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宜昌戏曲文化
中国戏曲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远安花鼓戏
远安花鼓戏流行于远安境内及周边地区,其前身俗称花鼓子,即起源于清同治年间,距今约有150多年的历史。远安花鼓戏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有传统“三小”,即小生、小旦、小丑,集念、唱、做、打为一体。二是唱腔丰富优美。主腔分为陶腔、汉腔、南腔和四平等四种,彩腔是曲牌体,一般一个戏一个曲牌,曲牌名就是戏名。三是生活气息浓郁。常在庙会节庆、婚丧嫁娶、祝寿打喜等红白喜事场合演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生命力宜昌的戏曲文化宜昌的戏曲文化。
●建东花鼓戏
建东花鼓戏是流传于秭归县一带的乡间小戏,民俗简称“灯班戏”,起源与三峡地区传统节庆时的“玩灯”习俗有关。建东花鼓戏唱腔独特,大体分为正腔和小调两部分。正腔从皮影戏中借用而来,小调来源于地花鼓。是农民劳作之余特别喜爱的社戏,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出现最早且分布广泛的古老民间戏种,采用灯光照射镂空和染彩的半透光兽皮(多用牛皮、驴皮)形成投影,配以人声唱腔、说白和锣鼓伴奏进行表演,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宜昌辖区内的夷陵、秭归、远安、长阳、点军等地曾盛行皮影戏,皮影戏艺人大多农忙务农,农闲从艺,受众主要为山区农民。皮影戏的音乐有九腔十八板,唱腔以“傩愿腔”和“走马腔”两大腔系为主,同时吸收地方小调,根据剧情人物情绪变化而演唱不同的腔调,充分体现了皮影戏的地方风格。
●扇子戏
扇子戏因以扇子为主要表演道具而得名,流行于当阳、枝江一带。扇子戏两人一班,均为男性,一人多角,说唱兼有,不化妆,不穿戴“行头”,只要“两把扇子几根线,楠管傢业(打击乐器)和画片”便能演出其唱腔为曲牌连缀体,部分具有板腔体特点,也有单曲体结构的曲目宜昌的戏曲文化影视戏剧。戏曲也许并不受广大青年的喜爱,可却透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它是一个地方的特色,一代人的记忆和一群游子们的念想。戏曲也许并不受广大青年的喜爱,可却透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它是一个地方的特色,一代人的记忆和一群游子们的念想。
【宜昌戏曲文化】相关文章:
戏曲文化的历史起源09-29
什么是戏曲05-16
宜昌红茶工夫冲泡法10-24
京剧与戏曲的区别07-18
戏曲的起源与形成10-18
戏曲起源与形成05-25
戏曲与戏剧的区别09-10
戏曲练声方法10-15
戏曲发声技巧训练09-02
中华戏曲的审美精神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