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竹林深处舞蹈
拓展阅读:
如何提升非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素养成为每一位高校舞蹈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文中从四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实现了舞蹈艺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全面融合。
1. 舞蹈形体训练提升大学生的良好气质
舞蹈的外在表现往往通过自身的气质来传达,而气质则是指一个人表现出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受个体生物组织的制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另一方面来讲,气质是可以通过后天接受的教育来培养并加以塑造。在众多艺术学科中,只有舞蹈艺术涉及了人类的肢体、动作,从实际生活中可以发现,通过舞蹈的形体训练能够改变学生站立时的驼背现象,而且也可以改变学生行走过程中的不良习惯[1]。
现在多数大学舞蹈专业都开设了《舞蹈塑形与健身》课程,该课程重要是通过让学生学习古典身韵训练和芭蕾基础要求规范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而且通过调节学生的呼吸节奏、体能素质以及韵律把握等,是学生有意识的注意自己的动作,并对自己的气质和行为语言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会,而且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强化,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强,就会有更强的毅力和韧性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当中,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
2. 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舞蹈艺术感觉
高校舞蹈艺术工作者可以让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模仿来提升审美感知力,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舞蹈的训练当中,加上合适的音乐元素,可以试着与学生开展动作对话,首先让学生熟悉身边的一切事物,包括:桌椅、地面、同学的身体等,让学生在脑海中记下一幅幅画面,再通过肢体动作将心理的语言展示出来,这也是舞蹈艺术的真正价值[2]。
针对非舞蹈专业的大学生而言,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随心所欲的做几拍动作,然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舞蹈动作加以美化和描述,分析舞蹈动作中的节奏性和可行性,然后帮助学生反常规动作进行体验,突破对舞蹈艺术的常规思维定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创造不同的舞蹈动作和节奏,学生通过体验自身创造舞蹈的过程,其中所体会的情感和感觉是超乎想象的,这种快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对舞蹈创作需要不断加深对舞蹈艺术教学的学习,不仅仅是指对舞蹈艺术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学习和体会舞蹈创作的训练阶段,大学生的艺术创造性需要结合自身对高雅艺术的理解和感悟,而舞蹈的感觉同样需要学生在对舞蹈艺术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形体语言表达或描述对不同事物、人以及情节的感觉。
3. 用舞蹈深厚的底蕴存进大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思考
对艺术产生理解和感觉需要大学生具备渊博的知识,至少对艺术史的发展和艺术经典有多深入的研究,这不仅仅是针对传统艺术来讲,对现代艺术也是如此。从相关史料中可以了解到现代舞蹈最早出现在远古时代,并经过代代相传和发展,成为今天我们欣赏的现代舞蹈,包括:少数民族舞蹈、汉族民间舞蹈以及中国古典舞蹈等,从这些舞蹈发展史来看,舞蹈可以称之为一切艺术之母。在当前高校教育普及的背景下,舞蹈已经不单单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出现在大学生的视野中,同时也是大学生知识多元化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学科中舞蹈一直显示着其独有的魅力和作用,因此,通过学习不同作品所代表的精神和历史背景,对学生体会舞蹈艺术深层内涵有重要的意义
4. 培养学生鉴赏舞蹈艺术,丰富情感体验
舞蹈之所以被人称为艺术是因为它处处展现着一种美,舞蹈的美感体现在节奏与动作方面,舞蹈乐作品以此为载体让学习者和演奏者在观赏中获取审美感,进而提高学习者和演奏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老师在平常的教学当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美的舞蹈感,让学生养成一种时常在内心独自表演和训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才能增加非舞蹈专业大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加上不断的培养舞蹈技巧来提高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审美力,以此来丰富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情感体验,当学生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习专业的文化知识就更加高效。
5. 结束语
当前非舞蹈专业大学生的舞蹈素养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它不同于专业的舞蹈教育,也不同于中小学的舞蹈课,而是在大学教育中站在尊重舞蹈艺术的基础上,寻找与专业文化知识的共同点,培养学生的内在修养和舞蹈素养,舞蹈艺术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并与大学教育的多个学科产生了融合,为社会主义培养了大量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朱东黎.论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如何跳出舞蹈精品[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25(07):13-14.
[2]张锐.浅谈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2,11(12):230.
[3]郭峰,詹丰竹.非舞蹈专业大学开设芭蕾形体课程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3,45(02):100-105.
【中国舞竹林深处舞蹈】相关文章:
1.中国舞单色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