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的分析

时间:2024-10-16 19:06:12 赛赛 质量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的分析

  当前,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营口卷烟厂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的质量素质,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是质量控制意识的形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的分析,欢迎阅读。

  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的分析

  1、意识决定行为,质量管理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质量意识

  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而按照ISO9000给出的定义,“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意识是企业及其员工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在企业管理中,全员质量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企业员工对于日常工作及产品优劣的重视程度主要取决于质量意识,它引导和规范着员工的质量行为。意识是人对自我行为的评价方式,它属于内在心理活动。“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行动”。人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方向主要取决于意识的引导作用。思想控制行为,人的一切行为表现都受到思想观念的控制。企业要发展,就离不开人,就离不开指导人进行行为活动“意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对于企业来说,也应从“人”的质量意识的培养着手强化质量管理。真正达到自主管理的效果。近10年,企业员工新老交替,每个岗位都有一部分新进员工,为了不影响产品质量和服务等级的提升,企业管理部门应该从细处着手,坚持强化质量管理工作,定期举办员工培训活动,增加其质量知识储备,在广大员工中树立严谨的质量管理意识。“只有优秀的员工才能做出优秀的产品。”这是海尔集团的至理名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产品质量的管理,先要在企业内部树立全员质量控制意识。宽泛地来讲,企业形象可以通过员工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等级的重视程度体现出来。员工质量意识也是其整体素质的客观反映。

  当前,大多数企业似乎已达成一个共识,认为加强检查是控制产品质量的唯一的有效的途径。实际上这个观念是不科学的。要知道,质量是干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频繁的检查来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的确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长此以往,难免会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甚至疲于应付检查。而树立全员质量控制意识、规范员工质量行为,是从员工的思想观念着手,将质量管理意识植入员工的思想观念当中,再通过其自身的质量观念来控制其质量行为,进而达到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

  事实也证明:技术因素并不是影响产品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落后的质量观念和质量管理意识才是关键因素。很多不合格品的出现,大多数都是由于一时的疏忽、不尽心,或者是一些侥幸心理造成的,这些都说明:员工的观念意识及工作态度是何等重要。

  2、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促进全面质量管理

  员工普遍缺乏质量意识,其根源除了在于员工自身质量观念落后,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文化氛围以及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也是是主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企业中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质量教育和培训机制。企业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目的是在企业内部树立全员质量管理意识,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只是产品质量培训内容之一,重要的是通过定期举办的培训活动经常性的强调生产责任意识和质量管理观念,以期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工作行为,督促其始终绷紧质量控制的“弦”。企业可以尝试主题演讲、培训和讲座等多种宣传形式,多渠道、多途径的强化员工“质量意识”教育,在企业内部营造“质量第一”的环境氛围,使员工耳濡目染,自主接受关乎质量管理思想观念,久而久之,员工的整体素质就会有显著的改善。

  企业要树立全员质量意识,应该现在企业内部营造以质量管理为主线的文化氛围。管理阶层一定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奖励质量控制先进个人或部门团体,进而以点带面,形成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态势;同时,全面贯彻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并配套制定绩效测评制度,使质量管理与员工利益直接挂钩,促使员工树立竞争意识,规范自身操作行为。企业管理阶层应该密切关注员工的行为表现,适时表彰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同时为相对落后的员工提供指导和帮助,严厉惩处不配合、不作为的行为表现。

  企业管理阶层应该认识到,无论是质量控制过程还是最终结果,对于产品质量的提升都非常重要。在企业内部初步形成全员的质量意识以后,应该以更高的质量目标来自我加压,使产品质量满足更高的行业标准;同时,充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热情,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和质量目标来强化自主学习能力,以增加自身产品质量知识储备,从根本上转变质量观念。

  全体员工是企业生产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全体员工对产品质量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质量规范的执行情况。鉴于此,企业要在全体员工中树立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管理,首先应该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并将其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作为企业产品质量形成的第一道工序和质量兴业的基础,企业可通过开展专题演讲、讲座和培训学习等途径,针对企业各层次人员的工作特点,选择重点内容,反复进行质量管理的教育培训,让他们充分意志到质量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充分领略到如何去有效执行质量管理,从而不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取得不断发展与进步。

  3、结束语

  产品的品质是由人做出来的,品质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人员的素质观念和态度,如果人员的品质观念和态度发生偏差,则产品体系再完善,质量控制方法再先进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一个人的意识将直接影响着其行为和结果。因此,管理上要从“管人的行为”转向“管人的思想”,管理方式要从命令、控制、惩罚为主转向引导、激励为主。要搞好质量管理工作,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质量意识。有了良好的意识,它将始终伴随着我们,时刻提醒我们对工作的严谨和责任,促使我们去不断追求完美的目标。

  质量管理质量意识

  1、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第一道工序,如果责任意识淡薄、工作过程松松垮垮,产品质量的输出结果就很难保证。所谓的责任意识,就是要自觉地认识到自己该做什么,怎么正确对待、如何认真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责任意识是对每一名员工最基本的要求,是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最基本表现。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在交接一根针时,不小心掉在了地上,五个国家的人有五种不同的找法:德国人做事严谨,把掉针的区域分成若干个方格,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找,最后把针找到;法国人浪漫,凭借灵感,喝着香槟、吹着口哨,灵感一来,愉快的找到;美国人性格开放,不拘一格,扫帚一挥,再到扫拢的小堆里一找,也很快找到;日本人讲合作,两个人商量一起来,你这边,我那边,一下子就找到了;中国人则不同,首先不是如何去找针,而是想法推卸责任。交针的人说“:我交给你了你为什么没拿好”,接针的人说:“我还没拿好你为什么松手”,结果吵得一塌糊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有些人会认为,中国人就那样,互相责怪,相互推诿、扯皮,马马虎虎,敷衍了事,难以合作,缺乏自觉性,缺乏承担责任的主动。但大家有没有去思考深层次的问题?这不是中国人或哪国人的问题,而是一个责任意识的问题。我们不是不优秀,而是刚进入工业化时代的中国,社会上还缺乏一个团结协作的合作模式,还缺乏一种共赢的理念精神,这也就导致了个人责任意识的缺失。所以说,本质问题是责任意识问题。正是因为缺乏了这种共赢的理念和责任意识,才导致我们不是认真去做事,导致我们讲客观,不讲主观,讲外因不讲内因。

  2、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就是按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契约办事,就是遵守规则。要求员工对质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等有一种敬畏。一些凭经验,差不多,模棱两可的思想是靠不住的,必须推进工作标准的细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作行为有标准有依据,使企业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标准清晰,即使是产品有问题,那么问题也应该是集中在某个方面,解决了,马上就是一个大的提升。而不应该是今天这个问题,明天那个问题。因此,我们既要不断完善各项质量规章标准,又要树立依照标准制度严格贯彻执行的规则意识。大家都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企业管理来讲,理解规则意识要注重以下三方面:第一方面,规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它不单单指国家、行业等硬性规定的规则,它也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及自身做事准则。当然,除国家、行业硬性规定的标准要坚决执行外,更加重要的是在具体做事的步骤和执行上要有相对规范明确的准则,好让人能够明确无误的遵照执行。第二方面,强化规则意识必须加强系统思维,作为一个组织或企业来讲,无论其规模的大小,它都是一个系统,而拥有系统意识,就是要将企业或组织当成一个系统来对待,要使企业或组织完成某项功能或活动时必须通过合作来进行。第三方面,规章制度必须认真彻底地执行。规章制度的执行必须从自我做起,特别是管理者,管理者与普通员工区别之一就是他起着引领的作用,管理者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普通员工的言行,要想让员工能够真心的执行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管理者自身必须毫不走样的执行,这是衡量是否具有规则意识的最基本体现。

  3、危机意识

  所谓的危机意识就是居安思危。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把一只青蛙放在一个盛满凉水的大锅里,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没有感到温度升高,一直在水中欢快的游着。随着水温逐渐增高,青蛙的游动渐趋缓慢,等到温度升到很高时,青蛙已经变得非常虚弱,无力挣扎,最后安乐的被煮死。第二次,科学家把一只青蛙放到盛满开水的大锅里,这只青蛙一入水,便立刻感觉到了环境的变化,迅速挣扎,跳出水面,虽受轻伤,但却避免了被煮死的命运。两只青蛙不同的命运告诉我们,在时刻变化的环境中,能够生存的不是最聪明、最强壮的,而是最具有危机感的。

  4、客户意识

  客户一词对现代企业的每一名员工来说都不应该是陌生的,我们可能随时随地都会成为客户,当我们去购物、坐车、用餐时,我们就成了客户,反过来,我们也可能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当我们交付产品时,我们又在为客户服务。可见,在角色的不断转换之中,揭示了我们在企业和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生存状态,那就是拥有客户将更好的生存,失去客户就走向败亡,这一点看一看“三鹿”和“同仁堂”,看一看“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和“赵州桥”就清楚了。只是将“顾客就是上帝”停留在口头上是不够的,必须将这句话落实到行动中,真正瞄准客户的需求,用实际行动、过硬的产品、完美的人品来实现客户的需求。

  5、精品意识

  精品意识准确的定义应该是对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不断的追求,使其达到完美的意思。从人的精神境界来讲,精品意识应该是高层次的。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否拥有精品意识将决定着企业的层次。精品意识要求的就是对任何事物都持有一种挑剔的眼光,不断追求向更好的层次迈进,要精益求精。一件产品质量的好与差,除了受到其客观条件限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操作者对产品完美品质的追求。操作者是不断地容忍缺陷的存在还是坚决地追求完美,将最终决定着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心有完美,品质才能完美。

【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的分析】相关文章:

景区质量管理分析03-11

员工应该具备的质量管理意识03-19

建筑质量管理的分析与概要03-10

企业的质量管理职能分析03-09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分析03-04

质量管理失败十原因分析03-1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案例分析09-16

质量管理 三种意识加二把武器01-13

质量管理的原则12-30

质量管理的要素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