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6篇)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欢迎大家参考!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体会草原的自然美。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课件播放草原风光图片,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些都是哪的风景呢?(板书:草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
2、自主研读
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
3、放声朗读
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一会儿把你感受最深、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点拨,指导朗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分享经验,指导朗读)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借助经验,唤起想象)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以读代讲)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联系前文,体会意境)
四、音乐过渡,读中悟情
1、音乐过渡,激发想象。
2、自由朗读,读中悟情。
3、指名朗读,以读代讲。
五、个性朗读,小结全文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板书设计
景一碧千里 并不茫茫美丽动人
教学反思:
现在回想那一节课的前前后后,我总结反思出了以下四个“用心”。
一、用心备课
备课的重要性众人皆知,但是备课到底该如何切实有效进行呢?也许我们总是习惯了“套用”,备课的时候务必熟练地掌握教学环节,务必牢牢地记住每个环节的过渡语。在准备《草原》一课教学时,我起初也采用了这样的备课方式,并且心里总是希望自己教学时能够一字不漏地把文采横溢的过渡语“背”出来。
可是紧接着,我又反问了一下自己,这样,是不是脱离了“备课重在备学生”的'人本思想。而且自己再仔细感觉一下,哟,把这些话一字不漏地背出来,多别扭啊。我何不大胆地尝试一下?教学中顺着学生的思维恰当地创造应用过渡语。接着,我又花了大量的时间预设学生课堂上可能产生的情况,再认真地将这些情况归类,然后寻找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这样,我上起课来就游刃有余了。
二、用心“造势”
在感受作者那些优美语句中流淌出的美景时,很多学生“心领”但“神不会”,举手感情朗读优美语句的学生很少。面对这种情况,我当时也不懂得哪来的耐心和激情,依然十分投入地通过多媒体画面和激情语言来感染他们,在那个时候我表现出了较好的耐性,这是我平时课堂中较少有的。之后学生也能较有感情地朗读出那些语句。现在想来,那该是“教师的投入感染了学生”。曾经听一位全国名师说过:“语文老师要学会‘造势’。”我想这里的“造势”,必定是指语文老师自己要投入到文本中,然后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自然地引导学生。如果语文课堂上有矫揉造作的“造势”,那该让人觉得多么不舒服啊。因此,用心地“造势”,乃是用心地投入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三、用心置疑
上了这节课,我揪出了自己的一个致命的毛病,课堂提问太泛。在学生反馈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我要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的时候,我开口就向学生提问:“你为什么欣赏这句话?”满以为会有声音冒出欣赏“绣”、“一碧千里”等关键词,传来的却是“草原很美”之类的话。课堂提问,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词,它的引导性同样是很强烈的。我们平时总是责怪学生不认真倾听,可那只是个别的,大部分学生比老师还会用心听,他们会在瞬间就去捉摸老师话里每个字的意思。面对这样“用心”的学生,我岂能不更用心置疑?
四、用心“撒网”
课堂中许多生成性的情况可能都有一个精彩的续写,这时,老师应该善于用心“放线”。备课时,总是一味注意精读感悟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我该怎么“收线”,却忽视了“放线”的精彩。好比打渔,外人一向关注收网后捞上来的鱼有多少,却很少去关注撒网的技巧。这节课接近尾声时,有一个配乐写诗的情景。按照我的教学设计,我的过渡语还没说完时,很多学生就高高举起了手,他们以为老师要让他们说出此时如果身在草原的感受,兴致非常高。我当时心里一阵惊喜,可是嘴上的话却没有停止住:“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笔记本,可以写几句话,也可以写一首小诗表达你此时的感想。”说完之后,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有点儿沮丧地缩回了手。我心里一阵后悔,咋刚才不让呢!课后教研评课上,老师们也给出了这个意见。如果当时善于顺势“撒网”,让学生先发言,肯定是课堂的一大亮点。不仅学生可以尽情抒怀感想,互相启发,而且这样也不正是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一个大好时刻吗?只因自己是个“刚出海的渔夫”,这一网不懂得撒得漂亮些,就这样失去了满舱收获。
但是不管课上得如何,只要是真实的,只要是用心的,只要有所收获,有所启迪,我就深深感谢这一切了。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描绘草原景色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理解并体会作者对草原美景及民族风情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图片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自然美与人文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难点: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厚情感,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草原风光的视频或图片,配以悠扬的马头琴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草原的世界,激发学生兴趣。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精读感悟,品味语言:
分段落精读,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等,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感受草原的自然美。
讨论:作者是如何描绘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通过哪些具体事例体现?
情感体验,深化理解:
角色扮演:选取课文中的某个场景,如“迎客”、“联欢”等,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分享学生自己了解的关于草原或少数民族的文化知识,增强课堂互动性。
鼓励学生创作小诗或短文,表达对草原的`向往或对民族团结的感悟。
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总结本课所学,强调草原的自然美、人文美以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收集并整理关于草原或少数民族的诗歌、故事,准备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
在本次《草原》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草原的魅力。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材料,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部分学生在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深刻情感时显得较为吃力,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此外,在拓展延伸环节,虽然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与热情,但部分学生的分享内容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这提示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的整合与提升。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设计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我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草原》是一篇经典的散文,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草原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以及自己置身于草原之中的深刻感受,展现了草原的辽阔、美丽与和谐。以下是一个基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示例,以及随后的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识别并赏析文中描绘草原美景及民族风情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作者写景抒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中对草原美景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
难点:领悟文章中蕴含的民族团结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标注生字词,概括文章大意。
精读细品,赏析语言:
分段落精读,找出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讨论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情感,体会“景中有情,情寓景中”的写作特色。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分组讨论: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民族团结?
角色扮演:选取文中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分享自己关于草原或家乡美景的见闻和感受。
总结归纳:回顾本课所学,强调人与自然、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心中的理想家园或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
教学反思
本次《草原》的教学设计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深度学习和思考。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时间分配:在精读细品环节,部分学生对语言赏析的探讨较为深入,导致后续合作探究环节时间略显紧张。未来应更合理地安排各环节时间,确保每个活动都能充分展开。
学生参与度:虽然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但仍有少数学生较为被动。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如采用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共鸣:虽然学生能够通过文本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和民族风情,但在情感共鸣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或设计更具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联系实际:在拓展延伸环节,虽然引导学生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未能充分结合现实生活实例,使讨论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未来应更多地引入现实案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中描述的草原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和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图片和视频展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广阔与美丽,体验蒙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并感受草原的自然美与人文美。
难点:深入理解文中蕴含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以及如何将这种感受转化为文字表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草原风光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草原的世界。
简要介绍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背景知识。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不认识的字词,教师适时指导。
学生尝试概括文章大意,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出“草原美景”与“民族风情”两大主题。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分段落精读,重点分析草原的自然景观(如天空、草地、羊群等)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如迎接方式、饮食文化等)。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感受其表达效果。
情感体验与表达:
组织学生讨论:如果你置身于这片草原,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或画笔描绘心中的草原,进行创意表达。
拓展延伸:
介绍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结归纳:
回顾本课所学,强调草原的自然美与人文美,以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想象中的草原之旅或对某一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蒙古族文化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
讨论和创意表达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待改进之处:
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中蕴含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时,部分学生可能因背景知识不足而难以深入体会,未来可以提前布置相关预习任务,或在课堂上提供更多背景资料。
创意表达环节虽然形式多样,但部分学生在表达时可能缺乏条理性和深度,教师需要进一步指导他们如何组织语言和构思内容。
未来教学设想:
尝试引入更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如邀请少数民族学生或专家来校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章,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和知识面。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概括《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掌握文中描绘草原美景及民族风情的词汇和句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图片展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及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并感受草原的自然美与人文美。
难点:体会作者情感,学会运用语言描绘自然景色及表达个人感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约5分钟)
通过播放草原风光视频或展示草原图片,配以悠扬的马头琴声,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草原的世界,激发学生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老舍及其作品背景,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约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标注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大意。
精读赏析,品味语言(约20分钟)
分段精读,每段选取重点句段进行深入分析,如“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等,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辽阔与美丽。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说明理由,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体验,文化拓展(约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介绍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如那达慕大会、马背上的文化等,增进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
总结归纳,布置作业(约5分钟)
总结本课学习要点,强调草原的`自然美与人文美。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心中的草原或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要求运用本课学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反思
亮点与成效:
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课堂氛围活跃。
精读赏析环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文化拓展部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不足与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草原的想象和描绘较为局限,可能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所致。未来可以更多地引入课外资源,如相关纪录片、文学作品等,帮助学生丰富想象,拓宽思路。
朗读指导方面还需加强,部分学生在朗读时未能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可以通过示范朗读、分段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作业布置上,虽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表达方式写作,但具体指导不够详细,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未来可以在作业布置时提供更多参考素材或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图片展示、视频观看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学习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来表达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进对多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尤其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活动来抒发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草原风光的视频或展示草原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老舍及其作品背景,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组讨论,概括文章大意,教师巡视指导。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景物描写部分:选取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的段落,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展现草原的`美丽。通过朗读、想象、绘画等方式加深理解。
人物活动部分:分析蒙古族人民迎接客人、款待客人的场景,体会其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受这种文化氛围。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草原的美除了自然风光外,还有哪些因素?如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文化或旅游经历,增进文化交流。
总结归纳: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分享学习收获。
作业布置:
抄写并背诵文中优美的句子或段落。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草原或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
教学反思
本次《草原》的教学设计,我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文本,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改进:
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虽然视频和图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构建了草原的初步印象,但如何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草原的辽阔与壮美,仍需进一步探索。未来可以考虑引入VR技术,让学生“走进”草原。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仍有少数学生较为被动。如何更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
情感教育的深度:虽然学生能够通过文本感受到草原的美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但在情感教育的深度上还有待加强。未来可以设计更多情感共鸣的环节,如让学生分享自己与不同民族朋友交往的经历,以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读写结合的实践:作业布置中虽然包含了写作练习,但如何更好地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在写作中深化阅读体验,是我需要继续探索的方向。
总之,本次《草原》的教学设计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2017年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03-09
2017年草原课文教学设计及反思01-18
草原优秀教学设计03-09
《白杨》教学设计与反思03-09
《尊严》教学设计及反思01-12
《藏戏》教学设计与反思03-20
桥教学设计及反思02-28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及反思03-09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及反思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