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诗词带赏析

时间:2022-12-24 01:28:54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立夏诗词带赏析

  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那么关于立夏诗词又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立夏诗词带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立夏诗词带赏析

  立夏诗词带赏析 篇1

  暑旱苦热

  宋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译文】

  清风没有力量驱赶暑天的炎热,那西坠的太阳仿佛生了翅膀,飞旋在山头,不肯下降。人们个个担心这样干旱江湖大海都要枯竭,难道老天就不怕耿耿银河被晒干?高高的昆仑山有常年不化的积雪,遥远的蓬莱岛有永不消失的清凉。我不能够携带天下人一起去避暑,又怎能忍心独自一个,到那儿去逍遥徜徉?

  【赏析一】

  诗围绕暑热写。暑天的清风是最受人喜爱欢迎的,但诗说清风本来能送凉,现在却无力驱除热浪,表示对清风的失望,加深暑热给人的难受。诗用了一个“屠”字,令人叹为观止。诗人在用这字时,不言而喻是把风当作了刀。古人把风比作刀,都是说寒风;贺知章“二月春风似剪刀”,歌颂的是风的巧,与说风的凛冽属不同的范畴。王令在这里把风比作刀,是寄希望于风,表示对热的强烈憎恶。次句与首句一样,也是故作拗折。日落后天就会凉快一些,可太阳偏偏仿佛胶住了,动也不动,犹如生了翅膀,飞上了山。“着翅”二字,固然是由神话传说日中有三足乌而后世往往以“金鸟”称太阳联想而来,但王令首次运用,充满生新感。落日飞上天当然是假象,却很深刻地表现了盼望太阳赶快坠落、凉爽快些到来的心理,大似后来《西厢记》中张生盼日落,说太阳黏在天上,“捱一刻似一夏”的迫切难忍的心情。

  颔联转入议论,还是表现“苦热”,又照应“暑旱”。三伏干旱,其热尤盛,天旱得久了,眼前的小河小沟便都干涸,但干旱似乎没有尽头,使人们不禁担心连江海也将枯竭。暑天正是庄稼生长最需要水的时候,如此干旱,收成即将无望,生计将出现危机,于是诗人由担心变成对上天的责问:“天难道不怕银河也会因此而干枯吗?”这联虽是议论,但由地上的江海而想到天上的银河,思路广阔奇特。

  颈联宕开一层,由热想到避热。现实中既然没有可以躲避的清凉世界,诗人的思绪便飞向了虚幻的神仙世界。他想到神仙居住的昆仑山顶常年有雪,那海上仙山蓬莱岛,四季阴凉。对热想冷,由暑思冰雪,是诗人常用的构思,如杜甫《早秋苦热堆案相仍》:“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履层冰。”王令由冰雪而进一步扩展到神仙所居地的高寒,更为奇特。人间苦热,属意仙境,诗意到此似乎已尽,王令却又把思路猛地拉回,说即使有神山仙岛、清凉世界,但不能与普天下人一起享受,自己决不会独个前往。这尾联直接展示诗人广大的胸怀,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完全一致,也是他“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助于天下”(王安石语)的品质的表现。同时,“手提天下”,又展现了诗人勃勃壮志,及睥睨天下的豪情。

  王令这首诗力求生硬,想象奇特而不怪谲,在宋人诗中比较少见,诗既有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济世拯民的思想。

  【赏析二】

  王令(1032——1059),字逢原,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他是北宋有远大抱负和卓越才华的优秀诗人,在极其短暂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480余首有价值的诗作。

  王令的诗风,或清新,如《舟次》;或豪放,如《暑旱苦热》、《龙池二绝》等。其古诗,大都格调高古,诗语奇险,深受唐代诗人韩愈、孟郊诗风的影响。《四库总目提要》评王令的诗道:“磅礴奥衍,大率以韩愈为宗,而出入于卢仝、李贺、孟郊之间,虽得年不永,未能锻炼以老其材,或不免纵横太过,而视倨促剽窃者流,则固倜倜乎远矣。”这可谓一语中的。王令的《张巡》酷似韩诗,而《秋居》等则分明是受了孟诗的影响。

  这首《暑旱苦热》是王令的代表作之一。全诗想象奇特,气势恢宏,发抒了诗人愿与天下共苦难的豪情,显示了其博大胸襟,体现了其雄健瑰奇的诗风,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称之为,骨气苍老,识见高远。

  【赏析三】

  诗的开篇便不同凡响:“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前句写“清风”——凉爽的风对驱暑显得无能为力。乍看,这似乎不合风能驱暑的常情,其实,这正是诗人的匠心所在。这样写,固然是指清风小而无力驱暑,而更主要的是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旱之甚,酷热难当。这句中的“屠”字下得尤为精妙。“屠”,是杀掉的意思。“屠得热”,既使“热”人格化了,又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恨暑热的情感。若将“屠”字改为“驱”或“消”,诗句固然也通,而艺术效果则远不及“屠”来得好。诗人的另一首诗《暑中懒出》中的诗句“已嫌风少难平暑”反映的内容与这句诗差不多,但写得不如这句诗形象生动有力。后句写太阳迟迟不肯落下,以落日穿上翅膀飞上山来加以反映,也较为形象生动。

  读这两句诗,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种情景:时值酷暑,大旱不雨,小河干涸了,土地龟裂了,禾苗枯萎了,而太阳又偏偏不肯下山,炎气蒸腾,热得人们坐立不安。

  如此暑旱酷热是怎样造成的呢?诗人认为这是由于老天爷的缘故,于是续写出了:“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这里的“天”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它不痛惜“河汉”(指银河)干涸,这与人害怕江海枯竭的心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字里行间渗透了诗人对老天爷的憎恨之情。应该说,“人固已惧江海竭”这句还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人们最害怕的还不是江海枯竭,而是因暑旱酷热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无力解决的生计问题。这也就紧扣住了诗题“暑旱苦热”中的“苦”字。“河汉干”诸语,想象瑰奇,令人拍案叫绝。

  如果说,这首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暑旱酷热,反映诗人憎恨“热”、“天”之情,那么,后四句则重在发抒诗人愿与天下共苦难的豪情,显示其博大的胸襟。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昆仑”是我国西部的高山,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蓬莱”是古代传说中渤海三座神山之一。这些都是诗人心目中无暑旱酷热之苦的清凉世界。诗人由“暑旱苦热”想到昆仑、蓬莱等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这是极其自然的。如此清凉世界对饱尝暑旱酷热之苦的诗人产生的吸引力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诗人想到更多的是:“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不能将整个世界拎在手里同去,又怎忍心只身独往那清凉世界昆仑和蓬莱山呢?这里,诗人尽情抒发了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豪情,显示了其博大的胸襟。“手提天下”诸语,想象奇特,气魄宏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在王令的诗集中,我们还可以找出一些与此相类的诗句来:“长星作慧倘可假,出手为扫中原清”(《偶闻有感》),“终当力卷沧溟水,来作人间十日霖”(《龙池二绝》其一)。与王令同时的韩琦的《苦热》一诗中也有与“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内容相似的诗行:“尝闻昆阆间,别有神仙宇……吾欲飞而往,于义不独处。安得世上人,同日生毛羽?”其想象力也较强,但气魄远不及王诗宏伟,艺术感染力也不如王诗强烈,这是不言而喻的。

  【赏析四】

  《暑旱苦热》是北宋诗人王令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暑旱酷热,抒发诗人苦于暑热,憎恨“热”、“天”之情;后四句意为尽管昆仑有积雪,蓬莱常遗寒,诗人也不忍心舍弃天下,独自一人前往,重在抒发诗人愿与天下共苦难的豪情,显示其博大的胸襟。

  【赏析五】

  这首诗很是为艺林激赏,南宋的刘克庄称此诗“骨气苍老,识度高远”,近人陈衍更是在《宋诗精华录》认为,长吉比之不免侧艳。孤岛时期的钱钟书,很是羡慕王令手提世界的雄阔,他写给李宣龚的诗《酷暑简李拔可丈》有联说“应指中天呼曷丧,欲提下界去安之。”就是化用王令的这首《暑旱苦热》,表达了对侵华日军的仇恨,对国土沦丧,人民惨遭蹂躏,而自己却无法报国杀敌、救民水火的痛苦郁愤且又愧疚的心情。后来,他又在《宋诗选注》里面对才高命短的王令大加赞叹,认为他是宋代气概最阔大的诗人。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这是一种救世的胸襟,是一种忧乐天下的抱负。昆仑山和蓬莱仙岛固然是清凉世界,但自恨不能救天下人于火坑,因而不忍游其间。其思致和他的另外一首《暑热思风》里的“坐将赤热忧天下,安得清风借我曹”是一致的。

  与之相反的,还有一种人生态度,比如苏东坡在《百斛明珠》里面记载一则柳公权的故事:“贵公子雪中饮醉,临槛向风曰:‘爽哉此风!’左右皆泣下,贵公子惊问之,曰:‘吾父昔日以爽亡。’楚襄王登台,有风飒然而至,王曰:‘快哉,此风!寡人与众共耶?’宋玉讥之曰:‘此独大王之风,庶人安得而共之?’,不知者以为谄也,知之者以为风也。唐文宗诗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柳公权续之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惜乎,宋玉不在旁也。”临风而立,或觉爽快宜人,或感衣单身瑟,天子与草民的感受肯定是不同的。宋玉婉而讽,而柳公权只为讨皇帝的欢心,所以苏东坡对他很不满意,认为他“有美而无箴”,在《补唐文宗柳公权联句》中增加了“愿言均此施,清阴分四方。”的教诲。类似的揭露,周汝昌先生在笺注杨万里那首“老农背脊晒欲裂,君王犹道深宫热!”诗时援引周密的《武林旧事 禁中纳凉》,其间的对比,获得了惊心的效果。

  对于热的感受,似乎有一个传统,如《诗经云汉》里面说“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我心惮暑,忧心如熏”,其中的“惔、焚、熏”,仿佛九个太阳在头顶上爆炸,仿佛一把火在嗓子眼里面燔烧,烧得你口渴,烧得你疲惫,说文里面也有“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这种“蒸”、“烘”、“烧”或“烤”的状态,使人有暑雨祁寒,民生多艰的怨嗟。然而,

  对热感的锐敏捕获,众多的诗人里面,我最喜欢的还是杨万里的两首诗,《暮热游荷池上五首》的其二和《五月初二日苦热》不论“追凉不是浑闲事,烧眼生憎半幅霞”还是“掀蓬更无风半点,挥扇只有汗如浆”。总之,热的状态,热的质感,于“烧眼”、“生憎”、“更无风半点”、“只有汗如浆”的对比映衬之中变得形象而又活跃起来。

  立夏诗词带赏析 篇2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赏析

  诗人描绘了一幅写意的夏日休闲图:四月时节,初夏时分,庭院深深,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帘映红了虚堂。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正是中午时分,一觉醒来,耳边传来黄莺儿时断时续的啼叫声。

  品鉴这些古诗和名句,给人带来美的精神享受。夏至已到,茂盛之时节来临,同时暑热升温,雷雨增多,宜劳逸结合,注意安全和身体健康,调节至生活状态。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宋·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赏析

  正气凛然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立夏”于山中会客,应客人诗韵写下了此诗,让我们领略到诗人闲适隐逸、高雅志趣的`一面,“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以诗会友、淡饮浅酌、知音和弦、修身养性、心情舒畅,确为优秀家风的典范。

  《立夏》

  宋·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赏析

  诗人赵友直的父亲于广州抗元死难,他冒死舆尸归葬,后隐居眠牛山。“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孟夏之交,暑热骤来,日照充足,陇田里翠麦生机盎然,园林里雨过天晴,正是梅子成熟期,好一幅万物茂盛的农耕田园图。

  立夏诗词带赏析 篇3

  《立夏前二日作》

  陆游(宋)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

  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

  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鉴赏

  立夏时节处于谷雨时节之后,立夏与人们来说,代表着春去夏来,农作物也进入蓬勃的生长期。

  且看宋代作者陆游是怎样来描写自己眼中的立夏时节,“晨起披衣出草堂”初读此诗的第一句就被鲜活的生活场景扣住了心神。

  “轩窗已自喜微凉”作者并没有道出立夏时节的气候的变化,此句却间接的说出了夏日清晨气温还是清爽喜人的。

  “回念春光无限好,只怨千杯难消愁”作者的愁是身在“旅途”的怀念之情。“残红一片无处寻,分付年华与蜜房”百花的艳丽已无处可寻,分别给了绚丽的.光阴还有辛勤的耕耘,表达了作者对于岁月如水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希冀。

  立夏诗词带赏析 篇4

  《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省坟客夔适逢此时凄然感怀》

  陆游(宋)

  松阴系马启朱扉,粔籹青红正此时。

  守墓万家犹有日,及亲三釜永无期。

  诗成谩写天涯感,泪尽何由地下知。

  富贵贱贫俱有恨,此生长废蓼莪诗。

  鉴赏

  生活在时迁事移中变化,但诗在“通变”中说着不变的真理。

  在陆游这首标题冗长的“感怀诗”中,最打动我的是:“富贵贱贫俱有恨”和“泪尽何由地下知”。

  通俗易懂的.诗句,自人生洞察中道出最简明的事实,不论谁都有出世,也都要谢世。富贵者的入骨之恨不外是富贵为何永享不成,而贫贱者的不平之恨也无非是贫贱为何摆脱不能。

  由恨而哀,但泪水流尽,也不会有一个地下人得知。此诗题作“凄然”,却全然表达了“模写事情俱透脱”的通达诗境,表明作者对普世真理的揭示。

  而以一首《歌》说了同样真理的莎士比亚,要晚陆游数百年才高呼出:“帝王蝼蚁同化尘埃”。

  立夏诗词带赏析 篇5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南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鉴赏

  这是抗金英雄辛弃疾难得的充满温情的作品之一,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出一幅山水人家其乐融融的画卷,溪水潺潺,具有强烈的代入感,仿佛可以体会到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闻到每一缕香。

  通过这寥寥数语,把我们带回到父母在堂,兄弟戏耍的.童年时光。不妨在这个夏天,去到乡野,再次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溪头卧剥莲蓬”时听取蛙声一片,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抚平城市动物的伤。

  立夏诗词带赏析 篇6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唐)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鉴赏

  全诗由夏夜纳凉的感受和怀念友人的心情两部分组成。

  开篇就是遇景寄咏,细品却不止是单纯写景,同时引出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巧妙运用了“忽”、“渐”一快一慢二字,传达了夕阳西下与清月东升给人的直观感受,表现出作者内心活动的一种快感。

  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源自身心两方面的'惬意。接着又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延展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的侧耳倾听之共鸣。写荷写竹恰是夏夜给人的最真切的现实感受。

  继而作者又想到此处该有音乐,“欲取鸣琴弹”以即景却因慵懒“欲取”而未取,由“鸣琴”牵惹起了挥之不去的波心起微澜的怅惘。不由得令人忆起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之绝响,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纳凉过度到怀人上来了。

  此时此情此景,作者是多希望有老友在侧畅谈品奏、共度良宵。可枉然期待友不来,难免就生出些惆怅,乃至把“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进了梦乡,居然就在梦中与故友相见了。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余味萦绕不绝。

  看似写一种闲适自得的个人情趣和无知音的小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涵,然而写各种感觉虽刻画无痕却细腻入微,诗味盎然且回味无穷。具有素朴的形式美和意境美。

  立夏诗词带赏析 篇7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赏析

  王维晚期隐居终南山,过上了亦官亦隐的生活,吃斋念佛,弹琴赋诗,生活十分悠闲。“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生机勃勃、画意盎然,相信所有人都羡慕这种生活吧!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赏析

  小院幽深寂静,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竹帘,映红了虚堂。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正是中午时分,我一觉醒来,耳边传来黄莺儿断续的啼唱。

  睡时有清风入帘,醒来有莺儿啼唱,幸福!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赏析

  此诗写山亭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想想“满架蔷薇一院香”,所有的炎热都一扫而空啦!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赏析

  正值初夏,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这样的生活,诗词君只想说:好想要。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赏析

  诗人安家乡间,正是初夏时节,乡间风光好不悠闲。池塘里水满时就看着白鹭们嬉戏,那幽深的青草处,青蛙不停鸣叫,到处都是生机勃勃,醒来再喝一杯茶,这生活,夫复何求呀!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赏析

  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

【立夏诗词带赏析】相关文章:

关于描写立夏的诗词10-12

辛弃疾中秋诗词赏析03-20

李煜诗词写作赏析11-17

立夏小学生古诗词05-05

精选元旦诗词赏析06-05

中国诗词大会题库2017(带答案)01-21

纳兰容若唯美诗词赏析02-26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03-18

描写秋天早上的优美句子带赏析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