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煎煮中药才能获得好的疗效
现在好多人不知道如何煎中药,大家好多经验都是口耳相传的,有些并不合理,而合理的煎药和服药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 中药也叫中草药,是指中国传统医学中用以防病治病的物质,包括天然药及其加工品。虽然名义上叫中“草”药,是以草木类药物为主,也有动物药(包括龟、鳖、羊、虎等动物身体的一部分),昆虫药(包括蚯蚓、蜈蚣、土鳖虫等),矿物药(包括各种金属)。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怎样煎煮中药才能获得好的疗效,欢迎阅读。
步骤或方法
一、先来学几个概念:“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解表药”,“补益药”,.“一碗水”。
1.“先煎”就是要先打碎后煎煮20-30分钟以后再入其它药合煎到规定时间。需要先煎的药比较容易识别,它们都是些矿石及贝壳类药材,像石决明、牡蛎、磁石、龙骨等。
2.“后下”是指在其它药物煎好出锅前10分钟放入的药材。它们指那些含有芳香挥发物质的药物,久煎会损失药效,如薄荷、砂仁、蔻仁、佩兰、青蒿等,另外大黄、钩藤也宜后下。
提示:在滋补的方剂中往往会加入一些行气药,如青皮、陈皮、枳实、枳壳、砂仁、蔻仁等,我们建议这些也应该后下,煎煮10-15分钟后起锅,因为滋补药需要久煎,而这些药不耐久煎,也应该单独包装。
3.“包煎”是指某些需要装入纱布袋煎煮的药,这些药大多是粘性强、粉末状、颗粒细小或者是有绒毛的药材,如车前子、苏子、蛤粉、青黛、枇杷叶、旋覆花、蒲黄等,如不包煎服用时要滤清药液。
4.“另煎”是指一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并防止浪费,需要单独煎煮,其煎液可与其他药物的煎液合并后服用或单独服用,如野山参、高丽参、西洋参等;冬虫夏草另煎并连药材同吃,或磨粉冲服更好。
5.“冲服”是指某些特别贵重、量少的细料药可以磨成细粉,用其他药物煎好的汤药冲服,如珍珠、犀角、羚羊角、麝香、朱砂、三七、琥珀等;新鲜的中草药必要时也可以打汁冲服;天麻、鸡内金、炙甲珠研末冲服比入煎效果好。
提示:
* 需要按以上五种煎煮方法处理的药材在药房包装时,药剂师应该单独包装和详细告知顾客,这是规定也是起码的行业道德。当然也有个别药剂师没有尽到告知义务或根本不单独包装,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留意。俗话说,多学点没坏处。
6.“解表药”是指治疗扁桃体炎、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和因此而引起的头痛、咳嗽、鼻塞、发热、怕冷、咽痛等病症的方剂。
7.“补益药”是指治疗身体因脏腑疾病造成的慢性损耗、劳倦外伤或营养不良引起的阴阳气血津液的不足而致虚的方剂。也许理解起来很困难,但补益药有个特征,就是往往包含有这么几种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生地、熟地、当归、枸杞、麦冬、山萸、肉苁蓉、杜仲、补骨脂等,如果看到这几种药就可以断定这张方剂有补益的作用,但不一定是单纯的补益,往往是攻补结合或通补结合的。
8.“一碗水”大概相当于半斤牛奶的量。
二、准备煎药了。
1.什么工具最合适?
首选砂锅,砂锅材质性质稳定,不宜与药物中的化学物质结合,而且受热均匀;其次是陶瓷或搪瓷器皿;不锈钢或铝锅也可以,只是所用的锅要有盖子。切记忌用铁锅和铜锅。另外准备一把长柄勺子,勺子大小依药物多少而定,因为勺子比筷子容易翻底。
用水注意一点,煎药用自来水即可,只是要用新鲜的生水,有条件就不要用热水、凉开水和久沸的水。
提示:
* 头煎必须加冷水,二煎必须加热水,因为药物中的蛋白质遇冷会凝结。
先浸泡一下。这一步很重要。刚买回来的干燥的药材加水不要太多,水面高出1横指就行,这样过一段时间,水就被药物吸收了,煎药前把水补足就可以。中草药在煎煮以前必须要经过充分浸泡以利于有效成分煎出。可惜的是现在代客煎药的药房最多浸泡30分钟,甚至根本不浸泡就直接下锅了,所以我们建议如果有条件就自己煎。
提示:
* 如果万一加水多了,就在头煎开锅以前盛出一些,二煎再用,开锅以后就不要这样了。
那么30分钟到底够不够?一般来说是够了,解表药只需浸泡20分钟就可以,因为解表药往往是花、茎、叶等质轻的药,比较容易吃水;补益药的浸泡时间要长一点,有人说60分钟就可以了,但实际情况看,有些块状或片状的药往往需要2个小时才能吃饱水,比如生地、熟地、麦冬、白术这些药,尤其是加工不精细,块比较大的时候更是如此。
提示:
* 如果是急救药,不要泥于以上规则,直接下锅好了,救命要紧。
* “先煎”,“后下”的药物要单独浸泡,“包煎”不需要单独浸泡。
2.该放多少水?
这里有一个原则:补益药要多放水、久煎、取浓汁;其它药少放水、轻煎、多取汁。
解释一下,要在充分浸泡以后加水,补益药头煎水面高出3横指,二煎刚刚没过药物;解表药头煎加水过1指,二煎没过药物;其它药头煎高出1横指,二煎没过药物。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总水量多于2碗。如果药物很少,总水量不足2碗,那就加2碗水,煎到1碗就可以了。总之,头煎药液浓,水要多些,二煎药液淡,水就少些。
提示:
* 不要在煎药中途加水,尤其是时间过半了以后再加水就只能是稀释药液而已,所以要一次加水加足。开始不好掌握,万不得已时水多点总比少点好。中医有句古语——药服满浆,意即服药要服够量,水太少了药物作用小。
* 如果每服药医嘱是一天服两遍,要保证每服药至少煎出2碗水,服三遍则三碗水。
三、可以煎药了
1.该煎多长时间?
补益药头煎要50分钟,二煎要30分钟;解表药头煎要15分钟,二煎要10分钟;其它药头煎30分钟,二煎15分钟就可以了。
提示:
* 每服药要煎两遍,因为每味药材的煎出时间不同,煎两遍才能保证全部煎出。如果煎药前充分浸泡过,并且煎药时间足够,可以不煎第三遍。
* 现在的药店都搞一刀切,统统告诉顾客头煎20分钟,二煎15分钟,这是不科学的。之所以这么告诉顾客,是因为该单包的不单包,该后下的就不能后下了,就只能煎20分钟了,因为行气药不耐久煎,所以自己要注意一下。
2.掌握好火候。
煎药就像烹饪,火候很重要。开始时要大火,开锅后转小火,让水轻轻沸腾就可以,火太大有效成分就会过多蒸发,二煎同样。煎药的过程中要隔10几分钟把药由下至上彻底翻一遍,尤其是二煎水比较少时更重要。
提示:
* 不要忘记对药物“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的下锅时间掌握。
四、怎么储存汤药
煎好的药液就是可以服用的汤药了,由于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所以时间久了会变质,原则上是当天煎当天服。但是每天都煎药时间不允许,我们可以变通一下,一次煎4-7服药,把药液保存在冰箱冷藏室内,7天之内是不会变质的。服用的时候盛出一碗,在微波炉加热3-4分钟或者火上稍微烧开。
提示:
* 除非有医嘱,否则所有汤药都不能冷服,每次服药前都要稍微烧开,然后温度合适了再喝,因为中药的有效成分都是加热了以后才能相互融合。
西药正确服药时间
服药时间 药品示例 说明
空腹(清晨) 1.驱虫药 1.使药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
2.盐类泻药如硫酸钠、硫酸镁等(服用后应多饮水) 2.使药迅速入肠发挥作用,服后4-5小时致泻
3.青霉胺 3.食物可减少其吸收
睡前(一般指睡前15-30分钟)* 1.泻药如大黄、酚酞等 1.服后8-12小时见效,入可在睡前服下,第二日上午排便
2.催眠药(入睡快的,如水合氯醛,可在临睡时服,入睡较慢的,如巴比妥,服后半小时至一小时起作用,应提早服) 2.使适时入睡
3.驱虫药使君子等,抗肿瘤药甲酰溶肉瘤素、甲氧芳介等
饭前(食前30-60分钟)** 1.苦味药如龙胆、大黄等的制剂(宜于饭前10分钟左右服) 1.可增加食欲和胃液分泌
2.收敛药如鞣酸蛋白 2.使药较快通过胃入小肠,遇碱性肠液分解出鞣酸,起止泻作用
3.胃壁保护药如氢氧化铝、三硅酸镁、次碳(硝)酸铋等 3.使药充分作用于胃壁
4.吸附药如药用炭 4.胃内食物少,便于发挥吸附胃肠道有害物质及气体的作用
5.胃肠解痉药如阿托品及其合成代用品,止吐药如吐来抗等,内服局麻药苯佐卡因等 5.使药物保持有效浓度,发挥作用快
6.利胆药如硫酸镁(小剂量)、胆盐等 6.使药物通过胃时不致过分稀释
7.肠道抗感染药如磺胺脒等(但黄连素因刺激性较强,宜饭后服)及驱虫药甲紫 7.同上
8.肠用丸剂 8.使较快通过胃入肠,不为食物所阻
9.人参制剂、鹿茸精等以及其他一些对胃无刺激的滋补性药物 9.使吸收较快
饭时 1.消化药盐酸、胃蛋白酶、淀粉酶等(饭前片刻服亦可) 1.使及时发挥作用
2.灰黄霉素 2.油类食物有助于它的吸收
饭后(食后15-30分钟) 大部分药物可在饭后服,特别是:
1.刺激性药物如乙酰水杨酸、水杨酸钠、保泰松、吲哚美辛、盐酸奎宁、硫酸亚铁、金属卤化物(如碘化钾、氯化铵、溴化钠等)、呋喃丙胺、亚砷酸钾溶液、醋酸钾、强力霉素、黄连素等 1.避免对胃产生刺激
2.驱虫药雷丸(可在饭后2-3小时半空腹时服) 2.减少副作用,且通过胃较快
3.维生素B2 3.随食物缓慢进入小肠,以利吸收
注:本表仅代表一般情况,有时由于个体差异性、用药目的不同、剂型不同等等,服药的时间和方法也会改变。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情况,本表未能一一列入。例如,根据激素昼夜分泌的节律性,现多主张皮质激素长程序法中采用隔日或每日一次的给药法,即把两日或一日的总量于隔日或当日晨早一次给予。这种给药法据称效果较满意,且可减轻不良反应。
*服药后要稍活动然后再卧床休息,不宜服药后立即卧床,同时服药时宜取站立,应多用水送下,以避免引起药物性食管溃疡。口服抗生素、抗肿瘤药、抗胆碱药、铁剂、胶囊剂等时,如果用水太少,服后立刻卧床,尤其容易引起药物性食管溃疡。
**异烟肼、利福平、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口服)最好饭前1小时服,以免食物影响而使其生物利用度降低。
2.1.1需晚上服用的药物
(1)他汀类调血脂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从而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因此晚上给药比白天给药更有效,常用药物有: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2)抗哮喘药因哮喘多在夜间、凌晨容易发作,故一日服用一次的抗哮喘多在睡前半小时服用,至凌晨时血药浓度最高,疗效较好,亦可起到预防作用。常用药物有:茶碱缓释片、 长效β2受体激动药(班布特罗、丙卡特罗等)、白三烯受体拮抗药(孟鲁司特等)。
(3)治便秘的泻药如酚酞、液状石腊等,服药后8~10h见效 ,均需在睡前半服用,次日早晨排便,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
(4)催眠药起效快的,如水合氯醛,需临睡时服用;起效慢的,如苯二氮卓类,需睡前半小时服用。
(5)作用于脑血管的药物(如氟桂利嗪等),有嗜睡副作用的药物(如抗变态反应药酮替芬等),都需在睡前半小时服用。另外,抗风湿药如萘丁美酮等,晚间服药可使疗效保持一夜,亦有助于防止晨僵。α受体阻滞药特拉唑嗪亦须睡前服用,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2.1.2需早上服用的药物
(1)糖皮质激素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呈昼夜节律性变化,分泌的峰值在早上7~8点,因此,将一日的剂量于早上7~8服用,药物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最轻,副作用最小。小剂量短程抗炎用药不在此限。
(2)降压药由于血压呈昼夜节律性波动,白天血压高于夜间,治疗高血压时要将白天过高的血压降至正常。故一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多在早上7~8点服用,常用药物有:吲达帕胺、非洛地平、氨氯地平、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
(3)抗抑郁药因抑郁症有暮轻晨重的特点,故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帕罗西汀等需在清晨时服用。抗焦虑药氟哌噻吨美利曲新(黛安神),治疗小儿多动症的哌甲酯均有轻度兴奋作用,亦应在早晨服用。
2.2.1需餐前空腹服用的药物
(1)降血糖药糖尿病患者进餐后血糖值更高,达到峰值,为了控制餐后高血糖,降糖药需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如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一日服用1次的降糖药, 如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美脲、罗格列酮等,则宜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等,其降血糖机制是在小肠黏膜细胞刷状缘处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竞争碳水化合物水解酶,抑制双糖转化为单糖,从而减慢葡萄糖的生成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使血糖峰值降低,故需在餐前即刻服用或与前几口食物同服。
(2)消化系统药物为更好地发挥药效,大多在餐前服用,如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莫沙比利;胃肠解痉药如溴丙胺太林、颠茄合剂;助消化药如多酶片、乳酸菌素等;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空腹服用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胃壁,需注意的是这类药需在酸性条件下才能与胃粘膜表面的粘蛋白络合形成一层保护膜,若需合并应用制酸药,则两类药应间隔一小时服用。其他还有:大黄苏打、丙谷胺、奥美拉唑、药用炭等均需餐前服用。
(3)空腹服用生物利用度高的药物:抗菌药中多数药物的吸收受食物影响,空腹服用生物利用度高,吸收迅速。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氟氯西林、舒他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拉定、头孢克洛等;喹喏酮类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另需空腹服用的药物还有:泛昔洛韦、卡托普利、异烟肼、利福平等等。肠溶片均需空腹服用,以使药物快速进入肠道崩解吸收。治疗骨质疏松的双膦酸盐骨溶解抑制药,如依替膦酸二钠、羟乙膦酸钠、阿仑膦酸钠等 需两餐间服用,因为这类药物食物影响其吸收,药物对胃肠道又有刺激作用,所以半空腹时服用,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
2.2.2需餐时服用的药物
与食物同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的,如前所述的阿卡波糖,减肥药奥利司他、助消化药康彼身、利胆药熊去氧胆酸、保肝药必需磷脂(易善复)等;与食物同服可增加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如伊曲康唑、酮康唑等,进食引起胃酸分泌,酸性环境有利于其吸收;与食物同服可使个别患者特别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减轻,如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舒林酸等。
2.2.3需餐后服用的药物
(1)刺激性药物主要是对胃肠道粘膜有刺激、有损伤、易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易诱发溃疡的非甾体抗炎药(必要时与食物同服)如阿司匹林、萘普生等;组胺H1受体阻断药如异丙嗪、苯海拉明等;铁剂补血药如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化痰平喘药:氨溴索、氨茶碱等。由于进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多,故中和胃酸的药物(如铝镁加、铝碳酸镁等)亦需餐后服用。
(2)餐后服用可使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加的,如普萘洛尔、苯妥英钠、螺内酯、氢氯噻嗪、维生素B2等。
选择合理的服药时间:
1. 怎样理解一天3 次服药?
大多数患者认为”一天3 次就是每天饭前或饭后服药”。其实这是错误的。
在三餐的前后服药会使白天药物在体内有较高的血药浓度,甚至会造成药物中毒;而在晚上,一夜不服药,血药浓度必然下降,影响治疗效果。”1 天3 次”的正确理解应当是每隔8 小时服药1 次,这样由于间隔时间相同,可以使体内血药浓度在一天24 小时之内都保持比较平稳,既不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样,”一天2 次”指的是每隔12 小时服药1 次,而不是大部分人理解的早晚各1 次。因为早究竟是何时,晚又是何时,没有统一的概念,时间误差较大。
所以广大患者在服药时要注意服药的时间要求。
2. 饭前或饭后吃药有区别吗?
为了使药物在体内能更好地发挥效力,同时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在服用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合理地安排在饭前、饭中或饭后服用。
宜安排在饭前服用的药物一般对胃无大的刺激,饭前胃空,服药后能充分吸收,可使药物保持有效浓度,迅速发挥药效。如健胃片、痛痉平、安胃灵、654-2 等胃肠平滑肌解痉药物就宜在饭前15 分钟左右服用;对胃肠道有明显刺激的药物,最好在饭后服用,如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巴氏合剂、苯妥英钠、氯丙嗪等;有些药物需要和食物在一起,才可以及时并且最大地发挥作用,为此,这些药物宜在饭中服用,如胃酶片、淀粉酶、稀盐酸等;为了使药物迅速进入肠内并保持高浓度,有些药物宜在清晨服用,临床使用硫酸镁导泻就安排在早晨空腹时服药。
3. 服药后马上睡觉好不好?
许多人有在晚上临睡前或卧床服药的习惯,认为服完药后立即休息,能帮助药物的吸收。其实,服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当饮水量又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引起食道损伤。许多患者药物性食管溃疡者就是因为曾在近期睡前服过胶囊类药物,如抗生素胶囊、感冒胶囊等而造成的。
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时应坐着或站着,服药后不要立即仰卧,稍停留片刻,利用药物的自身重力作用使其快速通过食道,以免在食管内滞留,延缓药物的作用及损伤食管黏膜。服药时应多喝点水,一般用温开水200~300 毫升送入,最好活动五六分钟再躺下睡觉。如果服药时感觉药物堵塞在食道中,且情况严重,则应立刻上医院检查。另外临睡之前不可服用降压药,否则易诱发心脑血管并发症。
4. 何时是高血压病的最佳服药时间?
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血压波动是有一定规律的,在正常情况下,血压在昼夜24 小时内呈周期节律性变化。清晨,一觉醒来,血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上午9~11 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到下午3~6 时再次升高,随着夜幕降临,血压再次降低,入睡后呈持续下降趋势,午夜后至觉醒前这段时间,血压又有少许波动,但总的趋势是低平的。这”二高一低”的时间是高血压的危险期。
由于老年人多患有动脉硬化,使血管弹性减弱,血压自动调节作用减低,故夜间血压下降的更为明显。当血压下降至低于自动调节能力的下限时,血流缓慢,脑部血流量明显减少,严重时可发生脑梗死。传统降压药的服用法一般为一日三次,或临睡前服用。应该说,这种服法是不够合理的,不仅不能理想地控制血压,甚至增加了诱发脑梗死的危险性。
合理的服药时间是:应根据药物类型和剂型来选择。如短效降压药每日3 次,第一次服药时间应在清晨醒后即服不等到早餐后或更晚,最后一次应在下午6 时之前。也就是在血压高峰出现前半小时至1 小时给药效果最好。不可在睡前或更晚时服用降压药,长效控、缓释制剂每日只服用1 次,应清晨醒后即服用。经研究发现,这种服用方法对防止上午血压升高有重要的意义,既能使白天的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又不使夜间的血压过度下降。起到稳定24 小时血压的目的。同时,实践已证实这样服药比均衡给药的脑中风发生率低50%~70%。
5. 何时是胃病的'最佳服药时间?
胃药的服用时间切不可随意,要科学选择服药时间,以保证最大的药效,最小的副作用。
饭前服号称胃动力药的多潘立酮(吗丁啉)与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及莫沙必利(加斯清、快力)等,增强胃肠道蠕动、促进胃中食物排空,宜在饭前半小时服用,待进食时,药效恰到达高峰,使整个上消化道在药物的疏通下能正常运转。另外,它们均不宜与阿托品、颠茄片、山莨菪碱等合用,否则降低药效。
饭后服某些碱性药物,如氧化镁、氢氧化镁、三硅酸镁等,主要对过多胃酸起中和作用,可放在饭后1 至2 小时服用,但皆不宜久服,否则会引起镁中毒。对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饭间服即指两餐之间服。慢性胃炎及溃疡病,常用硫糖铝、米索前列醇或麦滋林-S 等治疗,以保护胃黏膜。近些年来,发现隐藏在胃黏膜内的幽门螺杆菌,竟与慢性胃炎有着不解之缘,于是采用含有胶体枸橼酸铋的得乐、迪乐等治疗,予以杀灭。可是它们皆需与胃黏膜直接接触才能发挥作用,故宜在饭间服。硫糖铝若为片剂,需嚼碎后用水吞下,但不宜与含高蛋白的饮料同服,如乳制品、豆制品等,以免降低疗效。
睡前服抗酸药如西咪替丁(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高舒达)及奥美拉唑(洛赛克、奥美)等,均是强烈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它们不仅能缓解因溃疡或胃黏膜糜粒而引起的疼痛,促使溃疡愈合,而且可制止因溃疡病或胃黏膜糜烂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在疾病急性期,一般主张早晚各服一次,待病情缓解后,改为每晚服维持量。
6. 什么时候服晕车药最合适?
对于有晕车、晕船、晕机史的旅客,都有在出远门前使用茶苯海明(晕海宁、乘晕宁)等防晕药的习惯,但如果不掌握服药时间,往往难以达到防晕效果。因防晕药和其他所有药物一样,口服后需要在体内达到一定血药浓度后才只有防晕效果,而血药浓度的高低和达到防治浓度的快慢取决于服药量和乘车、乘船、乘机前的服药时间差。
一般来讲,多数用药无效者均属临开车、开船、或坐上飞机后才开始服药的,有的甚至已发生恶心时才服药,这时候服药已经来不及了。
正确方法是:在出发前半小时至一小时空腹服药,以缩短药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使药物尽快达肠道吸收,以便在乘车、乘船、乘机时,药物达到有效浓度,获得满意效果。如需长时间旅行,可因人而异每隔4~6 小时重复服用,以保持机体内持续性有效药物浓度,有效防止晕动症的发生。
7. 中药的服药时间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才会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中药更是如此。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
饭后服用。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尤其是补益药(如人参)、健胃药(如补脾益肠丸)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甘露消毒片);空腹时服用。驱虫药(如乌梅)和泻药(如大承气汤)则空腹时服用较好;睡前服用。安神类中药应在睡前服用。
但不管是在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有半小时至1 小时的间隔,以免影响药效。
服药次数:一般来说,中药通常需一天口服3 次;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2 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每隔4 小时左右服药1 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服药温度:大多数中药宜乘温服下;发汗药须热服以助药力;而清热中药最好放凉后服用;一般解表及滋补药宜温服; 实热症、躁狂不安者,药则冷服。
8. 有哪些抗菌药适合空腹服用?
抗菌药物的服用,很多人都认为应在饭后,理由是抗菌类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大,饭后服用可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其实,这是个误区。每一种药宜怎样服用,都是经过实验室实验,临床试用观察多次,取得可靠数据,国家医药管理部门才审核通过,同意生产投入临床使用。现在有些常用的抗菌类药物,恰恰应是空腹服用,因为饭后服用,食物可影响药物吸收或使药物利用率明显降低。为纠正这种误解,现将宜空腹用的抗菌类药介绍如下:
头孢氨苄(先锋4 号)、阿莫西林、头孢拉定(先锋6 号)。
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
红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
异烟肼(雷米封)、利福平。
9. 何时服维生素类药最合适?
为了使人体组织能够更充分地吸收各种维生素,维生素类药一般应在饭后服,而不宜在饭前服。其原因如下:
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 、维生素C等,口服后主要经小肠吸收。若饭前空腹服,维生素较快通过胃肠,很可能在人体组织未充分吸收利用之前,即从尿中排出,从而起不到最佳的作用。而饭后服,因肠道有食物,可使维生素缓缓通过肠道,较完全地被吸收而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 等,油类食物有助于它们的吸收。
此外,有些矿物质利于维生素的吸收;相反,有的维生素也能促进一些矿物质的被吸收。人们的饭食中含有许多矿物质。因此,需要补充维生素时最好在饭后服用,或配合吃一些含矿物质更丰富的食物,这样效果会更好。
人体的各种生物功能具有随着时间周期的变化规律,如体温、血压、血糖在24小时内都有规律性波动。而许多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也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从而影响药物的药效和毒性。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服用同一剂量的同一药物,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用药须考虑合理的给药时间,以发挥最大药效,以使药物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以下列出几类药的最佳服用时间,供参考。
降压药 人体血压在上午9-10时为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夜晚3时左右最低,故高血压患者一般只需白天用药,且上午用药量略大。如果夜间继续服药,则血压下降得更低,易诱发脑梗死。
降糖药 凌晨4时人体对胰岛素最为敏感,此时只需给予低剂量就可达到满意疗效。
平喘药 氨茶碱早晨7时应用效果较好,毒性最低,其他平喘药以临睡前服用最佳。
利尿药 早晨7时服用氢氯噻嗪较其他时间服用不良反应要少。呋塞米于上午10时服,利尿作用最强。
解热镇痛药 此类药在上午6时服比下午6时服效果要好。吲哚美辛在上午7时服比下午7时服,药效维持时间更长。
“这药饭前服还是饭后服”是人们经常要问的问题,但科学用药对时间的要求绝不仅于此。选择合适的时间服用某种药物,有时不仅能提高疗效,还会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凌晨4—5点:糖尿病药、强心药
凌晨4点,人体对胰岛素最为敏感,此时即使给予低剂量,也可达到满意效果;而心衰病人对洋地黄等强心药物,在凌晨4点最为敏感,这时药效比其他时间能高10—20倍。不过,若需此时服药应适当减少剂量,以防中毒。
早晨7点:利尿药
利尿剂在体内发挥药效,与肾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等因素密切相关,故择时服药尤为重要。如双氢克尿噻,早晨7点服药较其他时间服用的副作用要小,而速
尿于上午10点服用,利尿作用最强。
上午9—11点:高血压药物
经研究表明,血压在上午9—11点为高峰值,夜间入睡后则下降到一天中的最低点。故高血压患者一般只需白天用药,且上午用药量略大;若夜间继续用药,则血压下降得更低,易诱发脑血栓。
中午12点:关节炎药
骨关节炎患者通常晚上比白天更易感觉到疼痛。美国得克萨斯州科技大学的研究报告说,若能正确服用布洛芬等消炎镇痛药,应可以保证当人体感觉最疼痛时,药物在血液中浓度最高。由于这类药物通常要经过7—8个小时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因此中午12点时服用效果最好。
下午3—4点:平喘药
人体的生物钟会在夜晚自动减少激素分泌,从而缩小气管的宽度,因此哮喘症状通常会在夜间加剧。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下午3—4点吸入类固醇,有助于次日凌晨3—4点预防哮喘发作。”
下午4点:感冒药。
下午4点是高烧及其他普通感冒症状的发作高峰,所以也是服用感冒药物的最佳时间。
晚上8点:抗贫血药
葡萄糖酸铁、硫酸亚铁等补血剂,晚上8点服用最佳,吸收率比早晨8点要高得多,且可延长疗效达3—4倍。
晚上7—9点:降胆固醇药
大部分用于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在夜晚服用效果最好。英国桑德兰大学研究表明,当患者把服药时间从晚上改为早上后,胆固醇含量会明显上升。
晚上10点:胃溃疡药
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研究表明,胃酸水平在白天会变化,使溃疡症状在深夜和清早比较厉害,所以治疗溃疡的药物在晚间服用效果最好。
午夜:抗癌药。
免疫增强剂是癌症病人普遍使用的药物,但上午用时易出现发热、寒战和头痛等严重副作用;如改成晚上用药,则可避免,且疗效不减。
另外,一旦您准备更改服药时间,一定要征求开具处方的医生的意见
1. 铁剂:贫血患者补充血剂,如果晚上7点服用,比早上7点服用在血中的浓度增加4倍,疗效最好。
2. 钙剂: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故临睡前服用补钙药可使钙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
3. 降血压药物:根据人体生物钟的节律,服降血压药1日3次,宜分别于早上7时,下午3时和晚上7时服用,早晚两次的用药量比下午用量要适当少些。晚上临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以防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致脑血栓形成。
4. 抗菌素及消炎类药物:抗菌素药物排泄较快,为了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浓度,每隔6小时应服药1次。消炎药物,如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于每天清晨和上午关节疼痛较重。如服消炎止痛等药物,可在早晨加大剂量服1次,效果最好,且可免去中午的1次服药。
5. 降糖药:糖尿病患者在凌晨对胰岛素最敏感,这时注射胰岛素用量小,效果好。甲糖宁(D860)宜上午8时口服,作用强而且持久,下午服用需要加大剂量才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6. 强心药:心脏病患者对洋地黄、地高辛和西地兰等药物,在凌晨时最为敏感,此时服药,疗效倍增。
7. 抗哮喘药:氨茶碱宜在早上7时左右服用,效果最佳。
8. 抗过敏药:赛庚啶于早上7时左右服用,能使药效维持15~17小时,而晚上7时服用,只能维持6~8小时。
9. 激素类药:人体对激素类药的反应也有时间节律。由于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高峰在上午7时左右,故在每天上午7时一次性给药疗效最佳。
10.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在早上7时左右(餐后)服用疗效高而持久,若在下午6时和晚上10时服用,则效果较差。
11. 降胆固醇药:由于人体内的胆固醇和其它血脂的产生在晚上会增加,因此,病人宜在吃晚饭时服用降胆固醇的药物。
12.催眠药、驱虫药、避孕药:一般宜在晚上临睡前半小时服用。抑制胃酸的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可以选择每晚睡前服用,因为胃酸的分泌有昼少夜多的规律。(1)贵重药和滋补药,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的健胃药,肠道消炎药等,应在饭前10分钟服用,以利充分吸收,发挥作用。
(2)止泻药如次碳酸铋等,应在饭前服下,这样可较早进入肠道,较快地发挥作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补血药以及祛痰药等,应在饭后一刻钟后服用,以免刺激损伤胃粘膜。
(3)安眠药、缓泻药应在睡前服;利尿药应在清晨或白天服。以免在病人睡眠时药物作用而影响睡眠和休息。
(4)驱虫药应在临睡前或晨间服下,因此时胃肠道中食物少,药物不会被食物阻碍,能很快地进入肠道,达到较好的驱虫效果。
(5)抗生素应根据医嘱定时服用。因它们在体内消失的快慢(半衰期)不同。大多数抗生素药物每日服用3次,在体内消失快的如红霉素可每日服4次,消失慢的药物如青霉素G,可每日注射2次。
(6)止痛药应在疼痛时服,退热药在发热时服。但一般每日不超过3~4次。
(7)中药制剂一般早晚各服一次。
【怎样煎煮中药才能获得好的疗效】相关文章:
怎样掌握中药煎煮法08-26
怎样煎煮中药发挥更大功效08-26
煎煮中药怎么加水08-30
怎样煎中药才能发挥药效11-09
煎煮中药哪种锅较好11-10
中药怎么熬-煎煮中药的基本知识11-10
怎么煎煮中药——详解熬中药的正确方法05-13
如何判断中药的疗效08-26
法国留学怎样才能成功获签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