅要坚持改革,不断寻找优化的培养模式,还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稳步发展,逐渐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
多种措施并举,吸引优秀生源
该校采取多项措施并举的办法,多渠道吸收优秀生源。优秀生源的富有,不仅给培养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也为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提供可能。具体措施是:积极推行推荐免试生制度;推行“硕博连读”、“提前攻博”培养方式;鼓励青年骨干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加大研究生招生及奖学金制度的改革力度;面向社会、多种途径发掘优秀生源;调整考试科目的设置,吸引跨学科优秀生源等等。
拓宽学科范围,改善知识结构
培养人才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具有明确而稳定的研究领域、方向和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建立在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大趋势,培养高质量研究生人才的必然模式。
改革课程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研究生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创造性是建立在坚实的知识基础之上的,研究生院始终以质量为中心,坚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注重能力培养。研究生英语教学经过不断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获江苏省2000年教学成果二等奖。
提高培养要求,拓宽培养领域
培养人才应当注重全面质量,博士生的学位论文不仅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而且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对博士生的课程要求是既博又深,为此,给工学类博士生开设了可供选择的四门数学课和一门“近代物理系列讲座”,博士生可以学习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开阔思路,拓宽知识面。在连续三次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中,该校每次均有2篇被评上,名列全国高校第7位。
积累培养经验,以点带动全面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以何振亚教授为首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学院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积极创造各种必要条件,为国家培养30多名博士。同时,在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过程中,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博士生培养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分别获得江苏省1990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3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发展
随着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得到全面、迅猛的发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要缩短差距,就必须深化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培养模式,以改革求发展。学校的具体措施是:
该校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设立研究生培养基金,包括奖助学金、“三助”岗位津贴和专项基金,实行集中管理、统筹使用。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共设四等,博士研究生培养基金分A、B两级,由学校下达各类奖助学金指标,各院系制定评定细则并进行评审,最后报研究生院审批。其中博士生培养基金岗位由学校支持经费和导师科研经费共同设置,且以导师为主向学校申请,明确了“所有研究生必须是在导师指导下通过科研完成学业”的培养特点。该校已制定并出台了《东南大学研究生培养基金实施办法(暂行)》,以保障研究生培养基金一年一评、滚动管理的顺利实施。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的奖助学金与其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挂钩,一年一评,动态管理,更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科研创新精神。加强对985工程和211工程学科建设项目的管理,促进学科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调整学科布局,形成以工为主、理工医结合、科技与人文交融、工理医文管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新格局。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调整办学结构,从培养本科生为主转移到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重的战略轨道上来,同时调整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的学科结构和内部结构。抓住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的有利契机,加快教师队伍的结构调整,逐步建立起一支国内外开放,以著名专家和知名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年青教师为主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进一步深化校内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展合作共建,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形成开放办学的新局面,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对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校的指导原则是:在培养方向上,科学、规范、拓宽,重点突出一个“宽”字;在培养目标上,着眼未来,瞄准前沿,重点突出一个“新”字;在培养环节上,优化结构、增大柔性,重点突出一个“活”字;在管理方式上,加强目标管理,抓好过程监控,重点突出一个“严”字。 积极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建院24年,该院始终强调在做好事务性工作的前提下,要积极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理论研究,从而使管理工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鼓励管理人员向高水平的学术刊物投稿,多出高水平的理论成果。
总结过去,面向未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处理好巩固和发展的关系,努力使研究教育适应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科技的日新月异和全球范围的激烈竞争。抓住有利时机,深化改革,迎接挑战,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积累新的经验,为21世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相关文章: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简介03-10
苏州东南大学研究生院11-30
福大研究生院03-07
深圳研究生院01-20
河南大学研究生院01-21
宁大研究生院11-28
杭电研究生院01-20
上海大学研究生院03-13
留学美国研究生院校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