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点不动刀初一不吃荤的老北京春节习俗

时间:2024-03-12 10:37:13 志彬 春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过零点不动刀初一不吃荤的老北京春节习俗

  百节年为首。今天,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中国人最为看重、庆祝最热烈的传统节日。此刻,最浓的是亲情,最美的是笑脸,烦恼抛在脑后,祝福献给新年,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过零点不动刀初一不吃荤的老北京春节习俗,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过零点不动刀初一不吃荤的老北京春节习俗

  老北京过年吃什么?芥末墩儿、豆儿酱少不了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儿就是年。腊八儿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这首童谣生动描写了北京人过年前的准备。腊八节这天有一件必做的事,就是腌腊八蒜,这可算得上地道的北京习俗。

  崔岱远在所著的《京味儿》一书中提到,有一项“和蒸馒头紧密相关的工作”,就是炸丸子。每到过年,北京人都要炸出一大盆丸子预备着。年夜饭上必有丸子,因为丸子象征了合家团圆。一般人家过年期间的餐桌上几乎顿顿有丸子,图省事也是一方面原因。以前春节期间,各家总要拜年或者接待拜年的人,吃饭时间不固定,也没有很多时间炒菜。要能事先准备好丸子,端上来就能吃。

  不仅是丸子,北京人过年的餐桌上冷、热、荤、素一应俱全,而且必须要有红烧鲤鱼,取“年年有余”之意。还有两样小菜必不可少,一样是芥末墩儿,另一样是豆儿酱,非常有北京特色。

  芥末墩儿是北京人过年的首席素菜。腊月二十七、二十八,家家户户开始预备芥末墩儿。吃的时候点上米醋和香油,甜酸清脆,开窍通气。过年时吃足了大鱼大肉,解油腻全靠它。

  豆儿酱虽是小菜,但做起来工序不少。这道菜主要用黄豆、胡萝卜丁、白豆腐干丁、水疙瘩(一种咸菜)丁和肉皮丁一起煮,等凝成冻就大功告成。吃起来清凉嫩滑,再点上一点腊八儿醋,渗起酒来,比大鱼大肉更美妙。

  崔岱远还表示,北京人过年要准备素菜,初一不能吃荤。比如像全素斋的素食,基本是豆制品。

  北京习俗并非年三十吃饺子 过了零点不动刀

  饺子作为最为人熟知的春节食品,各地吃法也有所不同。但按传统的老北京习俗,并非大年三十这天吃饺子。

  崔岱远介绍说,老北京讲究吃的是“五更饺子”,即初一早上吃。大年三十吃大鱼大肉,年夜饭吃完开始剁馅、包饺子,过了零点则不能再动刀。饺子必须是纯素食,馅里放的是木耳、蘑菇、粉丝等。按照老规矩,可以放姜,但不能放葱、蒜和韭菜,这几样东西虽然不是肉,却算是“荤”的。包饺子、煮饺子、盛饺子的器具也不能沾上荤腥。

  过年包饺子要全家人一起,有钱人家也是如此。这为的是体现一家人的团结和睦,齐心协力。饺子里不光有馅料,还会放一些洗净的硬币和枣,图个吉利。

  到了五更天,饺子煮熟之后先上供。仪式过后,全家人到院子里燃放鞭炮。回到屋里小孩给老人磕头,长辈则会发压岁钱。之后,全家人就可以聚在一起吃热气腾腾的“新年头一口儿”了。

  “北漂儿”回家带点啥吃的?点心和酱菜

  每年临到过节之前,崔岱远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家在外地的同事、朋友来询问,回老家带点什么北京特色的食品。

  他表示,北京人过年过节讲究打个点心匣子,包上“大八件”、“小八件”。前者一斤正好八块,分别有福、禄、寿、喜等字;后者更为秀气,一斤十六块,做成桃、杏、石榴、苹果等水果形状,而且点上颜色。这么做也是为上供的时候摆放方便——每盘一样,每样两块,供上四盘或者八盘,正好用上一斤。

  崔岱远介绍说,老北京人管点心不叫点心,叫“饽饽”。他感叹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老北京的饽饽铺都没了,原本来自南方的“稻香村”却成了北京点心。

  除了点心之外,北京传统的酱菜也很适合过年带回家给家人品尝。

  初一拜年仅限男人

  大年初一相互拜年,讨个吉祥,是中国人的老规矩。不过,拜年之前的序曲很重要,这就像是传统京戏,一阵热烈的开场锣鼓之后,主角儿才会踩着点儿出来亮相。首先,要把压岁的饺子吃完,大年初一的饺子一般是要吃素馅的;还要在大门上贴上对联、门神,换上桃符,再在窗户上贴上窗花。门神和桃符是可以请来的,但对联一般是要自己写,窗花是要自己剪的。过去民间还有植柏叶于门户,插芝麻秸于檐楹,剪金纸作蝴蝶戴在孩子的头上的传统,图的都是吉利。然后,再放一通鞭炮,落得红红的纸屑满地,这才能够踩着如红花的它们出门,去给亲朋好友拜年。这一切,就像老太太絮新棉花被一样,一层层地絮上絮厚,把拜年的气氛一步步烘托得足足的。

  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是不能空手去的,必须要备有礼物。过去老北京,别的可以少,但点心匣子和糙细杂拌儿,是分外讲究,必不可少的。点心匣子,有钱的人家,送蒲包装的,上面铺一层油纸和红纸,透着喜庆,里面装的是大小八件,分两包提着;没钱的人家,送纸盒装的,枕头盒,里面哪怕装的只是槽子糕呢,外面那一层红纸是必要点缀上的,就像过年蒸的馒头上点的那个红点儿。糙杂拌儿指的是花生瓜子核桃粘之类的坚果,外加上金糕条和金丝蜜枣;细杂拌儿指的是北京蜜饯,讲究的要送蜜饯温K、蜜饯樱桃和炒红果,用绿釉陶罐装,如今,炒红果还能够见着,前两样,久未谋面了。

  如果说出门拜年或迎客拜年之前所有的一切准备如同戏台上烘托的气氛,那么,提上这些有讲头的礼品,则是唱戏必备的道具。如此齐备了,拜年这出大戏方才可以正式开始。

  不过,有一条,旧俗大年初一拜年,仅限于男人,女人要等到正月初六才可以出门拜年的。如果前去给别人家拜年,见到开门迎客的是女人,也会不吉利的。传统社会里的男尊女卑,总是体现在各种礼节之中,拜年自然也首当其冲。

  佛堂上供

  老北京人家,几乎家家有佛堂,所供之神有观音、关圣、财神等。不过佛堂的规模相差悬殊,有地位人家可能是一层小楼,或一间正厅,而贫苦的百姓家可能只有一个小佛龛。不论佛堂规模大小,除夕夜一律要上供。供桌也叫接桌,桌上的供品成色和数量,自然是随着佛堂的规模而异的。供品最丰富者为“堂”,即9类供品,综合起来有:猪头、雄鸡、羊肉、馒头、蜜供、套饼、面鲜、水果、百果、花糕、年饭、素饺、素菜等。此外供桌前还要有照例的 “五供”,即一只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花瓶(筒)。烛台上插素蜡,香炉内插好手指粗的“子午香”(或藏香)。以上供品午前摆齐,正午开燃蜡点香,俗称“起香”。从此时起香火不可中断,直到“破五”。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

  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祭祖

  如果家内有祠堂,仪式就隆重得多。无祠堂之家,此时亦需将影像(或牌位)及遗物请出,在屋内西墙方位设供桌,摆供祭祖。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南方人寓居北京者,祭祖更隆重,用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满人祭祖用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腊、檀香等。蒙古旗人祭祖用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用香油炸,蘸白糖分食。不忘祖宗是传统美德,看来不应属迷信范畴。郊区农民还有的在此夜到坟地请祖宗回家过年的习俗,直到初六,再焚烧钱锭,将祖宗送走。

  接神

  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

  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

  其它

  旧俗中还有一条,到人家拜年,首先要冲着佛像、祖宗牌位和长辈三叩头的。其他人,才是相互作揖拜年。倒不仅仅是礼多人不怪,而是在漫长的农业时代里我们的拜年这一仪式,最早可能出于对神的崇拜和祭祀,渐渐的形成了对世界与人生的一种祈求和寄托。在一年之首万象更新之时,自然要先祭神祭祖。

  过去老北京人,大年初一那一天,在大街上走,即使遇见的人素不相识,无论富贵贫贱,也要笑嘻嘻的拱手道一声拜年的吉利话。清朝时有诗云:未语遇人先半笑,新年惟道百般宜。说的就是这样的情景。那是过年的吉祥话,也是维系着中华民族根系的愿景。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儿”。这一天,家家户户要郑重其事地举行祭灶仪式。过去多数人家厨房的北墙或东墙上都设一神龛,常年供奉灶君爷像。据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君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供玉皇赏罚。送灶时,人们在灶君像前摆设桌案,上供关东糖、清水和秣草。古时祭灶用黄羊、鱼和猪头等物。明清时才改用关东糖。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温热,使其融化,涂于灶君嘴上。唐代文献《辇下岁时记》记载民间以酒糟涂于灶上,使灶神酒醉。可见此类风俗由来已久。二十三祭灶与正月有密切关连,传说七天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与诸神同来人间过年,因之要举行“接神”、“接灶”仪式,此后方可过节。

【过零点不动刀初一不吃荤的老北京春节习俗】相关文章:

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05-29

老北京过中秋的习俗有哪些09-10

老北京的中秋节习俗07-09

老北京中秋节习俗06-13

老北京重阳节的习俗06-09

不奋斗,不播青春08-05

不攀比不羡慕的句子11-02

不纠缠不卑微的说说02-11

不悲不喜的说说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