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什么

时间:2023-03-22 15:32:30 方宇 端午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什么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端午节的习俗,欢迎查看!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什么

  端午节来历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相传,这天,楚国贤臣屈原投汨罗江而死,众人划船追赶拯救,以驱散江中之鱼,担心鱼儿损伤屈原的身体,后来的龙舟赛即由此演变而来。

  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

  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端午的风俗习惯

  走亲访友

  端午节又称“闺女节”,同中秋节一样,是一年之中娘家人看闺女的两个特定日子。相传,古时端午是看闺女家的夏粮收成,中秋是看闺女家的秋粮收成,娘家人担心闺女在夫家受苦,看闺女也就是看生活情况怎样,是否还需要帮助。节前,娘家人的爷们带着粽子看闺女。长辈看女儿,同辈看姊妹。还有侄子看姑的,一看老人健康状况,二看表兄弟们是否孝顺、厚待长辈。现在,人们的生活已不成问题了,走亲访友主要是联络感情,拉近亲情,增进友谊;其次是互相探讨过家的谱气,寻找致富生财门路,但看闺女作为一项传统习俗延续下来。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用锅煮熟,端午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的嫩芦苇叶或宽幅竹叶,安丘西南山区用的是一种叫“菠萝叶”的宽幅树叶子,这些都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里面包装的食料来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在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子。

  祛病保健

  (1)门边插艾蒿,祛病驱邪。艾蒿是一种草本药物,有香气,有很强的杀菌能力,端午节采挖的艾蒿成色最佳,一次采挖晾晒保存,可享用多年。古人用艾蒿煮鸡蛋吃,可以防病治病。心事是很难隐藏的,

  把嘴巴捂住它就会从眼睛里冒出来。

  (2)佩戴“五毒兜肚”,小儿免生疾病。就是端午节这一天,农村妇女为儿童缝制“五毒兜肚”,图案为蝎子、蜈蚣、蛇、壁虎和蜘蛛五种毒虫,将五种毒虫绣在兜肚上给小儿佩戴,可以免生疾病。婶婶、大娘还将这种兜肚作礼品送给小字辈。

  (3)“躲午”避灾。古人认为五月初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这一天,未满周岁的孩子要到姥姥家过端午,称为“躲午”,意为有外公外婆保护,即躲开病魔恶鬼的侵害。

  (4)带绣荷包,系五彩线。系五彩线亦称“缠五丝”。孩子的生母和姑姑给孩儿绣五彩荷包,系红黄蓝白黑五彩线,分别戴在颈、手臂和脚脖上。五彩线代表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共同抵御灾病。也有说五彩线系死五毒,以保康健。

  等待第一场大雨发洪水时,将五彩物件抛入水中,意为让大水冲走瘟疫灾病。还有将五彩线抛入水中变蚯蚓的传说。据汉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又“五彩,辟五兵也。”又据清顾禄《清嘉录》记载:“结五色丝为索,系小儿之臂,男左、女右,谓之长寿线。”

  各个地方端午节的习俗有什么

  1、福建

  福州端午节的家宴必在中午,餐席上必有粽子、雄黄酒、荷叶包、米粉肉等。家宴后,幼儿穿新衣、红肚兜,佩戴用各色丝线织裹樟脑丸做成的诸如粽子、灯笼等形状别致、色泽鲜艳的香袋,还要洗菖蒲汤,有的孩子还要在口鼻之间贴一块雄黄烟熏的肥肉,然后由大人带着到江边看龙舟竞赛。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2、重庆

  重庆素有“巴渝大地”之称,所谓“巴”就是蛇,古时重庆人崇拜蛇,以蛇为图腾膜拜。以前蛇是不能吃的,但20世纪80年代起,重庆人选择在一年之中的端午这天烹制蛇羹,吃下以求保佑自己。

  重庆人吃蛇有很大原因是生育文化的影响,蛇作为图腾崇拜的象征,妇女相信在吃下蛇后便会繁殖后代,类似“有邰氏之女姜嫄,踩了巨人的脚印生了后稷”的传说。其他人也相信在吃了蛇之后,祖宗进入到身体里便会与自己同在。但蛇可不能肆意滥杀,也不能在自己家里烹煮,一般情况下是在打谷场上煮一锅蛇羹,全村人分享。

  3、广西

  广西南部地区,比如宁明、崇左、龙州等地,过端午节都要包凉棕,叫做“灰水粽”。包粽子前先到山上砍回一些诸如苦楝树等树木的枝叶,在阳光下晒到半干时就堆放到平地里烧,然后把得到的灰放到一个竹制容器里用清水冲滤。最后用过滤得到的棕黄色的水来浸泡准备好的糯米。

  经过浸泡后的糯米会在原来的香气中透出一股草木灰特有的清香,包出的粽子煮熟后多呈淡黄色或者棕黄色。

  4、广东

  广东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个头较大,外形别致,状如锥形。品种很多,有蛋黄粽子、什锦粽子、烧鸭粽等独具南国风味,久负盛名。潮州的双拼粽,自成一派,一头用咸料,一头则用甜料,一粽两味,故称“双拼粽”。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5、江苏

  端午这天,扬州人作兴吃“十二红”。哪“十二红”?红烧鱼、红烧肉、红烧鸡、红烧老鹅、炝黄瓜、炝莴笋、炝萝卜、刀豆、苋菜、咸鸭蛋、雪里蕻、烧大粉或粉丝。

  “十二红”之外,还有很多。比如这天,开浴室的均用菖蒲、艾叶烧水。水池里放了菖蒲、艾叶,水里发出阵阵香味,精神振奋,浑身舒爽芬芳,坊间称“洗艾水”。这一风俗有的浴室至今尚存。老百姓家也要买菖蒲、艾叶回来插在门上,据说有驱瘟除秽之功。

  6、安徽

  安徽省各地,城乡都是在端午节吃粽子,粽为亲邻间馈赠的礼品。皖西怀宁一带还吃“端午粑”。这种端午粑用精面粉和酒酿,放青桐叶或荷叶上,经过发酵后蒸熟,甜美清香,别有风味。和县一带,节日中午饭,谓之“赏午”,要喝麦酒,吃鲥鱼、干鹅等荤食。中午时,插筷子于庭中,以验正午。

  当涂一带,吃粽子,还吃“五红”菜,就是虾子、黄鳝、咸鸭蛋、苋菜、雄黄酒。有的地方,在这一天炒蚕豆给小孩吃,说是“炒虫蚁”,小孩就不会被虫蚊干扰了。皖西六安舒城一带,有谚语说:“端午吃个杏,到老不害病;端午吃个桃,到老不用愁”。

  7、浙江

  浙江嘉兴粽子历史悠久,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品种。淳安很多地方除了吃粽子,更多的地方是吃包子馒头类的面食,因为端午时节,正是当地小麦成熟之际,以往条件不好,孩子又多,所以赶上端午,用麦粉做包子馒头是最好的了,而且也只有端午才吃得到。

  有些地方吃鸡蛋、杀鸡、杀鸭也是趁过节之际吃得好一些,吃些平常难得吃到的东西。宁波老话讲,“忙做忙,勿要忘记五月黄”。以前端午节,老底子宁波人都吃“五黄六白”来过节。每年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什么】相关文章: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10-04

端午节的习俗有什么11-10

秋分有什么习俗11-03

立冬有什么习俗11-15

立秋有什么习俗09-18

立冬有什么习俗11-06

惊蛰有什么习俗11-10

大暑有什么习俗09-06

末伏有什么习俗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