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江西春节习俗有哪些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习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西春节习俗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夕“闭门生财开门大吉”,年夜饭“四盘二碗”有讲究
除夕夜准备的晚餐,俗称“年夜饭”,江西有的地方叫做“团年饭”、“合家欢”、“分岁酒”、“守岁酒”、“辞岁酒”。每年吃年夜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把大门关起来,不能大声说话,不能敲击碗筷,吃完年夜饭后,再打开大门,这叫做“闭门生财,开门大吉。”
南昌人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吃的是“四盘二碗”。这四盘是:红烧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豆腐条烧鸡,条取意黄金条,鸡意指凤凰,取意吉祥、富贵;炒节节高,即炒冬笋,喻意来年步步高升;炒青菜,指清清吉吉、平平安安。二碗则分别是牛肉炒米粉,牛象征力量,米粉同白须,寓意老人延年益寿;炒年糕,求来年官运亨通、升官发财。
正月初一拜大年,不许睡懒觉
江西人过年,除了年夜饭,早餐也是非常讲究的。为了新年有个好兆头,大人小孩在大年初一都不允许睡懒觉。不管除夕夜玩得多晚,大年初一早上6点多都得起床,7点多一家子要坐一起吃新年早餐。这顿早餐一般吃的是“素餐”,以青菜豆腐为主,以示新的一年清清吉吉,富贵有余。
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这一天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
大年初二回娘家,“伴手”礼一定要双数
“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头红。”过了大年初一,人们就不再讲究“早”字了。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所以俗称“迎婿日”。这天,回娘家的女儿不能空手,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名为“带手”或“伴手”,且必须是双数。孩子们都会提着鲤鱼灯去讨个好彩头,他们还能得到外公外婆的“压胜钱”。
初三晚上早休息,初四“扔穷”迎“灶神”
正月初三称为“小年朝”,也称为“赤狗日”。传说“赤狗”是“熛怒之神”,不宜外出。民间亦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
大年初四,又称为羊日,是民间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起来堆到一处,这也是汉族民俗中说的“扔穷”。
这天也是江西客家人探亲访友最热闹的日子。客家人对“四”并无禁忌,“四”被视为很吉利的数字,因为“四”是两个“双”合成的,初四出门也被看成“走四方”的好意头。
初五“破五接财神”,初六扔垃圾“送穷神”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江西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也就是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正月初五,迎接财神之日,也是各商店开市之时。“
“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到了大年初六,家中的妇女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反映了老百姓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愿望。
初七要吃“七样羹”,南昌“上七大似年”
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古人有戴“人胜”(一种头饰)、登高赋诗、“捞鱼生”、“吃面条”、“送火神”等习俗。
江西人还有正月初七吃“七样羹”的传统。这七样菜包括芹菜、蒜、葱、芫荽(香菜)、韭菜五种,另外两样可灵活掌握,有的用鱼、肉或其他菜来凑合。“七样菜”要一锅煮,煮好后全家人一起吃。
芹谐音“勤”,蒜谐音“算”,葱谐音“聪”,芫荽的芫谐音“缘”,韭菜的韭谐音“久”,鱼的谐音“余”,吃肉表示富裕。据老人说,吃了“七样羹”,可以捡金拾银,发大财,人勤快、聪明、有人缘、长久幸福、有余富足,以示人们对家庭幸福的期望。
初八放生“游八仙”,初九初十“天地过生日”
正月初八又称顺星节,汉族传统农历节日之一,有“放生”活动,在江西,有些地方将正月初八演变成了“敬八仙节”。这一天,民众习惯备佳肴水果以祭祀八仙,俗称“游八仙”。
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天公生”。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俗话说“上九办事一大堆”,说的就是上九日这天办事,会受到玉皇大帝的福庇。
“初九天生日,初十地生日”,农历正月初十,民间称为“石头节”。在初十忌讳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还有的地方流行抬石头神的习俗,初九夜里,将一个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石头上,初十早晨由十名姑娘或男青年,轮流抬着瓦罐奔走。如果石头始终不落地,预示着新的一年丰收。
正月十一“子婿日”,十三“点灶灯”,十四“试灯”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正月十二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有搭灯棚、烤老鼠火、烤百龄火、藏剪刀、收旧鞋、过老鼠节等,在江西赣南部分地区也有这些民俗活动。
正月十三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被称为“灯头生日”。江西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这是由于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因此被说为“灯头”之日。
正月十四,为了准备正月十五的上元佳节,民间和庙宇都会在这天搭建灯棚,悬灯结彩,并做一些游艺节目的预习活动,称为“试灯”。并且,在民间还有正月十四喝“亮眼汤”的说法。
亮眼汤就是青菜麻糍汤。从除夕夜到正月十四都吃的是大鱼大肉,正月十四夜喝亮眼汤,当然感到特别鲜。然后用雪亮的眼睛去欣赏元宵灯会,以美好的心情来迎接新的一年。
正月十五闹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等。江西人对这一天的重视程度并不比除夕差。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
南昌话说“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有些地方还有“闹完十五闹十六”的习俗。当日入夜之后,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门前都要挂起彩灯,各种灯笼大显身手。各村的龙灯、板凳龙、莲船、狮子灯、蚌壳灯穿村过户,串街走巷,热闹非凡。进贤、安义等县,正月初七就开始上灯,叫“上七灯”。
江西春节习俗有哪些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中,最受重视的莫过于春节、元宵、端午节和中秋节了。这些节日当中,春节又属于重中之重。每年因回家过春节的外出游子、农民工流、学生流交汇在一起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春运”现象。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说的就是人们对春节的重视,反映在心理上就是中国人十分看重与亲人的团圆,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尽管春运期间车票之昂贵,人员之拥挤,人们依然向往挤上过年前的最后一班车。
我们这里通常意义上的“过年”,不单单是指“春节”那一天,而是从“春节”那一天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过后为止。这期间节日的气氛相当浓厚。因为只有等到过年,才能见到久别的亲人并与之团聚,小孩子则不仅可以尝到许多平时享受不到的美味,可以放开肚皮大饱口福,而且还能得到一笔数目不小的完全归自己支配的压岁钱,那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
先说过年的准备阶段。过年最重要的准备是年货,为了让家人和亲朋好友吃好玩好,妇女们通常要准备众多的年货。秋收已过,她们有时间到墟市上买回酿酒的酒曲,用刚刚收获的糯米酿上一缸甜美的米酒,以招待远道归来的亲人和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米酒是用酒娘冲开水的,喝上一口,从口里甜到心里,但又不失酒的香味。
除了酿酒外,她们还会用自家养的鸭子制成美味的板鸭,用猪肉制成色香味俱全的香肠,或者将从集体鱼塘中分得的鲢鱼制成腊鱼等等。所有这些肉制品制成后,只要是阳光灿烂的天气,人们就用竹篙将其挂成一排放在太阳下晾晒,直至将其晒得流油为止。家家都是这样,这构成了我们家乡冬天的一道风景线。以上是要在锅里煮熟后用盘子端上饭桌的年货,还有一些则是用米粉加调味料搅和成团,然后捏成更小的不同形状炸熟的果子,墟市上购买的瓜子、蜜饯等等,则是专门用于喝茶聊天时享用的。
等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家里称“过小年”,说是灶神回天宫奏报述职的日子,所以这天要煮很多好吃的食物,使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好话,回来是天庭将会降福人间,故有“上天奏善事,回宫降吉祥”之说。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把家中一切器具,包括台凳桌椅、橱柜等统统搬出来清洗,然后将房里屋外的灰尘、蛛网打扫地一干二净,把整个家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过年前两天,每家会派代表到附近的墟市上购买最后的年货,比如爆竹、蜡烛、香和对联、门神画等等,当然,如果哪家有擅长书法的人,对联就直接由他负责了。对联和门神画是在春节那天贴的,都是图个红火喜庆。
最重要是就是春节那一天了,准备了那么久,终于等到“过年”了,过年的重头戏是年夜饭。在下午的四五点钟,便不断有人家开始燃放鞭炮吃年夜饭了。爆竹噼噼啪啪的声音给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热闹喜庆的气氛。不一会儿五颜六色的烟花和轰轰的爆竹便竟相燃放。和其他地方一样,全家团团坐在桌上,品尝着那些美味可口的菜肴,大家举杯说出自己对于家人的良好的祝愿。
所不同的是这里不是和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那样过年吃饺子,而只煮一桌丰盛的饭菜罢了,而且不会吃光,那意味着“年年有余”。在开饭之前,必须把筷子放在摆好的饭碗上,每个碗倒上几滴茶,由家中年纪最小的人叫:太公太婆、爷爷奶奶回家过年(被叫的人应该都是已经故去了的),然后将各个碗中的茶到掉,请家里年纪最大的坐上席后,大家才能动筷子。这些过程虽然看上去有些麻烦,可却是寓示着对祖先的尊敬,对长辈的孝顺,它不自觉地给我们提供了教我们和小孩如何做人的一个舞台。在有说有笑的过程中,大家享受着最丰盛的年夜饭。过后,大人照例要给老人和小孩发压岁钱,并要求小孩将压岁钱放在枕头下,以企求岁岁平安。
大年初一,是祭祀“观音”的日子。这一天全家人都只能吃素食,比如豆腐、白菜、萝卜之类,而且每餐都要将素菜吃光,寓示着新的一年庄稼长势喜人,不要到农田中拔杂草。吃完早餐,那些少男少女们往往准备进城逛街购买衣帽鞋袜之类,而善男信女则前往当地的佛寺烧香拜佛求签,所以,这一天的行人也是相当之多,导致交通堵塞现象频频发生。可是人们决不会在这一天去走亲戚,向亲戚拜年。初二“喝汤”,其实并不是喝汤,只是烧些米线,煮些清水蛋来吃。
原来各家各户都会准备一碗米线,上面放上两个剥了壳的清水蛋,送往本家族中有上了年纪的老人的家庭中,实为敬老,因为米线意为长寿,剥了壳的鸡蛋意为脱壳重生。老人一般只会接受米线和其中一个鸡蛋,另一个蛋回敬给主人。如果双方都有老人,双方就会互送。从初二开始,人们便可以向亲戚朋友拜年了。特别是年前出嫁的闺女,是一定要在初二这天回娘家的。而且须在娘家呆上个把礼拜,那些兄弟哥嫂叔伯们会按一定顺
序请新婚夫妇到自家吃一顿,那叫“请饭”,这时,也是新郎熟悉娘家亲人的好机会。一般人拜年可以一直持续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
过年这一段时间是个人们互相交流的时期,最重要的表现在于“礼”的往来。在亲戚家做客,一般是只吃两顿,一顿叫“喝汤”,一顿是中餐。前者是主人为刚刚远到而来的客人洗尘的,他们端上美酒和下酒的几个小菜,让客人先垫垫底。大家一边品尝着美味,一边讲述工作和家庭的情况,这样在闲聊中不知不觉就减轻了客人在路途的疲劳。
不一会儿,主人撤下小菜的盘子,端上十几个家里的拿手的好菜,开始真正的中餐。临走时,他们又回送一些自制或是买来的果子、花生之类,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感情。到了正月十五,家家团团圆圆闹完元宵,节日气氛就已渐渐淡下来了,因为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为了拼得更好的生活,还要通过辛勤的劳动。经过一个“春节”的休息,人们疲惫的身心得到调养,这使得他们更有精力去开始新的一年的工作和生活。
春节:我们南昌人说:过了二十四,天天都是年(南昌话)。是因为秦始皇征集民夫修万里长城,南昌籍民夫在腊月二十四日后才陆续回家,家人均以亲人抵家团圆的时间为“过年”。所以,南昌人过年的日子不同、时辰不一、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都是过年的,有的早上过年,有的是中年、晚上过年。
跳傩
跳傩是有严格的时间限定的,一般是农历正月初一到十六,初一叫“起傩”,十六叫“搜傩”。“起傩”之后,傩班开始四处巡回,十六日回村“搜傩”。“搜傩”仪式极其热烈隆重,四邻八乡的乡亲们在这一天夜晚往往都要赶到石邮村自己的亲戚家中来,村里往往也要摆上几桌到几十桌,集中招待一些来此地观傩的“上面人”。
傩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精神逐鬼,祈福免灾的文化现象。傩文化包括傩庙、傩神面具、傩舞、傩戏、傩符、傩服饰、傩兵器等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包含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戏剧学等许多方面的内容。
江西其他地区春节习俗介绍
拜年:正月初一,幼辈依次向尊长拜年,尊长又率幼辈向左右邻居贺年。南昌有句俗话:(南昌话)初一的崽,初二个郎,初三初四老姑丈,初三、初四也有专为亡亲祭拜的。
换茶:是“换财”的意思,就是大家都发财。用厚毛纸外加一层白纸包裹糕点,上贴一片红纸,送来送去。只需一件,只需一件,只图形式,不重内容。
上七大似年:南昌人重视上七,这天要好好地吃一顿,还要吃“糊羹”,象征步步高,这天一般举行隆重的敬神活动。
元宵节:(南昌话)“过了元宵罢了灯”,过了元宵,年事活动就基本结束了。(南昌话)“三十晚上的火、元宵的灯”,元宵观花灯、耍花灯、猜灯谜,异常热闹。
【江西春节习俗有哪些】相关文章:
江西春节习俗01-10
江西九江春节有什么习俗01-03
辽宁春节习俗有哪些01-30
汉族有哪些春节习俗06-06
河北的春节习俗有哪些11-16
淄博春节习俗有哪些01-13
春节习俗有哪些呢12-26
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01-20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07-04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