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三伏天时间及三伏天养生学问
2014三伏天时间及三伏天养生学问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2014年的“三伏天”是7月18日至8月16日。
三“伏”
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按照中医的说法,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进入冬季后,这些病容易反复发作。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冬病夏治
夏季人体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最有利于去除一些寒气入侵的病根。
三伏贴。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现在的三伏贴,对古方进行了优化、加工,精选适合病情的、天然的、具有穿透温散等作用的中药,如白芥子、细辛等温阳化淤药材,经过炮制后,用药汁调匀,贴敷在人体的穴位上面,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效果。三伏贴是我国政府鼓励的民众预防疾病的方法,属于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
三伏灸,这种疗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通过有经验的针灸医生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
防暑常识
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不宜过量饮酒,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饮食不宜过于清淡。
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
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
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
夏养三伏
三伏天吃什么,在我国南北可有差异,北方一直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上海“头伏馄饨,二伏茶”,杭州“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吃个金银蹄”,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更多的南方地区总结为“头伏鸡,二伏狗,三伏甲鱼红枣肚”,韩国人也特别注重三伏进补,其理论是“以热制热”,让人体摄入丰富的营养,从而抵御暑气的.侵害。韩国传统的三伏天进补食品有:参鸡汤,狗肉汤,以及泥鳅、章鱼等水产。可见抓住时机,适当进补是民间生活智慧的共识。
夏练三伏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古代长期养生修炼的经验总结。现代医学证明,在炎热的高温天气中,人体内会产生一种应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对人体的伤害。由此可见人体本身有着适应不同环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锻炼身体,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认为养生修炼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练三伏要避开高温时段防中暑,这种锻炼方法对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别是年老体衰之人,或长时间生存于适宜温度环境的人和儿童,其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较弱,所以,这些人在伏天中还是避暑气为妙。
暑湿清补
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季人们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
在烹调方面,凉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营养,再辅以适量的醋、酱、葱、姜、蒜和芥末,可促进食欲和消化外,还抑菌、降脂、调血压。西瓜、苦瓜、冬瓜、黄瓜、丝瓜、番茄等瓜茄类果蔬有利尿补水的作用,是首选祛暑食物。
此外,夏天大量流汗会引起盐分大量流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离子储备量减少,从而影响胃液中盐酸的生成,不利于铁和钙的吸收,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
【2014三伏天时间及三伏天养生学问】相关文章:
三伏天养生要诀08-20
三伏天养生攻略07-04
三伏天怎样养生07-04
三伏天艾灸养生07-04
三伏天养生方法07-04
三伏天吃什么养生07-14
中医三伏天如何养生08-29
三伏天养生保健方法08-20
三伏天养生保健攻略08-20
三伏天保健养生原则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