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乐谱学习:简谱的基础知识
简谱是一个法国人在五线谱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记谱方法,它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教学,而不是为了演唱和演奏。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音乐乐谱学习:简谱的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一般来说,所有音乐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长短”:
1、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间的音组成的,从钢琴上直观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键盘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键盘音越高。
2、音的长短:除了音的高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长短。音的高低和长短的标住决定了该首曲子有别于另外的曲子,因此成为构成音乐的最重要的基础元素。
3、音的力度:音乐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强度。一首音乐作品总会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较强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变化是音乐作品中表达情感的因素之一。
4、音质:也可以称音色。也就是发出音乐的乐器或人声。同样的旋律音高男生和女声唱就不一样的音色;小提琴和钢琴的音色就不一样。
上述四项构成了任一首乐曲的基础元素。应该说简谱基本可以将这些基础性元素正确标住。
音符
在简谱中,记录音的高低和长短的符号,叫做音符。而用来表示这些音的高低的符号,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作为标记,它们的写法是: 1、2、3、4、5、6、7读法为:do、re、mi、fa、so、la、si(多、来、米、发、梭、拉、西)。 音符是和音高紧密相连的,没有一个不带音高的音符。
音高
音符的数字符号如1、2、3、4、5、6、7就表示不同的音高。在钢琴键盘上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音符和音高。广义上说音乐里总共就有7个音符。
音符的长短
音乐中的音符除了有高低之分外,当然还要表示长短之分。这里引用一个基础的音乐术语----拍子。拍子是表示音符长短的重要概念。表示音乐的长短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概念。简谱里将音符分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等。在这几个音符里面最重要的是四分音符,它是一个基本参照度量长度,即四分音符为一拍。这里一拍的概念是一个相对时间度量单位。一拍的长度没有限制,可以是1秒 也可以是2秒或半秒。假如一拍是一秒的长度,那么二拍就是两秒;一拍定为半秒的话,两拍就是一秒的长度。一旦这个基础的一拍定下来,那么比一拍长或短的符号就相对容易了。
用一条横线“—”在四分音符的右面或下面来标注,以此来定义该音符的长短。下面列出了常用音符和它们的长度标记:
上例可以看出:横线有标注在音符后面的,也有记在音符下面的,横线标记的位置不同,被标记的音符的时值也不同。从表中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就是:要使音符时值延长,在四分音符右边加横线“-”,这时的横线叫延时线、延时线越多,音持续的时间(时值)越长。相反,音符下面的横线越多,则该音符时间越短。
休止符
音乐中除了有音的高低,长短之外,也有音的休止。表示声音休止的符号叫休止符,用“0”标记。通俗点说就是没有声音,不出声的符号。 休止符与音符基本相同,也有六种。但一般直接用0代替增加的横线,每增加一个0,就增加一个四分休止符时的时值。
半音与全音
音符与音符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是一个相对可计算的数值。在音乐中,相邻的两个音之间最小的距离叫半音,两个半音距离构成一个全音。表现在钢琴上就是钢琴键盘上紧密相连的两个键盘就构成半音,而隔一个键盘的两个键盘就是全音。
变化音
将标准的音符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就是变化音。 将音符升高半音,叫升音。用“#”(升号)表示,一般写在音符的左上部分,如下所示:
标准的音降低半音,用“b ”(降号)表示,同样写在音符的左上部分。
基本音升高一个全音叫重升音,用“x”(重升)表示,这和调式有关。
基本音降低全音叫重降音。用“bb”(重降)表示。
将已经升高(包括重升)或降低(包括重降)的音,要变成原始的音,则用还原记号“ヰ”表示。
附点音符
附点就是记在音符右边的小圆点,表示增加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 带附点的音符叫附点音符。
节奏
掌握读谱,首先要掌握节奏,练习掌握节奏要能准确的击拍。击拍的方法是:手往下拍是半拍,手掌拿起有半拍,一上一下是一拍。
节拍
乐曲或歌曲中,音的强弱有规律地循环出现,就形成节拍。节拍和节奏的关系,就像列队行进中整齐的步伐(节拍)和变化着的鼓点(节奏)之间的关系。
单拍与复拍
单拍指每小节一个强拍。复拍每小节有一个强的,有若干个次强的。
调式音阶
按照一定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几个音(一般是七个音左右)组成一个有主音(中心音)的音列体系,构成一个调式。把调式中的个音,从主音到主音,按一定的音高关系排列起来的音列,叫音阶。
大调式
凡是音阶排列符合全、全、半、全、全、全、半结构的音阶,就是自然大调。这是使用的最广泛的调式。 一般来说,一首音乐作品的开始音符是使用1、3或5的,而结束在1上的就是大调音乐。比如国歌就是大调音乐。要想真正搞懂大调音乐,必须要学习和声知识。
小调式
小调式有三种形式:a:自然小调:凡是音阶符合全、半、全、全、半、全、全结构的音阶,叫自然小调。b:和声小调:升高自然小调音阶的第VII级,叫和声小调。c:旋律小调:在自然小调音阶上行时升高它的4、5,而小行时还原5、4叫旋律小调。小调音乐一般第一个音符是从6 或3 开始,而结束在6上。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是小调音乐。同大调一样,要想真正搞懂小调音乐,必须要学习和声知识。
反复记号
表示记号内的.曲调反复唱(奏)。
装饰音
装饰音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装饰旋律。它们用记号或小音符表示,装饰音的时值很短。
(1)倚音: 指一个或数个依附于主要音符的音,倚音时值短暂。有前倚音、后倚音之分。
(2)颤音:由主要音和它相邻的音快速均匀地交替演奏。
(3)波音:由主要音和它上方或下方相邻的音快速一次或两次交替而成。
(4)滑音:主要音向上或向下滑向某个音。滑音分上滑音、下滑音两种。滑音除声乐能演唱这一技巧外,一切弦乐器都可演奏,但钢琴等键盘乐器是无法演奏这一技巧的。
顿音记号
用三角符标记在音符的上面,表示这个音要唱(奏)得短促、跳跃。
连音线
用上弧线标记在音符的上面,它有两种用法:(1)延音线:如果是同一个音,则按照拍节弹奏完成即可,不用再弹奏,如下面的2的连线;(2)连接两个以上不同的音,也称圆滑线。要求唱(奏)得连贯、圆滑。
重音记号
用“>”或“□”或“sf”标记在音符的上面,表示这个音要唱(奏)得坚强有力。当“>”与“□”两个记号同时出现时,表示更强。
保持音记号
用-标记在音符的上面,表示这个音在唱(奏)时要保持足够的时值和一定的音量。
小节线
用竖线将每一小节划分开线叫小节线。
换气号
用记号“v”标记。表示在此处换气。
拓展:
乐谱有哪些种类
总谱
记载合奏或合唱的乐谱,由许多单行谱联合组成。
分谱
分别记载着每种乐器或每个声部的乐谱。
大谱表
由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联合组成,用于钢琴、管风琴、竖琴及混声合唱等。两谱表中隐伏一条临时加线代表中央C,故又称十一线大谱表。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在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一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四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钱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来又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五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到了16世纪又有了加线的办法,它更加完备了音高的记载。
有量记谱法是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的。这种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的记谱法,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用涂以黑色涂成的,它被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又被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一直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于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于18世纪,表情记号取自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于纽姆谱,17世纪系统化后用于五线谱。五线谱所用的音符及休止符各有8种。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是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才有所推广。在五线谱之外,还存在着各种线谱的体系。除纽姆谱外,在16世纪中意大利和英国就曾使用六线谱及七线谱(供管风琴之用)。20世纪初,也有人对五线谱进行过改革,并作过种种多线谱的尝试,但都未能普及。
【音乐乐谱学习:简谱的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10-12
09-05
04-13
03-29
09-10
09-03
09-05
10-01
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