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春节习俗总结(通用11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习俗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习俗总结 1
春节习俗:腊月廿九、大年三十: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日子。由于农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但是这一天常常不论是二十九还是三十,习惯上都被称为“大年三十”。
春节习俗:吃年夜饭: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春节习俗:守岁: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春节习俗:接神: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
春节习俗:踩祟: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
春节习俗:正月初一: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春节习俗: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拜年:新年的初一,男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春节习俗总结 2
苗族在我国分布地区很广,他们的年节,称“冷酿廖”。没有统一的日期,一般在秋叫后。按当地的传统习俗,选择在农历九月、十月或十一月份。
贵州省的苗族,在节日期间有舞狮子的活动。在锣鼓声中,一个手拿绣球的武士引出了一头纹彩斑斓的“雄狮”,后过跟着一个笑咪咪的“大头佛”。“大头佛”一步一摇,滑稽可笑。苗族舞狮子最精彩的又要数爬桌子表演:声地中央直叠起十二张高饭桌,总高度在十米以上。
狮子在武士的`逗引下,从下面的一张桌子钻过去,再翻上一张张桌子......一直爬到最高点,武士一个斤头翻落到地,狮子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踩着翻黑心放在最上面那张桌子的四条脚,表演转身,绕圈、前伸、后顾、站立、朝拜等动作,最后还要从最高处轻盈地跳下来。
春节习俗总结 3
拂尘
南京人过年有个习惯,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过春节”,年前必定彻底打扫卫生,过去称之为“掸尘”。过去旧宅,屋梁高,横梁上落灰极多,要用鸡毛掸帚捆在竹竿上掸灰,工程不小。而今住单元房,打扫容易多了。
贴福字、对联
春节挂贴年画在南京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如今几乎看不到贴年画的了,但写满祝福的春联和大红的“福”字却随处可见。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上贴个“福”字,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除夕、守岁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这种习俗以前还叫“熬年”。
吃过晚饭后,一家老少都不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期间,每家都应该灯火通明,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放炮竹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这个了,在炮仗炸完之后还会去捡没炸完的继续放!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上巳节
上巳节是农历三月初三。南京有民谣道:“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这天人们采荠菜花煮鸡蛋,传说可治头痛。上巳节始于六朝东晋,人们把荠菜花挂在门头、锅灶上或床上,妇女则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藉以消灾灭难。
金陵灯会
灯节在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或上元节。南京灯节前后历时10天,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明代灯节最盛,从笪桥至评事街,鱼龙纷沓,五光十色。届时老少看灯,万人空巷。后来集中挂灯区移到了夫子庙一带,至今每到灯节这一带仍很热闹。旧时讲究“上灯元宵落灯面”,是说南京人灯节期间的食俗。
爬城头
爬城头在正月十六。每年这一天南京人都要和家人或三五好友登城览胜,俗话叫“走百病”、“踏太平”。过去游人主要登三山、石城、聚宝(中华)、通济四城门。现在只有聚宝门(中华门)可以爬上。正月的南京,天气回阳,外出走走,换换新鲜空气,焕发精神,对身体不无好处。
梅花节
在南京的民间节日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二月下旬举办的梅花节,是南京最热闹的节日之一。每年此时,梅花盛开之际可谓是南京人最高兴的日子,届时东郊的梅花山上几千棵梅花竞相开放,有成千上万的南京人涌向梅花山赏花、观景,钟山脚下万里人海花香,蔚为壮观。
春节习俗总结 4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节。我也从一个无知的孩子成长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就一定要有大学生存在的价值。
今年春节,我没有像以前一样没心没肺的玩耍,而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我特意调查研究了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一些习俗。通过走访调查、查找资料、聆听老人们的讲述,我获益匪浅。
春节食炎黄子孙共有的传统节日,古今中国人都把过年看的特别重要。无论天南海北,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富贵贫贱,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中国人都以特有的.方式庆祝这个最盛大的节日。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尽享天伦之乐,感受家庭的幸福和温暖,分享一年的收获与喜悦,回顾过去的一年,展望新年的开始。
春节首先是个亲人的节日、家庭的节日,而人特别是中国人最看重家庭和亲情。中国有句老话:“大年三十吃饺子,没有外人”,意思是说一年忙到头的人们,四处漂流的人们,过春节时一般都要回家,父子两代,祖孙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个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贤,人们在鞭炮声中,在锣鼓声中,在欢笑声中,享受着人间温暖。这种温暖同金钱无关,同权力无
关,同势利无关,是骨肉情,阖家欢。同时,春节还是加深人与人之间感情、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节日,是团结的节日。不但在亲人之间,即使在互不相识“外人”之间,包括在有些隔阂、有些矛盾的人们之间,春节见面时也会客气一点,会有笑容和宽容。有点理解和关心,一句“恭喜发财”,一句“新春愉快”,谁听了谁高兴。总之,春节是使人和睦相处、欢乐愉快的盛大节日。
春节作为我国如此重要的文化载体,我们必须更加努力的传承传统文化,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联系所学知识,积极在实践中创新与弘扬中华传统。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增长了见识。不仅认识到劳动人民的辛勤朴实,而且学到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我深深的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与温暖,我深刻的意识到自己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必须有所作为。必须在生活的点滴增长见识,拓展视野,逐步的走进社会,为社会尽微薄之力。
春节习俗总结 5
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拜年的由来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叫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人们为了赶走这个怪兽,有一年,年又来到村子,人们发现它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于是又一年,当年来之前,人们在门上贴红纸,挂红灯笼,年来了,人们用空心竹子做的炮仗往地上摔,发出响亮的声音,终于,年被赶跑了,于是,后来人们都有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的习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象、祖宗影象、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行礼。可以逗留吃饭、谈心。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象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际,表示谢忱。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部分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如今,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春节习俗总结 6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及全球华人社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以下是关于春节习俗的一些总结要点:
时间与意义:
春节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和旧岁的'结束。
它象征着万象更新、除旧迎新,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生活富饶、家庭和睦、事业兴旺的美好期盼。
除夕之夜:
腊月廿九或三十被称为“除夕”,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
这天晚上会全家围坐吃团圆饭,观看春晚等娱乐节目。
人们会贴春联、窗花和福字,挂灯笼,以红火的颜色寓意吉祥如意、驱邪避凶。
饮食习俗:
北方地区有大年三十晚吃饺子的习俗,饺子形状类似古代金银元宝,寓意来年财源滚滚,有的饺子里还会包入糖、花生等带有吉祥寓意的食材。
南方部分地区则流行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升;还有鱼,因谐音“余”代表年年有余。
守岁与放鞭炮:
守岁活动意味着辞旧迎新,家人们一起熬夜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过去,放鞭炮是重要的习俗之一,用来驱赶邪恶精神和迎接新年好运。现在许多地方由于环保考虑,已经限制或禁止了燃放烟花爆竹。
拜年与压岁钱:
初一早晨,人们会互道恭喜,拜年祝福。
给孩子发放红包(压岁钱),希望他们平安健康,长大后能出人头地。
其他习俗:
行为礼仪方面,讲究说吉祥话、穿新衣、打扫卫生、祭祖祈福等。
民间还有舞龙舞狮、逛庙会、猜灯谜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以上内容是对春节习俗的一个概括性总结,不同地区还会有各自独特的习俗传承和发展。
春节习俗总结 7
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或中国年,是中国及全球华人社会中最隆重、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其习俗丰富多样,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
首先,在时间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标志着旧岁过去、新一年的开始。这个节庆寓意万物复苏、万象更新,人们在这一天寄托着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与期盼,希望家庭和睦、事业兴旺、生活富饶。
除夕之夜是春节庆典的重要环节。家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尽可能地回到家中团聚,共度这一温馨时刻。年夜饭是除夕的重头戏,丰盛的菜肴象征着来年五谷丰登、生活富足。此外,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如今许多地方已禁止)、守岁等都是除夕夜的传统活动。春联以红纸黑字书写,内容饱含吉祥如意、祈福纳祥之意;红灯笼则寓示光明与繁荣。
春节期间,各地还有各种特色的饮食习俗。北方地区有除夕吃饺子的习惯,饺子形状寓意金银满屋,有的'还会包入带有吉祥寓意的食材,如红枣、糖等。南方地区流行吃年糕,取其“年年高升”之意,鱼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因“鱼”与“余”谐音,象征年年有余、富贵吉祥。
另外,给小孩压岁钱,寓意驱邪避凶、保佑孩子平安成长;拜年则是亲朋好友间表达祝福、增进感情的方式,通过面对面的问候或者现代的网络方式传递新年祝福。
春节期间,各地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如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等,既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
总之,春节习俗凝聚了华夏儿女对和谐美满、幸福健康生活的追求,传承至今,已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民族精神的独特标识。
春节习俗总结 8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其习俗丰富多样,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文内涵,以下是对其主要习俗的总结:
一、辞旧迎新 春节正值农历新年之初,象征着辞旧迎新、除旧布新的重要时刻。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一家人团聚共进年夜饭,寓意团圆美满。同时,家家户户会进行大扫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这被称为“扫尘”,象征着去除一年的`晦气和不顺。
二、贴春联、窗花与福字 春联是用红纸书写对仗工整、寓意吉祥的诗句,贴在门两侧,表达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窗花则是剪纸艺术的体现,形象生动、色彩鲜艳,为家居增添喜庆气氛。而倒贴福字,则寓示“福到”之意,祈求新的一年福气满满。
三、守岁与放鞭炮 除夕夜,家人围炉守岁,共度佳节,象征团结和睦、家庭兴旺。零点时分,人们燃放烟花爆竹,以此驱邪避灾,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四、拜年与压岁钱 初一早晨,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身体健康,长命百岁;长辈则会给晚辈发红包,即压岁钱,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孩子平安健康。如今,网络拜年和电子红包也日益流行。
五、饮食习俗 春节期间,各地有丰富多彩的饮食习俗,如北方吃饺子,寓意富贵吉祥、财源滚滚;南方吃年糕,象征步步高升、年年高升等。
六、庙会与游园活动 春节期间,各地举办各种庙会、灯会及游园活动,包括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等各种民俗表演,热闹非凡,充满了浓郁的年味儿。
以上只是春节习俗的一部分,每个地方还有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共同构成了中华大地多姿多彩的春节文化画卷。通过这些习俗,我们不仅感受到传统的魅力,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春节习俗总结 9
春节,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其习俗丰富多样,形式各异,凝聚了中华民族对生活、家庭、社会的美好向往与祝福。
首先,从腊月开始,家家户户便进入了“忙年”的节奏。扫尘是春节前的重要习俗,寓意除旧布新,驱邪避凶,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接着是贴春联、窗花、福字等,春联以对仗工整的文字表达出人们对生活的期许和对新年的祝福,窗花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民间的智慧与才情。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共享年夜饭,这是春节的核心环节。餐桌上菜品丰盛,每一道菜都寓含吉祥美好的寓意,如鱼象征年年有余,饺子形状似元宝,寓意富贵吉祥。饭后守岁则是对过去一年的告别和对新的一年的期待,家人围坐,共话家常,充满温馨和谐。
春节期间,拜年贺岁的习俗尤为盛行。初一早晨,人们会早起给长辈拜年,行叩首礼或鞠躬礼,表达对长辈的尊重和敬意。同时,亲朋好友间也会相互拜访,互赠礼物,传递祝福。另外,压岁钱也是春节的一大特色,寓意着将平安和好运压住,带给孩子们新的一年健康成长。
此外,各地还有丰富多彩的地方性春节习俗,例如舞龙舞狮、放鞭炮、赏花灯、猜灯谜、踩高跷等,这些活动既增添了节日气氛,又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娱乐性。
春节期间还有诸多禁忌习俗,如不打碎器皿,以免破财;不说不吉利的话,力求言语吉祥如意。这些都是古人祈求新年顺利、吉祥健康的`生活智慧体现。
总的来说,春节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传承并发扬了尊老爱幼、团结和睦、积极向上、祈福迎新的美好品德和精神风貌,为中华儿女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春节习俗总结 10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其习俗丰富多样,寓意深远,凝聚了中华民族对生活、家庭、和谐社会以及美好未来的深深向往和祝福。以下是对春节主要习俗的总结:
一、扫尘祭灶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即“扫尘”,寓意去除旧年的晦气和不顺,以洁净的环境迎接新年,象征辞旧迎新、万象更新。同时,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祭灶日,人们会祭祀灶王爷,祈求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二、贴春联、窗花与福字 春联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标志,内容多为吉祥如意、歌颂美好生活等,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窗花则是民间剪纸艺术的精华体现,各种图案富有象征意义,如鱼代表年年有余,蝙蝠寓意福从天降。福字倒贴,则象征福气已到,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吉祥符号。
三、守岁与年夜饭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共享年夜饭,菜肴丰盛,寓意来年富饶安康。饭后家人围坐一起守岁,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以此表达对岁月更迭、生命延续的敬畏之情。
四、拜年与红包 年初一清晨,晚辈向长辈拜年,行叩首礼或鞠躬礼,互道“新年好”、“恭喜发财”,传递亲情友情,表达尊敬与祝福。同时,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又称压岁钱,寓意驱邪避凶,护佑孩子平安成长。
五、舞龙舞狮与放鞭炮 春节期间,各地会有舞龙舞狮表演,热闹非凡,以示驱邪避灾,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燃放鞭炮则源于古人用其驱赶“年兽”的传说,如今虽因环保原因多地限制,但其热闹喜庆的气氛依然深入人心。
六、走亲访友与游园活动 春节期间,亲友间相互拜访,增进感情,表达对彼此的新年祝福。此外,各类庙会、灯会、游园活动也丰富多彩,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以上只是春节习俗的一部分,每个地区还有各自独特的民俗风情。总的来说,春节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智慧,又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
春节习俗总结 11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其习俗繁多且富有象征意义,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对春节习俗进行总结。
一、年前准备
扫尘: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名为“扫尘”,寓意清扫旧岁,迎接新年,祈求来年吉祥如意。
贴春联与窗花:春联是对仗工整、寓含祝福的诗句,贴在门上以示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窗花则是剪纸艺术的一种体现,以其生动形象传递美好祝愿。
办年货:包括购买各种食品、礼品、新衣等,为欢度春节做充足的物质准备。
二、除夕夜
年夜饭:家人团聚共享丰盛晚餐,菜品丰富多样,寓意生活富饶,团圆美满。餐桌上必备鱼,寓意年年有余;饺子则象征富贵团圆。
守岁:全家老少围炉共度,守候新年的到来,表达对岁月更替、生活美好的期待和珍视。
放鞭炮:午夜子时,家家户户放鞭炮,用以驱邪避灾,同时宣告新的一年的开始。
三、正月初一至十五
拜年:初一早晨,晚辈给长辈拜年,行磕头礼或鞠躬礼,送上新春祝福,长辈则回赠红包,寓意压岁辟邪。
走亲访友:春节期间,人们会带上礼物走访亲友,增进亲情友情,互致新年问候。
元宵节: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汤圆),象征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同时还有观灯猜谜、舞龙舞狮等各种民俗活动。
四、其他习俗
禁忌与讲究:如春节期间忌说不吉利的话,忌打破碗碟,忌扫地倒垃圾等,这些都是为了保持新年的'好兆头。
春节期间还有贴门神、挂灯笼、舞龙舞狮、踩高跷、耍龙灯等诸多地方性特色习俗,各地风俗各异,但都充满了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总的来说,春节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传承了民族精神,也凝聚了人们对家庭和睦、社会安定、国家繁荣的美好愿景,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春节习俗总结】相关文章:
春节习俗研究活动总结08-17
中国春节习俗01-27
侗族春节习俗06-22
满族春节习俗06-22
湖南春节习俗06-26
山西春节习俗06-26
广西春节习俗06-26
台湾春节习俗06-24
潮汕春节的习俗02-13
各地春节习俗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