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散文

时间:2024-06-13 11:58:18 端午节 我要投稿

端午节的散文15篇[推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节的散文15篇[推荐]

端午节的散文1

  当浸透整个村庄的槐香慢慢地随风淡去,南来的燕子在淡蓝色的空中上下欢快地舞蹈,田地里的麦苗开始噌噌地向上拔高,端午也就近了。儿时的记忆也随着满街飘飞的粽香逐渐舒展开来。

  “五月五,是端阳。花花绳。不可少。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这首童谣就是我家乡端午节的全部写照。

  刚进入五月,母亲就会拿出黑、白、红、绿、蓝五种颜色的丝线给我们搓花花绳了。所谓的花花绳,就是把那五色的丝线搓在一起,搓好后,母亲便会在我和弟弟的脖子和手脚处一一戴好。戴上花花绳的我会很快跑出去向小伙伴炫耀我的花花绳是多么的漂亮。小伙伴们大多也都戴着各自的花花绳,都说自己的最漂亮,我们会为此争吵不休,直到大人们出来拉着自家的孩子回家,才会告一段落。直至现在,我也不知道戴花花绳的真正含义,只是听大人们说过,戴上它,我们就会平平安安,出门还不会碰上蛇。那时候我们小孩子也不管那些,只是觉得好看,而且戴上它,就意味着端午马上就要到了,我们就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

  小时候物资匮乏,难得吃上一次糯米制品,因此只能寄希望于这个传统的节日。还没到端午,我却早已掰着小指头掐算了好几遍时日,盼望着端午快点到来。

  端午的前两天母亲就忙开了,她和村里的婶婶阿姨们要去山上割包粽子的“胡叶 ”(胡叶,山上的一种植物,形状像小树,叶子很大,有淡淡的清香,家乡人常用它包粽子。)回来后,我和弟弟便会帮忙把那一片一片又肥又嫩的大叶子,拿到河里认认真真地清洗干净,再找个干净的地方晾干。粽叶准备好了,母亲便会去镇上的集市,买一些包粽子的原料——白糖、花生米、糯米和粘黍米等待。白白的糯米和金灿灿的粘黍米口感不同,在采买的时候往往会照顾家里人的口味,各自都买一些。

  端午的前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和弟弟会叫上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山坡上拔艾蒿,听大人们说艾蒿既能辟邪驱鬼,又是蚊子的克星,要是在端午节那天门上插上艾蒿,一家人都会平平安安……第二天上学的时候,我们就把拔回来的艾蒿插在门上,还会悄悄地把剩下的艾蒿,插在那些儿孙都在外面的.孤身老爷爷或老奶奶的门上。这一天,整个村子都弥漫着艾草的清香。放学的时候,那些孤身的爷爷奶奶就会笑着问我们:“是哪个乖娃娃给我门上插上艾蒿?”我们一个个都会笑而不答,只是一溜烟便各自无影了。

  端午这天,等我们上学后,母亲就开始张罗着泡米、泡粽叶、准备开始包粽子。包粽子看似简单,但真要包起来却很不容易。母亲把所有原料泡好后,在院里扫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放上一个方桌,把盛着原料的几个盆子放在方桌上。先拿两三张粽子叶,用手卷成三角形的筒状,然后用一个勺子往里面盛上糯米或粘黍米,再往里面放些花生米、核桃仁、红枣等,放好后就用粽叶包起来,捏实后用手将多出的粽子叶卷回来,再形成一个三角形,便迅速地用五色线捆实,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粽子好吃但包粽子却很费时间,等母亲把粽子全部包好,一个上午便也过去了。而煮粽子还得再用三、四个小时,我们只得等到下午才能享用。

  下午放学回家,老远便能闻见粽子的香味。母亲早就从锅里捞出两只熟透的粽子,用凉水泡好,剥开放在雪白的盘子里,放上白糖,等着我们了。我和弟弟忙用筷子夹开粽子,放在嘴里咀嚼,糯糯的、粘粘的、甜甜的,米香和胡叶的清香直入肺腑腑。母亲则在一旁笑看我们的馋相。通常开始下肚的两个粽子我是不知其味的,真正算得上囫囵吞枣,当肚子逐渐饱胀,这才品味出粽子的香甜可口。舔舔沾满糖末的嘴角,摸摸圆滚滚的肚皮,本想出去找小伙伴们玩耍,但母亲这时却总是让我和弟弟给村里那些没人包粽子的爷爷和奶奶们去送粽子,本来极不情愿,可是当我看到爷爷、奶奶们高兴地不停给我们的口袋里塞糖和瓜子,我们也就乐开了花,等送下一家的时候就更来劲了。

  第二天上学,同学们一见面,也不说其他,立刻就问:“你昨晚吃的是尖尖粽还是马脚粽?”接着大家就开始赞叹自家的粽子是多么的糯滑香甜,虽然已经开始上课,心思却还在粽子上。每年那一天的课都上得极为无趣,但那一天的我们却是极为开心。

  现在想来,那时的端午也没什么好吃的,只有母亲包的粽子,但却能让我们整整兴奋好几天。那清香的艾叶、神秘的传说、暖暖的亲情,让我感受到节日的气氛是如此浓厚。

  “粽子买回来了,粽子买回来了。”儿子的欢呼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老公和儿子从超市买回了很多粽子,有蜜枣的、豆沙的、红糖的……可我总是吃不出儿时粽子的那种香甜。我正在思索这粽子里面到底少了那种味道,这时正好母亲打来电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面少了母亲浓浓的爱,于是,我更加思念母亲,和她那亲手所包的粽子。

端午节的散文2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天各地人们过节的内容丰富多彩,但习俗大致相同,家家户户都插艾叶、挂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佩戴香囊、观看龙舟赛等,其中插艾叶、挂菖蒲的习俗尤为重要,因此每年的端午节割艾叶就成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事。

  记得九岁那年的端午节天才朦朦亮,母亲就把我叫起来和她一起去割艾叶、扯菖蒲。母亲的脚步很轻快,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了,我在后面紧跟着。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也夹杂着淡淡的花香。路边上青草和树木的叶子上都凝结了颗颗露珠,偶尔几颗露珠滚动落下。

  大约走了十几分钟的山路,突然一股既熟悉又浓烈的清香飘过来,我知道走到艾叶地了。一大片绿油油的艾叶呈现在眼前,我抑制不住兴奋开始割起来,母亲看了我割的艾叶说我割短了,要把长有叶子的杆杆割长些,还说我把水蒿也割在一起了。她拿起一根艾叶和水蒿进行比较,艾叶的叶子宽些,背面是白色的,尖部是淡黄色的,杆杆外皮有深浅不同的竖条纹。我恍然大悟,原来我把水蒿也当成艾叶了!母亲弯下腰,割艾叶的动作既熟练又麻利,几秒钟就割一大把。一会儿工夫,我们就割了一大堆艾叶,心里满满的成就感。母亲把它们打成一大捆,又去水塘子里扯了一些绿油油的菖蒲,把根部的稀泥清洗干净,捆成小把。大捆她扛着,小把我抱着往回走。这时,路上来了不少人,行色匆匆,我知道他们也是来割艾叶的。路上我问母亲,为什么都要在端午节一清早割艾叶?母亲说,老辈们传说药王爷在今天老早就洒了百味草药,药就集中在露水上,所以太阳出来之前割的露水艾叶药性最好,香气最浓。

  到家后,母亲找来红毛线,先取出最粗最长的艾叶,三根艾叶和两匹菖蒲扎在一起,一共扎两小捆,再弯下腰把我们割的艾叶分出了一半捆了一下,说这些是给隔壁王奶奶的。王奶奶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路途遥远,端午节没有回来。王奶奶见我们送艾叶过去,喜得合不拢嘴,一边夸我,一边给我找好吃的。母亲找来高凳子把红毛线扎的艾叶插在王奶奶家的大门框上面,摇了摇,确保牢靠了才下来。

  回到家里,母亲已经把艾叶插好了,把剩余的艾叶和菖蒲抱到板楼上,让我和她一起把这些艾叶均匀地摊开,等着慢慢阴干。我问母亲:“插艾叶只要几根就行了,为什么要割这么多啊?”母亲笑着说:“剩下的.这些艾叶啊,用处多着呢!”

  母亲为全家人准备早饭的时候,我就打破砂锅问到底:“艾叶还有哪些用处?”母亲一边忙厨房的活儿,一边慢条斯理给我讲:“从五月开始,天气热了,蚊虫多了,艾叶就派上用场了。点燃一把艾叶,房前屋后绕一圈,蚊虫就会退避三舍,躲得远远的。另外,用艾叶熬水洗澡能止痒,熬水泡脚可驱风,点燃艾绒拔火罐(即艾灸)可祛湿,还可用来薰烟给房间消毒、杀菌等等。”我静静地听着、默默地记着。心想:这平常不过的艾叶还有这么多的用场啊!

  母亲又接着讲:“正因为艾叶有诸多用途,人们不仅在端阳节割艾叶、插艾叶,而且还家家收藏艾叶,以备不时之需。在很多地方,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呢!”

  从那以后,端午节我就帮母亲割艾叶、插艾叶、收藏艾叶。再后来,这些活儿我全包了。

  端午节一年接一年的过,艾叶一度接一度的割,可母亲的头发却渐渐花白了,走路再没有从前那么轻快了,动作也不那么麻利了。看着母亲一天天变老,我除了心存感恩之外,还觉得肩头的担子越来越重了。

端午节的散文3

  五月端午节,早上五点不到就满世界的找艾草。

  找了一早上回来楼上的邻居告诉我是水艾草,气得我差点没背过气去,幸亏手里还攥着几根小时候就记得艾草样子的真品,锅里添上水,打上几个鸡蛋,艾草水熬鸡蛋,水淡浊而青涩,入口苦则涩,心底自我安慰着幸是一口良药。网上搜寻感觉着入药后的清明,然则只是一款如下: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安胎。故是发笑了一晌午。

  端午早上寻艾草有讲究的,必须来去不见阳光{就是早早的}寻觅来。 最早的最早,是同村的一个辈分比我高的论起来叫舅的小青年,每年端午节就会早早送我艾草及不知名的植物,每每熬汤后精神上觉得百毒不侵。后来都为了生计各奔东西,也有了常年不相往来的遗憾。

  某夜,偶尔酒场碰一长时间不相逢的友人,无意聊起时,朋友的父亲年前存了好多苹果,均价4块,过了年接近半价的卖价,除去人工,冷库费用,接近三分之二的钞票灰飞烟灭,剩下的骨架拆了零件只有砸锅了。然而殃及的不止池鱼,接下来的桃李瓜果牵带着也掉进了低价的漩涡。今年天旱,到大街上随便挑个西瓜都是贼甜贼甜的但价格却是相当的‘贱’。每年下树的桃子却不一样,天旱的情况下浇了一水又一水,像个娇滴滴的大姑娘,皮吹吹就破,何况久而久之的存放和长途跋涉上的颠簸去南方。南方人好这一口,天气也是最大的原因,雨水大了,天气潮湿了,南方人也淡了好这口的欲望;再加上水果贩子之间的争斗后的利益浅薄,最后摊在了伟大的农民伯伯身上。无休止的压价后,微博的利润最后才可怜巴巴的落在农民伯伯的口袋。家里有好多桃,收成呢?唉‘’‘’‘’

  6月23日{农历5月初8},昨天注定就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雨终于下下来了,站在雨中看着院子里菜园里绿绿的秧苗,我欣慰的笑了。

  6月24日,雨越发的大了,我生来就喜欢雨,不是文人也沾来了一点清闲。下午四口和湘湘{舅子媳妇}找了个自助餐店饱食了一顿,向来小气的我,无非是庆贺一下伊家赫赫有名的二公子晓文生日罢了,平时可懒得破费,虽然生日在昨天。各自回家安然无事。 期间好多趣事,省略。

  自己在楼下听雨, 下落的雨点像是敲击在身体上不同点位的音符,像是有高低之分。雨点潜入泥土最后飘出的香气,闻着我也是醉了。

  往前推一个月,超超的班主任马老师打给我的电话,这是第二次,第一次还得提前一星期。第一次最先是四姐夫打来的,晚上十点多了打来,幸好我关机,四姐夫跟超超的班主任是同学,也当了传话筒的作用告诉我说孩子有点动静,劝我去体察民情。超超是我姐的孩子,唯一的孩子,我外甥。

  第二天早上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打给马老师,接下去就是战战兢兢地等着一个令我不安的.消息。为啥这样说?其实我在很早就知道大多数老师都有一个谨小慎微的心跟循规蹈矩的态。

  私底下说,我不是袒护我外甥,我小时候比他胜似好多倍,所以我觉得该是够乖了。我咋去批评?

  “孩子上课传递了一个P3,我批评了他了,不是太服气,你当家长的说说他吧”。都是场面人,我说了万句对不起老师的话,回头装出一副严父的嘴脸跟超超好好沟通了一番。孩子是在眼前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像姐姐现在这样子 ,我怎舍得再去伤口上撒盐?我知道放纵跟严苛的距离和后果。

  孩子还是沉默了很久,脸上连带着无辜的样子,眼里噙着泪水,接下来的日子,还是在放假后饶过我回了老家。我告诉父亲,那次我真没舍得说过孩子一句出格的话,甚至责备都没有长辈的口吻,因为我不舍得。父亲说没啥,孩子过段时间就好了。

  今天,还是这样久逢的雨。淅淅沥沥的下。我在菜园里吸着烟,姐夫电话来了,说姐姐身下尿不湿垫子还剩下不多了,我说明天捎过去,听别人说孩子明天放假。

  给超超的班主任打过电话,说知会一声孩子 ,回个电话,有东西要捎回家。

  晚自习现在也应该下了,电话呢?

端午节的散文4

  五月,又是端午节!2008年的端午节承载着汶川大地震的国殇,这个端午节蕴涵着沉重的哀思,这个端午节有太多潮湿的、火热的情感在龙舟上爆发,在中华民族的版图上肆意的挥洒!榴花红,红出华夏儿女火热的爱国激情,红出炎黄子孙的坚强和团结!杨柳绿,绿出大江南北的勃勃生机,绿出长城内外的不屈力量!戴艾叶,悬菖蒲,把所有的哀思染上绿色的希翼,化悲痛为力量,来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薰苍术,燃白芷,让袅袅烟云笼罩毒恶的灾难,围剿这疼痛的梦魇!吃粽子,喝雄黄酒,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让汹涌澎湃的民族精神在长江黄河里绽放雄壮瑰丽的花朵!赛龙舟,鼓乐激越,声声呐喊退蛟龙!

  五月,又是端午节!哀思的绿芽在五月的土壤里疯狂的生长,谁也抵挡不住着13亿强大的民族力量!谁也掩盖不了一个崛起的国度悲痛的超越!多灾多难的祖国,我们在疼痛中成长,我们在灾难中坚强,我们在地球上屹立!长眠在废墟的亲人,你们安息吧!天堂里也有龙舟,我们的血液在同一条河流里流淌!天堂里也有粽子,我们的骨骼里蕴涵着远古的馨香!天堂里也有雄黄酒,喝一杯龙潭虎穴也要闯!老师们,你们的名字刻在13亿人民的心坎上,你们的形象在阳光下巍然屹立,铜墙铁壁的坚硬无坚可摧!孩子们,你们的凋零疼痛在共和国的心脏上!英勇的烈士们,你们的`牺牲换来生命的绵长,你们的壮烈千古流芳!

  五月,又是端午节!我们不屈的民族在灾难中挺直了脊梁,我们坚强团结的人民在地震中谱写了华夏之光!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所有的灾难都压不垮英雄的人民!风在吼,吼出中华民族的尊严!雨在叫,叫出炎黄子孙的情操!山在崩,崩出不屈不挠的同胞!水在啸,啸出激流勇进的人民!心在裂,裂出的花朵可以拼写出大爱无疆的壮美!大地闹,华夏儿女挺直了腰!风雨会过去,阳光会普照,彩虹会横援茫茫九霄!漫天的白鸽飞舞生命的骄傲,遍地的绿色打造民族的生机!看,大江南北红旗飘飘!听,长城内外爱心如潮!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士气排山倒海,我们的祖国在泪眼中昂天长啸!

  五月,哀思如潮!五月,在悲痛中抹把眼泪朝天笑!

端午节的散文5

  岁月里那不温不火的过往,最终成了难以忘怀的幸福。

  ——题记

  一场场夏雨过后,农家的稻田里积满了水,就坐着看那青绿的稻苗一天天拔节了。

  通常,这是,端午的前奏。有一种叫端午李的果子就成熟了。我们村上就有两棵端午李,还未等到树叶上的雨水干透,小孩子们就忍不住要爬上树摘李子。树下围着一圈小馋鬼,盯着那黄澄澄的端午李,花猫似的脸上又多淌了两道口水。

  端午节,是要吃粽子的。起先,妈妈不会包粽子,院子里的二娘会包。虽然她都会送给我们煮好了的.粽子,但我吃不够。恨不得把粽叶也吞了。又一年,妈妈决心要向二娘学包粽子了。

  端午的前几天,也是刚雨过天晴,妈妈和村子里的人就提着篮子到山上采粽叶去了,粽叶采回来后妈妈把它们一一洗的发亮。

  又一个晚上,二娘就来教妈妈包粽子了,事先淘好的糯米,里面掺了花生,黄豆。我自己最喜欢吃腊肉的,但家里没有肉,妈妈总是很精心地想把生活过得很好。那时我家里没有电灯,妈妈和二娘就着一盏煤油灯边聊天边包粽子。我和二娘的女儿小芳趁着月光到处乱跑。妈妈就是那天学会的包粽子,以后的几年,因为妈妈在,我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粽子。妈妈的粽子只有两种:白味的和掺黄豆花生的。煮熟了的粽子吊在门框上,我总是一会儿有去扯一个,我喜欢白味的,冷的,就着白糖吃,好香。

  第二天妈妈会到田地里割些艾草放在窗上,于是艾香和粽子香飘满了小屋。

  以后我念中学了,第一次离家住校。每到赶集,妈妈就要给我捎一些东西来,什么李子啊麻花啊。第二年,妈妈出去打工了。端午节,那时学校不放假。下课的时候,我听见有同学叫我,然后我看见爸爸来了,他讪笑着,递给我一个袋子就走了。是五个粽子。回家时弟弟告诉我粽子是二娘送的,一共还不到十个呢。爸爸知道我爱吃,就送来了。

  又一年端午节,我以为我吃不到粽子了。因为爸爸妈妈都已不在家了。中午的时候,那个少年送我一个大粽子。可惜没煮熟,我仍吞完了。很高兴。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端午了,以后都只是一个人在外过,由于工作忙,也没来得及买粽子。只是会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听听他们的声音。

  夜晚,我希望能梦到他们。妈妈在灯下埋头转动粽叶,放糯米,裹粽叶,捆扎,然后一个一头尖一头圆的粽子乖乖地做好了。你不知道这个画面有多美。

  你不知道,那个时候啊,我有多喜欢过端午,多喜欢和妈妈在一起!那样的时光,能否再多一些呢?

端午节的散文6

  端午节到了,香格里拉的街头渐渐热闹起来。在姗姗来迟的春的气息里,一年一度的香格里拉赛马节吸引着香格里拉以及周边的赛马爱好者,纷纷到赛马场观战。而我却故意躲开了那热闹的赛马场,静静的在住处收拾一下房间。也许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缘故吧,闻着粽香,不免想起儿时端午节的情形,似乎看到了奶奶在包着粽子的情景……

  家里只有奶奶会包粽子,每年端午节的粽子都是奶奶亲手包的。家乡是没有粽叶的,粽叶都是往常从集市买回粽子给我吃,我吃完粽子,细心的奶奶总会把粽叶收起来洗干净,晾干,装在塑料袋里收好。到端午节的时候,用水煮一下就可以用了。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奶奶淘好米,准备好粽叶,小心翼翼的包着粽子,还会把每一个粽子里放一颗枣子,一直忙碌到后半夜。第二天早早的起床,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锅里煮,等我起床的'时候就有香甜可口的粽子吃了。有些小伙伴家里是没有人会包粽子的,他们吃的粽子都是从集市上买回来的,而我能吃到奶奶亲手包的粽子,别提多自豪了,以致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幸福……

  按照老家的风俗,端午节不仅要吃粽子,还要上山采艾叶。母亲是不会包粽子的,但会于端午节早上采艾叶。把艾叶点燃,在家里四处熏一下,据说可以驱邪。如果采来的艾叶多的话,也可以连枝带叶编成一条艾叶绳,挂在墙上,既可驱邪,又可在夏夜纳凉的时候点燃驱蚊虫。家里有小孩子的话,还要做一个装有艾叶的荷包,听奶奶说是可以驱邪避鬼,保佑小孩健康成长。小时候我的荷包都是母亲一针一线做的,还装上母亲亲手采来的艾叶。母亲的手很巧,每年做的荷包的形状和图案都不同。听母亲说,她给我做第一个荷包的时候我才几个月大。因为我属虎,所以第一个荷包的形状是虎头形的,还绣着一个“王”字,戴在我的左手上。后来我渐渐长大,荷包都戴在了勃颈上,伴随着我一年又一年。此外,母亲还做了柳叶形的荷包,寓意着我茁壮成长;包谷形的荷包,时刻提醒我爱惜粮食;莲花形的荷包,希望我能品格如莲……每年端午节一个荷包,从来没有间断过,直到我上了小学为止。现在,那些蕴含着母亲殷切的希望和吉象的寓意的艾叶荷包,都被我珍藏在一个干净的盒子里,珍藏着母亲的这份关爱,直到永远……

  现在,奶奶已经九十多岁了,早已经不再亲手做粽子了。自我远离家乡之后,恐怕母亲也不再做艾叶荷包了吧。那寄托着奶奶和母亲的浓浓爱意的粽子和艾叶荷包,却一直保留在我记忆的深处。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清晰。尤其到了端午节,更是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千里之外的奶奶和母亲。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粽香飘,远方的奶奶、母亲,你们还好吗?

端午节的散文7

  看到邻居小孩子手上系的花花线(五种不同颜色线的组合),才知道端午节要到了。是呀,忙碌的生活让我早已淡忘了许多节日。今天下午没事,我可以坐在电脑前好好想想自己以前的快乐,也算是给自己的心灵注入一丝清泉,让自己能记住自己曾经拥有过的开心和快乐,让端午节的思绪随风飘。

  小时候,收割小麦的前后,忙碌的母亲和奶奶会给我们三个缝香袋,我和妹妹的是鸡心型,弟弟的是方形,母亲会给我们配许多花花线,在端午节前的晚上给我们三个的脖子上,手上,脚上都系上花花线,香袋是第二天早上才让戴的,晚上,我们三个都要把自己的香袋藏在自己的被窝里,那是一种怎样的开心和快乐呀。到了第二天早上,我们三个就会戴着香袋子到各自的小朋友面前炫耀,大部分小朋友都和我们一样的装扮,也总有那么几个因家长忙,什么也没有的,这时就会显得很委屈,母亲总会把我们家多余的香袋和花花线给没有的小朋友,这时候大家都会皆大欢喜。也曾经问过奶奶为何要系花花线,奶奶说是系了花花线就不怕蛇了,我们小时候最怕蛇了,所以系了花花线的感觉就是爽,每年的花花线大人们是不允许我们私自解的,一直要到阴历六月六,才能由母亲用剪刀小心给剪断,然后把花花线系在家里的小树上,花草上,说这样小树,花草才能长的更快更好。那时只记得戴香袋子,系花花线的'开心和快乐,没有吃什么好吃的记忆。

  稍微长大一点,才知道这一天的道道很多的,比如端午节的早晨,一家人都要早起的,爷爷和父亲都要到地里割一些小麦和各种草回来,挂在我家的房檐下,奶奶说那都是难得的好药材,包治百病的,总是看的紧紧的,从不让我们去乱动。而奶奶和母亲总要在早上洗头,而且很是讲究,说是要用无底水洗才行(就是把一桶水倒出去一些,必须用桶中间的水来洗,桶底的水不能用),他们还必须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干完这些。当时觉得很是神秘,也曾好奇地问过奶奶,奶奶总说:“小孩子家,别乱问,长大后自然会知道的。”现在我早已长大了,可我还是没能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长大了,也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知道在南方还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也曾为屈原鸣不平,为《离骚》而折服,会在这一天里,祈求汨罗江里的鱼虾嘴下留情。 上高中时,有年的端午节,好友陈苏娟从家里拿了好多新鲜的粽子,真的是让我们大饱口福,如今市场上卖的粽子品种很多,但都没有我们当时吃的那个香味浓。我有点想苏娟的母亲了,那是个瘦弱的母亲,但热情好客,我们当时都喜欢到她家里去,喜欢和她拉家常,现在我还能想到老人那开心爽朗的笑声。

  成家后,忙碌的工作和琐碎的日子在一天天消耗着我对生活的那份激情,许多节日对我来说都不再重要。说来惭愧,我真的不是位好母亲,女儿今年已经九岁了,我好像没亲手给她系过一次花花线,我也根本不会缝香袋子,每年还是我的母亲替我做着这一切,感谢我的母亲,女儿成年后的回忆中,有关外婆的美好记忆会更多一些。

  今年的端午节就要到了,经历了许多事,我一向浮躁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是呀,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平和的心境,那样的生活才更真实,更值得人向往。我决定今年亲自动手,给女儿配多多的花花线,亲自给女儿系上,在端午节的那天,带女儿给院子里的树木花草都系上花花线。

  柔和凄美的音乐中,有关端午节的思绪轻轻飘扬,心里的感动一点点多了起来,我好想让自己变成一朵云,飘到灾区去,给那里的孩子都系上花花线,让他们和我的女儿一样开心快乐地成长。

端午节的散文8

  由想起了曾经发誓不再想的话——我不想长大。

  因为长大就是一种炼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被洗去了纯真,以及许许多多的美好。

  我是多么不想忘记童年的美好,那些往事如同美丽的水晶球,那是我们所有孩子曾经的梦境,如同爱丽斯梦游仙境。可是,长大的爱丽斯丢失了钥匙,她是该难过地蹲下来哭泣还是该继续勇敢地往前走?

  可是,一个人总是要忘记一些事情,那么他才能记住另外一些事情。

  大人们总是会逼着我们这样做。

  后记

  那个雨夜,风筝飘落,本以为幸福就此落脚,可是却是未然。

  我必须在青春的'洗礼中,勇敢地站起来,去坚强地面对。

端午节的散文9

  这几天微信上有关端午节的短信、祝福语一条条飞进手机,铺天盖地。又是一年端午到,按照我们老家的习俗,嫁出去的女儿在这个节日都要回娘家看望父母亲的。仔细想想我都有好些年没回母亲那里过这个节日了,心里感觉好惭愧。

  刚出门那几年,每逢过节,母亲都会打电话问今年回来吗?但是我好像总是忙,总是让他们在盼望中产生失望。年复一年,家里就很少打电话来问,他们知道打了和没打是一样的结果。

  今年端午节,我要回老家过节。坐上开往家乡的班车,老乡熟悉的口音格外的亲切,我的心也随着跑起来的车轮而兴奋起来,城市的道路总是显得拥挤。好不容易出了市区。道路两边虽然少了城市的繁华,但是两边种植的柳树和白杨树郁郁葱葱,低矮的屋舍,绿油油的麦田飞快的向后倒去,离我熟悉热爱的家乡越来越近,我有种归心似箭的感觉。

  第二天早晨我被窗外一阵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吵醒,外面亮堂堂的,以为睡迟了,一看手机才六点半,乡下的太阳好像比城里的都要勤快,起得早,懂得时间的珍贵。我呼吸着清晨新鲜的空气,忽听一阵阵布谷鸟的叫声从田野的那边传来,有力而急切,。布谷布谷,收麦种谷,还有一种鸟叫声好似说媳妇早起、媳妇早起。父老乡亲经常念叼的农谚是我从小听着长大的,熟记在心。天空堪蓝堪蓝,难得的好天气。

  来到田野,久违的清香扑鼻而来,一块块整齐的麦子安静地站在土地上,仿佛铺在广袤大地上的绿地毯,在和煦的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绿油油喜人的光芒,偶有一阵微风拂过,犹如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草和其他植物也不甘落后,生长的疯疯癫癫。

  小河边的树上停着两只喜鹊,对着我叫了几声,好似在说欢迎回来,欢迎回来,我给予它们感激的微笑,,听老人们说喜鹊是吉祥物,尤其早上在谁家的院子里叫,谁家就会来亲戚或有好事发生。田埂旁的小河水清亮亮的,哗啦啦的流淌,带着他们的使命奔赴在麦田间,小麦正在扬花、灌浆,等待他们的`滋润。再过一个多月,又该到繁忙的麦收时节了。我已经将近十年没有收割麦子了,但那些在麦收时流过的汗水,吃过苦的岁月,却在时间的流逝里,让我的感受愈加清晰、愈加真切。

  记得那个时候,每年一进入六月,家家户户就再也闲不住了。一吃过早饭,他们便拿上镰刀,往返奔走于自家的麦田里,在这儿看看,在哪儿瞧瞧,开始旋割,就是那儿黄了割那儿.。不时用他们那粗糙厚实的手掌轻抚着一株株日渐饱满的麦穗,像抚摸自家孩子的头,眼中充满着浓浓的爱怜。年长的爷爷会静静地坐在麦田边,一边抽着刺鼻的旱烟,一边计划着农事,常常会错过吃午饭的时间,麦穗就在等待中更加饱满,颜色在渴望中慢慢变黄更加成熟,时间在计划中缓缓流过。

  六月上旬左右,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太阳每天烘烤着大地,到处都热浪袭击,孩子们多渴望下一场凉爽的大雨啊,可是大人们最害怕下雨,他们说现在是抢黄田的时节,一下雨,误了时节,麦粒会脱在地里,一年的幸苦如果糟了灾,他们的心会有多疼啊.。

  进入七月田野里的麦子全部由绿变黄,而后变成一片金灿灿的海洋,成熟的麦穗垂着沉甸甸的头,注视着孕育它们的土地,随着风儿尽情地舞蹈,发出哗哗哗哗感谢的欢笑声。在准备收麦的这几天,家家户户就开始打磨镰刀了。

  磨刀不误砍柴工,小时候会看到母亲坐在房檐下的阴凉里,把所有的镰刀拿到身边,并在脸盆或饭碗里盛一些水备用,顿时镰刀在磨石上发出的嚯嚯声便在午后的院子里响起来,时慢时快,随着节奏不时还要拿到眼前看看,用大拇指试试磨得锋利程度,收获的乐曲开始演奏,令人干劲十足。磨镰刀一般需要一个多时辰,母亲手磨过的镰刀,明光铮亮,锋利异常。

  记得那时麦收的日子正巧赶上放暑假的时间。开心了两天的快乐日子被收麦子的枯燥取而代之。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我便参与到紧张而繁忙的收麦战役中,在接受炎炎烈日烘烤的同时,也为家里分担了些生活的重担。

  每年放假的第三天,天刚麻麻亮,窗外不时传来一阵阵小鸟叽叽喳喳的欢唱,我们就被母亲从甜蜜的睡梦中叫醒,匆匆忙忙穿衣洗脸,简单地吃过早饭后,我就和母亲、弟妹们集体出发,人手分工;工具、馍馍、水

  一边浩浩荡荡地向自家的麦田奔去,每次走在路上我们都瞌睡的迷迷瞪瞪,来到麦田时,露水还没有散去,早晨的太阳刚从东边的山坳中露出半个笑脸,看着沐浴在晨光中的麦子,轻嗅着沁人心肺的麦香,我们姐弟几个坐在田埂上不想动弹,看着母亲已经开始行动,我们用一种被迫的心劲给自己加油,接着便拿起镰刀,投入到了紧张的战斗中。

  记忆中父亲很少回家割麦子,因为我们姊妹多,一年光靠这些收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额外买上一千斤才够吃,加上我们上学,他的肩上的胆子很重,除了逢年过节偶尔回来,几乎都在外面挣钱。

  但是在我有限的影响里父亲割麦子的速度最快,他的胳膊长、力气大、手掌宽厚,三两下就够一捆。我和母亲不相上下。妹妹负责收拢捆好的麦捆,小弟弟捡拾遗落在地里的麦穗。快到中午时,天气热的我们实在受不了,我们过一会就停下来望着好像没有尽头的麦田,自言自语,哎呀,这怎么还这么多呀,

  母亲就会在不远处说就这几块地,都不够吃,还嫌多,快点,再坚持一会,我们就回家吃饭我们便来了精神。 临近中午,一大块地的麦子全部收割完毕,妹妹也把所有的麦捆都收到了一起,母亲就开始忙着摞麦了。由于刚收割的麦子湿,麦秆还没有完全干透,如果马上往麦场里运,既费事费力,又腾不开时间收割其他麦子,所以人们常常会把刚收割的麦子摞在麦田里,等上半个月或者二十天,直到麦子全部收割完毕,整个干透了、变轻了再运回打麦场。

  摞麦摞也有一番讲究,既要保持通风,又要防止风吹雨淋,避免麦子被大风吹走或生芽。一般一个麦摞要摞二十几捆麦子,麦穗朝上,最下面由十个围成一圈,由下而上摞起来逐渐减少,最后选择较长的一捆麦子,把根部捆紧,从中间分开成伞状,覆盖在麦摞顶端,这样一个圆锥形的麦摞就摞好了。摞完麦子后,我们就顶着炎炎烈日回家吃饭,然后转战于下一块麦田了。

  记得小时候过端午节就像春节一样开心,是我们期待的节日。那时我们姊妹几个过年买的新衣服一过完年母亲就会让我们脱下来,洗干净叠好放起来,总是说等过端午了再穿,从那时我们就开始期待,可是那时的时间总是过得很慢,岁月总是显得好悠长。好不容易等到了端午节那天,我们一大早起来就穿上新衣服,男孩子身后背上一个大荷包,穗子长达五六寸,一般都会是自己的属相,也有大金鱼的、寓意年年有余。

  女孩子的就显得秀气,有在凉帽的边沿上坠上一两个小的桃型的,有的在衣服的扣子上系上一个小的,五颜六色显得很俊俏。还有一个讲究是戴花花绳,用五种颜色的线搓在一起,搓成一根根细绳子,分别戴在手腕、脚腕、脖子上,听老人们说端午节不戴花绳会被蛇缠身的,因为好看,也因为害怕小孩子都乐意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各地的风俗民情不同,庆祝传统节日的方式就各不一样。南方的糯米香,粽叶情,赛龙舟,显示了江南水乡的地域特色。北方的戴花绳,拴荷包,显示了传统的民族特色。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以纪念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煜煜生辉。

端午节的散文10

  一个端庄秀丽,温文尔雅,文笔恬美,稳健清幽,30来岁的丫头片子(恕我这样称谓),虽与我同住在仙乡,但因为不是一个街,隔着三五里路,又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她是支教老师,我则是乡机关的普通退休人员,既无须联系,又无亲无故。而且,单就年龄特征来说,我已经是她的父辈了,隔代事实明摆着,代沟更是显而易见,虽然她是高等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且已成家立业,但我还是禁不住地爱称她“丫头片子”。虽然如此,写作却是我们俩的共同爱好,我在《商城周讯群》《江山》《墨舞红尘》里发现了她,文化生活的线却把我们牵连了起来,而且,随着现代化的通讯交流和与日俱增的不断深入,越发聊得来、谈得拢、说得投缘,且大有相见恨晚的味道。

  昨天端午节,我给她发了个短信:“丫头片子:老年天将暮,凭栏望断天涯路。天涯路:日薄西山,大江东去,晃然空与梦!时逢端午节,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界处,深感光阴易逝,人生苦短,做人做事的不易。”“置身于大千世界里,纪念也好,励志也罢,唯有保持青春活力,岀众文彩和天生丽质,方可独立前行。祝您与家人端午节健康与快乐!”

  或许是年近古稀,我的悲情伤感,一览无余地暴露出来,面对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确实不协谐调,很有大煞风景之嫌。

  短信既发,我便后悔。在惴惴不安中等待着她的回复。

  是日晩,我的手机终于响了,一看,是她的信息:“刘叔;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历史是属于前人的,未来是属于我们的!用乐观与自信,笑脸与从容迎接每一天,坚信明天会更好!谢谢刘叔,也祝您老当益壮,笑口常开,在文学创作领域中硕果累累,永葆青春!”

  一段言简意赅,文采飞扬的文字,没有讥评与责备,只有温柔敦厚的启发和春风化雨般的抚慰。让人如饮琼浆玉液,爽爽润润,透彻心肺。到底是知识女性,到底是优秀教师,到底是知情达理的才女,她懂得如何从心灵上教育、启发、开导和帮助人。

  不是装腔作势,也不是生搬硬套,更不是空洞乏味的一通说教。循循善诱,才华横溢的功底,委实不同凡响。让我震惊,叹服,感慨万端。

  屈指一算,动笔业余写作,我早她20年,当属长辈。自打在报纸上看到她发表的文章并相互沟通交流后,她便称我刘老师。尽管我多次胆战心惊地推辞,她就是不允,经几番交涉她才改称我刘叔。其实,论她的文笔,既细腻精致又精彩恬谧,无论是散文,还是诗词歌赋,乃至她指导自己的学生写出来并公开发表的论文,都可堪称佳作,令人刮目,不仅值得一读,更有回味无穷的余韵。与我这粗枝大叶,直来直去、浅显粗糙的拙笔,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一直不敢承认她给予的这个称谓,只认为自己充其量,只是她的一个与之不挂档、难匹配的文友罢了。而她,也从头开始,就不让我叫她老师,坦诚而真挚地自称仍然是个学生,在业余写作上还才刚刚起步。两个固执己见的人,自此,她叫我刘叔,我称她丫头片子,谁也无法改变谁,心照不宣地交流着、鼓励着,徜徉在清如泉水的人性光辉里和心灵沃土中,感悟着今天,畅想着未来。

  没有迎来送往,沒有财物礼品,没有思想杂念和精神污垢,更没有约会和酒馆舞场的时尚之俗。我们只是在纯洁的时空下,关注着各自有没有新的`创作发表、发表后找来一读,欣赏,评析,挑点毛病,然后再发封短信祝贺一下,相互鼓励,相互探讨。偶尔,尤其是逢年过节,也忘不了互致一个短信,问个好,报个平安,道声祝福。就这样,有悖于功名利禄和滚滚红尘的新潮,依然我行我素地浇灌着这纯净的友情之花,豪情满怀在走向美好的明天。这不,端午节的这个信息,更给这忘年交的葱郁之苗,增添了一抹新绿,使之越加美轮美奂,相得益彰了。

  而今,已到垂暮之年,精神却富有的我,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时候,找到了她,找到了知音,已是心满意足,真正的感觉到自己是个幸福人!

端午节的散文11

  前些时候,是木棉花由盛转衰的过渡期。眼看着木棉花一朵朵飘落,落在城市的底层,“零落成泥辗作尘”。储蓄了一年的力量,如今却被践踏,我想,这不是它想要的。

  没由来的,很自然地想到了早已离开尘世的人。正如木棉花一样,在释放过光彩后,离开所依存的世界。无论在过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赞扬还是鄙视,都是未知。

  忽然,好像看见了空中的亡灵。此时。我能做的,只是握一握他们虚无的手。是安慰,也算是祭拜吧。

  蓦然醒悟,原来人生不过如此。既然死后的,是不能决定的,那么,就只有像木棉一样,绽放毕生的含蓄。

  想着,阳光就透过薄薄的云层释放出来,我仿佛看见了光束,澄明,纯净。可此时的'天空,怪诞得出奇——云块很薄很淡;天空的颜色模糊且朦胧,些许暗淡,些许明朗;阳光刺眼,却找不到根源。

  此时的天空正如我的心情,复杂、混乱,唯一感知到的,是那么点感伤与忧郁。

端午节的散文12

  当街市上的菖蒲艾叶映入眼帘的时候,我竟然有一种突兀的感觉。自问:该是端午节了?

  农历五月初三,父亲就不停地来电话,询问上初一的女儿方语的放假日期,又说些鸭子与粽子的事情。此刻,我心事重重。

  妻子却显得忙碌,她在为端午节作准备,说是难得这一天休息,千载难逢。她的心思是,在家里做些好吃的,好为一家三口营造出一份节日的氛围。我看着她无比得兴奋,竟然无言。

  端午节的头一天晚上,父亲又来电话了,言语失落,“不能来的话,就明天早上来向塘接一下粽子和鸭子——你还没下班?都听到汽车呜呜的声响了。”

  我急忙回道:“不,明天一大早建珍带小方语回去吃中午饭。”

  而妻子知道我的安排之后像个孩子一般撅着老高的嘴唇,“我的行程要你安排呀?!”

  我习惯性无言,沉默。

  五月初五的一大早,我依旧心事重重地踏上了上班的路途。可喜的是,在半途中接到了妻的一个电话,她嘱咐我剩菜得在锅里热透了再吃。于是,我笑了!

  早餐是在班与班的间隙中吃过的,想不到街市上还能买到拌粉。我在车队里领了两个粽子和一瓶纯牛奶,琢磨着中午吃。可中午下班时却被同事罗宏叫进了“红星餐馆”。他正一头冒着大汗大口大口地吃着猪血粉,然后转身朝厨房内叫了一句:“老板,来两碗炒粉,两碗。”

  “一碗就够了。”我放下粽子与牛奶,“用菜叶子炒。”

  “不,两碗。”

  “我吃不了两碗。”

  “我要吃。”

  我张大了嘴巴,“你也真能吃,大过节的吃一碗猪血粉一碗炒粉。”

  罗宏只是嘿嘿地笑,“大过节……咱俩过……”

  我也跟着笑了。

  “也是,你们公交车司机没有年节,够辛苦的!”不想老板娘喟叹了一句。

  整个下午,我都是趴在床上玩弄着手机。晚上八点多钟妻子与女儿回来了,也带来了母亲包的'粽子煮的咸蛋。妻子将东西往餐桌上一搁,“你妈嘴巴上生了一个肉丁,不知道是什么?”

  我紧张了起来,“那带妈去看看呀。”

  “你弟会带去的。”

  于是,我又急忙打电话给小弟迎春。这时,小方语看见地板上有一条小小的毛毛虫在爬行,尖叫道:“爸爸,有虫子。”

  “你自己处理啊。”我不屑道。

  “不,不敢。”小方语两手一撒。

  看着小方语紧张的有些搞怪的表情,我忽然意识到什么。这个端午节,我与妻子是不是没有像母亲一样缝制香囊送给她,用于驱虫避邪。小时候,母亲除了包粽子,还发红色的鸭蛋与五颜六色的香囊给我的。蛋,是用来找对手碰碰乐的。香囊里包着菖蒲艾叶之类的粉沫,还撒上些雄黄,馥郁纯香。

  看我,这个端午节过的……

端午节的散文13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前两天,妈妈就开始买粽叶、粘米、大枣等等,然后就开始烀粽叶,泡粘米……端午节头一天下午,我放学后就能看到妈妈坐在台阶上包粽子, 旁边放着桌子、盆、水桶等等,于是我也按捺不住跟妈妈学包粽子的心情,开始凑趣。只见妈把两三片粽叶瞬间就卷成漏斗型,然后用右手在盆里捞起粘米放到粽叶 里,再在里面放上大大的甜枣,然后把水撩在上面把粘米铺均匀,接着我是怎么也学不会了。我包好的粽子几乎都是漏的,而且形状也不对,于是妈妈重又教我,可 是笨笨的我怎么也学不会,于是我索性不学了,坐在那里看着妈妈包,妈妈手疾眼快,那么多粽子妈妈包了几个小时,终于包好了,就在大锅里煮,闻着粽香味,我 和弟弟心里馋馋的,可也只能等到时间到了才可以吃到嘴,妈妈说将煮好的粽子要用凉水多泡一会,吃着才好呢!

  第二天端午节,早上爸爸很早就起了床,在家里的大门上都插上了艾叶,据说端午这天插艾叶可以避邪,也许这些都是风俗习惯,或者迷信吧。妈妈将头天晚上煮好 的粽子放到凉水里,煮鸡蛋、鸭蛋、鹅蛋,有咸的也有淡的,粽子一盆蛋一盆,吃粽子撤上白糖,吃完之后我和弟弟美美地去上学。

  老家的端午是北方的端午,也是少年时代的端午,也是贫穷困苦的端午,也是快乐天真的端午;新家的端午是南方的端午,也是我中青年后的端午,也是生活进步的端午,更是思念感悟的端午。“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不知不觉我已经多年没有在端午时节看到麦儿黄了。

  儿时的印象里,看见一群妇女、姑娘围着卖货郎叽叽喳喳购买五彩丝线和绣香囊用的料子时,便知端午节就要到了。村里的孩子全都一样的'被那五彩的灵物庇护起来,撒欢野性地满村里跑着。

  那时的端午节总是赶在麦口,五月的麦垅早已呈现黄澄澄的气象。含我在内的一群小冤家总喜欢聚在地头,各自在麦地中挑选几穗,蹲下来小心地用力搓着,吹去麦 芒和硬壳白膜的胞衣,剩下一小捧饱满黄绿的麦粒,填进自己的嘴里,香甜的肉感连同新鲜的浆液让人满口生香。生产队里看麦的“秃大辫”(我们村上的一个光棍 男人)出现在离我们五十米开外时,我们立刻一哄而散,那感觉如山高似水长。

  姐忆的不是端午,是快乐;吃的不是粽子,是心情。

端午节的散文14

  时间如流水般流逝,瞬间,又是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已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有在家里过过端午节了,离家几年的节日也总是过的平平淡淡,豪无节日的韵味。

  有句话说越长大越孤单,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孤单的不仅仅只有自己,就连节日,也变的冷冷清清。记得小时候,最喜爱的就是过节了,只要一过节,就会有好吃的好喝的,小时候,过节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简单的欢乐,只因有好吃的。

  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农村,能感觉到有节日气味的日子也就那么几个,像现在的一些节日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都是闻所未闻,更别说什么过节了。

  端午在我们那算一个重要的节日。每年端午学校都会放一天假给我们过节,也许那时候喜爱过节,除了喜爱吃喝,就是因为学校可以放假给我们,可以不用起大早去上学,可以带着玩伴疯狂的玩一天,所以都很期盼过节。

  每年端午,都会起个大早,就连平常的懒觉都不见了。每次睁开眼,都会发觉绑在胳膊和腿上的花线绳,五颜六色的,拧成麻花状,绑在胳膊和腿上,因为在我们那老人圣言,假如端午当天不绑花线绳,出门就会有蛇缠上胳膊和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因为很可怕蛇,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敢有人去试试,所以在端午当天都会或多或少的绑一根花线绳。

  记得我问过父亲不绑花线绳真的会有蛇缠上腿和胳膊吗?父亲笑笑说当然不可能,不相信我可以试试。看着父亲的笑,听着父亲的话我半信半疑,却不敢去试试看,现在想来都觉得很好笑。

  早上一睁开眼,花线绳母亲就早已替我绑好了,看着胳膊腿上的花线绳也就安心了,因为花线绳要绑三天才能取下来的,这三天之内是不能往下取的,所以看它绑结实了,也就放心了。起个大早挨家挨户叫上村里的玩伴,向山上爬去,任务是摘柳树条子,因为要向家里所有的门窗上插柳树条子,至于为什么要插柳树条子,从来没有问过,就是觉得好玩,可以放心大胆的去糟蹋树木,不怕被抓住了受批判。

  一路向山上跑去,见到柳树就往上爬,不管三七二十一,见到柳树条子就往下摘。一人爬一棵树,舍命的摘,摘下N多之后,先把所有的柳树条子堆放到一起,然后每人开始用柳树条子编个草帽戴着,再拧几个响响儿,比比看谁的响响儿最响,声音最好听。等这些忙完以后,戴着自己做成的草帽,吹着自己拧的响响儿,每人扛着一捆的柳树条子中意的向家里走去,满山都是所谓的响响长长短短,尖尖闷闷的声音,好听就不说了。

  等回到家里时,母亲的摊叶饼早已烙好,蜂蜜早已炝好,就等我们来吃了。先把那些柳树条子挨个的插在窗子上门上,就预备吃端午节的饭了。母亲的摊叶饼做的很棒,摊叶饼摊的那叫一个圆,把摊叶饼卷成一个棒棒,蘸着热热的'蜂蜜,一大口送进嘴里,那叫一个爽。刚做的摊叶饼软软的,薄薄的,提在手里看有点透明,明啾啾的,泛着亮闪闪的光。吃蜜太甜总会腻的,再配一碗刚刚出锅的大米稀饭,才明白这就叫过节啊。

  那时候,只知道端午节是吃粽子的,可是生于北方,又生在一个小农村里,根本不知道粽子长什么样,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味儿。那时候就想,总有一天我要将粽子吃个够,于是在端午节这天能吃到蜂蜜已是一种奢侈了。

  第一次吃粽子是在T市上学的时候,也是长那么大第一次一个人在外面过节。端午当天,和舍友兴致冲冲的跑出去买了好多粽子,打算好好补偿一下长那么大从未吃过粽子的遗憾。看着裹的严严实实的粽子不知有多兴奋,棱角分明,立体感超强,也真无法想象那发明包粽子的人是多么的能干聪慧。慢慢的拆开,红白相间,可以清楚的看见露在外面的大枣,红红的,黏黏的。迫不及待的一口咬去,等一口下咽时才发觉,粽子原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吃,因为是第一次吃糯米,黏黏的感觉,觉得不好吃,有点小失望。

  从到T市读书以来,就从未在家过过端午节,也是从那以后,过端午再也没有买过粽子。反而每年端午,都好怀念母亲做的摊叶饼和炝的蜂蜜。

  那时候,每年端午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游林。我们邻村,有一片原始森林,相传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一片森林,那里本来有大片的森林,可是由于一次地震,只剩下了现在的那么一小片,说起来小,可是走起来却一点也不小。

  每年端午都会约上同学玩伴一起去游林,于是游林也自然而然成了如今记忆里的一部分。一大片的绿色,如瀑般倾泻而下,繁茂的树叶,层层叠叠的,足底下是厚厚的树叶,阴暗潮湿,茂盛的树叶遮挡住了太阳,间或风吹过,有细细碎碎的阳光洒落,照耀在厚厚的落叶上。

  因为是很久以前的树林,里面的树又高又粗,喜爱寻一棵很粗的树,然后几个同学伸出胳膊围个圈,来圈下那树到底有多粗,然后回去告诉其他人,那棵树真的好粗好壮。如今想来,觉得好傻,却又傻的那么真,那么可爱。

  今天端午,哥哥忽然问我说小时候端午节我们经常摘的花叫什么名字?我想了又想却没想起来。狗蹄蹄花?还是马蹄蹄花?哥哥问我,马蹄蹄花吧,我想了想回答。才发觉,小时候最喜爱的花,我竟然忘了它叫什么名字了。

  给母亲打了个电话,问她我们小时候端午节经常摘下来编花冠和做胡须的花叫什么名字,母亲告诉我说狗蹄蹄花,我才想起它叫狗蹄蹄花。真的很纳闷,为什么如此好看的花竟然叫狗蹄蹄花呢?

  这个季节,狗蹄蹄花会漫山遍野的四处开放,纤长的腰身,细细长长的叶子,白色的花瓣,红红的花苞,小小的,圆圆的脑袋,像一个绣球。而狗蹄蹄花从来不是一枝独秀的,它总是一株一株的生长在一起,所以一摘就是一大把。

  那时候最喜爱的就是将狗蹄蹄花摘下来,将花多倒过来,摊开手掌,将花朵在手心里慢慢的敲,嘴里还念叨着抱,抱,抱个狗娃子,于是会发觉手心里会有好多黑色的小东西在跑,快乐的向其他人炫耀,看,我的狗娃子抱出来了。长大了才知道,那根本就不是什么狗娃子,而是花里边的小虫子。真不知道长大是好是坏,破坏了我太多儿时天真无邪的念头和幻想。

  和小伙伴们摘好多的狗蹄蹄花,坐在山坡上,做一个长长的胡须,挂在耳朵上,粗声粗气的学男孩子讲话。编一个美丽的花冠戴在头上,一簇簇堆积在一起的狗蹄蹄花,周围吊着长短不一的花朵,高傲的像一位公主,活在自己编纂的故事里,简单而又欢乐着。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小时候我们所说的,最喜爱也最钟爱的花,它有名字,叫狼毒花,不叫什么狗蹄蹄花。我又一次纳闷了,这么美丽的花,名字却是那么的毒辣。不管多么的毒辣,都改变不了儿时对它的钟爱,也改变不了,它带给我们的欢乐。戴着用它编织的花冠,仿佛自己就是高傲的公主,一切的一切都只是陪衬。

  如今,这些美好,都已成为了永久的过去。端午节再也没有了儿时的韵味,也没有了儿时的乐趣,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节日,没有期盼,没有欲望,没有节日的气味。节日对于奔波的我来说只是一个休息日,可是放松放松心情。

  母亲打来电话说今天端午,让吃好点喝好点,过节嘛,就好好过个节。可是于我而言,过于不过,根本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多想回家陪陪日渐年迈的父母,陪他们过一个团圆的节日,哪怕只是说说话也好。

  端午一年一个,可是深埋在记忆里的过去,那些曾经的美好,会不会像我忘记儿时的花朵一样,不经历,不碰触,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忘却?忘记没有理解,没有借口,时间带走的,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欢乐,还会剥夺我仅有的记忆。

  记忆里,那年端午,那满山的狗蹄蹄花,那杂乱不成声的音乐,那尊贵的花冠,那高傲的公主……

端午节的散文15

  今天早上我推开五号病室的房门,看见她像一朵被秋霜洗过的玫瑰一样,萎靡的卷缩在床上,灰暗而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全身已布满了黄染,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变得黯淡而呆滞,两条臂膀像两条被秋风剥蚀后的老树枝一样无力的垂在了床边。

  此时她的父亲坐在床尾,正用一双手轻轻的为她按摩腿部,而她的丈夫则半蹲在床边,用毛巾小心翼翼的为她擦拭着身子。看到有人进来,她费力的抬起眼皮瞟了一眼,就在我和她对视的那一刻,我的心紧缩了一下,就再也不忍心看她那迷茫而无助的眼神,于是就急忙走出了病房。我在心里预测,这个女人活不过明天,要是想挺过后天的端午节简直就是一种奢望。果不其然,就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夜里,她带着微笑和不舍离开了人世,年芳才三十九岁。正是一个花开的季节,一朵盛开的玫瑰就这样在端午节前夕凋谢了。

  她出身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父母祖祖辈辈都是以种地为生。家里生养了她和弟弟两个孩子,从小她就是一个聪明而懂事的女孩,虽然她和弟弟只差一岁,但许多时候弟弟都是由她来哄的,因父母总有干不完的农活。到了升学的年龄,为了更好地照顾弟弟,父母就让她们同一年上学。她和弟弟的成绩都很好,初中毕业后一起考入了高中。可是,贫穷是一座永远难以攀越的高山,父亲为了公平起见,就把他们姐弟叫到面前说:“孩子!爹知道您们学习都很好,也比较懂事,可咱家的条件你们也都知道,就那么几亩地,你母亲又体弱多病得需要长期吃药,供一个学生都困难,要是两个都念书,爹就是出去要饭也供不起啊!”听了父亲的话后,懂事的她就主动说:“爹!您别为难了,就让弟弟去读高中吧!弟弟是个男孩子,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将来还要养家糊口呢!我比弟弟大,就让我帮您一起供弟弟读书。”她放弃了自己的学业,而是在亲戚的帮助下来到了县城打工。

  十八岁的她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一样,美丽而芬芳。她不但人长得漂亮、温柔可爱,而且还勤劳能干,可以说是这村里数一数二的美人。因此来家里提亲的媒婆络绎不绝,可都被她婉言拒绝了。因为她觉得自己年龄还小,她还不想过早地涉入婚姻,她还要帮助父亲把弟弟供出大学。工厂里是计件算钱,因此,她从不舍得耽误一天班,而是加班加点的干,每个月开了工资后,她除了留一点的生活费以外,其余的钱都交给了爹。就这样她在工厂里一干就是五年,不仅帮弟弟读上了大学,而且家里的日子也变得好了起来。

  二十三岁的她,在农村可以说已经是一位大龄女了,因此急坏了父母二老。每天围着她转的男孩子也不少,可她一直都没有中意的,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他(她现在的爱人),她才找到了依靠。她和他的相遇还有一段传奇的色彩。记得有一次,她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帮社会上的小青年围住纠缠不清,这时他出现在她的面前替她解了围。那以后爱情的种子便在两个年轻人的心里悄悄的发了芽,他们一见倾心,从此坠入爱河,相处半年后便结了婚。

  他是一名机关单位的司机,父亲去世得早,母亲一个人把他和姐妹三人抚养成人,姐姐结婚走了,家里还剩一个妹妹没有成家。本来婆婆对这门婚事不是很满意,嫌她是农村人,可是儿子坚持要娶,婆婆也只好作罢。因为买不起房子,因此结婚后的.她就和婆婆挤住在一起。小两口的感情一直都很好,他对她也体贴关怀,只是婆婆和小姑总是挑她的刺,不是说菜做咸了,就是说衣服没洗净,尽管她竭尽全力的去做,可是依旧得不到婆婆和小姑的待见。特别是年节一家人团聚的时候,都是她一个人在厨房里忙前忙后,没有一个人来帮她的忙,有时他心疼她,就背着婆婆偷偷的跑到厨房里帮忙,可是刚走进厨房,就被小姑们喊出去玩。等她一个人把做好的饭菜端到桌上的时候,人家才出来吃,而且吃完饭撂下饭碗就走,娘几个嘻嘻哈哈的回到卧室里闲聊。只有她自己一个盘,一个碗的往下收拾,有时她的心里也难免会生气抱怨,冲他唠叨、发脾气,可一看到他夹在婆婆和自己中间那难受的样子,她的心就软了,心想毕竟婆婆一个人把孩子们抚养大也不容易,况且他对她好,有这个她就满足了。

  结婚两年后她生下了一个男孩,儿子的到来不仅给这个家增添了很多乐趣,同时也让婆婆对她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时的小姑也出嫁了,因此她们的小日子变得温馨快乐起来。儿子五岁的时候,婆婆一场重病离开了人世,而在婆婆病重的日子里,她白天黑夜的都守在婆婆身边,跑前跑后的伺候着,直到婆婆去世的那一天。小姑子两口子结婚后一直没有房住,因此她和他商量就把房让给了她们,而自己则是去外面租房住。搬出来的她精打细算的过日子,经过几年的努力,儿子十岁的时候,她们终于靠紧衣缩食积攒下来的钱,买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平房。夫妻俩恩恩爱爱的,日子虽然过得也不宽裕,但她却过得开心快乐,几十平米的小屋也常常回荡着欢乐的笑声。

  近一年来她经常感觉上腹部不适,所以每次犯病的时候,她都自己吃点药就挺过去了。可是春节过后,她的症状越来越明显,并且总有一种饱胀的感觉,吃药也无济于事。于是就在老公的陪同下做了胃镜检查,结果被确诊为晚期胃癌,急需手术治疗。当医生打开腹腔的那一刻都惊呆了,因她的癌肿已经长满了整个腹部,并已转移到了肝脏,无法手术切除,只能是简单的做了一下疏通手术,已解决吃饭的问题。并且预计她最多只能活三个月,听到这个噩耗,她的丈夫虽然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但依旧一直坚持为她治疗。

  术后她只回家呆了十天就又回来进行化疗,每一个疗程下来都得几千元钱的药费,而且她的反应也特重,药物反应把她折腾的死去活来,好在她的丈夫和父母每一次都陪伴在她的身边,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状态好的时候,她的老公就会陪她在走廊里遛弯,每一次路过我们身边的时候,她都会送给我们一个甜甜的微笑。而状态不好的时候,夫妻二人就会手拉着手相互依偎在床边,那一幅亲昵的样子,常常会引来同室病友们的羡慕。如果不是知道她的病情,没有人会想到,这就是一对即将面临生死离别的夫妻,就这样她在亲人的呵护下又活了三个月。最后还是走了,她是带着微笑走的,因为在她短暂的生命里,得到了亲人们的无限关怀和陪伴,所以她知足了。

  她虽然只活了三十九岁,但她是知足的,因为她是躺在老公的怀里走的。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爱她的老公和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她走了什么也没给他们留下,甚至还留下了许多外债,但他不后悔,因为他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妻子,至少他没有给自己留下遗憾,也让妻子带着温馨的笑容走的,所以他的心是坦然而欣慰的。

  在这个端午节的前夕她就像一朵凋谢的玫瑰一样随风飘去,可她们恩爱的故事却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也不仅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在我们面对那些患有绝症病人的时候,假如我们的金钱不能买来她们生命的长度,那么我们何不用温情去增加生命的宽度,这样就可以让她们在有限的生命里享受最暖的关怀和呵护,即使他们飞往天堂的时候,也要让他们带着满意的微笑离去。

【端午节的散文】相关文章:

端午节散文11-27

端午节的散文05-17

有关端午节记忆散文12-03

有关端午节的散文(通用30篇)06-07

散文何以是散文?12-09

散文教学亦散文12-07

散文教学,要抓住散文特点,教出散文的韵味12-07

经典唯美散文句子 散文经典语录10-20

中秋散文05-24

徐志摩散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