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时间:2020-10-23 17:15:24 中小学知识资料 我要投稿

有关元宵节的风俗习惯锦集

  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欢迎参考!

有关元宵节的风俗习惯锦集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那么,这用米粉为料的“圆子”为什么能成为上元的应节食品呢?原来,元宵是取“团团圆圆”的吉祥意思。

  元宵,通常以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

  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生于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

  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汆、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那么,这用米粉为料的“圆子”为什么能成为上元的应节食品呢?原来,元宵是取“团团圆圆”的吉祥意思。

  元宵,通常以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

  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生于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

  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汆、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

  元宵节习俗中品味传统文化

  2月8日下午,江苏张家港市南丰镇新丰社区在好邻里服务中心开展了庆元宵系列活动,让社区居民在“看元宵”、“闹元宵”、“舞花灯”的欢乐氛围中提前感受传统元宵佳节的文化乐趣。

  正月里来是新春,十五花灯闹乾坤。又是一年元宵节,每逢佳节到来之际,各地都有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逛花市等传统习俗。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代代传承和沿袭着这些传统习俗,其不仅仅是为了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更重要的是通过元宵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天,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传统习俗,依然能够品味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品味团圆喜庆文化。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逐渐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吃元宵也就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从表面上看,“元宵节”和“吃汤圆”似乎只是一种巧合。其实不然,只要仔细品味,就能够明显感知到其中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景、表达了人们节日丰富的内心情感、蕴含着人们期盼团圆喜庆的传统文化。

  品味孝老爱亲文化。从古至今,元宵节有与家人团圆赏月、扶老携幼赏花灯、探望老人等习俗。仔细品味这些习俗,其不仅仅是为了喜迎元宵、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优秀传统美德。通过元宵节,人们所想到的不只是单纯的过节,更重要的是从节日中学会懂得感恩、学会孝敬。特别是对于现在的青少年来说,通过元宵节更能够让他们了解节日文化、传承节日文化,身体力行地践行传统文化。

  品味诗词歌赋文化。“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元宵节不仅有张灯结彩、赏花灯、猜灯谜等传统习俗,更是古代文人骚客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的大好时机,至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元宵诗词歌赋。通过元宵佳节,人们不仅能够享受到与家人团圆、阖家欢乐的喜庆氛围,更能够欣赏到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特别是在当前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异常火爆并广受亿万国人追捧的情况下,更能够激发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对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的浓厚兴趣,提升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参与程度。

  正月十五闹元宵。我们在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与家人一起迎接春天到来的同时,更要从元宵节习俗中品味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传承好节日传统文化,赋予节日新的时代内涵。

【有关元宵节的风俗习惯锦集】相关文章:

1.2017年小学元宵节猜灯谜锦集

2.正月十五元宵节灯谜锦集2017

3.阿根廷留学须知的风俗习惯

4.有关中考复习学习计划锦集6篇

5.有关中考复习计划锦集六篇

6.有关中考复习计划锦集9篇

7.常用的cmd命令锦集

8.关于春天的谜语锦集

9.关于耳朵的谜语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