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中伏末伏几天

时间:2020-09-08 15:18:47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

2017年初伏中伏末伏几天

  2017年初伏中伏末伏是哪几天呢?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这天是这年的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

  2017年初伏中伏末伏几天

  2017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共40天

  2017年7月12日~2017年7月21日 为初伏 10 天

  2017年7月22日~2017年8月10日 为中伏 20 天

  2017年8月11日~2017年8月20日 为末伏 10 天

  2017年三伏天时间一共持续40天,从2017年7月12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

  三伏贴是什么

  三伏贴,又名天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源自于清朝。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中医学观点认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贴敷,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主要成分:元胡、细辛、麝香、白芥子、甘遂,姜汁等。

  三伏贴的来源故事

  在中国的古代,只有三伏温灸和疤痕灸,尤其是立秋的前半个月更是一年中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上至达官贵族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都会用艾来做保健,最次的也是用艾蒿煮水泡脚,最主要的就是这么几个穴位,大椎,身柱;关元,肚脐和中脘;肾俞和八髎;这是温灸的常用穴位,足三里是疤痕灸的主穴;艾蒿泡脚必须泡到出汗为止!始于唐朝,发展与宋朝,盛于明清!衰于清末!绝于近代!

  适逢盛世,三伏贴在中医的复兴道路上是异军突起!三伏贴由三伏扩展到了三伏头十天三伏后十天,即所谓加强型三伏贴!各大医院中医科夏天创收盼三伏,冬天创收盼膏方!三伏贴那叫一个忙!各科室闲杂人员等全力以赴支援中医科战三伏!冬天的膏方那叫一个贵,动辄成千上万!少则八九百快!当然,这些治疗方法是有效的`,但是也不能太过头!

  三伏贴的功效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配合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冬病夏治对于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采取三伏天外贴敷药方法,是祖国几千年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是现代规范治疗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冬季因为气温、气压偏低,这类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达到痊愈的目的。

  疾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夏治”是选择夏天炎热季节,采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些天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亦可配合针刺、汤药、磁药叠加等方法,可以减轻冬季发病的症状。


【2017年初伏中伏末伏几天】相关文章:

2017初伏是几号介绍12-19

2021清明放假几天法定几天03-19

考研考几天03-01

西方圣诞放假几天10-23

交完社保几天可以查询10-25

2021清明放假法定几天03-16

染发后几天可以洗头10-10

纹眉毛几天可以洗脸10-05

交完社保几天可以查询的12-11

劳动法年假规定几天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