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案

时间:2024-10-06 04:31:35 中小学知识资料 我要投稿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的作者是王安石。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在同年7月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下面是小编精选的关于游褒禅山记教案,欢迎参考!

游褒禅山记教案

  【1】游褒禅山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名”“进”“观”“道”“以” “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和文言特殊句式。

  2、鉴赏叙议结合、因事明理、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认识治学与处世都必须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诵读的要领,积累文言字、词、句,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句中的含义和用法。

  2、鉴赏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三、书目推荐

  苏轼的《石钟山记》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古典文学中具有哲理性的姊妹篇。两文都采用了叙议结合的写法,但在思想内容上又各异其趣,在行文构思上又各呈其妙。你想知道“其趣”在哪里?又“妙”在何处吗?那就去看看《石钟山记》,去品品蕴藏在文中的跨跃千年时空而不衰的道理吧。

  四、文本教学

  (一)导入新课

  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简介作者及课文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今江西省临川)人,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 “王荆公”,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主要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他是个具有坚强毅力的改革家,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也毫不动摇退缩。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也有反映。

  (三)字词整理。

  1、正音。

  庐冢( zhǒng ) 盖音谬( miù)也 有穴窈(yǎo )然 咎( jiù )其欲出者

  无物以相( xiàng )之 何可胜(shēng)道 王回深父(fǔ ) 仆(pu`)道

  2、文言知识整理

  (1)找出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2)指明加点的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①始舍于其址。 (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②名之曰褒禅。 (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③有泉侧出。 (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④而其见愈奇。 (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⑦火尚足以明也。 (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⑧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含义:

  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②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程度副词,十分,很。

  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代词,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⑤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对这件事。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4)辨析下列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①以: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介词)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c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用来,介词)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

  e山以上五六里。(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f无物以相之。(连词,用来、来)

  ②其: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那,代词,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

  b距其院东五里。 (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代词,代“穴”;后“其”,代词,代那些)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前一个“其”,我们,人称代词;后一个“其”,那个,指示代词)

  e而余亦悔其随之。 (自己,代词,指作者)

  f既其出。 (助词,无实义。)

  g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③夫:a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指示代词,那)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句首语气词)

  ④然:a有洞窈然。( 形容词词尾) b然视其左右。(连词,然而)

  ⑤焉:a于是余有叹焉(语气助词,可译为“了”或不译)b而人之所罕至焉(代词,那里,指险远的`地方)

  (5)、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句)

  ②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判断句)

  ③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 (宾语省略句)

  ④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介宾省略句)

  ⑤有碑仆(于)道 (介词省略句, “仆”后省略“于”)

  ⑥其孰能讥之乎? (固定句式,难道……吗?)

  (四)文意理解。

  全文共5段,可分几层,每段段意与层意是什么?每段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明确:第一段:介绍褒禅山的概况及名称的来历,并由碑文考证出山名误读的原因。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并写出洞后的心情。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

  第三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

  第四段: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

  第五段:补叙同游者与写作时间。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段),介绍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记叙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二部分(第三、四段),写游山的心得,这是文章的议论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三部分(第五段)是记游的结尾

  (五)语言品析。

  1、为文中复杂的句子断句并说明理由,从而弄懂吃透这些句子。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③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试参照此例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 : (学生可能说出多种答案,可以稍加讨论。对不确切的答案应作一点分析,例如“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一句是就仆碑而言,不过是信笔拈来,与游洞无关。作者此次游褒禅山的主要目标是游洞,他的主要感受是缘此而生。)

  讨论后应确定:“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一句是全文主旨的概括。

  3、鉴赏第2段文字,回答:本段的材料是如何安排的?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略写前洞(19个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

  运用对比手法。 (1)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其下平旷”----“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2)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3)“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4)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赏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

  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做铺垫

  五、课堂探究

  (一)重点、难点探究。

  1、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第3段议论由第2段的记游生发而来,第4段的议论由第1段的记游生发而来。

  2、这篇游记与我们读过的其他游记相比,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明确:在记游的基础上说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前后照应。先叙述作者和几位同伴有褒禅山的经过,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慎取”的态度。

  (二)拓展探究。

  探究话题:王安石认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志”在一个人的行为中就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你认为“力”“志”“物”这三个条件哪一个起决定性的作用呢?

  明确: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六、课堂总结

  这篇游记,叙述作者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的道理,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慎取”的态度。本文的写作方法与人生思考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七、教后反思。

  本文篇幅适中,文脉清晰,教学难度不大,因此,教学过程中主要实施了“质疑”“示疑”“解疑”三步教学法。“质疑”主要是要求学生在诵读完后,从“字、词、句释义”和“内容、思路和写法”两个大方面来提问,来实现完成对词类活用、句式和文言实词、虚词的整理;“示疑”教学,主要设计了断句评点和归纳总结环节,成效不错。“解疑”时主要是学生积极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本人认为,这种三步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游褒禅山记一等奖教案

  一、说教学理念

  《游褒禅山记》是一篇经典的传统游记散文,本人在教学中汲取情景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和激励教学的理念,把整篇文章的教学整合为一款合趣味性、教育性、激励性为一体的益智教学游戏。教育游戏创设一个全体学生参与,以小组合作为参与方式,以游戏闯关为结构模式把教学内容划分为诵读关、通义关、悟志关三个游戏级别。在每个级别中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即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读音、释义及特殊句式的掌握以及文言文中人文内涵的理解、体悟、生发。

  二、说理论依据

  网络游戏已经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甚至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据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年纪最小的网游玩家只有三岁,90%以上的中职生有过不同程度的网游经历。可见网络游戏对当今学生的影响之深。对于网络游戏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还是我们教育者都将之视为洪水猛兽惟恐避之不及。但是凡是都有两面性,笔者在调查网络游戏吸引中职生的原因的过程中发现网游的角色扮演的新鲜感、升级的激励性、团队合作交流的平台是吸引学生的最重要的三种元素。这三种元素与我们经常使用的情境教育、激励教育、合作学习都有着共通点,所以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把这三种元素融合到我们的教学中。

  三、说教材

  《游褒禅山记》是中职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课文。现依据09年的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1、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力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

  09年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具有浅易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课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以及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教材中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读清句读,了解一些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陈述句、疑问句)。根据这一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教学目标的定位

  (1)、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

  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领会“意志”、“ 深思慎取”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意义。

  3、教学重点的确立

  一、重点积累名、曰、文、进、奇、好、出、极、观、求、险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二、掌握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三、判断句、陈述句、反问句等常见文言句式

  4、教学难点的突破

  一、掌握文章说理深刻、章法严谨的写作特点。

  二、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四、说教法

  1、方法选择的依据

  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利用游戏闯关、任务教学等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二、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语言、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应注意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三、为了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词语,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课堂案例。

  四、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展示相关的风光图片以及作者的游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情境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诵读法---古诗文需要熟读背诵。

  小组合作法---文言文需要小组协作。

  提问法---课堂上需要师生互动。

  讨论法---课堂上需要活跃气氛。

  反馈法---新知识需要及时整理。

  练习法---教学上需要精讲多练。

  五、说学法

  1、学生的情况

  此前,学生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了初中三年的学习经验,上了高中后也掌握了不少的文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篇浅易的文言文并不会感到特别的吃力,但是部分文言字词的读音、句读、释义依然会对中职学生存在一定的挑战。

  2、学法的指导

  高一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已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和积累,但对如何学习文言文,还是一个新课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的智能,逐步走向独立学习的境界。

  1、 诵读法。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诵读能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言语声音形态与情味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从感知的直接性来说,文字不如声音彻底、深刻、细腻。

  2、圈点法。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这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一种常见的阅读方法。

  3、猜读法。哥德曼认为,阅读过程并非一个精确知觉的过程和系列加工的.过程,而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和预期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语言心理学的猜测游戏。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后,碰到难词时,教师应引导点拨学生大胆猜测,在小心求证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词在文中的含义。

  4、归纳法

  鼓励学生及时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注意积累文言文知识,这也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六、说教学程序

  1、教学环节与设计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就是一个例子,第一篇课文我是详讲、细讲,后面的课文,学生在把握方法的基础上以自学为主)所以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四课时,教学环节共分三关即诵读关、通义关、悟志关,其中诵读关解决这样几个教学任务:读准字音、读准句读;通义关主要把握文章的大义、重点实词的含义、重点虚词的用法、文言句式及特殊用法的整理;悟志关在前两关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本中的人文内涵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包括文章的自然游览的路线、作者的情感路线、作者对现象的探究过程等。

  2、教学流程与师生互动

  现在把第一关的教学具体流程阐述如下:

  导入

  设置游戏闯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任务一:读准字音

  (1)、自读

  任务要求:学生划分小组,平均分配诵读任务,每小组有5分钟的准备时间包括提炼易错字词、小组解答组员疑惑)

  (2)、赛读10分钟

  任务要求:

  A、每组领取诵读任务(课文中的某一段落),全体小组成员参与

  B、在诵读的过程中漏读、错读、回读视为不合格,由下一位组员继续,以团队所用的人数作为获胜的依据,少者为胜。

  (3)、赛听

  任务要求:

  在诵读的过程中,别组成员在听的过程中将错读的字音和重要的字词加以补充,在确实正确的基础上进行加分。

  (4)、赛理7分钟

  任务要求:将重要的字词的读音加以整理,以整理的完整性作为评价的标准

  任务二、:读准句读

  (一)、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体味句读对正确表达文义的重要作用5分钟

  (二)10分

  (1)、找疑

  把文章中有疑问的句读划分的句子用线划出

  (2)、析疑

  任务要求:小组合作分析疑问

  (3)、答疑

  任务要求:通过全员参与,老师引导解答疑问

  (4)、寻法

  任务要求:探究、整理把握句内停顿的原则和方法

  总结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浩瀚的文化瑰宝毛泽东主席曾说过,对于古代文化要采取“古为今用”的态度。我们学习文言文,就是要掌握方法,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

  拓展练习

  运用掌握的句读原则进行句中句读划分的练习

  3、媒体运用与板书设计

  字音

  华、舍、卒、名、穴、咎、胜、父

  句读

  1、句首要停顿(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至,夫,若夫、盖,惟

  2、古今不同要分开(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3、顺序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永之人/争/奔走焉)

  4、状中要连续(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其一犬/坐于前。(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5、尊重原意(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分原貌。如: ①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意,即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晚日/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种理解。) ②瞻余马首/可也。

  6、补充法(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固定名词要了解(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8、“也” “乎”在其后(“也” “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 ①余闻之也/久矣。 ②洋洋乎/与灏气俱 )

  9、转折连词之后应有停顿。 洋洋乎/与灏气俱/而不知其所穷。

【游褒禅山记教案】相关文章: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03-23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03-20

关于游褒禅山记的教案(通用14篇)06-25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精选10篇)12-09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03-09

山市教学教案01-10

禅茶文化07-24

茶禅文化的历史05-30

鼎湖山听泉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