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月琴的基本知识大全
月琴是从阮演变而来的乐器。自晋代起就在民间流行,约从唐代起就有月琴之名,取其形圆似月、声如琴。下面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月琴的基本知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月琴的乐器介绍
月琴起源于阮。早在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年—前87年),我国汉族已经创造发明了阮,但当时这种以“弹”和“挑”为主要演奏手法的乐器,都笼统地称为琵琶。据东汉傅玄《琵琶赋》序所载,阮是当时乐工参照琴、筝、筑、卧箜篌等乐器创制而成。是:“中虚外实,天地象也;盘圆柄直,阴阳叙也;柱十有二,配律吕也;四弦。”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中可知,当时的阮长三尺五寸。汉时称秦琵琶,它通过“丝绸之路”向西域传播,在甘肃麦积山石窟浮雕和敦煌北魏壁画上,均能见到它的造型。东晋(公元317年—420年)“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弹这种乐器。在三国(吴)青釉瓷仓陶塑上有其图像,在南京西善桥南朝墓砖刻画和江苏丹阳南齐墓砖刻画中,都能见到阮咸演奏的图像。唐武则天时(684年—701年)称其为阮咸。《旧唐书·音乐志》:“阮咸,亦秦琵琶也,而项长过于今制,列十有三柱。武太后时,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之,晋《竹林七贤图》所弹如此类,因谓之阮咸。咸,晋世实以善琵琶知音律称。”月琴是由阮演变而来的。北宋陈旸《乐书》(卷一四一)载:“月琴,形圆项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转轸应律,晋阮咸造也。”当时月琴的形制与阮相近,后来逐渐变化。到了清代,月琴就与阮完全不同了,琴杆缩短为琴颈,演变为现代的式样。
月琴的地位说明
琴颈较短,音箱为木制圆形,也有八角形的,在面背板中间横置两道音梁,音梁中间有两个音柱支立。四根弦,通常是五度定弦,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持拨子弹奏。
常用于戏曲、曲艺和歌舞伴奏,也用于合奏,是京剧乐队三大伴奏乐器之一,与京胡、京二胡配合,是唱腔的主要三件头伴奏乐器。音域约两个八度。
音量较小,音色清脆柔和,适合抒情性的说唱,可以烘托故事的气氛。亦是少数民族劳动之余、夜晚自娱、讴歌心声的乐器。云南少数民族叫做“弦子”,是成年男子必备之物。云南月琴种类很多,以“镇南月琴”最著名。“镇南月琴”制作精细,历史悠久,音色清脆。镇南就是现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南华县。“镇南月琴”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品位音阶与琵琶大致相同,一般为四弦,也有两弦的。琴身多楸木板做成,也有用闪片板(薄松木材)的,讲究的还有用楠木做的。琴头大都雕成一个龙头饰以龙须。琴的正面板上雕龙刻凤,有的还在琴面正中镶上一面小圆镜。小伙子们抱琴弹奏时,龙须上下点动,圆镜闪闪发光,龙飞凤舞,活灵活现。
月琴既是兄弟民族叠脚跳歌时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又是小伙子抒发自己情思的特殊工具。由于它音色清脆悦耳,节奏鲜明,轻轻弹动,有如丝丝细雨;急促拨弄,犹如万马奔腾。小伙子们常常用优美的琴声,引来自己心爱的人。在恬静的月夜里,姑娘们踏着琴声,走到山寨边的树林里,跟自己情人相会,互相倾诉爱情。彝家人称道:“响篾是姑娘的心声,弦子是小伙子的伙伴。”
月琴的演奏说明
月琴的定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民族音乐定弦CFCF;另一种是戏曲音乐,定弦为首调定弦#C、#G,主要弹京剧音乐,无论什么音都是作为(3)来弹。月琴的演奏技巧很丰富,但通常右手为弹、拨、撮、长轮、扫弦等方法,左手为推、拉、揉、移指等方法。
月琴右手演奏的基础是:弹、拨、撮、轮称为“基本功”。其方法为右手食指与拇指紧握弹片,手腕与小手臂形成45度,利用手腕的力量弹到佛手的上前方琴弦,反复弹拨,弹拨力度均匀,切记不要弹强、拨弱。待右手基本熟练后,配合左手。左手的方法是用拇指把住琴颈,其余四指分别用指尖弹在品上,记住要用指尖稍前的部位。手指抬起时不能过高、太高,影响速度。另外,还有推、拉、移指等方法。初学者可以从音阶练习开始训练,从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由慢到快,反复练习,要求达到旋律流畅,音符均匀,每个音符均带有颗粒状。
音阶练习熟练后,可以进行移指练习,爬音练习,这是演奏乐曲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另外,演奏乐曲时要把握乐曲中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变化来进行处理,弹与拨的力度与幅度如用法不准确就会破坏作品的涵义。例如:月琴独奏曲《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前奏引子部分。这就不能用简单的弹、拨手法来处理,而是要用长轮,并且控制音量,因这首乐曲此时的引子部分是表现淮海大战前夕的宁静。
月琴右手方法之一的扫弦,也是演奏乐曲中常用的方法。例如:《百万雄师过大江》引子部分结束后突然弹出强烈的和声,此时演奏方法为扫弦,乐曲表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的强大攻势已开始,要注意扫弦不是可以乱用的,一定要和乐曲内容相吻合。
“撮”分为正撮,反撮。正撮为弹拨三次,反撮弹拨四次,例如舞剧《红色娘子军》中一段音乐。这一段音乐的演奏,右手腕要果断,不能拖泥带水,否则弹出的乐曲没有冲击力,也谈不上音色颗粒状。
反撮的方法用得就普遍了。例如:现代京剧《杜鹃山》中柯湘的一段唱“乱云飞”,唱到心情沉重的时候就用反撮。正、反撮在京剧音乐伴奏中经常使用。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正、反撮,左、右手一定放松,随着乐曲的变化会碰到高难度的跳把位,如按品的位置太紧,是会影响音色与速度的。
演奏月琴时,将琴斜抱于胸前,左手持琴按弦,右手用食指或执拨片弹拨琴弦发音。拨片用竹片、牛角片或骨片制成。月琴常以五度或四度关系定弦,四弦月琴即可两弦定同音,又可每弦各定一音。一般定弦如下:二弦月琴定弦为:d1、a1;e1、a1;g1、d2。三弦月琴定弦为:g、d1、g1;g、c1、g1。四弦月琴定弦为:d1、d1、a1、a1;a、d1、g1、c2。长杆月琴定弦为:g、c1、g1、c2。在四川凉山,三弦月琴定弦有两种,用拨子弹奏的月琴定弦为:e1、a1、e2;用手指弹奏的月琴定弦为:d1、a1、d2。在云南墨江,彝族聂苏支系的月琴定弦为:f1、f1、c2、c2。在广西隆林,苗族月琴定弦为:d1、a1、a1。月琴的音色悦耳、动听,高音清脆、中音明亮、低音丰满。用拨片弹奏的月琴,右手奏法以弹、挑、滚为主,有时也用撮、扫滚等,并有独特效果的“刮品”技巧。左手则有按、颤、滑、吟等技法。用手指弹奏的月琴,还吸收了柳琴、琵琶等弹弦乐器的技巧。四川凉山的月琴,由原来两弦一个八度发展为三弦三个八度音域后,演奏上既保持了本民族的风格特点,又突破了旧的传统,还吸取三弦和琵琶的技法,弹、拨、挑、扫并用,还不时加上双弦、和弦和持续音等种种变化,扩大和丰富了表现力。弹奏舞曲时,还常用手指敲击面板,以增强热烈气氛。
月琴
月琴,中国传统弹拨乐器,起源于汉代。音箱呈满圆形,琴脖短小。全长62、音箱直径36.3厘米。琴颈和音箱边框用红木、紫檀木制,边框用六块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内置两道音梁,支两个音柱。四轴,四弦,每两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颈和面板上设八或九个品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琴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中。比如,月琴传到了台湾以后,形状有了一些小变化。台湾月琴的颈较长,音箱为木制圆形,偶有6角形或8角形。早期用蚕丝弦,现常用尼龙弦,颇流行使用钓线。是台湾歌仔戏、歌仔说唱。闽南的歌仔戏(芗剧)和歌仔(当地称锦歌,民谣的总称)说唱亦使用台湾月琴。
【月琴的基本知识】相关文章:
钢琴的基本知识02-16
松香的基本知识04-03
投影的基本知识03-29
水泥基本知识04-25
茶艺的基本知识09-29
围棋的基本知识口诀11-24
税法基本知识大全03-31
英式调酒基本知识07-10
形体训练的基本知识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