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理解的得分技巧

时间:2023-02-23 19:32:43 中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6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理解的得分技巧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语文小说阅读理解的得分技巧,欢迎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2016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理解的得分技巧

  1 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2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3 小说中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用来拓展或丰富主要情节、中心事件。

  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⑸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 小说的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人物描写手法的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3、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1)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表现了人物的________性格特征或_______思想品质。

  (2)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

  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

  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

  3、局部内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5 小说的环境描写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手法作用等。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⑤暗示社会环境,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

  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

  1.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3、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6 小说的情节(细节)结构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一波三折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开头结尾: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开头倒叙式:起到制造悬念

  ④结尾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引发读者的展开丰富的想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收尾。

  3、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

  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

  情节的概括: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6、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

  ①引起读者的兴趣、思考,加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4)、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悬念。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小说常用的结局

  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④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命题者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1.说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1、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2、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常见问题】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解题思路】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答题规范】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省略号处为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1、把握好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7 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在情节线索上的区别。

  中国古典小说讲究故事的有头有尾,力求故事的浑然一体,滴水不漏,而现代小说往往故意打破这个情节框框,作者追求的不是“块状”的故事框架,而是一种流动的状态,情节无所谓首无所谓尾,人物不一定要有结局.这种结构方式,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比传统的更大。

  中考在考查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大致有以下三个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方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8 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1.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2.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常见问题】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

  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一、创造悬念,引人入胜;

  二、前后照应;

  三、侧面衬托、埋下伏笔;

  四、总结上文、点明题意;

  五、起线索作用。

  【答题规范】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上和内容上分析)。突出了……,表现了……

  9 小说的表达技巧

  A、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B、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C、结构方式:

  开头:烘托铺垫、设置悬念、引出下方、埋下伏笔;

  中间:承上启下、制造波澜、曲折有致;

  结尾:前后照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叙后议论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等。

  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解题思路】

  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虚实结合、动静相生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答题规范】总体来说: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

  10 理解标题的含义。

  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2、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3、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4、以主要人物为题。

  5、以特定环境为题。

  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

  ①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

  ②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

  11 品语言

  【常见问题】①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②举例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

  【解题思路】

  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

  句式特点: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

  语言风格: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

  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口语化)。

  【答题规范】明手法――阐运用(表达了什么内容)――析效果。

  12 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①.缺要素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

  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

  13 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

  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

  启示——领悟的道理。(结合人物、主题答)

  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

  评价——对人、事的看法。

  14 关于写法的问题。

  题材与主题的关系: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人物、环境、事件

  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1.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

  一般来说,这类题目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者其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在做题的过程中可借助“代入法”将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检验一下这种理解与上下文的意思有无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地方。

  2.对主旨的把握

  小说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把握正确了,人物、环境才有章可循。概括中心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要把重点集中在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上,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上和通过在对人命运的考察中领悟到的哲理上等等。还要多注意抒情议论式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

  主旨的卷面表达也要注意其规范性,一般的模式为:通过____事表达一种_____现象(思想、品格)。

  在中考阅读测试中,常见的题型有: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结合全文的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或看法。

  (4)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主旨、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

  (5)评析小说的社会意义。

  【解题思路】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理解的得分技巧】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高分技巧06-22

2016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得分秘笈08-09

2016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的得分技巧06-22

2016年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得分技巧06-19

2016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06-20

2016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20个满分技巧06-22

202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满分技巧24个06-10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的技巧08-02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