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春节逛庙会的由来
旧时北京人们过年有逛庙会的习俗,这个春节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北京的地坛庙会十分盛大和热闹,每年都会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看。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春节逛庙会的由来,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春节逛庙会的由来,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宗庙社郊制度——祭祀。在古代,人们为了祈求神灵保佑或感谢神灵赐福,会在特定的日子,如农历新年、元宵节等,前往寺庙或神社举行祭祀仪式,烧香拜佛,表达自己的虔诚和愿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寺庙周围开始聚集小商小贩,他们看到烧香拜佛的人众多,便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贩卖各种食品、玩具和工艺品等,形成了定期的集市,人们称之为“庙市”或“节场”。这时的庙会不仅是宗教活动,还兼具经济活动的性质。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逛庙会,小商小贩们又增加了娱乐性活动,如杂技、皮影戏、相声、魔术等,使得庙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成为人们欢乐的来源。在庙会上,人们可以品尝到各地美食,欣赏精彩表演,购买心仪的物品,同时还可以结交朋友,增进感情。
逛庙会的习俗在中国历史悠久,尤其在春节期间,逛庙会成为了人们传统的重要活动之一。各地的庙会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参与。逛庙会不仅是体验传统文化的绝佳机会,更是人们在新春佳节期间放松心情、享受快乐的一种方式。
综上所述,春节逛庙会的由来是远古祭祀祈福的雏形,经过历史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集宗教、经济、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活动,成为了春节期间人们传统的重要活动之一。
春节逛庙会的由来——宗教多元文化的影响
庙会从建立之初就带有浓厚的宗教文化,而在秦汉之后随着道教、佛教的传播影响,庙会的形式也产生了变化,影响也越来越深远。
春节庙会宗教仪式上除了祭神仪式外,还增加了媚众的娱乐内容,如舞蹈、戏剧、出巡等等。这样,不仅善男信女们趋之若鹜,乐此不疲,而且许多凡夫俗子亦多愿意随喜添趣。为了争取群众,佛道二教常常用走出庙观的方式扩大影响。
而在现在,最受欢迎的庙会文化中,还包括祈子文化。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二日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人祖庙会,其主要活动是祭拜人祖和“拴娃娃”。已婚未育的妇女,都要在庙会期间掏象征生育之门的“子孙窑”,并买回一些当地的泥玩具“泥泥狗”,以求早日得子。这些用黄土捏成的泥玩具,有造型各异的“人面猴”,当地人称为“人祖猴”,也有各种怪异有趣的动物玩具如兜肚猴、猴头燕、双头虎、牛、猪、马、羊等。妇女们除了用它们供祭人祖外,还将它们拿回家给孩子们当玩具。
春节逛庙会的由来——世俗民众活动
在明清之后,春节庙会逐渐变成了更加大众化的民间活动。各地也出现了专门的庙会会管等。他们敬祀关羽,立祠建庙,特别是建造戏楼等祭祀场所,使庙会的影响和作用进一步扩大化。
现在,庙会俨然已经变成了集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春节习俗。人们在逛庙会的时候就可以观看不同地方的民俗,感受中国鲜明的传统民族文化,如花会、舞狮、民间手工艺展、秧歌、高跷、耍中幡、京剧、杂技专场、数来宝、秦腔戏、相声、双簧、魔术等等。
春节逛庙会的由来——远古祭祀祈福雏形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
在远古时代,祭祀是人们生活中一件经常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在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的过程中,人们聚集在一起,集体开展一些活动,如进献供品、演奏音乐、举行仪式等,这种为祭祀神灵而产生的集会可以看作是后世民间庙会的雏形。实际上,从“庙会”两个汉字本身也可以看出这点,“庙”最初就是指供奉神灵尤其是祖先神灵的建筑。
春节逛庙会的由来——节日的集市贸易
庙会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会”。久而久之,“庙会”演变成了如今人们节日期间,特别是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
现在春节庙会上,除了展示当地特产和美食之外,也能见识到各种平常难以接触的民间玩具。在春节庙会中,摆满了假面、戏剧木人、小车、刀矛、竹龙。庙会中的民间玩具种类繁多,制作精巧,件件都称得上是手工艺品。
【春节逛庙会的由来】相关文章:
春节由来02-05
春节的由来03-13
过年逛庙会日记06-02
春节贴春联的由来01-31
春节的由来100字02-07
春节饮食习俗的由来02-01
春节由来日记09-22
春节由来100字11-23
春节贴春联的由来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