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传说》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16 23:59:34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反思

  闪光点:(缺点永远放在优点后面,这是我对学生的态度,也是提升自己信心的重要办法。)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反思

  一、激情的老师点燃了学生的激情,成就了激情的课堂.

  课如其人.我的课堂,激情永远不会缺席.热情开朗、积极乐观的我,总是用一颗阳光的心来爱孩子,爱教育.我一直喜欢白居易的这句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喜欢看云的这句“要想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必须首先要有感。”更喜欢“要想让学生走进文本,教师必须先走进文本。”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初,我用自己饱满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他们身心愉悦地走进文本中。课中,引导学生体会桓景斩妖除魔的原因时,我声情并茂地讲解:“是这可怕的瘟魔,让原本一个个和和睦睦的家庭变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让学生从特意营造的氛围中与主人公同呼吸,萌生出对瘟魔的憎恶。桓景除魔时精彩段落朗读时,我的“激动”也刺激学生“动”了起来。课尾,我引导孩子回忆这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鼓励他们在学会复述能力的同时,把这个传说讲给你想告诉的人。“在很久很久的将来,我要把这个美丽的传说告诉我的后代……”这充满童真童趣的话语,不正是激情课堂的最佳诠释吗?

  一堂课,老师激情饱满,身心投入,学生神采飞扬,鲜活灵动,课堂能不迸发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吗?

  二、个性朗读拉近了老师、学生、文本的距离,三者交融为一体。

  《课标》指出,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读中独特的个性体验。设计教案时,我尤其注重孩子朗读能力的训练。侧重找出本文中关键的句、段进行理解、体会、朗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尊重孩子的个别体会,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声情并茂地读。本文中,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的过程是重点。我让孩子们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并试着写出自己的体会。在抽生个别谈了体会后,将自己深刻的体会放到句子中读。

  片断1:

  句子:“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他经历千辛万苦才见到费长房。

  生2:我从一个“又”体会到他翻过了许许多多的山,趟过了许多的河,磨破了许多的鞋子。可是他仍然坚持不放弃,永不言败,最终见到了费长房。

  生3:我从“终于”这个词体会到他的艰辛,他的不容易……

  师:体会得多么深刻,把这样的体会融入句子中,读吧,读吧……

  抽生个别朗读(瞧,小文表情丰富,入情入境,朗读时,声音时而抑,时而扬,揪住了所有听者的心。)

  掌声自然响起。

  师:精彩,在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桓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情景。

  师马上引读: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生接:一座又一座山 师:趟过了——生:……

  (一张张小脸表情生动,如临期境,抑扬顿挫的朗读声此起彼伏。教师、学生、文本都因为这真情的朗读而深深地交融在一起。)

  三、追问让课堂迸发出不可漠视的非凡魅力。

  课堂需要追问,需要巧妙地有策略地追问,这样或许会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片断1:

  “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生:我体会到他翻过一座又一座山,非常辛苦。

  师追问:是一座山吗?

  生:不是。是许多座。

  师继续追问:从哪个字看出来?

  生:我从又字可以看出他翻过许许多多的山。

  (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体会“又”字的精妙,有技巧地指导学生朗读时可注意重点强调“又”。)

  生:我从趟过一条一条河感受到他特别辛苦。

  师追问:为什么?

  生:可以想像有的河河水湍急特别危险,冬天河水冰冰凉凉,他却坚持趟过一条又一条河,多么不容易呀!

  片断2:

  课件出示桓景与瘟魔搏斗的场面。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此时此刻,桓景的眉毛都竖起来了,他拿起剑冲向瘟魔。可以看得出他非常愤怒。

  师追问:为什么愤怒?

  生:瘟魔害死了桓景的亲人,还害死了好多乡亲。因此,桓景一心想杀死瘟魔,他不怕艰辛去学艺,他在学习时心里都在想早点杀死瘟魔。今天,他终于可以为民除害了,可以亲手杀死这可恶的瘟麻,所以他看着瘟魔时表情是愤怒的。

  (精彩呀,太精彩!为学生这一精彩的回答喝彩,同时也暗自庆幸自己有此一追问,才让课堂中有了这一生成的美丽。可见,适当的追问真的能令课堂迸发出让人不可漠视的魅力呢!)

  四、对学生学法指导贯穿课堂始终。 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是关键,怎么样在公开课上也能如平常课,展现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呢?

  片断一:

  请学生找出费长房教桓景除魔办法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然后……”

  师:在写作或说话中,恰当地使用上这些表示先后次序的词语会使表达的意思更有条理。

  请用上“先……接着……然后……”说说他们除魔的准备工作。

  师:能够灵活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学习中,这就叫——学以致用。

  课前鼓励孩子搜集重阳相关的诗句,课堂快结束时,生展示。

  师:利用多种方法,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不足之处:(在深刻认识自己缺点同时,每日三省:今天你的缺点改了吗?今天你的课堂进步了吗?今天你的亮点增多了吗?)

  一、找到了语文知识训练点,但没落实到位。(典型的想到没做到)

  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有点平均使力,教案设计得虽然不错,但实际操作中却出现卡壳。

  片断一:

  桓景拜师的艰辛,学艺的刻苦都有一个重点词——“终于”。孩子们都谈出了自己对终于这词的理解体会,此时水到渠成就应该让学生学以致用,进行造句训练。明明看着台下娟提醒应该用“终于”造句的,可是偏偏还是把这一重要的训练给忘掉了。哎!哎!遗憾得要命呀!

  反思:(十年从教生涯,镇上、区上、市上公开课无数次,应该不会紧张了吧!为何会忘记这一重要环节呢?可能源于昨天在三班试讲过,时间特别紧张,所以今天想拉快节奏,因此才偏偏把最重要的一个知识训练点给落下了。哎,学生不同,学情不同。本以为上两个班可以预告试讲是好多人羡慕的事,可偏偏却令自己慌乱了阵脚。)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精选重阳节的传说09-06

重阳节的故事传说03-03

重阳节的起源与传说09-06

重阳节古老传说09-05

重阳节的传说大全09-26

重阳节与骊山的传说06-29

重阳节的神话传说09-04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范文09-05

重阳节的传说100字10-23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