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8月8日 谨记立秋小常识

时间:2023-08-09 10:15:39 炜亮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3年立秋是8月8日 谨记立秋小常识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变化。谚语有“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之说,是提醒人们不可对立秋盲目乐观,有时候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谚语说“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因此立秋后降温往往是由于下雨。这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得出的结论。 人们对立秋赋予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内容,因此众多涉及生活、生产的谚语都与立秋有关,作为生活小常识念起来既顺口、有趣,又充满了有益的经验和知识。

2023年立秋是8月8日 谨记立秋小常识

  雨水多 惹人乐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变化。谚语有“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之说,是提醒人们不可对立秋盲目乐观,有时候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谚语说“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因此立秋后降温往往是由于下雨。这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得出的结论。

  人们喜欢秋雨,因此有“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之说。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就下降一些,即“一场秋雨一场寒”。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民间认为标志着“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其后果为“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秋不凉 籽不黄

  古代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春节。因为谚语有“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之说,即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但还些地区有“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之说,因为“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立秋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即“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此外,在立秋节气中,提醒人们关注农事的谚语还有“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立了秋 把扇丢

  立秋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时期,因此,秋季养生非常受人们重视。最易做的就是“立了秋,把扇丢”,因为“一场秋雨一场寒”。天凉时,还应注意“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人们甚至认为“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在饮食起居方面,古人认为“秋天宜收不宜散”,并应“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还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这样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

  要早睡早起 莫贪凉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炎热。此节气中多加强夜里的睡眠时间很有道理,正好借此以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秋季早睡,完全符合“养收之道”的养生原则。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睡前可吃些养心阴的食物,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等,有益健康;睡前用温水泡脚,可助睡眠。

  “秋冻”,是顺应秋季自然收敛的养生需要的。适当秋冻可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过渡到秋凉,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环境,这对冬季常见的各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专家建议,在温差变化不是很大的初秋别忙着加衣,特别是青壮年,原则是 “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秋天也是锻炼孩子御寒能力的最好时段,增强他们的抗病能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专家提醒,初秋别给孩子穿得太厚,孩子极易因出汗而把内衣浸湿,待安静下来后,风一吹,就易感冒伤风。而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和气温变化灵活掌握“秋冻”,使其逐渐适应。但自身调节能力较差的幼儿、御寒能力减弱的老人、患有气管炎、胃炎、慢性病,以及体温调节功能差的人不适宜“秋冻”。

  同时,入秋之后,昼夜温差大,而人体免疫力极大降低。长时间吹空调、风扇,或是在比较凉的夜间睡凉席,都可能导致局部酸疼、腹泻等问题。而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很容易因受凉而复发。

  立秋的习俗

  ● 祭祀土地神

  因为秋天不仅是一个节气,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古代的农人种植庄稼都是看天吃饭,所以在立秋这天会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在西方国家也有着一些对应丰收的神明,例如丰收女神之类的。

  ● 啃秋

  《首都志》(民国)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的习俗,在立秋这天多吃西瓜,可以防止秋燥,于是久而久之形成了习俗寓意是炎炎夏日,酷热难耐,恰逢立秋,将其咬住。也有迎接秋天到来的意思。在有的地方也称其为“咬秋”。例如在北方的天津就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是香瓜,称其为“咬秋”。

  ● 贴秋膘

  在清代时,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将这天的体重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在古时,以胖瘦判断健康与否,瘦了就要补,补的办法就是首选吃肉,故谓之“贴秋膘”。因为夏天酷热,人们往往缺乏胃口,饭食多清淡,体重大部分都会降低一些,所以称其为称为“苦夏”。

  ●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因为有的地方地势复杂,平地少,山地多,三伏天特别是立秋前后,天气晴朗,故而利用房前屋后及窗台屋顶挂晒农作物。所以这个习俗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主要流行在江西、安徽、湖南等地的一些山区村庄。如今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成为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篁岭晒秋也被称为“最美中国符号”之一,每年吸各地众多游客前去赏秋。

  关于立秋节的历史演绎

  秋节,也称七节。时间每年87或8(公历)开始。《礼祀·令》中记载了在在周代时,立秋这日,天会亲自率领三公六卿诸侯夫,到西郊举祭祀少昊(农神)、蓐收(秋神)的仪式,以示迎接秋天。

  汉代仍然有这个习俗,据《后汉书·祭祀志》记载:

  “秋之,迎秋于西郊,祭帝蓐收,车旗服饰皆,歌《西皓》、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躯刘。杀兽以祭,表秋来扬武之意。”

  唐代时,每到秋这一天,在城郊区也要举行祭祀五帝的活动,据《新唐书·礼乐志》:

  “秋冬祀五帝于四郊。”

  《临安岁时记》中则记载了在宋代秋时,男都需佩戴楸叶,表示顺应时序。也有以秋吞七粒的风俗,明代的习俗与宋代的差不多,承袭宋俗。

  清代后,秋这天人们会用秤来称,称得体重与立夏所秤之数相,以验夏中之肥瘦,若瘦了就要进补,谓之“贴秋膘”,直到今日依旧还有这个习俗。

  自民国以来,在农村中,则还有以西、四季等农作物尝新、奠祖的风俗。

【立秋是8月8日 谨记立秋小常识】相关文章:

立秋要谨记的小常识08-09

立秋小常识:立秋早晚凉 中午汗湿裳08-08

立秋节气小常识08-03

朝立秋晚立秋谚语07-29

几号立秋07-05

立秋经典寄语08-06

立秋的谚语01-01

立秋的语录09-21

立秋习俗08-04

立秋的经典句子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