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暑节气养生事项
大暑炎热,养生刻不容缓,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大暑节气养生事项,仅供参考!
1.男士:
(1)炎炎盛夏,小心暑邪来袭
根据传统中医学理论,阳邪是由火热之气化成的,只在夏季出现,是夏季的主气。一旦暑邪入侵人体,腠理便会打开,汗液分泌也会随之增多。出汗过多导致体液减少的现象,中医称之为伤津。这种疾病一般伴有口干舌燥、大便偏干、尿液偏黄、心烦意乱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很有可能会因为超过生理代谢的极限而损伤元气,从而引发身体乏力、气短寡言等“热病”症状,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昏倒、休克甚至死亡。
其实以上所描述的皆是中暑的症状,这些症状大多是由于身体在过分暴露于高温环境后,体温调节体制产生障碍所导致的。所以在大暑期间,应该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即使烈日炎炎,中暑也是可以预防的。这一时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锻炼身体,保证充分的营养摄取,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果蔬。进行户外活动时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适时涂抹防晒霜,戴太阳镜或者遮阳帽,打遮阳伞,并携带一小瓶水以便即使饮用,另外可携带一些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药品。
(2)心理暗示,可降体温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约有16%的人在大暑时节表现出行为异常或者情绪上的不稳定,尤其是中老年人。这种现象又称为“夏季情感障碍”。被这种病症侵袭的人群可能情绪上会显得比较烦躁,喜欢乱发脾气,心态不好,行为异常。医学界认为这种病症与气温、汗液分泌、睡眠长短以及饮食状况密切相关。如果气温超过30℃,日照时长高达12小时,就更容易引发情感障碍。加上汗液的分泌增多,人体的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这将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进一步导致情绪和行为上的异常。
现在心理学研究发现,心理暗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的生理功能。因此,发生夏季情绪障碍时,不妨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调息静心,常如兆雪在心”是古代夏季养生所推崇的原则。所谓“心静自然凉”,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保持平和的心态,切忌过于激动、急躁和愤怒。当天气太热让人心烦气躁的时候,可以尝试一下心理暗示,回忆一些发生在冬天的事情,把注意力从炎热的天气转移到想象的图景之中。或者在房间里面挂一些有清凉感的风景画。
2.女士:
(1)不要穿得太少
为了贪图凉快,许多年轻女孩喜欢穿小背心和超短裙;其实这样并不能达到比较好的降温效果。研究资料显示,如果人体身处18℃~28℃的气温中,大约有70%的体温会通过皮肤辐射、对流和传导散发出体外;当人体的温度与气温相当时,人体便会完全靠汗液的分泌来散发热量;而当气温超过体温(36.8℃左右)时,皮肤不仅不能散发热量,反而会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热量。因此,倘若衣着过于单薄,不仅达不到降温的效果,反而会使体温升高。
要想夏季凉爽,可以选择一些吸湿性较好的衣物。经过测量,当气温处于24℃,相对湿度在60%左右时,蚕丝品的吸湿率约为10%,而棉织品约为8%,在所有的衣物材质中,合成纤维的吸湿性最差,吸湿率不到3%。所以夏天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真丝、天然棉布、高支府绸等面料的衣物,以达到吸湿降温的效果。
(2)警惕“空调病”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变暖的加剧,空调已经越来越普及。空调给人们带来了快乐,消除了暑热,但是也让人们困扰,因为它引发了一种心的都市病—“空调病”。
长期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的人,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一、应该选择带有换气装备的空调,每天早晨和傍晚都要打开窗户通风换气。
二、不宜让通风口得冷风直接吹到身体。汗流浃背时尤其要避免吹冷风,以防降温过快而引发疾病。
三、空调的温度不宜调得太低,最好控制在26℃左右。另外,最好把室内外的温差控制在6℃~8℃左右。
四、适时交换空调的温度,幅度保持在3℃~5℃左右。这样一来,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就会“紧张”地自我保护,能增强抵抗力。
五、离开有冷气的房间外出前,要先去阴凉的地方一会儿,等到身体适应了外面的气温再到阳光下活动。
六、当写字楼的中央空调温度较低时,最好穿上长袖衣服,切忌裸露关节,以免引发关节病。
3.老人:
“过度牵挂”有害健康
随着年岁的增大,老人们时常会把感情生活的重心放在儿女身上,而且十分容易表现出儿女的依赖;但是对儿女的过度牵念会使老年人的精神过度紧张。尤其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因为过度焦虑而发病。专家建议,时常因牵挂儿女而心神不定的老年人,应该注意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免伤及身体。
首先,在于儿女沟通时,老人们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关心要适度,给儿女保留适当的个人空间。
其次,老人们可以经常探亲访友,发掘自身的兴趣,从其他人那里获得一定的关怀和慰藉。
最后,老人们要学着进行自我调适,感觉郁闷、慌乱、焦躁时可以看些电视娱乐节目,或者听些舒缓的音乐,或者做几个深呼吸,让心情平静下来。
大暑节气养生事项【2】
1、防“火”:
三伏天,外湿入内,使水湿困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而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祛暑化湿健脾的食物为宜,如冬瓜、黄瓜、绿豆、赤小豆、薏米等。三伏天饮食上还应注意多吃祛火的食物,如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由于天儿热,很多人休息不好,睡眠质量不高。此时,人们往往容易让人火气上升,如: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在不过度的情况下,“喜”能够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
2、防伤湿:
大暑正值中伏,此时南方地区降雨不断,空气温度乃全年之最。湿易伤脾,且易与暑热相兼为患。湿热交蒸,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不适、四肢无力、食欲不振;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
3、防中暑: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阳气最为旺盛之时,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人,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因此,要注意不可在常时间在太阳底下暴晒,烈日当头时不要出门,勿做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的睡意。
4、防受凉:
酷暑天气,人体毛孔开放,出汗较多,此时阳气大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因此,要防“阳暑”,也要防“阴暑”。古人讲,“夏不欲穷凉”,过度贪凉可致“热伤风”,而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受寒后常使病情加重。
【大暑节气养生事项】相关文章:
大暑节气养生09-18
大暑节气饮食养生07-25
大暑节气养生要点06-06
总结大暑节气的养生原则07-26
大暑节气吃什么养生07-24
大暑节气必备养生小常识07-24
小暑节气养生注意事项07-07
二十四节气大暑养生06-02
二十四节气大暑养生09-19
2023年寒露节气养生注意事项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