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原概论》考前模拟试题

时间:2024-10-16 08:48:11 维泽 自学考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自考《马原概论》考前模拟试题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考核参考者的知识才能。还在为找参考试题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考《马原概论》考前模拟试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考《马原概论》考前模拟试题

  自考《马原概论》考前模拟试题 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式面世的著作是(  )

  A.《共产主义原理》

  B.《共产党宣言》

  C.《法兰西内战》

  D.《国家与革命》

  2、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求我们(  )

  A.对资本主义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

  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借鉴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东西

  D.借鉴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3、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经济危机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是(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马克思主义

  5、一个产业资本家投资1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v为4:1,m’=100%,一年可周转2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是(  )

  A.2万元,100%

  B.2万元,200%

  C.4万元,100%

  D.4万元,200%

  6、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  )

  A.生存资料

  B.生产资料

  C.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费用

  D.教育培训费用

  7、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

  8、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  )

  A.商品经济中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B.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社会中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D.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1、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  )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B.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12、 资本要实现其价值的增殖必须(  )

  A.不断地循环运动

  B.采取借贷资本形态

  C.采取商业资本形态

  D.贷给职能资本家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14、 哲学的基本的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15、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存在范围的扩大

  16、 组成美国波音747客机的600万个零部件是由美国及另外6个国家的1100家大型企业和15000家中小企业共同生产这一事实,表明了(  )

  A.商品的国际化

  B.生产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资本的全球化

  17、 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

  A.议会制

  B.三权分立制

  C.民主共和制

  D.普选制

  18、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是(  )

  A.阶级观点

  B.群众观点

  C.民主观点

  D.法治观点

  19、 打着“援助”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和控制属于(  )

  A.老殖民主义

  B.新殖民主义

  C.新老帝国主义的一贯做法

  D.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

  20、 平均利润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表现为全部(  )

  A.预付资本的产物

  B.不变资本的产物

  C.固定资本的产物

  D.流动资本的产物

  21、 一个产业资本家投资1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v为4:1,m=100%,一年可周转2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是(  )

  A.2万元,100%

  B.2万元,200%

  C.4万元,100%

  D.4万元,200%

  2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完善和巩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促进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这表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中(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3、 资本循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4、 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  )

  A.能动性

  B.间接性

  C.客观性

  D.直接性

  25、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26、 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27、 垄断资本主义可进一步分为(  )

  A.私人垄断和一般垄断两个阶段

  B.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个阶段

  C.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

  D.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

  28、 资本主义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

  A.商品价值

  B.生产成本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29、 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是一种(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

  D.轻视实践经验的唯理论观点

  30、 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 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的联系表现在(  )

  A.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

  D.有价值的物品必然有使用价值

  32、 在现代化生产中,劳动资料包括十分复杂的内容。下列各项属于劳动资料的内容的有(  )

  A.能源动力系统

  B.自动控制系统

  C.信息传递系统

  D.地下各种矿

  33、 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主要表现在(  )

  A.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34、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标包括(  )

  A.促进充分就业

  B.保持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

  C.保持币值和物价稳定

  D.促进国内国际收支平衡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6、 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A.因地制宜

  B.掌握火候

  C.注意分寸

  D.适可而止

  37、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  )

  A.物质生产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教育、医疗实践

  D.科学实验

  38、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39、 在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其表现有(  )

  A.科学技术已成为把生产力各要素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重要因素

  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力越来越高

  C.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D.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40、 货币资本是(  )

  A.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

  B.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

  C.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作准备的资本

  D.一定数量的贵金属货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 简要说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42、 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4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44、 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

  45、 简述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原因和结果统一关系的原理及其辩证关系的意义。

  47、试述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自考《马原概论》考前模拟试题 2

  一、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能够合理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2.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3.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现象。

  4.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

  6.真理是客观的,这说明真理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

  7.所谓客体就是指客观世界。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是什么,各自有什么特点?

  3.对于“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哪两种观点?

  4.怎样理解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5.怎样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

  6.怎样理解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7.什么是时间和空间?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8.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9.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10.关于物质定义,恩格斯、列宁有那些经典论述?

  11.实践具有那些基本特征?

  12.实践的基本形式是那些?

  13.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4.实践内在地包含哪三种关系?

  15.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

  三、论述题

  1.怎样理解哲学基本问题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在实践中解决的?

  2.怎样理解社会的物质性?

  3.怎样理解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4.怎样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一、分析题

  1.材料1:贝克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感觉,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观念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界立法”,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马赫认为:“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尼采主张:“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叔本华说:“意志是世界的本质,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波格丹诺夫认为:“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杜威说:“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

  材料2: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黑格尔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程颐认为:“万物皆是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哲学观点?

  (2)对上述材料所涉及到的哲学派别的特征作简要的概括和分析。

  2.材料1:17世纪和18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征。伽桑狄说:“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爱尔维修说:“物质不是一件东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征的集合。”他认为,广延性、密度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征。

  材料2:19世纪末20世纪初,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原,原子不可份性、元素不变等传统思想。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辩证法,认为“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马赫主义者抓住这一点论证唯心主义,宣称“物质消失了”,就是“物质本身不存在了”,只存在感性知觉,物质是“荒谬的虚构”和“假设”。

  材料3:列宁指出:“‘物质已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以前以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征(不可入性、惯性、质量等)正在消失,现在它们显现出的是相对的,仅为物质的某些状态所特有。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请回答:

  (1)材料1所表明的哲学观点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

  (2)材料2所体现的自然科学发展同哲学的关系?

  (3)结合列宁的观点,简述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

  3.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遂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摘自《吕氏春秋》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这个寓言故事。

《自考《马原概论》考前模拟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自考《马原概论》考前模拟试题】相关文章:

自考《马原概论》考前模拟题03-08

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201602-28

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题02-26

电子商务概论巩固模拟试题03-06

中药师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03-03

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题201602-26

2016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考前巩固试题02-28

材料员考试考前模拟试题03-08

药学知识一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03-21

在线咨询

自考《马原概论》考前模拟试题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考核参考者的知识才能。还在为找参考试题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考《马原概论》考前模拟试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考《马原概论》考前模拟试题

  自考《马原概论》考前模拟试题 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式面世的著作是(  )

  A.《共产主义原理》

  B.《共产党宣言》

  C.《法兰西内战》

  D.《国家与革命》

  2、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求我们(  )

  A.对资本主义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

  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借鉴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东西

  D.借鉴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3、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经济危机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是(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马克思主义

  5、一个产业资本家投资1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v为4:1,m’=100%,一年可周转2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是(  )

  A.2万元,100%

  B.2万元,200%

  C.4万元,100%

  D.4万元,200%

  6、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  )

  A.生存资料

  B.生产资料

  C.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费用

  D.教育培训费用

  7、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

  8、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  )

  A.商品经济中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B.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社会中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D.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1、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  )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B.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12、 资本要实现其价值的增殖必须(  )

  A.不断地循环运动

  B.采取借贷资本形态

  C.采取商业资本形态

  D.贷给职能资本家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14、 哲学的基本的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15、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存在范围的扩大

  16、 组成美国波音747客机的600万个零部件是由美国及另外6个国家的1100家大型企业和15000家中小企业共同生产这一事实,表明了(  )

  A.商品的国际化

  B.生产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资本的全球化

  17、 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

  A.议会制

  B.三权分立制

  C.民主共和制

  D.普选制

  18、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是(  )

  A.阶级观点

  B.群众观点

  C.民主观点

  D.法治观点

  19、 打着“援助”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和控制属于(  )

  A.老殖民主义

  B.新殖民主义

  C.新老帝国主义的一贯做法

  D.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

  20、 平均利润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表现为全部(  )

  A.预付资本的产物

  B.不变资本的产物

  C.固定资本的产物

  D.流动资本的产物

  21、 一个产业资本家投资1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v为4:1,m=100%,一年可周转2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是(  )

  A.2万元,100%

  B.2万元,200%

  C.4万元,100%

  D.4万元,200%

  2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完善和巩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促进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这表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中(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3、 资本循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4、 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  )

  A.能动性

  B.间接性

  C.客观性

  D.直接性

  25、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26、 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27、 垄断资本主义可进一步分为(  )

  A.私人垄断和一般垄断两个阶段

  B.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个阶段

  C.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

  D.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

  28、 资本主义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

  A.商品价值

  B.生产成本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29、 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是一种(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

  D.轻视实践经验的唯理论观点

  30、 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 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的联系表现在(  )

  A.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

  D.有价值的物品必然有使用价值

  32、 在现代化生产中,劳动资料包括十分复杂的内容。下列各项属于劳动资料的内容的有(  )

  A.能源动力系统

  B.自动控制系统

  C.信息传递系统

  D.地下各种矿

  33、 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主要表现在(  )

  A.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34、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标包括(  )

  A.促进充分就业

  B.保持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

  C.保持币值和物价稳定

  D.促进国内国际收支平衡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6、 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A.因地制宜

  B.掌握火候

  C.注意分寸

  D.适可而止

  37、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  )

  A.物质生产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教育、医疗实践

  D.科学实验

  38、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39、 在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其表现有(  )

  A.科学技术已成为把生产力各要素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重要因素

  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力越来越高

  C.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D.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40、 货币资本是(  )

  A.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

  B.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

  C.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作准备的资本

  D.一定数量的贵金属货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 简要说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42、 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4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44、 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

  45、 简述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原因和结果统一关系的原理及其辩证关系的意义。

  47、试述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自考《马原概论》考前模拟试题 2

  一、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能够合理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2.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3.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现象。

  4.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

  6.真理是客观的,这说明真理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

  7.所谓客体就是指客观世界。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是什么,各自有什么特点?

  3.对于“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哪两种观点?

  4.怎样理解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5.怎样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

  6.怎样理解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7.什么是时间和空间?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8.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9.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10.关于物质定义,恩格斯、列宁有那些经典论述?

  11.实践具有那些基本特征?

  12.实践的基本形式是那些?

  13.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4.实践内在地包含哪三种关系?

  15.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

  三、论述题

  1.怎样理解哲学基本问题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在实践中解决的?

  2.怎样理解社会的物质性?

  3.怎样理解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4.怎样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一、分析题

  1.材料1:贝克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感觉,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观念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界立法”,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马赫认为:“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尼采主张:“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叔本华说:“意志是世界的本质,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波格丹诺夫认为:“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杜威说:“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

  材料2: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黑格尔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程颐认为:“万物皆是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哲学观点?

  (2)对上述材料所涉及到的哲学派别的特征作简要的概括和分析。

  2.材料1:17世纪和18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征。伽桑狄说:“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爱尔维修说:“物质不是一件东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征的集合。”他认为,广延性、密度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征。

  材料2:19世纪末20世纪初,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原,原子不可份性、元素不变等传统思想。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辩证法,认为“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马赫主义者抓住这一点论证唯心主义,宣称“物质消失了”,就是“物质本身不存在了”,只存在感性知觉,物质是“荒谬的虚构”和“假设”。

  材料3:列宁指出:“‘物质已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以前以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征(不可入性、惯性、质量等)正在消失,现在它们显现出的是相对的,仅为物质的某些状态所特有。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请回答:

  (1)材料1所表明的哲学观点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

  (2)材料2所体现的自然科学发展同哲学的关系?

  (3)结合列宁的观点,简述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

  3.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遂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摘自《吕氏春秋》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这个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