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的传说
关于“火把节”,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动人的传说。
古时候,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个城堡,城堡里住着一个土司,他生成了一双老鼠眼、扫帚眉和一张鲢鱼嘴,配上那尖凸的下巴,一张干瘦的脸上布满了麻子,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黑煞神”。这“黑煞神”无恶不作,手下养着一大帮家丁、打手,残暴地统治和压榨着彝族人民。他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生孩子要向他交人丁税,上山打猎要交撵山租,下河捕鱼要收打鱼捐……各种苛捐杂税,逼得人民实在喘不过气来。为了反抗这个“黑煞神”的残酷统治,人们曾多次举行起义,但是,土司坚固的城堡难以攻下,许多人被抓去活活地处死了。
有个聪明能干的牧羊人,他的名字叫扎卡,想出了一个智取土司城堡的办法。他暗中串连了九十九寨的贫苦人民,决定从六月十七起,将各家各户的羊都关在厩里,每天只喂点水,不喂草料,饿上七天七夜。起义的人就在夜里赶造梭标,削好竹签,磨好砍刀、斧子,又在每只山羊角上缚上火把,大家约定在六月二十四晚上起义。到了这天晚上,当月亮还没有露面,山箐树林里的微风轻轻地吹起的时候,只听得一声牛角号长鸣,就以第一支“火把母”为号,此时各路起义人马立即将羊厩门打开,点燃千万支缚在羊角上的火把,驱赶羊群向“黑煞神”的城堡进攻。
那数不清的羊群早已饿坏了,便借着火光,争先恐后地忙着上山抢吃树叶、青草。扎卡率领起义的人民,勇猛地向城堡冲杀过去,鼓声和喊杀声震天动地。“黑煞神”急忙登上城堡一看,只见满山遍野成了一片火海,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城堡的人们,已经开始攻打城门了。“黑煞神”命令家丁、打手死守城门,自己却悄悄地钻进地洞,准备逃跑。此时各路起义大军已攻破城堡,蜂涌而入。人们到处找遍,可就是不见“黑煞神”。后来,扎卡将大管家抓来审问,怕死的大管家跪在地上磕头哀求饶命,并带领扎卡一行来到土司躲藏的那个地洞口。
扎卡便叫大管家先下洞里叫“黑煞神”出来投降。这个平时狐假虎威的大管家竟吓得魂飞魄散,一下子便瘫倒在地,爬不起来。众人正在张望,突然,从地洞里飞出一把匕首。扎卡眼明手快,挥起一砍刀,将匕首击落。
扎卡和众人见“黑煞神”死活不出来,便决定用火把烧死他。于是一声令下,千万支火把立即将地洞的周围堆成一座小山,只见熊熊的烈火燃烧得更旺,片刻间,地皮也被烧得通红通红的,那作恶多端的土司“黑煞神”就这样葬身在火把之中。为了纪念这次反抗暴虐统治斗争的胜利,就定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为“火把节”。
那数不清的羊群早已饿坏了,便借着火光,争先恐后地忙着上山抢吃树叶、青草。扎卡率领起义的人民,勇猛地向城堡冲杀过去,鼓声和喊杀声震天动地。“黑煞神”急忙登上城堡一看,只见满山遍野成了一片火海,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城堡的人们,已经开始攻打城门了。“黑煞神”命令家丁、打手死守城门,自己却悄悄地钻进地洞,准备逃跑。此时各路起义大军已攻破城堡,蜂涌而入。人们到处找遍,可就是不见“黑煞神”。后来,扎卡将大管家抓来审问,怕死的大管家跪在地上磕头哀求饶命,并带领扎卡一行来到土司躲藏的那个地洞口。
扎卡便叫大管家先下洞里叫“黑煞神”出来投降。这个平时狐假虎威的大管家竟吓得魂飞魄散,一下子便瘫倒在地,爬不起来。众人正在张望,突然,从地洞里飞出一把匕首。扎卡眼明手快,挥起一砍刀,将匕首击落。
扎卡和众人见“黑煞神”死活不出来,便决定用火把烧死他。于是一声令下,千万支火把立即将地洞的周围堆成一座小山,只见熊熊的烈火燃烧得更旺,片刻间,地皮也被烧得通红通红的,那作恶多端的土司“黑煞神”就这样葬身在火把之中。为了纪念这次反抗暴虐统治斗争的胜利,就定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为“火把节”。
火把节传说故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地域化。所谓“地域化”就是各个故事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从地名、人名到故事内容都反映各自地区的特点。
2.支系化。所谓“关系化”就是各个彝族支系都有自己的火把节传说,而且这些传说或多或少都是反映自己支系在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3.影示化。所谓“影示化”就是这些传说故事是暗示某时某地的善恶之事和人的影子,作为广大民众反抗意识的一种宣传和传承的巧妙的凭借,得以在各个历史时期流传。
4.具体化。所谓“具体化”就是这些传说故事中的人和事在部分传说中将其具体化。例如除了部分反映人与神的斗争外,有些传说则具体为与诸葛亮和慈善夫人等有关,有些地名也具体化等。
5.民意化。所谓“民意化”就是这些传说故事的人物和事件集中体现各地的民众意愿。例如不满封建王朝采取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政策;有些地区抗议土官的淫威,歌颂追求爱情的自由。
6.现实化。所谓“现实化”就是这些传说故事有的将故事中的人和事件具体为近代社会发生的历史事件。
总之,火把节的传说是彝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彝族人民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凝聚了彝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反映了彝族民众的世界观,即鲜明的阶级性和是非观,歌颂勤劳、勇敢、智慧、团结、安定、忠贞、无畏、自信、自强等等的优秀品格。
各个传说故事像一串串闪光的珍珠镶嵌在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回音壁上,光彩夺目。它又是一首首赞美火把节的颂歌,永远回荡在彝族人民的山寨深谷中,一代一代地传承吟诵。从遥远的蛮荒时代到今天的文明世界,老人唱着它走向祖居地,小孩唱着它走向老年,火把节不知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欢歌笑语,它又是维系彝族人民之间情感的纽带,陌生的人们在节日中相识,结仇的人们在节日中言和。
从火把节的传说中可以看到彝族先民对于火的认识,他们把火看成是巨大的力量,并且能够用来清除污物,用火作为清洗性的手段,它可以烧毁或消除可能导致死亡的疫病,消除一切物质和精神上的有害因素,能净化一切,可以净化牲畜、庄稼和人体的邪气。人们认为火是圣洁的,公正的,有力量的。人们往往在有争议需要发誓时说:“当着火说,当着太阳说”,把火和太阳比作神来看待。太阳和火都给人们带来光明温暖,一切假的丑恶的都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一种思想就意味着一种理论的构成,彝族“火把节”的来源就是建立在火是圣洁的,火有净化的作用这种思想基础上的。
彝族人认为正是因为火的净化作用,才使人们去掉身上的罪孽,冤魂的`纠缠。成为神所庇护的人,效法祖先,忠于传说,这就是彝族先民的德操。在他们的幻想中,既然火是圣洁的,火有净化人的作用,火对于活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人死时也离不开火,因此人死后只有经过火化才能去见自己的祖先。人们认为人被火化时,不是失去了,而是人变了。人的灵魂只有经过火的净化才能去和祖先团聚,在彝族先民的原始思维中,这才是“火”文化的着力点。
彝族的“火把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生存的渴求,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生面临的一对矛盾。而彝族先民在“万物有灵”的祭坛上找到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契机。
有关火把节的传说数不清道不完,除了经过收集整理刊登在报纸杂志上的以外,民间流传的各地、各支系、几乎都有。
【火把节的传说】相关文章:
火把节的来源传说及习俗风情03-12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有什么样的传说06-08
白族火把节09-21
火把节是哪个国家的02-26
中秋的传说07-11
中秋传说06-17
颐和园的传说06-07
除夕传说07-19
除夕的传说02-05
火把节是什么民族的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