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饺子夏至面的由来

时间:2020-10-13 12:58:45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

冬至饺子夏至面的由来

  冬至包子夏至面从小就听说过,听说也就知道了,却从来没有问过为什么。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冬至饺子夏至面的由来,希望大家喜欢!

冬至饺子夏至面的由来

  冬至饺子夏至面的由来

  冬至包子,也有的地方不吃饺子而吃馄饨。也有人还要喝酒,俗称饺子酒。

  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寒风刺骨的日子里,薄薄的耳朵自然是最最不抗冷的,所以人们在冬至这天喝酒吃饺子。喝酒是为了暖身子,吃饺子是怕冻掉耳朵,“饺儿”谐音“胶耳”。

  冬至传说之一吃“捏冻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饺子的俗称。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入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过去北方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冬至传说之三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四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夏至是一年之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从这天开始进入三伏,每伏十五天,是全年中最热的时节。

  看电视节目说夏至时节,新麦下,用新麦做面条吃,有尝新之说。

  还有老者说取长寿之意,我认为这与夏至没有关系了。

  又查了一些资料,大体了解了。

  夏至食面,用面(条)之长状夏至之长昼。可用寿庆吃面讨长寿彩头之俗进行印证。

  古书《二十四节气解》说:“阳极之至,阴气始生。日北至,日长之至,影短至,故曰‘夏至’。”赵之珩说,我国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夏至食面,一般指的是面条。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菜熬面、肉丝面、油渣面、三鲜面、片儿川、肉丝炒面、过桥面及夏季的麻油凉拌面等许多品种。北方则主要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食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延伸阅读】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有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在古代,夏至人们都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苍天保佑灾消年丰;在现代,因为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却是烧烤模式的开始。人们从夏至开始改变饮食,面条因为热量低、便于制作成为家庭饮食的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不管是南方的阳春面、干汤面、担担面、过桥面……还是北方的打卤面、臊子面……都是对中国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对生活的希翼。

  做为北方人,夏至,我首选一碗鸡丝凉面,热面出锅,过上三四遍凉水,配上鸡丝、黄瓜还有自制的卤子,伴着小麦的香气,有那么一股小时候在奶奶家大门口,吹着小风吃凉面的味道……

【冬至饺子夏至面的由来】相关文章:

冬至饺子送祝福精选12-11

冬至饺子日记100字11-20

冬至包饺子200字日记11-20

冬至包饺子日记100字11-20

冬至吃什么馅的饺子10-21

冬至饺子的经典语录11-18

冬至汤圆的由来及传说10-22

冬至吃饺子的广告词12-18

冬至饺子祝福语8篇12-10

冬至包饺子的日记200字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