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创始于2003年,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指定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如下为2017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7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时间
2017年2月28日 二月初三 星期二
2017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主题
暂未出台
2017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宣传资料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的信息
“宅基地”、“福利分房”都是住房保障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它们是低生产力水平下保障“人人有房住”的制度。依靠市场配置住房资源,并不等于说人人都只能依靠自己的收入买房子住,也不等于说人人都只能靠市场化竞争、自主分散决策来获取住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保障每个人都有房子住,政府要实施一些特殊的政策措施,帮助单纯依靠市场解决住房有困难的群体。这个政策体系的总称,就叫做住房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都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
住房保障制度,简单说,就是在社会发展中,买不起房子的人也得保障他们有房子住。这是一个文明社会起码的目标。因为住房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这是市场经济下政府必须提供的一个“公共产品”。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多种住房保障形式。村民在集体划分的“宅基地”上自行建房。市民则分类解决:高收入者面向市场购买商品住房;中低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者购买“二限房”;最低收入者租住政府提供的廉租住房等。
调查内容
居住条件,人们很容易和住宅面积联系起来。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在90年代到2000年的户均居住面积:瑞典是72平方米,英国为97.9平方米,法国是86.4平方米,日本92平方米,美国177.5平方米,原苏联72.4平方米,那么中国现在的城市户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65平方米国。可是在二、三十年以前,我们的居住环境还是比较简陋的。
在80年代,中国的人均居住面积还只有3.6平方米,而现在的人均建筑面积已经达到30.1平方米。乡村的土坯房,已经被别墅式的砖瓦房取代;内蒙古的游牧民族,也已经在定居的草场盖起了幢幢小楼;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城市规划带来的拆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断的变化。
宜居指数
城市宜居不但包括良好的经济环境,也包括舒适的居住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国城市宜居指数2005年度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城市宜居指数为65.7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国内的城市普遍存在低收入群体的宜居满足度较低、城市宜居的细节不足等特点。
调查显示,六成多的居民目前所居住的第一居所的户均面积在80平方米以下,人均居住面积只有30.1平方米,这一数据与建设部确定的小康社会居住目标的`城镇人均35平方米还有一定的差距。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城市居民用于度假、休闲的第二休闲房产或者度假房产的比例还不到8%,在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上,各个城市都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宜居城市要考虑城市居住人群各个阶层的多样性与平衡,而这种多样性正体现了城市是否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本次调查显示,投资者对于城市宜居性的评价(70.3分)高于普通居民(65.7分)。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收入的居民对于城市宜居性的评价也存在差异,家庭月收入越高的群体,对于城市宜居性的评价越高,收入越低的群体评价越低。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城市的宜居性水平普遍不高,宜居指数最高的城市不到70分,甚至有个别城市宜居指数不及格,与公众的要求还有距离。
附:古代居住环境一览
汉武帝的上林苑
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有北方园林特有的大气豪迈。司马相如在《上林赋》写到: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镐涝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上林苑之气势可从管中一窥。
苏舜钦的沧浪亭
沧浪亭以水环园,在围墙森森的苏州园林里可谓独一无二;此外,将亭内的山和亭外的水联系起来的是条复廊,唐代的皎然和尚曾说“诗有六至”--至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至近而意远;至放而不迂。沧浪亭里的这条复廊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徴明的拙政园
拙政园在风格上与昆剧的魁首《牡丹亭》极为相似。它的造园规模和造园构想,都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春风拂拂,春水漫漫,留连于亭台楼阁之间,一如留连光景。拙政园雍容华贵、优雅大方。文徵明设计了举世闻名的拙政园,玩物亦能存志,精致生活培养的是一颗高洁的心,花园之内,林林总总的自我了断总是如同花开花落一般风淡云轻。
【2017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相关文章:
2017世界水日图片11-12
2017世界环境日主题08-14
2017小学世界环境日主题班会08-14
2017小学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08-15
世界海洋日活动策划方案201708-15
2017学校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08-15
2017读书日活动主题-世界读书日的简介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