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习俗吃什么

时间:2023-06-21 19:41:02 夏仙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夏至习俗吃什么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夏至习俗吃什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哦!)

夏至习俗吃什么

▼目录▼
【1】夏至吃什么【5】夏至饮食养生
【2】夏至食俗地域差异【6】夏季需注意的10个禁忌
【3】夏至风俗活动有哪些【7】夏至节气由来
【4】夏至吃什么水果【8】夏至气象变化

夏至吃什么

  1、吃馄饨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2、夏至饼

  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中记载:“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人们不仅吃“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做薄饼,烤熟,夹着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俗称“夏至饼”

  3、夏至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这大概是因为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4、热面

  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5、夏至羹

  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6、豌豆糕

  夏至这一天,在老南京的风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骑坐于门槛上吃豌豆糕防百病。这项风俗的由来是因为夏令天气火热,人们多不思饮食,才让小孩先吃豌豆糕开胃。此外,老南京在夏至这一天还要吃碗凉面称称体重。

  7、夏至蛋

  湘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夏至日,将整鸡蛋煮熟,剥壳后加红枣煮汤吃,叫“吃夏至蛋”。湘南一带,主要是嘉禾、蓝山、桂阳于夏至当天早晨起来,将整鸡蛋煮熟,用红纸或红色染料将蛋皮染红,再用一个小网袋装上,系上少年、儿童的前胸,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将蛋吃掉。民间以为夏至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谚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烂。”

  8、新麦

  山东部分地区,夏至日有煮新麦粒吃的习俗,孩子们用新麦秸编的小笊篱,在汤水中捞取新麦粒吃,既尝新,又是一种游戏。

  9、圆糊醮

  “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的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丰收。因此浙江绍兴依然有夏至吃圆糊醮的习惯。

  10、粽子

  西北有些地区夏至吃粽子。在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11、麦粥

  江苏无锡的人在夏至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麦粥不仅是清香宜人、健脾养胃、老少咸宜的美味,能有效缓解人们“苦夏”时的`食欲不振,同时还可祛湿利尿,是夏至节不可多得的美味。

  12、苋菜和葫芦

  某些地区夏至当天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会到娘家吃饭,舅舅家就会准备苋菜和葫芦做菜,寓意吃了苋菜就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

  13、狗肉

  一些地方还流传夏至食狗肉的习惯。吃狗肉能强壮身体,史记云“秦人以狗御蛊,俗谓夏至宜食狗肉”。意谓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适宜食狗肉,以增强抵抗力。故在夏至食狗肉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14、荔枝

  除了吃狗肉之外,还有吃荔枝的习惯,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都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两者合吃不热。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适量。

  15、过水面

  山东各地在夏至的这一天里是要吃凉面条的,也就是过水面,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里捞面吃,对于小孩子来说已经不只是吃饭了,更是一种游戏,充满了乐趣。

  “夏至”

  6月22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民俗专家表示,夏至是农历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称为“夏至节”,在这一天民间有吃面条、食粽子、吃馄饨等众多习俗,并有“立夏日,吃补食”的民谚。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夏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称作“夏至”。《恪遵宪度抄本》中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王来华介绍说,夏至,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据称,夏至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旧时,古人十分重视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而宋代在夏至之日始,百官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用来驱热,香囊可驱蚊抑臭。

  王来华表示,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这天,除食面食外,我国有的地方要食凉粉、凉皮,有些地区还要喝凉茶,吃荔枝、吃茶叶蛋,一些地方还有食狗肉的习惯。

夏至食俗地域差异

  在中国不同地区夏至有不同习俗。比如在中国西北地区如陕西,夏至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而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在某些地区,夏至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饭的习俗。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话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里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不会疰夏。

  北京: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绍兴: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无锡: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漠河:

  漠河市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份,由于纬度高,使漠河地区在夏季产生极昼现象,时常有北极光出现,因此人们称漠河市为“中国的`不夜城”、“极光城”。漠河白夜产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天中,即6月15日—25日,此时漠河多出现晴空天气。

  山东: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岭南: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已不复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

  陕西:

  夏至食粽子等。

  返回目录>>>

夏至风俗活动有哪些

  1、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夏至祭神祀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以歌舞礼乐的方式,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故《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2、食夏至面

  自古以来,民间即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民谚还曰:“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因夏至新麦已收,古人夏至吃面有尝新之意。夏至面的做法,不是平常所吃的热汤面,而是过水面,古时候从井中打来清凉的并水,手擀面煮熟后,直接捞入盛满清凉井水的盆中,待面拔凉,捞入碗中,再浇上事先做好的调料和小菜。古人炎热的夏天吃清凉的过水面,有提醒人们注意防暑降温之用意。另外,古代民间用细长的面条,比拟夏至白昼时间长,正如人们在过生日时也吃面一样。为的是取一个好彩头。

  3、食夏至饼

  在古代,夏至之时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肉类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谓之“夏至饼”。夏至这天,古时还有食麦粽之俗,而且亦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4、夏至称人

  在古代,夏至日称人,以验肥瘦,可求吉利,故古时夏至称人习俗,表达了古人祈求美好的强烈愿望。

  5、给牛改善伙食

  夏至这天,古时还有给牛改善伙食的习俗。古人会在夏至日煮麦仁汤喂牛,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

  6、吃补食习俗

  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入犬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古时民间便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古代官府也停止办公事。

  7、互赠消夏之物

  夏至日,古代妇女有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之习俗。《酉阳杂俎·礼异》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这些皆为古代常用消夏之物,古代妇女以此相互赠送,来消暑避伏。

  8、祭神

  前言有说到,古代夏至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而这个习俗从周代就开始有了,朝廷除了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祈祝国泰民安。而各地农民则忙着祭祀神灵,以祈求风调雨顺。北方人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涝灾。宋朝时期,从夏至这天开始,朝中百官还要放假三天。时至今日,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习俗。

  9、煮汤给牛喝

  夏至日之后天气炎热,我们要改善自己的饮食,而在山东省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民谣说:“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意思是说夏至日煮麦仁汤给牛喝,这样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

  10、互赠折扇脂粉

  在古代的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成为制度。而在古代的大辽国,夏至日有妇女互相赠送折扇、粉脂囊,除去身上的汗渍味的风俗。《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夏至吃什么水果

  1、西瓜

  夏季消暑珍品,凉甜可口。西瓜具有清热消烦、止渴解暑、宽中下气、疗喉痹、利小便、治血痢、解酒毒的功效。

  注意:吃西瓜不能一次摄入过多,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

  2、猕猴桃

  猕猴桃具有解热、止渴等功效。含丰富的糖分、维生素C等营养素,尤其维生素C的含量远远高于梨和苹果。

  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3、香蕉

  香蕉性甘寒,味微涩,具有清热止渴、清胃凉血、润肠通便、降压利尿的功效。对于口渴、便秘等阴虚肠燥、血热气滞者是十分健康的食物。

  注意:香蕉不适宜脾胃虚寒、阳气不足的人食用,否则会引发虚火更旺。

  4、梨

  梨有生津止渴、化痰清火、润肺去燥的功能,适宜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燥结、高血压以及肝炎、肝硬化患者。

  5、火龙果

  火龙果是在5月、6月时的.时令水果,它的果实非常硕大,肉多汁多。由于火龙果在栽培的过程中接触的病虫较少,几乎可以不需要使用任何的农药就可以自然的生长,从理论上说是一种无毒、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是炎炎夏日里的馈赠。不过,事实上,更可贵的是火龙果的内在,排毒解毒抗衰老、养颜补血降血脂,应季而生,能够帮助我们防备和解决湿热带来的不少问题。

  火龙果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老少皆宜,在食用的时候机会没什么特殊的禁忌,只是对于一些体质比较虚弱的人群不能过量食用。成熟的火龙果颜色越红越难保存,因此购买后最好是能立即食用,这样才能充分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

  6、哈密瓜

  哈密瓜,性寒味甘,含蛋白质、膳食纤维、胡萝卜素、果胶、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磷、钠、钾等。食用哈密瓜对人体造血机能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可以用来作为贫血的食疗之品。如果常感到身心疲倦、心神焦躁不安或是口臭,食用哈密瓜都能有所改善。

  哈密瓜虽然不是是夏天消暑的水果,但是能够有效防止人被晒出斑来。哈密瓜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而这种抗氧化剂能够有效增强细胞抗防晒的能力,减少皮肤黑色素的形成。另外,每天吃半个哈密瓜可以补充水溶性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能确保机体保持正常新陈代谢的需要。

  7、李子

  正值吃李子的好季节。李子的药用历史已久,古人认为李子有美容养颜的功效。中医认为李子有生津、养肝、清热、利尿的功效,孙思邈说“肝病宜食之。”李子里面含有丰富的糖分,具有缓泻的作用,可用来治疗便秘。而其中所含的矿物质吃了有净血与造血的作用,可以强化肝脏和肾脏功能,可以治疗高血压与生理不顺。

  发热、口渴、虚痨骨蒸、肝病腹水者,教师、演员音哑或失音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者尤益食用。李子含高量的果酸,多食伤脾胃,过量食用易引起胃痛,溃疡病及急、慢性胃肠炎患者忌服。多食易生痰湿、伤脾胃,又损齿。故脾虚痰湿及小儿不宜多吃。

  返回目录>>>

夏至饮食养生

  一、清热解毒

  夏季天气炎热身体容易上火,经常会出现便秘、肌肤粗糙等问题。所以,必须清热解毒。在炎炎夏日我们可以多吃一些能够清热解毒的食物,这样才能帮身体降降火。

  西瓜:不仅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并且能利尿,帮助消化,所以,人们一定要吃些西瓜。西瓜汁中还附有人体所需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苹果酸、盐类,及其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

  绿豆:工作及其劳动之余,喝一碗绿豆汤,自有神清气爽、烦渴尽去、暑热全消、心旷神怡之感,这是因为绿豆起到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

  冬瓜:有很好的清热解暑功效。夏天多吃些冬瓜,解渴消暑、利尿。因其利尿,且含钠极少,所以是慢性肾炎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孕妇水肿的消肿佳品。它附有多种维生素及其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调节人体的代谢平衡。

  丝瓜: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历代医药典籍及其《本草纲目》皆说丝瓜能“清热利肠”。暑天吃些丝瓜汤,能消暑解热。做汤时烹煮时间不宜长,最好能保持丝瓜的鲜绿色泽。丝瓜皮及其丝瓜花一起熬水代茶,也有防暑解热之效。

  二、养心安神

  夏季由于气温升高,人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焦躁易怒的情况,免疫功能也会相应低下,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情况容易增加,因此夏季养生最重要的是注意养心。

  莲子:夏季最适宜养心,因为夏日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容易烦躁伤心,易伤心血。莲子芯的味道虽然比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养心安神的佳品,亦可壮肠胃。

  茯苓:中医学认为茯苓味甘淡,具有益脾健胃、安神、渗湿、消肿、利尿等功效,《神农本草经》曾把它列为中草药之上品,称茯苓“久服可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百合:百合入心经,性微寒,能清心除烦,宁心安神,用于热病后余热未消、神思恍惚、失眠多梦、心情抑郁、喜悲伤欲哭等病症。

  三、生津止渴

  进入夏季以后气温陡然上升,少了冷-凉-温-热的正常过渡,人体较难适应这种变化,容易出现气血运行失常、津液生发不足,造成疲倦、失眠、食欲不振、皮肤干燥瘙痒、咽喉疼痛、鼻燥多痂、眼睛干涩、便秘、小便黄赤等症状。所以生津止渴的食物不可少。

  番茄:番茄性平味甘、酸,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健胃消食、生津止渴、补血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效。大量的维生素C是人体结缔组织所需要的成分,它对软骨、血壁管、韧带和骨头的基层部分有增大其动力和伸缩自如能力的作用。

  乌梅:酸甘,性平,生津去火,醒脾开胃,能改善糖尿病引起的口渴咽干,缓解慢性胃炎所致的胃酸缺乏、食欲不振,也有解酒保肝的作用。取乌梅、桔梗、甘草各5克,每日一次代茶饮,治疗慢性咽炎疗效不错。

  杨梅:因为津气不足而导致的口干等症状的朋友可以通过食用杨梅来生津止渴,此外,夏天多食用杨梅还可以防止中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配方,除了直接食用杨梅,还可以用杨梅来泡制杨梅酒,杨梅酒不仅可以生津止渴,还可以调理五脏,消除烦躁之气。

  四、健脾除湿

  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常感觉胃口不好,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湿邪较重的症状,所以应常服用健脾利湿之物。

  薏苡仁: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寒湿泄泻。

  鲫鱼:补脾利水。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不宜油炸,不宜与荠菜同食。

  玉米:补中健胃,除湿利水。宜于脾虚泄泻,湿热泄泻。

  五、益气养胃

  夏季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也大,人们的饮食也发生变化,这样很容易让人的肠胃受到伤害。夏季应该给予肠胃更多的关注,要及早做好日常预防,不让“病从口入”。

  地瓜:地瓜具有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的作用。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白木耳:具有润肺、滋阴、养胃、益气的作用,无论肺气虚或肺阴虚者皆宜,实为补肺佳品。如《本草再新》就有银耳润肺滋阴的.记载。《饮片新参》亦云:白木耳清补肺阴,滋液,治劳咳。

  山药:性平,味甘,既能补肺虚,又能健脾益肾,肺虚之人,四季皆宜常食山药。《药品化义》中指出:山药,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调肺之功,治肺虚久嗽,何其稳当。

  起居养生

  生活起居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健康养生

  夏至前后人们身体明显感觉疲乏燥热和心悸气短,食欲也会明显下降。遵循以下几条养生原则,可让你愉快平安度夏。

  晚睡早起中午打个盹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力争每天午睡半小时左右,可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饮食清淡多吃点“苦”

  炎热季节饮食应清淡为宜,早晚喝点粥,可以生津止渴,补养身体。同时,苹果、葡萄、木瓜、枇杷这类平和的水果适合各种体质的人享用;除了饮食清淡,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

  调整呼吸整理好情绪夏天气温高,容易使人烦躁或倦怠,所以要保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脉的通泄。切忌情绪大起大落、为小事大发脾气,以免加重甚至诱发心脏病。

  运动宜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

  夏季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场地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会损阳气,还易中暑。所以,夏至养生歌谣:夏至心静自然凉,晚睡早起午休躺。暑伤津气炎热防,切忌饮食过寒凉。神清气和胸宽畅,户外防晒讲着装。

夏季需注意的10个禁忌

  1、忌:不开窗通风

  夏季不少人怕热,闭窗室内吹空调。

  其实,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而且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

  2、忌:常吃隔夜菜

  夏天,一些隔夜凉菜舍不得扔掉,经常第二天继续吃。但是,这样容易影响健康。

  夏天剩菜剩饭长时间放置,容易产生亚硫酸盐等有害物质,轻者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情况,重则导致食物中毒等问题。

  3、忌:渴了急喝水

  夏天出汗多,易口渴,很多人端起杯子猛灌水,这种方式也不对。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医师黄力在2014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一次性喝太多水,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造成血容量增加,很容易加重心脏的负担,使人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是对于心脏功能不好的人来说,天气炎热,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突然大口饮水可能引起血管迅速收缩,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衰等病症。

  夏天喝水要少量多次,每次在200毫升(普通茶杯一杯)左右。不要等到渴得难受再喝水。

  4、忌:冷饮不离手

  伤胃冷饮是解暑的必备神器,不过要是长期冷饮不离嘴,胃肠就受不了了。

  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继红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大量的冷饮进入胃肠道后,会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胃肠血液供应,削弱胃肠黏膜屏障的自我修复能力,严重还会诱发腹痛、肠易激综合征等不适。

  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的患者更不宜喝冷饮,因大量冷饮会导致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收缩会诱发心绞痛。

  5、忌:冲洗冷水澡

  炎热夏季,冲个凉水澡虽然可以降低体表的温度,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中日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医师黄力2014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解释,因为夏季出汗后,毛孔全张开着,这时候再用凉水一冲很容易感冒。

  在凉水刺激下,血管迅速收缩,还会引起血压上升、心脏供血不足等情况,尤其是有高血压的老人。冲凉水澡还容易诱发哮喘、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胃肠疾病。

  6、忌:整天不出汗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陈燕清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是多吃少动,容易形成脾虚湿阻的体质,这样的体质最需要锻炼出汗。

  例如,夏天早晚天气凉爽的时候,在户外锻炼半小时。年老之人可以选择太极拳、瑜伽等和缓运动,年轻人可以打篮球、踢足球,达到出汗的效果即可。

  7、忌:中午不休息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邢俊武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夏季昼长夜短,不少人会渐渐觉得晚间睡眠不足,如果经过一个上午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体力和精力的消耗可想而知。所以,夏季,午睡对防病养生也起着关键作用。

  8、忌:饮食摄入不足

  夏季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吃不好,营养不够,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导致疾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黄连珍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天再热,也要适当吃些瘦肉、鱼、豆奶、鸡蛋等。食欲不好时可变换一下口味,吃莲藕、冬瓜、丝瓜、西瓜、扁豆等夏令食品。

  9、忌:整夜开空调

  很多人睡觉喜欢整夜开着空调,但是这样做很伤身。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陈燕清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空调温度开得过低、一开一整夜这些行为极易使寒邪之气进入体内,损伤阳气,不要一味追求凉快。

  长时间吹空调、风扇会使寒气凝滞在身体里,使身体的气血运行受阻,很容易出现感冒、头痛、鼻塞、面瘫等病症。

  10、忌:情绪太激动

  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徐涛2020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气温超35°C、日照超12小时、湿度高于80%等,人体就会处于易激惹状态,“情绪中暑”发生的比例就会明显上升。比如因一句刺耳的话、一件不顺心的事便无比气愤、出口伤人、挥拳相向、行为不能自控。因此,夏季不仅要防身体中暑,还要防“情绪中暑”。

  可以给其他人打电话,倾诉、表达一下情绪。或者做一些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尤其一些年轻人可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把注意力从担心失败转移到积极行动、争取成功上。

  返回目录>>>

夏至节气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全年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同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隆冬。

  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我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夏至气象变化

  ◆气温降水

  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其后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这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夏至”是盛夏的起点。虽然还没有到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但离“入伏”也不远了。从“夏至”起,经过三个“庚日”,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

  ◆“立竿无影”

  在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会出现“立竿无影”奇景。“立竿无影”现象只有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才有,一年中都有两次太阳垂直射向地面的时刻。目前中国大陆设有5处北回归线标志,分别位于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

  位于广东省北回归线以南的`湛江、茂名、阳江、云浮、肇庆、江门、佛山、中山、珠海、深圳、东莞、惠州和汕尾等城市,一年中都可看到两次立竿无影。生活在北回归线上及其以南附近区域的人们,可于夏至日前后几天的中午在太阳下立根竿子,观察一下“立竿见影”如何变成“立竿无影”。

  ◆雷阵雨天

  夏至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一些地区或会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之后天气越来越热。

  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民间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返回目录>>>

【夏至习俗吃什么】相关文章:

夏至吃什么?10-16

形容夏至习俗的句子06-17

夏至最佳时令饮食吃什么05-08

立春习俗吃什么02-04

立冬习俗吃什么11-07

冬至习俗吃什么12-23

端午节的习俗吃什么06-21

广东人夏至养生吃什么好06-28

二十四节气夏至吃什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