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尾牙习俗的相关历史记载

时间:2022-03-25 16:18:50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

闽南尾牙习俗的相关历史记载

  尾牙,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传统节日,源于拜祭土地公的仪式。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闽南尾牙习俗的相关历史记载,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闽南尾牙习俗的相关历史记载

  祭祀土地公称为“做牙”,是闽南地区的一种民俗节令。一年中有好几次“做牙”,农历2月2日是福德正神(土地公)诞辰,祭祀活动称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十六都要祭祀,每年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的祭祀活动,俗称“尾牙”。此节与古代的互市有关。古时,商人们做交易前先拜祭土地公,还要款待客人和伙计。

  闽南尾牙习俗的相关历史记载

  闽南尾牙由来已久,早在清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乾隆《泉州府志》腊月十六日:商贾皆祭土地神,牲醴极丰。清乾隆《安溪县志》

  二月初二日:各村俱祭土地,名为做福。民国《南安县志》

  腊月十六日:商贾皆祭土地神,牲醴极丰。遍请亲友,以其品物。现代有关尾牙的描述和记载有《泉州市志》、《泉州民俗文化丛书》等地方志、民俗志。

  传统祭仪:拜“土地公”期盼来年平安兴隆闽南人过“尾牙”特别隆重,这一日过后,也宣告时间就快走向另一个年份了。民俗专家黄炳元先生回忆小时候一家人过尾牙的情景,“当天还没亮,人们就开始杀鸡宰猪、蒸刈包、蒸年糕,忙得不亦乐乎”。由于闽南各个地区风俗并非完全相同,祭拜所用供品也就有所不同,但在这个比较重大的祭祀活动上,传统供品中一定要有“三牲”和“五果”。

  为什么要供奉“三牲”和“五果”呢?以前,泉州家家都有养鸡养猪的习惯。鸡,有象征家,团圆之意。“鸡”和“基”谐音,“建基”就是“建家”。泉州很看重家的意义:鱼,象征年年有余;猪,和鸡一样象征家,喻指六畜兴旺,人丁兴旺、家庭满眷。另外,由于佛教吃素禁杀生,信佛的人就用面粉做成“三牲”的模样来供奉、祭拜。“五果”象征着金、木、水、火、土,比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些供品中,鸡和猪是必不可少的。

  当各种食物都准备好后,人们就在土地公神像面前加一张长桌子,把丰盛的贡品摆好。供奉的食物顺序也很讲究,一般在桌子最前方放一壶酒,并排三个小酒杯,杯子中斟满酒。接下去是鸡、鱼、猪“三牲”和“五果”,最后才是其他的食物。

  通常祭拜者都是一家中地位比较高的或年纪比较年长的,在家中有威望的人。祭拜前,祭拜者站在中间,面对土地神鞠躬或磕头,点一炷香插在神像前,说一些吉利的话语,请土地神享用供品,然后站到一边。香的燃烧表示土地公在享用贡品,一家人须静静站在两边,不允许大声说话和走来走去。尤其不能站在供品的中央,这是大不敬的。

  待香燃烧大半后,祭拜者就再次企求土地爷保佑一家平平安安,生意兴隆等等。然后开始烧金纸,放鞭炮。烧的金纸越多越好,鞭炮也是越多越好,越大串越好。一来是各家各户要祭祀“土地公”,再者商家老板们也要置办宴席招待辛苦一年的伙计、学徒。“从前,小孩子们盼望过年就是从尾牙这一段时间开始的。

  尾牙宴:从“吃尾牙面忧忧”到充满温馨感激的企业活动

  旧时的商家店主,俗话叫“生意人、买卖人”,尾牙这一天,供奉完神明后,商家、地主晚上要招待自家的雇工与仆婢,那些供品就成了雇工与仆婢的美味佳肴。另外在尾牙这一天,商家、地主一般会给他们分发奖金红包,还有明年是否要继续雇用,也要在这天做最后的决定,所以有“尾牙既是慰劳日,又是相送日”的说法。尾牙宴最后一道菜一般是一盘鸡,如果明年要“辞头路”(闽南语,解聘)哪一个雇工,就将鸡头朝向谁,如果有不止一个“辞头路”的人,就拿起筷子夹起鸡头分别朝向将解聘的雇工。要是不想解聘谁的话,就把鸡头对准自己。

  在传统家庭中,不管是农民、渔民或者其他人也都要通过焚香祭拜向神明表示感谢,以祈求来年能够有好收成。所有祭祀活动结束后,当晚一家大人小孩就围在一起吃刈包、润饼等。刈包就像现代的肉夹包,是一种外形似荷包的面包,里面一般夹“三层肉”(闽南语,指瘦肉与肥肉相间的肉)、“土豆灰”(闽南语,炒熟的花生碾末)、咸菜、笋丝等;润饼也叫嫩饼菜(和其他地方的春卷差不多),是用润饼皮卷包土豆灰、虎苔(闽南语,一种海藻)、肉丝、胡萝卜、豆芽菜、笋丝、豆腐干等等,卷起后外形有点像一捆包着的铜钱,刈包、润饼菜等在当时既是不敢多求的伙食改善,又寄托着民众对新一年平安发财的祈愿,是尾牙的应节食物。

  扩展资料:尾牙来源

  旧时闽南地区传统民间过年,多随古俗,农历腊月(即十二月)十六要做“尾牙”,所谓尾牙就是本 年最后的.一次祭祀,民间置办祭品上供福德正神,即“土地公”,并祭祀十方无主游魂(俗称“门口尪”)。这纯属封建迷信,借此祈求鬼神保佑。

  “尾牙”这天晚上,闽南有个习俗,凡有雇佣店员、伙计的商行店主都要备办一顿丰盛的晚餐,宴请全体员工,席间,老板对来年聘用人员的变动采取多种形式给予表态以示去留,如对不称职者要予辞退,便在宴席上将一盘鸡的鸡头对准那位员工的席位,意即解雇;或是对要辞退的伙计,在其席位前反排筷子,意即辞弃;还有一种是老板亲自向那位准备解聘的伙计敬酒,表示辞行。这些不动言词的辞退风俗,却令人感到十分尴尬,也闹出过不少吵架责骂之事,后来便逐渐废除,改为通过介绍人转达辞退之意。

  “送神”,即“送尪”,就是送“灶君公”上天。据《礼记·祭法》中记述,灶被列为祀典的七祀之一、受到天子和庶人的供奉。《敬灶全书》说:“灶君乃东厨司命,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漳州地区传统民间就是据此古俗,于送神那天在灶头换上一张用红纸刻印的新“灶神”,上面横书“司命灶君”,中间是神像,两边一副对联:“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上供三牲祭礼,并供奉花生糖、麻片糖、生花等糖果伴以祭祀。这是传统民间循古俗而进行的另一个迷信活动。

  在祭灶送神这个活动中,闽南地区传统民间还流传有两个传统:一是“官三民四”,即官家于十二月廿三送神上天,而平民百姓在十二月廿四举行。原因看来是官家多有作恶,需提前送神上天求得灶君奏报时多说好话,这叫“恶人先告状”;二是“男不拜月,女不拜灶”,祭灶送神须由男人主祭,以显示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

  尾牙习俗

  腊月十六做“尾牙”

  旧俗农历二月初二日做“头牙”,一般商家,渔民及海陆运输者,每月初二、十六均有“做牙”之俗,一直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称为“尾牙”,以与二月初二日“头牙”相对应。

  俗谚有云:“尾牙先生,送神长年”。意即到了“尾牙”这一天,村中私塾就停馆了,学生不必再上课,塾师也要回家过年了。

  “尾牙”这一天,普遍有供奉土地公和门口公之俗,而城乡店家行交商号,均要以丰盛三牲礼品孝敬土地公,焚香点烛,祈求明 年生意兴隆,然后烧金纸冥币,燃放鞭炮。

  入夜以后,东家设宴款待伙计,以酬谢伙计们一年之辛劳,大家纷纷人席,丰盛菜肴也已摆出,但此时所有伙计,面对丰盛宴席,却毫无欢颜喜色,反而个个提心吊胆,惴惴不安,大家睁开双眼,注视着东家手中所提的酒壶,究竟今晚要为谁斟这头杯酒,只见东家脸上露出笑容,提起酒壶,慢慢地朝着某一个伙计面前的酒杯,将酒慢慢斟下,此时那个伙计顿时垂头丧气,有的面如土色,双眼珠泪随东家壶中酒液同时滴下,其他伙计同时投来同情、怜悯的眼光。原来这一杯头斟酒,东家为他先斟,就表示明 年不再雇用他了。因有时明言不好意思,故而设下此俗,所以过去每年店东虽设酒筵款待伙计,但因有此俗例,所以菜肴再好,也无心品尝,到了头杯酒斟后,被辞退者心伤,其他伙计虽然松了一口气,但物伤其类,说不定明 年轮到自己饮此头斟酒,所以总也无心品尝桌上的佳肴美馔,故俗谚有云:“尾牙无好顿”,原因即在于此。

  后来店东们也颇觉此能使大家扫兴,有点煞风景,为避免一开席就使伙计失去兴致,后来改用出金鸡之楼,这道“金鸡”待酒席临近结束才端出,而由头家亲自接下摆上桌面,鸡头对准谁,就表示明 年不再雇用他了。

  在酒席上这么耍花样,终究使人扫兴,以后就改用在年终的红包里表明,在红包的纸上直接写明。因某种原因,明 年另请高就云云。

  做尾牙之俗,一直沿续下来,并同辞退职工之事分开,所以大家开怀畅饮,宾主同乐,至于辞退职工,国营有国营的制度,私营有私营的办法。企业家可以辞退职工,职工也可以“跳槽”,自由得很,完全同尾牙脱钩。

【闽南尾牙习俗的相关历史记载】相关文章:

数控实习报告记载10-17

孔子语录原文记载09-16

立冬闽南谚语11-03

闽南茶文化11-10

医院见习实践报告记载10-31

各国妇女节相关习俗资料11-11

圣诞节的习俗相关内容10-23

公司章程的记载事项和内容09-13

闽南茶艺小姐的基本要求11-12

工龄是看社保还是看档案记载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