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春节作文[共9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介绍春节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介绍春节作文 篇1
陕北的春节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
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说忙,实际上忙的是妇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介绍春节作文 篇2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节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农历腊月二十四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过啦十二点就是大啦一岁。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啦,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这就是浙江的春节习俗。
介绍春节作文 篇3
寿县新春佳节习俗颇多,进入腊月,也属农闲,家家户户都要腌制咸鸡鹅,一面备节日待客之需,一面也把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的祝福腌进浓浓的腊味。改革开放前经济尚不宽裕时,群众诙谐地说“不吃二两猪毛不算年”。要知道由于腌制手法有异,家家户户腊菜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吃完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上街赶集的群众更多起来。过后十来天就要“扫尘”,“要想发,扫十八;要想有,扫十九”,家中里里外外打扫一新,规整利落,人们心里也更加敞亮起来,大多数人家整个新春佳节的准备工作到此至少已经完成一半。
腊月廿三过小年,俗称“祭灶”,隐北地区也有廿四过小年的,长年在外的人们多在此前回家团圆,这一天要祭灶王爷,吃白面、麦芽糖制成的祭灶糖,大块厚过月饼,小块状如弹珠,寄意请灶王爷回天庭向玉帝多说好话,以求家庭来年殷实。有趣的是,在寿县农村,新春佳节一定要把未过门的媳妇接到家里过节,而且要给她买一身新衣服,这样才有礼有面子,否则亲家是要恼的——什么意思,是不是不想做这门亲事了!在热闹的筹备中,人们终于迎来了年三十,中午过后,家家早贴春联,早鸣鞭炮,早吃团圆饭,爆竹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子夜再度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
年初一大早,大人、小孩身穿新衣,家家户户烧香点烛,吃饺子,晚辈给近亲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这时常有乞丐来家门旁贴财神,可不是一两个小钱就能打发了的。初二多到同事家拜年、走走亲戚, “往年酒”活动也就拉开了序幕,你来我往,一般要持续到正月里甚至二月份。初三送年,农村都在初三早饭前,烧香、点烛,拜祖祭神后,将封檐钱纸、松枝取下,送到室外场地上,燃火尽烧,鸣爆,以示送年;商家和集镇居民,多在初三傍晚送年。送了年也不要紧,有的是热闹——“正月里面都是年”,到相隔几十里的亲戚家走走拜个年并不晚,熟人见面时还要说“过年好、恭喜发财”。
介绍春节作文 篇4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大的节日,家家户户在这几天中,都是张灯结彩,隆重的迎接中国的农历新年。但是,在时代日益进步的今天,春节却越来越不被重视,本来在春节才能吃到的东西,穿的衣服,在平日里也都能实现,这就让人们觉得春节没了意义。但,在我的外婆家,春节的传统还是每年按步就班地进行。
在我外婆家舟山,每一年的春节之中的二十九,有一个习俗,就是送去就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一餐晚饭,这餐法不仅要请几位亲朋好友来吃,更要请菩萨来“吃”。而且,外婆还非常重视这才饭,每一次都比年三十的年夜饭要好,于是,她从二十八开始,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外婆把已经放在家中“休息”了一年的大方桌搬了出来,还在上面放上了一大堆有意义的食物:预示着一年比一年好的年糕,预示着节节高的竹笋,还有一大块猪排和一整只鸡。
二十九,仪式终于开始了。外婆把蜡烛台和需要烧香都放到了桌子的最前面,再把12个杯子放到了桌子的后面,再在里面到上了三分之一的黄酒,然后外婆让我把门打开,我极不情愿的走到门前(因为我不太信这些封建迷信),按下把手将大门推开,外婆说,这是请菩萨进门。
在门开了20分钟的时候,外婆说,可以拜菩萨了,我在外婆的.强烈要求下,拖着步子走到已经烧了一半香前,说手合十,许下新的一年希望全家人都平平安安,身体健康的愿望,然后拜了三下。
最后,在一炷香烧完的时候,外婆又烧了一些纸钱,虽然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外婆也不让问,说是会坏了规矩,于是,我现在还是不知道。最后,烧完纸钱,仪式才正式结束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我的春节就是这样过的。
介绍春节作文 篇5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上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上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壮马,有草料, 一路顺风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 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上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上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介绍春节作文 篇6
“嘭嘭嘭,啪啪啪”随着这几声清脆的鞭炮声,我们又迎来啦一年一度的春节!过大年是个全家团圆的日子,是个热闹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都会把家打扫的.干干净净,在自家门口贴春联,穿干净的衣服,围在一起吃团圆饭!而我也不例外。
有很多人在外地打工,常常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回家陪家人一起过大年,这时候,你孤独一人,看着别人围在桌前过年,你心里最想的是什么?当然是家,是家人。
我的家庭是一个由爸爸、妈妈、公公、婆婆和我组成的温馨家庭,我的家算不上很大,但却充满啦幸福与快乐,也给我留下啦难忘的记忆,如:爸爸为我包扎伤口、全家人送爸爸上火车、我们一家人一起过年……其中,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我们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啦。那天我放学回来,街上到处都是一派节日的气氛,红灯笼、新年快乐的歌曲,不由的使我加紧脚步,一进家门,就看见家人忙的不亦乐乎,妈妈在挂气球,公公在贴春联,爸爸在择菜,对啦,婆婆呢?哦,原来婆婆当起啦指挥员,指挥妈妈挂气球,我也不甘示弱,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就去婆婆那儿报到啦,我问婆婆:“婆婆,你看,我该干什么呢?”妈妈听见啦,就对我说:“你就过来帮我挂气球吧!”好嘞,说干就干,我卷起袖子,帮着妈妈一起挂起啦气球。
大约20分钟过去啦,全家人的工作才算都干完啦,我累得往沙发上一倒,就什么也不管啦,但是就这样看一下,家里好像又漂亮啦许多,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挂气球这项任务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很难,只要你用力太大,或是思想不集中,就会把气球弄破,瞧!我都已经弄破啦两个啦。到啦晚上8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啦,我们全家人都准时地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吃零食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家是我成长的摇篮,是爱的港湾,我爱我家!
介绍春节作文 篇7
春节是咱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咱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咱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咱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介绍春节作文 篇8
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川那别具一格的新春佳节。
对于四川人来说新年是很重要的。从初一开始,人们都要“走人户”,互相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一家老小都要一起“游喜神方”。在古时候人们都要一起出南门到武侯祠,烧香拜神,吃茶会友……对于四川的新春佳节来说,还有一项不可缺少的习俗——逛庙会。
在庙会开始时,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欣赏着庙会这个盛大的“嘉年华”,在这里艺人们表演着各形各色的绝活,变脸、吐火等高难度技巧层出不穷。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滚铁环、做公鸡车、抽陀螺……各种好玩的'游戏、精彩的表演、好吃的小吃,整条街上洋溢着喜气。
初七是人日,据说杜甫曾与他的友人高适等人在这一天到草堂作诗,互表思念之情。所以在成都的人们都要到草堂和杜甫一起过;初八初九,大街小巷都会点起“天灯”,每到那时,整条街都被照得像白昼一样;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四川的新春佳节与别处不同,正月十七新春佳节才算结束,因为正月十六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游百病”。据说西北一带妇女多操持家务,因此体质较弱,容易生病,所以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夜里,以驱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天长日久,形成了“游百病”这个风俗。身体弱的人们登上城墙,据说一年都可以不生病。
每当回想起这一切时,就好像自己还留在那时候一样,热闹的大街、特别的习俗、独特的绝活儿,那里的一切都让我无法忘怀。
介绍春节作文 篇9
家乡的庙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历史的演变,时世的变迁,庙会再也不会带有迷信的色彩,但它却没有因强烈的现代气息而消失。每到农历的三月十二,是我外婆家镇上的庙会。每到这一天,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都会放下繁忙的工作,赶来聚一聚,感受这浓郁的家乡风情。
今年三月十二,正好是清明假期,我们一大早就兴冲冲地去外婆家。还未到外婆家,就听到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吆喝声,扩音机的乐曲声,不绝于耳。汽车再往前开一些,就没有路了,我们只好徒步前进。
这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整条街都沸腾了。街道的两旁和中间摆满了摊位,只留下两条供人行走的窄窄的路,一眼望不到头。街道两旁摆满了衣服、还有日用品、花木盆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的地摊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小棚子,棚子的一面满满当当地挂满了小气球,几个气球上会挂上玩偶,它们是给行人把玩偶上面的气球全打掉后的礼品,有玩具小猫、垫枕、风筝……有的.在地上铺了一层布,上面堆满了崭新的锅碗瓢盆、刚刚编织成的竹篮竹笾、油光锃亮的木盆木椅……还有的搬来了烧烤烤箱,烤箱上烤熟了香气扑鼻的羊肉串、鸡翅、鹌鹑蛋等,热气腾腾,令人垂涎欲滴。三五成群的人们有说有笑,谈笑风生。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真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好不热闹!
我在街上蹦蹦跳跳地走着,一股孜然粉的香味让我垂涎欲滴。只听着小贩喊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又香又嫩的羊肉串,快来买呀!”手中的一把刷子娴熟的在羊肉上来回刷动。我买了两串,这味道香香的,还带些辣味,真是回味无穷。
最喜欢玩的还是套圈。我来到一个较大的套圈场地,站在铁栏杆外,陶瓷的瓶瓶罐罐摆满了一地,女娃娃楚楚动人,小老虎枕头惟妙惟肖。我心血来潮,拿出一张十元钱交给卖圈圈的人,他眉开眼笑地递给我七八十个圈圈,我信心十足地对准一个小陶壶,用力一抛,不好,偏差太大了,几乎都要抛到旁边的玩偶上了。我又一次抛过去,正好落在了陶壶里。咦,为什么它会从垫底的瓷盘上蹦过去呢?哦,它是竹片做的,自然会有弹性,我还是小心些才好啊。三个、四个、五个……哎呦,我终于套着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储蓄罐,这可是我这次套圈圈的“第一桶金”啊。最后,我一共套到了一个储蓄罐、一个小猫玩偶、一个小酒壶,看着我的游戏所得,心里好不得意。
每年的庙会都是人民生活安定的体现,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让我在学习之中,感受一下这具有本色的家乡风俗。
【介绍春节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介绍春节的作文08-21
(精选)介绍春节作文08-29
介绍春节的作文(精选)09-02
(经典)介绍的春节作文09-02
[精选]介绍春节作文08-15
[精选]介绍的春节作文08-28
介绍春节作文(精选)08-17
【经典】介绍春节作文08-23
介绍春节的作文【精选】08-01
介绍春节作文(经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