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精选试题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要用到试题,通过试题可以检测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份好的试题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精选试题,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试题 1
某综合楼工程项目合同价为1750万元,该工程签订的合同为可调值合同。合同报价日期为1999年3月,合同工期为12个月,每季度结算一次。工程开工日期为1999年4月1日。施工单位1999年第四季度完成产值是710万元。工程人工费、材料费构成比例以及相关季度造价指数如表5-22所示。
直接工程费及造价指数表:
项目 | 人工费 | 材料费 | 不可调值费用 | |||||
钢材 | 水泥 | 集料 | 砖 | 砂 | 木材 | |||
比例 | 28 | 18 | 13 | 7 | 9 | 4 | 6 | 15 |
1999年第一季度造价指数 | 100 | 100.8 | 102.0 | 93.6 | 100.2 | 95.4 | 93.4 | |
1999年第四季度造价指数 | 116.8 | 100.6 | 110.5 | 95.6 | 98.9 | 93.7 | 95.5 |
1.1999年4月,在基础开挖过程中,个别部位实际土质与给定地质资料不符造成施工费用增加2.5万元,相应工序持续时间增加了4天。
2.1999年5月施工单位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扩大基础底面,开挖量增加导致费用增加3.0万元,相应工序持续时间增加了3天。
3.1999年7月份,在主体砌筑工程中,因施工图设计有误,实际工程量增加导致费用增加3.8万元,相应工序持续时间增加了2天;
4.1999年8月份,进入雨季施工,恰逢20年一遇的大雨,造成停工损失2.5万元,工期增加了4天。
以上事件中,除第4项外,其余工序均未发生在关键线路上,并对总工期无影响。针对上述事件,施工单位提出如下索赔要求:
(1)增加合同工期13天;
(2)增加费用11.8万元。
问题
1.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以下事件可否索赔?为什么?
2.计算1999年第4季度应确定的工程结算款额。
3.如果在工程保修期间发生了由施工单位原因引起的屋顶漏水,墙面剥落等问题,业主在多次催促施工单位修理而施工单位一再拖延的情况下,另请其他施工单位维修,所发生的维修费用该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1.事件1费用索赔成立,工期给予延长。因为业主提供的地质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是承包商不可预见的`。
事件2费用索赔不成立,工期索赔不成立,该工作属于承包商采取的质量保证措施。
事件3费用索赔成立,工期给予延长,因为设计方案有误
事件4费用索赔不成立,工期可以延长,因为异常的气候条件的变化承包商不应得到费用补偿。
2.1999年4季度工程师应批准的结算款额为:
P=710(0.1 5+0.28×116.8/100.0+0.18×100.6/100.8+0.13×110.5/102.0 +0.07×95.6/93.6+0.09×98.9/100.2+0.04×93.7/95.4+0.06×95.5 /93.4)=710×1.058≈751.75(万元)
3.所发生的维修费应从施工单位保修金(或质量保证金、保留金)中扣除。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试题 2
1[问答题]某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签订了合同,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天)如图4-1所示,各项工作均按最:早开始时间安排且匀速施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项目监理机构在合同约定开工日期3天前向承包人发出开工通知。
事件2:由于施工单位人员及材料组织不到位,工程开工后第33天上班时工作F才开始。为确保按合同工期竣工,施工单位决定调整施工总进度计划。经分析,各项未完成工作的赶工费率及可缩短时间见表4-1。
事件3:施工总进度计划调整后,工作L按期开工。施工合同约定,工作L需安装的设备由建设单位采购,由于设备到货检验不合格,建设单位进行了退换。由此导致施工单位吊装机械台班费损失8万元,工作L拖延9天。施工单位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了费用补偿和工程延期申请。
【问题】
1.事件1中,项目监理机构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指出图4-1所示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和总工期。
3.事件2中,为使赶工费最少,施工单位应如何调整施工总进度计划(写出分析与调整过程)?赶工费总计多少?计划调整后工作L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为多少天?
4.事件3中,项目监理机构是否应批准费用补偿和工程延期?分别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事件1中,项目监理机构的做法不正确。理由: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的规定,监理人应在计划开工日期7天前向承包人发出开工通知。
2.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关键路线为:A→B→F→I→K→M。
总工期=10+15+45+10+20+15=115(天)。
3.事件2中,为使赶工费最少,施工单位应分别缩短工作K和工作F的工作时间5天和2天,这样才能既实现建设单位的要求又能使赶工费用最少。
分析与调整过程为:
(1)由于事件2的发生,导致工期拖延7天。
(2)第33天后,可以赶工的关键工作包括工作F,I,K,M,由于工作K的赶工费率最低,首先压缩工作K,工作K可以压缩10天。如果直接压缩工作K为7天,结果就改变了关键线路,关键线路变成了A→B→F→J→M,即将关键工作K变成了非关键工作。为了不使关键工作K变成非关键工作,第一次选择压缩工作K为5天。
(3)经过第一次压缩后,关键线路就变成了两条,即A→B→F→J→M和A→B→K→M。此时有四种赶工方案如下表所示。
(4)第二次选赶工费率最低的工作F压缩2天,这样就可以确保按合同工期竣工。
赶工费总计=5×1.0+2×1.2=7.4(万元)°
计划调整后工作L的`总时差=LFL-EFL=(115-15)-(10+20+35+25)=10(天)。
计划调整后工作L的自由时差=ESM-EFL=(115-15)-(10+20+35+25)=10(天)。
4.事件3中,项目监理机构应批准8万元的费用补偿。理由:建设单位采购的设备出现质量检验不合格导致的机械台班损失,应由建设单位承担责任。
事件3中,项目监理机构不应批准工程延期。理由:工作L不是关键工作,且该工作的总时差为10天,工作L拖延9天未超过其总时差,不会影响总工期。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试题 3
某承包人参与一项工程的投标,在其投标文件中,基础工程的工期为4个月,报价为1200万元;主体结构工程的工期为12个月,报价为3960万元。该承包人中标并与发包人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中规定,无工程预付款,每月工程款均于下月末支付,提前竣工奖为30万元/月,在最后1个月结算时支付。
签订施工合同后,该承包人拟定了以下两种加快施工进度的措施:
(1)开工前夕,采取一次性技术措施,可使基础工程的工期缩短1个月,需技术措施费用60万元;
(2)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的`前6个月,每月采取经常性技术措施,可使主体结构工程的工期缩短1个月,每月末需技术措施费用8万元。
假定贷款月利率为1%,各分部工程每月完成的工作量相同且能按合同规定收到工程款(现值系数见表3-1)。
问题:
1.若按原合同工期施工,该承包人基础工程款和主体结构工程款的现值分别为多少?
2.该承包人应采取哪种加快施工进度的技术措施方案使其获得最大收益?
3.画出在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均采取加快施工进度技术措施情况下的该承包人的现金流量图。
(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问题1:
(1)基础工程每月工程款A1=1200/4=300万元
基础工程每月工程款的现值为:
PV1=A1(P/A,1%,4)(P/F,1%,1)=300×3.902×0.990=1158.89万元
(2)主体结构工程每月工程款A2=3960/12=330万元
主体结构工程款的现值为:
PV2=A2(P/A,1%,12)(P/F,1%,5)=330×11.255×0.951=3532.16
问题2:
该承包商可采用以下三种加快施工进度的技术措施方案。
(1)仅加快基础工程的施工进度,则
PV基础=400(P/A,1%,3)(P/F,1%,1)+330(P/A,1%,12)(P/F,1%,4)+30(P/F,1%,16)-60=400×2.941×0.990+330×11.255×0.961+30×0.853-60=4699.52万元
(2)仅加快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进度,则
PV结=300(P/A,1%,4)(P/F,1%,1)+360(P/A,1%,11)(P/F,1%,5)+30(P/F,1%,16)-8(P/A,1%,6)(P/F,1%,4)=300×3.902×0.990+360×10.368×0.951+30×0.853-8×5.795×0.961=4689.52万元
(3)既加快基础工程的施工进度,又加快主体结构工程
的施工进度,则:
PV=400(P/A,1%,3)(P/F,1%,1)+360(P/A,1%,11)(P/F,1%,4)+60(P/F,1%,15)-60-8(P/A,1%,6)(P/F,1%,3)=400×2.941×0.990+360×10.368×0.961+60×0.861-60-8×5.795×0.971=4698.19万元
由计算结果看出,仅加快基础工程施工进度的技术措施方案能获得较大收益。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试题 4
某高校教学楼项目,现有 A、B、C 三个设计方案。专家组为此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各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打分见表,并一致认为各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程度为:F1 相对于 F4很重要,F1 相对于 F3 较重要, F4 和 F2 同等重要。已知 A、B、C 三个施工方案的成本分别为3400 万元、3150 万元、3350 万元。
各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得分
问题:
1、采用 0~4 评分法计算各技术经济指标的权重,将计算结果填入表 2-10 中。
2.用价值工程法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3.项目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有两种施工方案可供选择:方案 1 为现场制作,需要自建混凝土拌合楼费用 200 万元,自制混凝土的可变成本为 300 元/m3;方案 2 为购买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的购买单价为 450 元/ m3。项目部应当如何选择施工方案?
(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小数)
【答案】:
问题 1:
问题 2:
(1)计算功能指数
A 方案的加权得分=0.458×10+0.125×8+0.292×9+0.125×8=9.208
B 方案的'加权得分=0.458×9+0.125×10+0.292×10+0.125×9=9.417
C 方案的加权得分=0.458×9+0.125×10+0.292×9+0.125×10=9.250
A 方案的功能指数=9.208/(9.208+9.417+9.250)=0.330
B 方案的功能指数=9.417/(9.208+9.417+9.250)=0.338
C 方案的功能指数=9.250/(9.208+9.417+9.250)=0.332
(2)计算成本指数
A 方案的成本指数=3400/(3400+3150+3350)=0.343
B 方案的成本指数=3150/(3400+3150+3350)=0.318
C 方案的成本指数=3350/(3400+3150+3350)=0.338
(3)计算价值指数
A 方案的价值指数=0.33/0.343=0.962
B 方案的价值指数=0.338/0.318=1.063
C 方案的价值指数=0.332/0.338=0.982
(4)由于 B 方案的价值指数最大,所以 B 方案为最佳设计方案。
问题 3:
设当两种方案生产成本相等时混凝土的用量为 Q 即 200+300Q=450Q
Q=1.333 万 m3
所以当混凝土用量小于 1.333 万 m3 时,采用方案 2 购买商品混凝土。当混凝土用量大于 1.333 万 m3 时,采用方案 1 现场制作。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试题】相关文章:
2016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模拟试题03-16
2016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考试试题03-16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模拟试题及答案201701-22
2016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模拟试题答案03-16
2016年造价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测试题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