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散文

时间:2024-10-20 18:12:20 端午节 我要投稿

端午节散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节散文

端午节散文1

  看到邻居小孩子手上系的花花线(五种不同颜色线的组合),才知道端午节要到了。是呀,忙碌的生活让我早已淡忘了许多节日。今天下午没事,我可以坐在电脑前好好想想自己以前的快乐,也算是给自己的心灵注入一丝清泉,让自己能记住自己曾经拥有过的开心和快乐,让端午节的思绪随风飘。

  小时候,收割小麦的前后,忙碌的母亲和奶奶会给我们三个缝香袋,我和妹妹的是鸡心型,弟弟的是方形,母亲会给我们配许多花花线,在端午节前的晚上给我们三个的脖子上,手上,脚上都系上花花线,香袋是第二天早上才让戴的,晚上,我们三个都要把自己的香袋藏在自己的被窝里,那是一种怎样的开心和快乐呀。到了第二天早上,我们三个就会戴着香袋子到各自的小朋友面前炫耀,大部分小朋友都和我们一样的装扮,也总有那么几个因家长忙,什么也没有的,这时就会显得很委屈,母亲总会把我们家多余的香袋和花花线给没有的小朋友,这时候大家都会皆大欢喜。也曾经问过奶奶为何要系花花线,奶奶说是系了花花线就不怕蛇了,我们小时候最怕蛇了,所以系了花花线的感觉就是爽,每年的'花花线大人们是不允许我们私自解的,一直要到阴历六月六,才能由母亲用剪刀小心给剪断,然后把花花线系在家里的小树上,花草上,说这样小树,花草才能长的更快更好。那时只记得戴香袋子,系花花线的开心和快乐,没有吃什么好吃的记忆。

  稍微长大一点,才知道这一天的道道很多的,比如端午节的早晨,一家人都要早起的,爷爷和父亲都要到地里割一些小麦和各种草回来,挂在我家的房檐下,奶奶说那都是难得的好药材,包治百病的,总是看的紧紧的,从不让我们去乱动。而奶奶和母亲总要在早上洗头,而且很是讲究,说是要用无底水洗才行(就是把一桶水倒出去一些,必须用桶中间的水来洗,桶底的水不能用),他们还必须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干完这些。当时觉得很是神秘,也曾好奇地问过奶奶,奶奶总说:“小孩子家,别乱问,长大后自然会知道的。”现在我早已长大了,可我还是没能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长大了,也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知道在南方还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也曾为屈原鸣不平,为《离骚》而折服,会在这一天里,祈求汨罗江里的鱼虾嘴下留情。 上高中时,有年的端午节,好友陈苏娟从家里拿了好多新鲜的粽子,真的是让我们大饱口福,如今市场上卖的粽子品种很多,但都没有我们当时吃的那个香味浓。我有点想苏娟的母亲了,那是个瘦弱的母亲,但热情好客,我们当时都喜欢到她家里去,喜欢和她拉家常,现在我还能想到老人那开心爽朗的笑声。

  成家后,忙碌的工作和琐碎的日子在一天天消耗着我对生活的那份激情,许多节日对我来说都不再重要。说来惭愧,我真的不是位好母亲,女儿今年已经九岁了,我好像没亲手给她系过一次花花线,我也根本不会缝香袋子,每年还是我的母亲替我做着这一切,感谢我的母亲,女儿成年后的回忆中,有关外婆的美好记忆会更多一些。

  今年的端午节就要到了,经历了许多事,我一向浮躁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是呀,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平和的心境,那样的生活才更真实,更值得人向往。我决定今年亲自动手,给女儿配多多的花花线,亲自给女儿系上,在端午节的那天,带女儿给院子里的树木花草都系上花花线。

  柔和凄美的音乐中,有关端午节的思绪轻轻飘扬,心里的感动一点点多了起来,我好想让自己变成一朵云,飘到灾区去,给那里的孩子都系上花花线,让他们和我的女儿一样开心快乐地成长。

端午节散文2

  今天端午节,手机上、网络里一片祝福声,似有陶醉之感。

  昨晚应政府朋友之约宾馆小酌,席间是衡水著名的艺术家张汝财先生请客,说他是艺术家因为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艺术大师》,还是国家授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我们衡水三绝之一的冀派内画鼻烟壶的领军人物。老朋友相聚,随意而融洽。席间,白酒、红酒、啤酒大家随意,呵呵!着实开心。

  有句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一向不喝酒的我,却畅怀痛饮,自己喝起了白酒,弄得朋友们很是吃惊。饮酒讲究心情,生活同样讲究心情。把握好的心情很重要,可是有时候真的不好把握。记得我在企业的时候,一腔热血为了企业发展,呕心沥血为了企业管理,而得到的却是小人的暗算,心情真的好久没有调整过来,时过境迁,有时想起来还觉得不太舒服呢。

  回来上网,一位朋友酒后吐真言,压抑郁闷的心情表露无遗,那忧国忧民的思想着实让我为之担心。我告诉他,不是你责任范围内的事最好就别操心了。呵呵!实际我也没办法,因为我在政界多年,看到的、听到的'、遇到的很多很多,权当不知道罢了。

  说起心情,我还是感觉要靠自己来调节和释放,外因的作用似乎微乎其微。有时候心情不好了,可以去打球、可以去唱歌、可以去郊游,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二,我想应该是个不错的办法。呵呵!有一次,我自己选择了跑步来宣泄(不能叫发泄,太难听),郁闷的心情真的被暂时释放掉了,掺杂着男性荷尔蒙的汗水里有太多的苦涩,都渲泄在空气里了,累点乏点没事的,有付出就好,泄后也就没事了。如天气,去时阴雨缠绵,而三天后回来时,却是一片艳阳。阳光总在风雨后,果不其然。

  尽情的渲泄虽然对心情有莫大的好处,可换来的却是疲劳。我又改为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或走在空旷的田野,或漫步青纱帐、或伫立水塘旁遐思、或约好友相聚,都有好的效果。最近我的方式又变了,畅享网络美景,或欣赏美文、或聆听音乐、或击键作文,总之都给了我宣泄的机会。

  人的一天三件事,工作、睡觉、吃饭,缺一不可。现在节假日多,清闲的日子多了起来,每天晚上政府家属院小区石凳边聊天的人多,一般到夜里一点左右才回去休息,个别的有雅兴的朋友这个时候还要组织一场麻将,那时间就没准了。我虽然已经戒赌,也有个别朋友十点以后电话干扰。呵呵!当然,我不会屈从,因为聊天我都嫌浪费时光,何况麻将呢。

  过去没有电脑的时候,看书是消遣的好方式,卧室里只能做二件事:睡觉或看书。躺着看书的习惯我由来已久,大概是喜欢它的放松吧,可那样一来视力也跟着放松了。近视是一种缺憾,天长日久地戴着眼镜既累又麻烦,让一种不适转变为习惯也很不容易,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改变,犹其是坏的习惯。那就躺着吧,信手抓过一本书,嘿,认识的,换一本,没想到又是故人一个。我藏书少,囊中羞涩呗。我偏爱散文类的书籍,常有精彩的文句和思辩,让百读不腻。好多文章虽早已熟记于胸,但每次开卷总如初恋,一次次陪他们重新走过昨天的岁月,常激起我万千感慨和遐思,受益匪浅。

  现在变了,网络上想看什么书都方便,不用去书店辛苦,轻轻地点击,名著、散文、古诗随手拿来,着实方便。随着作者们的心迹,沏上一杯香茗,燃上一支香烟,今夜我和你对视,今夜我陪你们灯下长谈,无论你们此刻仍在人间还是在天堂漫步,至少你们的灵魂不会孤独,我也不会孤独。

  人生在世有二种知识需要学习: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我们不能舍弃许多东西,如果,你舍弃了一切营养,舍弃了能让你阅读自我的的宁静,舍弃了哲学上的烟,舍弃了美学上的酒,你连孤独的睡眠都舍弃了,所以,你也会舍弃了梦。也许,是梦舍弃了你。

  呵呵!真的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就叫杂谈吧!

端午节散文3

  今年的端午节,食堂里没有加餐,这是我们万万没想到的,虽然厂里今年内还在亏损中,这些节日的福利基本上是取消了,因为这些福利都不在劳动法内,我们也只是发发劳骚就过去了。可没想到的是连节日的加餐都取消了,可想而之,厂里也一定亏损不少了。

  早在年前,新闻里就沸沸扬扬地转开了国内经济下滑,会令不少血汗工厂倒闭。开年来,果真就有不少厂倒闭了,自然厂里的亏损也是可想而知的。

  悄然的夜晚,我失落地从食堂出来,闲坐在月光下,望着满天的星空,我想到明天就是端午节了,而此时的我还要继续在深夜里忙碌,所幸对明天的节日也冷漠,因为,我知道一觉睡去节日也就过了。

  今年的端午节,也是父亲去逝后的第一个端午节,这对我来说,原本就带有一种忧伤的光环,就像这许淡淡的月光,是一点知觉都没有了。

  清晨还没下班前,母亲就打来电话,只是我没接到而已,我便打过去,才知母亲昨夜回家了。这是她去市里做事才回来的第一次,可想而知,没人住的家里一定是灰尘扑扑的。母亲说,今天的.任务就是把家里打扫一遍,没时间去姐姐家过端午节了,反正也是一个人,随便吃些就是了。我点头噎着,眼泪就默默地流下来了,失哑的声音说了声“节日快乐”就挂了。

  天空下烈日炎炎,飘逸的白云一朵亮过一朵,街口上是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我静坐在石凳的阳光里,一身的疲乏,朦胧的眼神,早让我分不清这个世界了。

  等我想起忘了给叔叔打电话时,叔叔就打来了,问我过来了没。早几天前,我答应了叔叔,去他那里过端午节,但是,厂里没假放,我也是没办法了。叔叔听了,有些失落的回答说:“那好吧,只是奶奶想见你了。”

  在我的生活里,我不知道要怎样来诉说自己的故事,满满的伤痕,我只有感叹,岁月把我抹得真干净了。

  矗立在阳台上,刚刚洗过冷水澡的我倒像有了几分精力,望去远方的视力也凝聚在一个点上,可要想去街上玩耍,已是不可能了。

  梦回端午,盈泪滴滴,那是少年的端午,一家人在一起开心地包着粽子,当然我是不会包的,就是系粽子的绳结。看着烈火在灶子燃烧,我的任务就是看守灶里的柴火不被熄灭,等柴火弱时,就添加一根进去。我不懂地问母亲:“为什么端午要吃粽子呢?”母亲只上过小学三年级,说也不知道了。后来,我长大了,进了中学才知道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缅怀先人屈原。

  赛龙舟,这是少年时的端午必逢的节目,也是我们小孩最爱看的,只见两条像蛇一样的木舟,在鼓声的振动下,从上流直逼下流,我还没跟上,赛事就结束了。

  醒来的窗外响声振振,我还以为是在梦里看龙舟了。睁开朦胧的眼睛,才看清窗外下起了大雨,雨点直撞在不绣钢的窗户上,我连忙起来收下窗口的衣服,但已打湿过半了,我只能挂进小房间里来了。

  据乡里的老人家说,端午节下雨,去河里洗个澡,保证这一年里都不会生病了。那一年,我和村里的同年孩子看完赛事,刚好天空下起了小雨,我们就脱下衣服裤子赤裸裸地跳进了河里,河边的水不深,但非常的清冷,我是游了一会儿,感觉太冷了就上岸了。结果,第二天,我就感冒了,母辛还以为我是回来淋了雨才感冒了,我也不好意思告诉母亲,只好自己放在了心里。

  端午节的晚餐,我给自己多打了一份快餐,还买了一瓶鸡尾酒。一个人的节日,就像天空落下雨点,习惯了走一个人的路。望着傍晚的天空,脸上带着几分微醉,雨水停落后,天空还出现了一抹晚霞,红红的一块,又好像自己的脸蛋,也带着几分醉意似的.....

端午节散文4

  又到一年端午节,走在街上,卖粽子吆喝声声声入耳,看着那黄灿灿、又光又亮的竹叶粽叶,吃着那凉丝丝、甜蜜蜜、粘揪揪的粽子,勾起我无限美好的回忆,因为那醇厚粽香和浓浓爱意掺合的味道已积淀在我内心深处。小时候家里常常缺少粮食,一年只能吃上一次粽子,所以对粽子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一粒粒的被牙齿磨出吱吱的响声,糯米沾着白糖或者一勺勺黑糖浆拈香拈香,红枣蜜甜蜜甜,那种味道让我们回味无穷。

  那时,我们村有个大竹园,端午节包粽子的粽叶都是在竹园里拾的。每到新竹叶落的时候,家长就会让孩子们去拾些竹叶拿回来,挑选、洗净、晒干、叠好后便保存起来,到五月端阳节来时便拿出来用。小时候吃的粽子,都是自己家里做的因为家乡粽子是素的,粽叶捆粘米夹红枣而已。

  我家包粽子的不是母亲,而是父亲,母亲说因为父亲包的粽子放米适度,煮熟后特别好吃。大约在端阳节前三五天吧,我们姊妹四人便会缠着让他们包粽子。第二天上午母亲会在嗔怒中把一把把干粽叶放进大大桶里,用石头压实泡上大半天再捞出来到河里一片片漂洗。有时候,我也会被命令漂洗粽叶,那叶片摸在手上,嫩滑嫩滑的,像摸在缎子上,舒服极了。午饭后再洗净准备的红枣,掏上两升糯米,把糯米用水浸泡一段时间的。一切准备好后,父亲便开始包粽子了。至今父亲包粽子的情形我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父亲那双粗大的双手竟能包出那么精巧的粽子。父亲往往先选粽叶,大叶片一片包一个粽子,小叶片两片包一个粽子。父亲先把那叶片卷成一个漏斗状用左手拿好,右手在盛水的米盆里旋转着(为了筛沙子)把米倒进“漏斗”里,一半时在中间放上两个红枣,然后再在红枣上面放些糯米(离“漏斗”口还剩一小点距离),再把上面的叶片翻过来,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粽叶捏一个小棱(为了多留些空间),把叶片头扎好最后还要捆粽子,捆的“绳子”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家用的是藨草,父亲是把粽叶撕成一绺绺当“绳子”,说是免得有异味。

  捆包粽子可是门技术,记忆中,父亲两手齐上还不够,最后还要用牙齿帮忙。有时候邻居们会凑在一起包粽子。小时候顽皮像男孩儿的我也会上去凑凑热闹,包、捆,可总是出不了“产品”,或者所出“产品”怪模怪样。父亲和邻居们包出的粽子,个个都是标准的圆锥体,秀气可人,尤其是牢固,十个结成一束后,怎么煮都是煮不散的。母亲把父亲包好的粽子整齐地排在厨房的大铁锅里,待水没住粽子后,再放上竹篦,用砖头压在上面,然后就开始烧火,待到粽子的清香随着白腾腾的蒸汽弥漫开来,米枣香味飘出来时,粽子就熟了。这一幕刻在了我记忆的'深处。

  端午节的早上,天刚刚亮,我们姐弟四人起床后做第一件事就是争着往厨房里冲,此时厨房热气腾腾,弥漫着粽子淡淡的香味,令人垂涎三尺。这时,我们就顾不上洗脸漱口了,毫不犹豫的从那热气腾腾的锅里提出一两个小粽子。湿漉漉的粽子烫得我们不断的把它从左手换到右手,又从右手换到左手。一下了没办法吃的,我们只得双手捧着粽子不断吹气。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我们的身后,看我们那副猴急的神态,便会给我们一人一个碗,口里说着“不急不急,慢慢吃!”我们能不急吗?盼星星,盼月亮,就盼望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粽子稍冷后,我们便迫不及待的剥开粽叶,用一支筷子对着那雪白晶莹的粽肉扎入,把粽子放在盛有白糖或是蜜糖的碗里轻轻一滚,然后将其高举过头,昂首慢慢的咬,口舌生津,不腻不粘,香气泌入心间。那时,我们感到再也没有什么比这一刻更幸福了。

  端午节的早上,父亲和乡邻们一样,忙着插在山边割来的艾蒿,悬艾虎。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戴在身上,驱虫避邪,保以安康。艾叶还可以治病,农村缺医少药,一直以来偏方盛行,收藏好的枯艾叶常常可以派上用场。譬如受了风寒引起头痛脑热,用艾叶煮水喝下来,闷头睡上一觉,出身臭汗就会好;譬如眼睛红肿,用艾叶煮鸡蛋,把鸡蛋剥了皮,用细布裹上,在眼睛上滚上几滚,包括见效;天热的时候,洗上一次艾叶所煮的热水澡,疔疖会生得少……。

  端午节的早上,母亲总忘不了给我们戴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挂胸襟,长大福随身”。“手脖系五彩,娃娃惹人爱。”给孩子戴香包和在手腕上系上五彩丝线,这也是家乡的风俗。香包是用棉织品和丝线绣成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后来到了离家十几里的乡里去上中学,每到“端午节”,母亲便会送来粽子和鸡蛋。后来又考上了师范,三年毕业后,在离家乡一百多里的县城工作、成家。每到“端午节”,母亲便会捎来糯米和粽叶(熟粽子容易变质)让我自己学着包粽子,可是我包的粽子根本吃不出小时候那种味道来。于是还得上街去买粽子吃,卖的粽子米粒里夹着肥肉、蛋黄、火腿,油油的,又是咸味,又是甜味,还很腻,吃不惯。越是这样,越发想吃家乡的粽子,特别是父亲包的粽子。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年年岁岁端午节,岁岁年年故乡情,家乡的端午节。如今,我参加工转眼二十年多了,岁月的流逝慢慢地养成了依赖与懒惰,端午节时,很少自己亲自包粽子,但一种朴素的思想,一缕纯洁的情愫,一种浓浓的情意油然而生。那浓浓的情,蜜蜜的意,那清泉、那艾草、那凉糕、那五色符,嵌在心间,仿佛又见父亲包粽子的身影,又见到父老乡亲过节时的喜庆和甜蜜!

端午节散文5

  又近五月端午,闻着大街上粽子散发出的香甜味道,我不由地想起了奶奶,想起了有奶奶陪伴的端午节。对于一直生活在北方的奶奶来说,端午节有三件事必不可少:第一是给孩子们搓五色线,第二是抹雄黄酒,第三才是包我们爱吃的粽子。
  奶奶说,五色线又叫“长命缕”,在端午当日给孩子们戴上能辟邪、防止五毒近身。不过,我们哪懂这些,只是看五色线花花绿绿,很漂亮。丝线一般由五种颜色组成,不过大部分时候受条件限制,能找到几种颜色的丝线就用几种。把不同颜色的丝线整理好后,奶奶用牙齿咬住丝线的一头,另一头用双手拉紧开始向同一个方向拧。等奶奶把丝线拧成一股时,我们早已伸出自己的手臂,迫不及待地等奶奶给我们戴上。颈间、手腕和脚腕,一戴上五色线,我们立刻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也感觉比平日漂亮了不少。
  接下来就开始抹雄黄酒了。雄黄酒是奶奶提前泡好的,在自酿的'黄酒中加入一些雄黄,泡一段时间后,黄酒里就有一种浓浓的雄黄味了。其实,我们是不太乐意抹雄黄酒的。一是因为味道太重,有时刺激得眼睛都睁不开;二是因为抹在身上会留下黄色的印记,不太美观。但奶奶说了,雄黄酒必须抹,“抹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于是,我们只好乖乖地排成一排,任奶奶用棉球蘸着雄黄酒,在我们的额头、耳孔、鼻孔、腋下和手心、脚心都涂抹一遍。虽然味道不太好闻,但涂抹过后,顿觉一阵凉爽,我们便也开心起来。
  包粽子是奶奶最擅长的手艺,也是我们最期盼的事情。用来包粽子的粽叶是春笋生长时脱落的叶子,这种叶子宽大柔软,而且有一种特别的清香。奶奶先把粽叶的一端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把泡好的糯米填进去,卷好后用棉线捆成菱形。在煮粽子的时候,奶奶会给我们讲端午节的来历,讲屈原的故事,常常让我们听得入了神。直到闻到粽子浓浓的香甜味儿,我们才回过神来,急切地想要一饱口福。
  如今,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的我早已不再戴五色线,不再抹雄黄酒,对粽子也没有了幼时的期盼。但每到五月端午,看到这些东西,我就会不可抑制地想起奶奶,奶奶的一颦一笑似乎仍在我眼前。原来,在每一种物品背后,都有一份思念,一份牵挂,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情感。

端午节散文6

  由想起了曾经发誓不再想的话——我不想长大。

  因为长大就是一种炼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被洗去了纯真,以及许许多多的美好。

  我是多么不想忘记童年的美好,那些往事如同美丽的`水晶球,那是我们所有孩子曾经的梦境,如同爱丽斯梦游仙境。可是,长大的爱丽斯丢失了钥匙,她是该难过地蹲下来哭泣还是该继续勇敢地往前走?

  可是,一个人总是要忘记一些事情,那么他才能记住另外一些事情。

  大人们总是会逼着我们这样做。

  后记

  那个雨夜,风筝飘落,本以为幸福就此落脚,可是却是未然。

  我必须在青春的洗礼中,勇敢地站起来,去坚强地面对。

端午节散文7

  端午节到了,在我的家乡,端午节好像不是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更像是孩子们的节日。

  端午节这一天,在我们这儿一般就是给孩子们带上母亲亲手做的“香克帕”,给孩子们备好煮熟并染红了的鸡蛋,粽子在我们这儿有也可没有也可,主要是别忘了在大门上插上艾蒿草,艾蒿草在老人的心里是能避邪去晦气的寓意,能保佑家人健康平安。

  想到端午节,思绪回到了童年时代。

  那时候,最让我们开心的是在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我和小伙伴们约在一起兴高采烈地去完成采艾蒿草的使命。几个小姑娘在一起叽叽喳喳这个说这儿艾蒿草多,那个说那儿艾蒿草多,那个时候不管去哪里艾蒿草都很多,但我们的目标一般是小河边。小河边不但艾蒿草多,而且薄荷草也很多。小河里的水哗哗啦啦自东向西地流淌着,清清的河水一眼就看见肆意畅游的小鱼小虾,树上的鸟儿也放声高歌,可惜只要我们一到,小鱼小虾都被我们的欢呼声吓的仓皇逃蹿,连树上鸟儿的歌声也嘎然而止,扑棱棱慌忙地飞往它处。这时候我们不用先采艾蒿草,首先在河里嘻嘻哈哈先戏耍上一会儿,你捉个鱼,我逮个虾,把清清的河水相互泼在对方身上,舒畅开心的欢笑声就像海里的浪涛一浪接一浪,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好不热闹,一直玩到太阳日落西山,才急匆匆地采上一大把艾蒿草,蹦蹦跳跳的`回家去。

  在端午的这一天早晨,等待我们的是母亲为我们缝制好的“香克帕”,还有染红了的熟鸡蛋。我们高兴地戴上香克帕,再拿上属于自己的红鸡蛋,欢喜地到处奔走相告。这个说:“你看,俺娘给俺逢的香克帕好看,配的彩线也新。”那个说:“俺的鸡蛋最多。”那时候鸡蛋算是稀罕物,大家相互炫耀够了,才小心翼翼的剥去蛋皮,慢慢的一小口一小口品尝起鸡蛋来。男孩子吃鸡蛋就像八戒吃人参果,三两口就下了肚,看看女孩子还在那儿吃得津津有味,馋的不行,会冷不丁地一把把你的鸡蛋抢过去,一口塞在嘴里,狼吞虎咽地就咽了下去,噎的又捶胸又跺脚,还会招来数落和骂声,不过男孩子不在乎,若无其事地扬长而去。

  想想小时候的端午节,我禁不住笑出声来。

  现在的端午节,孩子已不再稀罕鸡蛋,只是少不了代代相传的风俗,脖子里带上妈妈缝制的“香克帕,”香克帕里有妈妈满满的祈愿,满满的祝福,希望孩子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一般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我会准备好艾蒿草,把七彩线也准备好(五彩线或三才线也可),再剪上不同颜色的小四方块布料,到第二天太阳没出来之前缝制好(老人说只有在太阳没出来之前缝制好,才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缝制的时候,先把两块小四方布料对齐,反面布向外,把其中的一个直角缝起来,然后再把布反过来,让缝的地方在中间对着折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摸样,然后再敞口的地方塞上少许艾蒿草,然后再把没缝的地方使双线绳子用大针脚缝起来,再把线拉紧,就出现了一个心子形模样的香克帕,两个是一对,把两个合起来在心字形的上方配上少许短七彩线做陪衬,再用一根长七彩线把它串起来就可。然后再把煮熟的鸡蛋用红纸涂上红颜色,装在盘子里,放在饭桌上,这样就一切准备就绪。

  这时候太阳还没升起,我就把香克帕轻轻地戴在孩子的脖子上,放在胸前。当孩子醒来的时候,嗅着浓郁的艾蒿草香味,摸到香克帕,拿到鼻子上闻一会儿,让浓浓的香味入喉入肺,让满满的母爱入心,这时候女儿总是嗲声嗲气地对我说声谢谢,然后等起床了会向我伸开双臂,给我一个温暖的拥抱,让我们母女的心贴得更近。

  家乡的端午节,好像没有了他原有的纪念意义,而缝制香克帕就这样一代传一代,不只是传递风俗,更是一种爱的传递。

端午节散文8

  粽艾飘香的节日过得真快,很快又到傍晚。晚风徐徐吹过,河边的柳树扭动着腰肢,翩翩起舞;树上的蝉鸣,一阵接着一阵,不知疲倦地在风中飘扬;远处放牛的牧童,头顶着荷叶帽,手执一根柳条,在大水牛的身上划过;近处的鸡鸭,叽叽喳喳、不守纪律,结伴回到鸡圈。夕阳被黄糖酒醉红的脸,渐渐要滑落地平线以下时,母亲又开始忙碌起来。从墙上收起晒蔫了的艾草和石菖蒲,放入锅中,加入清晨挑的井水,武火速熬。我在灶膛前添加柴禾,可心不在这儿,扯长脖子,眼睛盯着母亲的动向。

  插在门楣上的荆条和艾草,经过一天的晒烤,已经柔和地耷拉着头。母亲像一位调配专家,把它们合成一小捆,分别握在两只手中,从屋里往屋外,左右交替,在空中一路平扫而出,口中念念有词。

  “五月五日端午节,虫羔蚂蚁听我雪(说),快快飞到山里切(去),不要留在房里歇(睡),如不听话快飞走,荆条艾草抽你出脓和血。”

  每间房子,从角落到门口,都经过母亲手持仙草空扫和叨念。她那专注的神情,像是教化蚊虫的顽愚:别在家里叮人,快回到山上吸取露水。更像请来保护神,虔诚地把荆条艾草插回门楣上,口中还在叨念,心里想着多念一遍,就少些蚊虫叮孩子们。

  我继续不紧不慢地往灶膛加柴,等烧好草药洗澡水,母亲便开始张罗孩子们洗澡。焦黄色的长柄竹筒,是为孩子们分开草药水的工具。舀一半草药水,一半清水倒入洗澡盆,母亲用食指和中指,伸入水中搅动,专注地试探水温,待水温合适时,孩子们就光着身子跳下水。浅绿色的水,像一层绿色透明的薄纱,拂过孩子们藕白色的身体,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分不清是草药本身的香味,还是母亲手上的草药香味?伴随水的`温热,尽情地把孩子们包围。

  母亲的手背十分粗糙,似乎被岁月刻出一道道纹路,可在我眼里是最美的手。她的手心也长满了老茧,像一颗颗按摩珠,老茧并不影响母亲为孩子们搓背的舒适度,反而那种麻酥酥的感觉,轻轻地传遍全身,更有一种清香在母亲搓背的手心传来,一阵比一阵更浓更暖。这算是最早的药浴,是我记忆深处的臻品。

端午节散文9

  端午节每年都有,然而在农村人民公社时期,不是每人每年都可以过端午节的。原因大约有三:一是政府不提倡,认为过端午节是搞“四旧”,要破除;二是当时正处于农忙时节,社员们都要全力以赴地忙农活,那能放假休息;三是社员手里没有钱,所谓过节,就是要买点好吃的或者是穿的,那时资金大权都在生产队里,生产队给钱,社员们才有钱,生产队不给钱,社员们就没有钱。所以那时的端午节是可有可无的,可过可不过的。

  但也有例外。因为端午节是农村劳动人民的传统节日,过端午节的意思在劳动人民的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所以有的时候还是要过端午节的。

  在我们那个生产队里,多数时间是悄悄地过端午节的。生产队的干部也是人,他们既是生产队的干部,同时又是生产队里的一名社员,这生产队的干部也不是终身制,今天要你干,你就是干部,明天不要你干了,你就是一个普通的社员了,所以他们也希望能和一般的社员一样,能过个端午节,所以就采取悄悄过端午节的办法。先把生产队里的农活安排好,有些急需要干的活,抓紧时间干完,有些不是急需要干的活,就推迟一天,尽量能放一天假,一天的假放不了就放半天,男劳动力不能放假,就放妇女的假。队长的这一着是挺受社员们欢迎的。

  生产队的干部知道,队里不给钱,社员们就没有钱过节,这个时候又是农业生产需要大量投入的时候,生产队里的资金也不足,也没有钱分给社员,生产队就想些其它一些办法,尽量能使社员们能过一个满意的节日。那时上面提倡搞多种经营,我们那个村子过去有开粉坊的习惯,上面提倡搞多种经营的时候,生产队里就办起了粉坊,因为办粉坊有大量的粉糟,一是可以作为肥料,又可以作为养猪饲料,于是有人提出,何不先把粉糟用来养猪,猪拉的粪仍然可以作为肥料。于是又养起了猪。因为有了猪,又不需要花钱去买,所以每到端午节的前夕,生产队里就要杀头猪,家家户户分点肉,一是改善一下社员的生活,二是可以用来招待客人。

  在我们生产队里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在解放前,我们村子里有一个人,小的时候在脉旺街上一家勤行铺当学徒,在当学徒期间学会了做京果、麻枣、绿豆糕、发油条、发虾散等加工食品。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为了照顾年迈的老母亲,带着家小回到了家乡。这个时候生产队里过端午节的时候,他就派上了用场。每到过节日的时候,就安排他组织几个人做些时令食品,如端午节的时候做绿豆糕、发虾散分给社员们吃,社员们都喜得不得了。

  还有少数家庭是必须要过端午节的,如头一年有接新媳妇进来的.,或是有女儿出嫁的家庭,是一定要过端午节的。即使是生产队里不放假,也要请假一天过这个节日的。如是新媳妇,这一天要带上一些礼品和丈夫双双回到娘家,孝敬自己的父母亲;如是出嫁的女儿,这一天女儿和新女婿也要双双回到娘家来,父母亲就要热情地招待女儿和新女婿的。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娶回媳妇的准女婿,这一天更是马虎不得,是一定要带上礼品,孝敬岳父岳母,还要给未来的新媳妇送上一些穿的或者用的礼品,向新媳妇示好。

端午节散文10

  端午采艾草是我坚持了多年的习惯了。今年端午节也不例外,大清早,太阳还没升起来,我就悄悄起床,穿好衣服轻手轻脚拉开门,准备到早就观测好的那片山坡上采艾草,想到那一片绿意葱笼,挂着露珠散发着青香的艾草,心里就禁不住地欢快起来。

  原以为起得已经很早了,心下有一种莫名的窃喜,谁知推开门,却惊讶地发现,对门邻居家门口已经整齐地摆放着一束沾着新鲜泥土,颜色青绿的艾草,转头一看我家也同样有一捆,显然,艾草是邻居赠送的。浓烈的艾香在楼道中飘散,深吸几口,沁人心脾。端午节的艾草同情人节的玫瑰,母亲节的康乃馨,重阳的茱萸是被人们赋予了特殊意义的花草,其中包含了深深的祁愿和祝福。端午节赠送艾草,得有多么美丽的心思才想得出来啊!我感到温馨又激动,决定亲手采回艾草分赠给更多的邻居,也把我的美好情意传达出去。

  搬到新居还不到一年时间,与单元里的各家邻居其实还很陌生,见了面只是打声招呼而已。对门邻居一家是外地人,语言发音有差别,尤其难交流。第一次见女主人是房子装修的时间,两家因为互相交流装修经验,而有不少接触,她不到四十岁的年纪,细腻微黑的皮肤,长卷发,不是特别漂亮的那种女人,不知为什么身上就有种深藏的味道,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感觉,总之挺让人味。因为用的是同一家的装饰材料,与同一个老板打交道,彼此更多了些间接了解,有一会,无意说起对门邻居家的装修情况,老板埋怨说,邻居女人特别精明而且嘴巴利害,从装修方案实施到各种材料使用,步步紧随,从不肯吃半点亏。这让没有城府又怕与人打交道的我有点心里发杵,所以一些不必要的交往都尽量免除了。去年正式成为邻居以后,有时会听到家里有爭吵声,大多是男人的'叫嚣,只是偶尔听到女人清亮的嗓音,还是能够证实女主人嘴巴的厉害的。见过家里的男主人,是一个高大健壮,气质却有些愚陋的男人,与女主人冥冥中有些不搭,或许这又是人间的一份错误的相遇?人间的感情本就充满了无尽的玄虚,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一天早晨,单元门口来了两位女人,像是母女,从爭吵的内容看像是男人的前妻和女儿来爭要钱款的。爭吵很激烈,一度惊动了110。邻居们在弄清事情真相后,都纷纷把窗门关上,避开吵闹。奇怪的是平日灵牙利齿的女主人却没说什么话,竟从单元门静静地走出去了,也许这场战争本就与她没有多少关系。

  这场闹爭的激烈程度,让我有些后悔挨到了这样的邻居,真怕这样闹腾的日子无休无止,心里确实生出了讨嫌的感觉,虽然没怎么表现出来,但再见到时就不太喜欢说话,只是点头致意一下而已,女主人倒是有些讪讪的谦疚的样子。日子长了,也就慢慢淡忘了。想不到她趁着节日欢快的氛围,又用了这种巧妙委婉的方式,向邻居表达了心中的谦意兼谢意,应该道歉的是她吗?吵架的人不是她啊!哦,她是女主人啊!心中本就剩下不多的不快一下烟消云散,对女主人雅致的道歉方式竟生出敬意来。

  端午节过后,再见面都没有相互去感谢,有此处无声胜有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妙感,女主人没有了讪讪的谦意,多了亲和与从容。张弛有度,不卑不亢,自然随心。心下觉得佩服,似乎有些能够明白邻居女主人的这份特别了,难道这就是文章里描述的那种灵魂沾有香气的女人?

  今年端午让我难忘,艾草的清香久久不散……

端午节散文11

  路过菜市时,我耳边传来清脆地叫卖声:“新鲜粽子,新鲜粽子,2元一个!”循声望去,只见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在卖粽子。清纯特有的粽子香味扑鼻而来,我豪不犹豫一下子就买了四个。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粽子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我爱吃粽子,因为那醇厚的粽香和浓浓的母爱掺合的味道已积淀在记忆深处,散发出清纯的芬芳,勾起我无限美好的回忆。

  如今在超市里或是小摊铺上都可以买到粽子,而且包装精致美观。可是,我感到好象总缺少一些什么的,远远没有儿时母亲包得那么好看,味道也没有那么爽口。在我的记忆里,每年端午节的前一天,我们村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的。那天早上各家各户都会到各自的竹林里采回大竹叶,回家后将它用热水浸泡三至四小时。等备好所有的原料后,阿姨大妈们便三五成群聚在屋里进行包粽子表演了:她们一边包粽子,一边在聊天,哪家的儿女很有出息,哪家的庄稼又特好之类的话题。在她们的笑声中,竹叶和原料在她们手中飞舞,一个个棱角分明、小巧玲珑的粽子在她们灵活的手中成形。我们这些小孩子则在一旁争论不休,“这个是我的,那个是你的!”那种急迫的神态,似乎马上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一样。年纪比我们大的姐姐们就显得可爱多了,她们在学着老人包粽子,在笨手笨脚的依样画葫芦后,一个个被五花大绑的粽子也纷纷成形,但大小不一,有些还没绑好,米粒从便从缝隙里漏出,惹得我们在一旁哈哈大笑。

  粽子包好后,得用小火慢慢的煮着,一煮就是一个晚上。端午节那天早上,天刚刚亮,我和弟弟起床后做第一件事就是往厨房里冲,此时厨房热气腾腾,弥漫着粽子淡淡的香味,令人垂涎三尺。这时,我们就顾不上洗脸漱口了,毫不犹豫的从那热气腾腾的.锅里提出一两个小粽子。湿漉漉的粽子烫得我们不断的把它从左手换到右手,又从右手换到左手。一下了没办法吃的,我们只得双手捧着粽子不断吹气。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我们的身后,看我们那副猴急的神态,便会给我们一人一个碗,口里说着“不急不急,慢慢吃!”我们能不急吗?盼星星,盼月亮,就盼望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粽子稍冷后,我们便迫不及待的剥开粽叶,用一支筷子对着那雪白晶莹的粽肉扎入,把粽子放在盛有白糖或是蜜糖的碗里轻轻一滚,然后将其高举过头,昂首慢慢的咬,口舌生津,不腻不粘,香气泌入心间。那时,我们感到再也没有什么比这一刻更幸福了。

  如今,我参加工转眼十年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来自各方面压力的加码,慢慢的养成了现代人的依赖与懒惰,习惯了用现金来购买食品的便捷,失去了传承民间传统手艺的热情。只有在节日里收到母亲托人送来飘香的粽子后,才感到汗颜,感到母亲给予自己的太多,而自己给予母亲的又太少了。如今,面对这四个飘香的粽子,我已没有了少年时的那份激动,可它们却引起我对粽子美好的回忆。

端午节散文12

  童年时代,对每年的端午节总是充满了期盼。当春天的阳光斜射到河面上,当河圹里的芦苇顶开薄冰露出尖尖的芽时,我们就开始盘算着怎样可以过端午节了。

  河里的芦苇长得很快,到了四月中旬,已经长得亭亭玉立了,那宽长青薄的叶子平平地斜伸开来,在微风中散发着浓郁的清香。

  踏进碧清的河水,我们开始采摘芦苇杆上的叶子,这是用来包粽子的天然品。我们把一张张叶子整理好,然后用稻草扎好,放进锅里用烧温的水洗一下,再煮一遍。这样的过程结束之后,再把浸透了的糯米用酱油香料等拌在一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包各种形状不同的粽子。那时候,农民的生活很俭朴。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每到端午,总会用积余的款去小镇肉摊上剁几刀肉,用于包在粽子里。当然还有放进花生米、黄豆、赤豆等东西的。包粽子是十分有艺术的,把二至三张芦叶并列地排在一起,卷成一个圆锥形的筒状,用右手抓糯米等物,双手一压,就可以制成各种形状的粽子。用稻草茎或纱线扎好的粽子有三角形的,小脚形的,菱形的;有大的、也有很小的,包成的粽子有肉的`、红枣的等。然后,每五只一串地放在锅里煮。煮的时候,里面还要放鸡蛋,鸭蛋,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吃蛋、玩蛋。

  端午节时,正值江南农村割麦插秧的农忙时节。乡里有这样一首民歌唱得很有味儿:“五月五,吃了粽子割麦子;割了麦子插秧子,”家家户户显得十分忙碌。然而,家家户户都会记住这个传统的节日。因为大人小孩都知道这个节日是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名字叫屈原。农忙时节的端午节,也是海洋黄鱼丰收的季节,人们要买几条大黄鱼。“五月五,买了黄鱼过端午…”很是真实地反映了当年农村的过节情况。

  这个节日,农村里也把它当作驱邪的好时机,因此,家家的窗台上都摆满了艾蒿草和菖蒲。这些香香的草能熏赶蚊子和其他的爬虫,所以深受农家喜欢。有趣的是:每家在吃粽子前还要搞一个仪式,家里的长者先从锅里拿出粽子和蛋,放到灶头的一角。再点上几支香,意在敬屈原和灶神。然后,再敬祖先,敬天地。这其实也是乡间的的一道很有色彩的民间民俗文化风景。做完了这些仪式后,全家人才围坐一起,剝开粽叶美美地品着。剩下的粽子挂在竹篮里,放在通.风的地方,这样的节日年年过,沿袭着传统,充满着民俗风情。

  端午节最快乐的是乡村里的孩子。大家上学的时候,都带着粽子当饭吃。中午,谁也不回家。除了吃粽子,还都带着的鸡蛋和鸭蛋。这些蛋放在自已编织的五彩网袋里,一般都是放二只,多的放三只。最有趣的是在上学路上斗蛋。大家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拿出自已认为最坚强的蛋,捏在手里,露出三分之一。斗蛋开始前,由裁判作好检查,然后一对一地开始斗。只听到“朴”的声音,失败的就剝开壳把蛋吃了,胜利者又开始了一场争斗。真正的斗蛋王最懂得用蛋尖的一方向外撞击。而年龄小的伙伴总是上大个头的当,把蛋圆的那部份向外撞。其实,煮熟的蛋圆的地方里面是空的,等到谜底揭开,斗蛋已经结束。大家在笑声中走向学校,迟到的学生也不少。但老师从来不批评。在斗蛋过程中,也有一些滑头作弊的。他们斗蛋时突然用大拇指撞蛋,虽然胜利了,但总会在众人的指责声中涨红了脸。

  与端午节相关的活动还有挂香袋。小小的香袋缝制得很漂亮,女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些香袋形状各异。有圆的、长方形的、鸡心形的、五角星的,袋下还会打一个火红的中国结,很别致。里面装有朱砂、雄黄、香药,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据说这也可以防止害虫的叮咬和防瘟疫、避邪气。

  端午节的这一天,小镇里还开展划龙船表演赛,龙船有三到五艘,打扮得五彩缤纷,吸引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去观赏。龙船上,桨手都是壮小伙子。他们坐在船的两边,喊着号子,有的还赤着膞,胸口画满了古代武将的脸普。他们还猛力挥动桨板,在溅起的浪花声中相互赶超,平台上还有唱歌和跳舞的,也有装着家禽和生猪的,预示着农村来年的好收成。这也是乡村欢庆端午的一道特别热闹的风景。

  端午节,永远络在我心中。

端午节散文13

  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粽香,商家已经捷足先登将各色的粽子摆在柜台前。街上卖五彩线的卖药葫芦的小贩多起来。徜徉在城市的一隅,随处可见那五彩线的艳丽,那葫芦的走俏。看见人们买上一缕五彩线,在胳膊上比量着,那五彩线的长度决定她为几人买?

  今天去早市买菜,就看见人们三三两两地或手里拿着或兜子里装着那碧绿色的粽叶。人们的脸上充满着喜悦,端午节正向我们走来,今年又逢端午节。

  人生过去了那么年,经历了数十个端午,现在回忆起只有几个端午节让我记忆犹新,久久不能忘怀……

  第一次包粽子

  年轻那会儿,心气盛。端午前夕,去了市场买来马莲、粽叶、江米。将江米淘好用水浸泡,将马莲、粽叶洗好放在大锅里,然后将大锅里填满水放在炉火中煮。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将粽叶铺开,将江米放入粽叶然后一包,那粽子就活灵活现地出现我的面前。心里想得美,虽然没有包过粽子。没吃过肥猪肉,还没看过肥猪走?年年吃粽子,年年看妈妈包粽子,所以感觉那粽子包起来比包饺子更得心应手。

  终于粽叶、马莲煮好,江米也泡好。将家里的小炕桌放在小院中央,将一盆泡好的江米放在身旁,将煮好的粽子叶、马莲也放在桌上。万事俱备,只等我包。

  坐在小凳上,拿起一片粽叶在手里比量着,感觉粽叶太窄恐怕包不上。学着妈妈的样子再加上一片,果然两片粽叶平放的宽度比一片粽叶要好些。将粽叶用手挽成三角状,偷出一只手往那里面装米,将米装满后,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在上面洒点水,那样米会更扎实,吃起来口感劲道。说起容易,做起难。当将盛满米的粽叶包好有些难度,那些粽叶不像面团那么好捏,随你心情。几次想将它们按着我的方式包成四个角,粽叶好像故意为难我在我手中不听话,松松垮垮的俏摸样笑话我:驾驭不了它。

  几番折腾,都没包成想像的粽子。而且四脚都有白白的江米看着我,那马莲也嘲笑我不会用劲在那慵懒地怠工。此时我已经忙得满头大汗,那些粽叶、马莲则在一旁看笑话,看我怎么规整它们。

  有些泄气,看着包好几个丢在那边的粽子,用手捏捏软软的松松的估计用火一煮它们马上就会撒花。怎么办?坐在那发愁,早知现在当初为何不学包粽子?

  这时隔壁的奶奶从外边回来,那年她已经七十多岁。一双小脚走起路来扭扭捏捏的,一条免裆裤将细的如胳膊的双腿隐藏着。她突然隔着栅栏的缝隙看见我,看见我在那忙活着。就问:闺女包粽子?

  “是,包粽子。奶奶我包不上了,想像比现实残酷。”我感觉今年的粽子吃不上,也包不上。

  “不着急,等我回家洗手换件衣服帮你包。”说着奶奶进屋去,不一会儿换成小衣瘦裤。真是短衣小打扮,老太太也俏丽一回儿。

  坐在奶奶的对面,看见奶奶包粽子。那个关里家来的奶奶,是邻居婶子的婆婆。奶奶年岁大,平常不干活,家里的活都是婶子干。关里家的婆婆老礼多,所以取来媳妇婆婆绝不干活。今天奶奶是第一次干活,第一次干活就帮我把粽子,心里溢满感激。

  只见奶奶将窄小的粽叶三个或者两个放在一起,用手挽成三角形。然后用手往挽成三角形的粽叶里面放米,待米放满后,也是用手往上面洒点水。然后用手一挽一挽地那粽叶就像乖宝宝似的十分听话,那马莲也不敢轻易地挑战奶奶,也是乖乖地俯首称臣。不一会儿大锅里已经挤满大小一样摸样分不出谁是谁的粽子,我也包了几个挤在锅里马上就被认出,那是某某人包的被歧视。

  在奶奶的帮助下,一会儿那粽子就挤在大锅里享受着高温的蒸煮。那一年我第一次送人粽子,之前都是别人送我。

  如今早已搬出老屋,邻居奶奶早就作古。每当粽香飘逸的季节,就会想起那个头挽发髻,皮肤白皙,两只炯炯有神的奶奶。奶奶年轻一定是美人坯子,七十多岁的人还那么俏丽,年轻的影子在苍老的脸上依稀可认。

  在端午节前夕,凭吊那个奶奶。

  邻居送我粽子

  搬出老屋,搬到陌生的地方。邻居们都不认识,没有谁等我送粽子,更没有谁送我粽子。所以决定端午节不包粽子,想吃去街上买几个。如今的市场可不比年轻那会,如果你家不包粽子,亲戚朋友不送粽子只有看的份没有吃的份。

  在老屋住那些年,老邻居老朋友老同学聚在一起。我不是每年包粽子,每逢端午前夕,就有人告诉我:别包了,吃不了几个,包好也是送人。我家包好了,明天送给你。

  也有的同学事先不和我打招呼,端午前夕早早地就把煮好的粽子送给我。让我感觉人还是旧的好,老的好。

  空气中弥漫着粽香,我想是从邻居家飘来的。对门、隔壁家好几天就听到她们张罗买粽叶买江米,心想:明天是端午节,明早去商店买几个粽子吃,也不枉过了一次端午节。

  这时有人敲门,声音缓缓地不细听,听不出来,好像风刮的声音。我心想,谁会敲门?我谁都不认识,一定是风声。

  这时有人说话的声音:开门,我是对门,我给你送粽子来了。

  我慌忙地将门打开,只见一个中年的女子站在我的面前,她笑容可掬地望着我,盘里放着几个粽子:我家刚煮好,送给你几个尝尝。

  她很随意地说,让我感觉心头一热:远离故土,离开旧友。在新家竟遇上这么的邻居,见到这么可亲的大姐,我的心潮湿,眼泪不听话地流下来。

  “谢谢姐姐,没想到在新家有人送我粽子。”我哽咽地说。

  有人说:几个粽子,不值几个钱,何必那么激动?

  其实那不是几个粽子的事,那是友情的体现,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份关爱那份真情。

  我的情感宣泄在那个邻居送我粽子的早晨,宣泄在那年的端午节……

  如今已经过去那么年,邻居姐姐也已经搬走,但最初的感动一直维系我们。电话往来,去她家,来我家。我们成了忘年交,成了没有血缘的好姐妹!

  又到粽香飘逸的.季节,突然想念邻居姐姐。你在远方还好吗?你今年的粽子送给谁?

  故乡的端午节

  人到中年,发现总爱回忆。刚才回忆起第一次包粽子,心里酸酸的。怀念老屋邻家奶奶,缅怀奶奶的音容笑貌。想用粽子祭奠那位远去的奶奶,祭奠老屋邻家奶奶的同时。也思念起新家搬走的邻家姐姐,不知道此刻她是否还在张罗包粽子?这回忆随着粽香像开闸的洪水一泻千里……

  现在的回忆,已经飘忽到童年,飘忽到那个秀丽的小山城。童年的记忆总是那么美好,童年的乐趣多得数不胜数。纷乱的思绪困扰着我,每次想写童年趣事一二,却不知道怎么写从哪写起?今天闻到粽香,就捡拾童年在故乡过端午节的片段,以飨思乡之苦。

  童年的端午节,乐趣多得如天上的星星。每当端午节的清晨,东方刚刚出现鱼肚白,早起的鸟儿就蹦蹦跳跳地来到了我的窗台。被鸟吵醒感觉好幸福!撩起窗帘,将窗户完全打开。一阵阵粽香随风潜入,顿感神清气爽!哦,今天是端午节!

  这时妈妈就会说:赶快起来,等太阳还没升起的时候吃鸡蛋,一年肚子不疼。

  端午节那天有时也烦恼,早早起来要和太阳赛跑。还要在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吃鸡蛋,那样一年就不会肚子疼。至于吃不吃鸡蛋,一年肚子疼不疼,无处考证也没人考证。只是民间的一个说法,当年我们一一效仿。肚子疼还是疼,肚子不疼依然不疼。

  我由于天生的消化不好,所以时常肚子疼。妈妈就重点嘱咐我:乖乖的把鸡蛋吃下,今年肚子才不会疼,你肚子总疼,是你没有把煮好的鸡蛋吃下的缘故。

  夜色降临,华灯初上。我坐在书桌前,用十个指尖键盘,敲击童年怎么样过端午节。

  童年是在山城度过的,那个城市四面环山,被称作山城、也被称作煤铁之城。一条清亮的小河将城市分割,小河就从我家门前过。

  那一年,还没到上学的年龄,懵懂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之前几天妈妈把买来的糯米用水洗净,然后用清水浸泡。闻着锅里煮着的粽叶,那股清香沁人心脾,闻着闻着我早就垂涎欲滴,开始扳着手指数还有几天到端午节。

  晚上,妈妈拿出了五彩线,戴在了我的手腕、脚腕。爱美之心可能是与生俱来,欢喜得我直恨这夜怎么这么漫长!盼天亮,就是盼在小伙伴们面前显摆炫耀。

  妈妈告诉我:“这五彩线是祛病驱蚊虫的,戴上它,就不会被蚊虫叮咬。”

  “就这么一直带着吗?”我觉得一直戴着好。

  “不行的”妈妈坚定的说。

  “那什么时候不戴啊!”我生怕听错了。补充了一句。

  “要在过了端午节第一个有雨的天气摘掉五彩线,然后将它抛到深沟里,那样病魔就远离你,蚊虫也会离你而去。”妈妈的话温和中带着不可抗拒!

  在妈妈的抚摸下安然睡去。

  被一声声呼唤惊喜,揉着惺忪的眼睛。昨晚的嫌夜长变成了今晨的恨夜短,迷上眼睛想倒下重睡。妈妈说:“看我闺女昨晚是许先生今早是黄先生了!”因为反复着许诺反复推翻,被妈妈常常这样戏弄着。对妈妈的话总是不以为然,眯着的眼睛不肯睁开。

  “小懒虫、耍懒皮”,是邻家姐姐的声音。她怎么来到了我的床前?被她说成是懒虫还有耍懒皮那可非同小可,会在小伙伴儿面前没有面子。一时又羞又臊忙一骨碌爬起来,穿上漂亮的连衣裙,还有心爱的红皮鞋。在妈妈帮我在头上扎完蝴蝶结的时候,天边已经出现鱼肚白!姐姐说:“今天是端午节,我们到河边采艾叶!”姐姐大我几岁,上小学三年级了学习成绩一级棒,是我的偶像!

  当我们走出家门的时候,已经有很多的小伙伴儿等在那!不知道谁在那悄声说:“一个女儿真好!”

  走在晨曦的河边,露水已经将裙边打湿,红皮鞋被露珠和草尖模糊得湿漉漉。心疼裙子更心疼红皮鞋,不肯往前走了。“你那大小姐的娇气什么时候才能改掉!”“现在改还不行吗?”我嘟囔着往前赶!走到河床深处,那里的草好深好茂盛,我根本分辨不出哪是艾叶那些是草?站在那发呆,姐姐手里早已拿着一捧艾叶,她告诉我:“艾叶的茎高高的直直的,那叶正面是绿色的,背面是灰白色的像洒了一层白灰。拿一个做标本,自己找吧!”真小气,不说给我一些,还得我自己找。

  照着姐姐给的标本,很快我就找到了许多。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翻开草丛的同时我发现了一只青蛙,她被我们吵醒,可能很生气。肚子鼓鼓的,眼睛睁得好大。听妈妈说端午节那天如果能逮到青蛙那可是一剂难得的良药。为了证实自己不是大小姐,说时迟那时快猛地弯下腰,伸出妈妈不在时灵巧的左手,抓住了那只大姐姐们都抓不住的青蛙!

  受到好评那是当然的,可端午节那天青蛙究竟有没有神奇的药效,无处考证!

  吃着妈妈煮好的粽子,将鸡蛋放在口袋里。一会儿要和小伙伴撞鸡蛋,撞鸡蛋这个游戏一直延续到小学毕业。

  如今,没有艾叶可采,一般都是到市场买些。然后插在自家的门楣上,驱蚊虫到没有觉得怎么见奇效,用水熬煮去风湿倒是真格的。

  回忆起美丽的童年,不觉眼睛湿润了。潮湿的心,在沸腾。

  还有几天又逢端午节,心里突然胡思乱想。回忆起那些过往,那些醉心的时光。

  故乡的端午节还会那样热闹吗,河床边还会有小丫采艾叶?那些艾叶可曾记得当年那个小丫头,采撷着你们,将你们奉为神灵。

  站在他乡望故乡,思念起老房子,思念起那久远的端午节。

端午节散文14

  对于桂林的印象,始于小学时期学的一篇课文《桂林山水》。虽然已过而立之年,校园时光早已远去,而课文中的部分语句我至今难以忘怀,尤其是文中的第一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于是乎“荡舟漓江“便成了我一个魂牵梦萦的梦。

  可毕业后的日子便像歌词写的那样: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后来结了婚,有了孩子,很多少年的梦想便就此搁浅。

  如今小孩大了,工作生活都没有以前的忙碌便想起趁着尚存的时光去看下童年时就慕名的漓江。

  6月10号带着刚满6岁的女儿跟着旅游团从广州出发。在车上听着导游对当地民俗文化的讲解,心中想象着“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好画卷。

  由于端午出行人数较多,六小时的车程开了近十个小时,在一片睡意朦胧中到了目的地桂林市阳朔县。

  来到阳朔的三天两夜中,感受了蝴蝶泉的美丽,银子岩的壮观;也体会了遇龙河飘游的轻凉惬意,聚龙潭的曲径迥然,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图腾古道的神秘和漓江的感慨!

  图腾古道——甑皮岩人与自然的和谐-

  图腾古道位于十里画廊的中心地。据说这里住着的是皮肤黝黑,身着兽皮的甑(汉语拼音zèng)皮岩人,导游把他们称作“野人”。相传甑(汉语拼音zèng)皮岩人是桂林人的祖先。 北有匈奴,南有南蛮。虽然知道今天我们游行中看到的“野人”应该是当地的村民装扮而成的',但充满地方色彩的风俗文化及原始味浓厚的表演着实还是另我耳目一新,帮助我好好普及了下南蛮文化。

  听着当地导游的讲解,我惊讶于古人面对大自然表现出的顽强和智慧。从类人猿到人类的转变,从直立行走到文字的出现,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每一次转变都是一次升化,都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和契机。无论沧海桑田,变化将是这世界永远的主旋律,惟有适应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的人才有改写历史的资格,才有享受成果的机会。

  漓江——让我充满充期待满目惆怅的地方

  漓江是我此次旅游的焦点所在。在6月10日前往阳朔的车上时就听导游说起这几天桂林大雨,漓江水很急,所以这几天都在封航,此番能否游成漓江就看我们的缘份了。11号早上得知的消息就是水位依然很高,只能先游其它的景点。

  直至于11号下午才接到消息明天可以游漓江了。便觉得一阵窃喜,觉得多年的心愿终于可以实现……

  12号走到漓江边上时才发现,江水的颜色真如导游所讲,因为下雨的原因已变得犹如黄河一般,再也没有小学课文中讲的那样“清、静、绿”的感觉。我想课文中描述的桂林山水的情境可能已然只能在课文中看到了。好在两旁的青山依旧在,只是绿水可能因为近些年游客的增加及生活垃圾的出现变得不复返了。

  乘坐在加有燃料的木伐上,身旁充斥着浩浩荡荡的旅游队伍,再也找寻不到“一叶扁舟横野渡”的情景了。我想这便是现代文明吧。

  事物总是不断进化的,一如与当地人民合影,当地人都会举个牌子告诉你:“合影收费10元”。 旅游搞活了经济,经济改变了生活。看来如果想要生活的好,还是要回到现实中多创造价值才行啊!

  此时便想起老生常谈的一句话:“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所有的事物”。只是“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这种情景或许只能出现在梦里了。呵呵。

  不管如何,漓江我来了!

端午节散文15

  一、神奇的老人

  居住北京的全国著名漫画大师方老--方成要回来了。这是十多天前就知道的信息。

  20xx年端午节前一天,多云、阵雨。临近中午,天晴了。这时候我接到电话:方老老人已到,共进午餐。

  当我驱车赶到阳光酒店碧玉兰房间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到方老端坐在正位。我疾步上前握着方老的手,向与我母亲同一个村的文化名人表达我的深深崇敬。

  席间,看着他惬意听着大家的谈话,不时举杯答谢大家的问候,老人耳聪目明,腰身硬朗,幽默风趣。我仔细注意到老人炯炯的目光、老人平滑极少皱纹的脸和老人两鬓的黑发。这是九十四岁的老人吗?

  于是,我端着酒杯走过去给老人敬酒:“方老,祝你您健康长寿!”

  老人朗声笑道:“好!吉祥如意,长命百岁不封顶。”

  大家都笑了。

  是啊,不封顶,这是极好的一个词。无论健康、寿命、友谊还是亲情,哪一样希望封顶呢?

  看着老人高兴,我又问:“方老,您长寿秘诀是什么?”

  老人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是我不念。什么也不想,每天慢跑50米,后写文章,用电脑打字,动脑筋,想开心的事。”

  哦!开心,动脑,动手,运动,这些就是方老长寿的秘方啊。

  像方老这样一个全国著名漫画大师、国家著名书法家,他的诸多作品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里,他的每次出行所处必定各地政府要员陪同的名人,这次回归故里,家族亲属接待方故意先不惊动官府,所以才有了我们端午节两天的陪同。

  能聆听到方老的长寿感言真是胜读十年书。后来我发现方老听力还是有点点问题。他告诉我:不戴耳机,感兴趣的他倾力听是能听到的,不感兴趣就不听了,大家说的时候,他看电视就好。

  “可是,电视上的字幕挺小的,能看到吗?”我问他。

  “能的,我还不用老花镜。”

  我知道了老人的养身之道,我也知道了老人长寿秘诀。也许,老人的淡定,大度,老人的良好生活习惯和科学的作息时间等等,都是我们许多人所缺乏的。

  你能想象得到方老84岁学习电脑,十年后的现在,老人可以熟练上网查找资料,流利快速打字吗?

  想起了四年前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专栏】采访方老的时候,电视上方老爽朗的笑着,著名电视主持人朱军似乎也被老人爽朗的笑声感染了,与方老一起开心笑着的镜头传遍了千家万户。

  这是一位神奇的老人。

  二、走近方老

  午餐之后,看方老有些疲惫了,所以特意安排老人去足浴,路上我想搀扶下他,方老回头笑着说:不用,我有三条腿。看到我不解,方老举了下手中的拐杖。原来如此,我们都笑了。

  乘坐电梯,我们来到四楼,给方老足浴的是一位湖南女子,唇红齿白很是动人,我们希望湘妹子小力一些,让方老小事休息。谁知道方老精神极好,一面洗脚,一面向我们讲起他年轻时候的趣事。

  方老说:“我以前不是学美术的',本来我是学化工的,后来,我有一位女朋友,两个人感情很好以后,她却不答应和我结婚。”

  我笑了,问他:“为什么呀?”

  方老说:“因为她大呀,她比我大几个月,她说女的不能比男的大,所以怎么也不肯和我结婚。但是却什么事都要我陪着她。挺折磨人的。”方老喝口水接着说:“后来,我就跑了……”

  “跑了?跑哪里了?是逃避吗?”我笑着问。

  “是啊,我跑上海去了。呵呵。”方老也笑了。

  “这一跑,到了上海就不再继续化工了。没有了工作,为了吃饭,就给人家画画,挣口饭吃。这一画就画了一辈子。”

  “哦!那是哪一年呢?”

  方老说:“很久很久了。那是1946年吧。后来朋友创办《观察》刊物,还为我开了漫画专栏,我的漫画记着生涯从此开始。”

  原来是这样。

  想着方老传奇的人生,听着方老的谈话,由衷感觉到这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是如此平和慈祥,风趣幽默,又平易近人。

  这样聊着,不知不觉半个小时过去了。

  实在不忍心让方老再说下去。毕竟九十多岁了。于是让方老闭下眼睛,稍微休息一会。湘妹子也懂事的放轻动作。没想到一会方老就睡着了。真是能吃能睡,难怪老人身体好又长寿啊。

  晚上,又和方老共进晚餐。这次来了几个善酒的人,大家乘兴多喝几杯。看方老足浴之后又睡了午觉,精神好极了。于是又少少喝了几口,兴致很高,酒酣情盛气氛热烈。于是说起几日后为方老祝寿一事。

  是啊,几天之后,方老就是九十四岁了。人生有多少九十四岁呢?难得这个诞辰能回到故乡进行。到时候又是怎样的热烈呢?

  夜幕下,驱车回到家里,望着窗外点点星光,心情难以平静,不由得乘着酒性写下几个字欲送方老:

  方老生日快乐!

  诚端金盏酒

  贺庆九四叟

  方兴童颜乐

  老来壮志酬

  生辰回故里

  日月赴京洲

  快意今生醉

  乐怀几世秋!

  三、方老赐字

  今天端午节了,将写给方老的生日贺诗稍加推敲,因为是藏头诗,几个固定的字出律了,苦思冥思都没有解决办法。心一横,算了,反正也没标明是五言律诗,不合律就当古体诗算

  了。这样原谅了自己。于是匆匆将诗记了下来就赶到鹰高文化公司刘总的办公室。方老正在那里奋笔挥毫。我心里非常高兴,可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吧。

  于是当方老休息的时候,把刚写的诗读过老人听,惹得老人非常开心,笑呵呵的说:“我非常喜欢诗,可是我不会,我就会打油!”说着自己笑了起来。

  老人真的非常爽朗。趁着老人高兴,于是我摘录了唐代诗人王勃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递给方老,索要他老人家的墨宝。方老说:“好,好”边说边站起来,我们赶紧上前搀扶。方老却说:“我先去洗手间,方便方便啊。”引来又是一阵笑声。方老也就笑呵呵方便去了。

  一会,方老出来。他先洗了手,就来到刘总早已铺设好宣纸的案台旁,选择了一只中号毛笔,轻轻蘸了墨汁,挥动毛笔写了起来。我站在方老身旁,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九十四岁老人写字。

  只见他老人家神情庄重,平心静气,仿佛把全身的力气集中到了手上,握笔的手一点不抖,非常平稳,随着笔势游走纸上。点、横、竖等每一个笔画都苍劲有力。一会功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经字跃然纸上,笔锋力透纸背。书写完毕,老人又题写了落款:“九四叟方成”。同行的族亲欧叔将方老的印章分别盖在前方、中间和落款处。

  我仔细欣赏着方老的墨宝,心想:我得到的何止是这几个字呢?方老的人格魅力都倾注在字里行间了。

  这一幅字画,将成我一个珍贵的收藏。

  20xx年端午节曾与94岁方成老人合影。现在的方老已经97岁了。他再回故乡已经比较艰难。只有在遥遥南方向着北京方老的方向,用方老自己的话为他老人家祝福:长命百岁不封顶!

【端午节散文】相关文章:

端午节散文11-27

端午节的散文05-17

有关端午节记忆散文12-03

端午节的散文15篇[推荐]06-13

有关端午节的散文(通用30篇)06-07

散文何以是散文?12-09

散文教学亦散文12-07

散文教学,要抓住散文特点,教出散文的韵味12-07

中秋散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