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香港习俗
清明节即中国传统节日24气节之一,始自唐代以前。每年农历三月的清明节日,人们慎终追远,上坟扫墓,拜祭先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清明节香港习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清明节香港习俗 篇1
清明是香港的重要节日,港人会到祖先坟前,焚烧香烛、冥镪,奉祭物多为水果、鲜花、烧猪或白切鸡。港人时常为避免人多挤迫,习惯提早数星期拜山,并不一定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
早在港英时期,中港边界纵然自从国共内战结束,执政之后守护深严,但每逢清明,位处中港边界的沙头角禁区多会有限度地开放,让人到沙岭坟场拜祭;190年至1970年代中前期,中国仍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不少人亦会在清明节,以祭祖为借口回乡,人人身穿多层衣服,携带异常大量的日用品,用以接济乡间亲友,粤、港火车票亦会出现抢购潮和抄黄牛票的情况。
近数十年,香港人为先人清除坟前杂草时,有人相信“火烧旺地”的风水说法,放火烧杂草,结果引发多宗严重山林大火,备受社会关注。2007年更有团体要发动“清明无山火誓师大会”,呼吁市民勿再放火除杂草。
台湾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一,所以清明节也因地而异,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湾的清明节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105天,台湾的漳州籍人清明节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台湾清明节习俗和闽南差不多,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为止。
清明节香港习俗 篇2
贴挥春
挥春是粤语中的叫法,实际上它指的就是过年时贴的春联、门联、福贴等。但近年来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的渐渐不再仅限于春联、年画,取而代之的是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舞狮、舞龙灯
舞狮、舞龙灯等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但在市区街头上很难看到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吃港味年菜
最具港味的招牌年菜当属“盆菜”,这道菜是在盆状食器内加入鱿鱼、冬菇、花胶、大虾、发菜、红烧猪肉等丰富食材一起炖煮而成,象征合家团圆、满堂吉庆的寓意。而“发菜蚝豉”则是使用发菜与牡蛎干一同焖煮而成,取发财好市之寓意;象征年年高升的年糕,更是香港春节期间少不了的`传统美食。
香港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全盒”来招待客人,以象征吉祥圆满之意。内有数小格,装有多样带有好兆头的糖果小食,例如瓜子象征抓银子、糖莲子象征连生贵子、糖莲藕象征佳偶天成、糖椰丝象征有爷有子、油角象征荷包满满等,真可谓是美味与美意兼得。
团年饭毕逛花市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
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讨“利是”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亲人之间不可缺少的习俗。
【清明节香港习俗】相关文章:
关于清明节习俗手抄报:海南省清明节习俗10-25
清明节习俗手抄报08-10
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11-01
清明节的习俗手抄报01-15
清明节习俗由来手抄报12-08
清明节节习俗的手抄报11-19
清明节习俗的手抄报11-02
清明节习俗手抄报内容10-25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之清明节的习俗10-24
清明节习俗手抄报资料参考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