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随笔14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秋的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秋的随笔 篇1
戌时中秋,欢饮达旦,大乐,作此篇兼怀山城亲友。
——序言
大文豪苏轼曾多次在诗词中提到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思念弟子由发出的慨叹。“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是他与弟子由暌别七年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开的哀伤与感慨。可见中秋于我们而言,无论处于何时何地何境况都意义非凡,都是思念不能聚首家人的时刻。而在当代,中秋夜成为可以相聚亲朋好友赏月的节日。
当天,我们前往朋友家共度中秋,朋友来自潮汕,对于中秋习俗无不知晓,我们也趁此机会学习了一番。下午到朋友家,就发现他们早已忙碌起来,准备着供月神的祭品,我见状连忙加入其中。我见朋友拿起一张朱红与金色相交映的纸,纤细的双手迅速地将纸对折两次,又熟练地拈起纸的两角轻轻朝对称轴一翻,折出飞机的样子来。我正一脸迷惑,他嘴角一翘,将飞机尾部往纸上一压,再一叠。我看得出神,他又用两根指头夹住一角,另一只手撑开纸的两壁,中指按住中间的一条棱,有力而均匀地将其往下按。他深呼一口气,表示完成了,我连忙上前夸赞,并询问这是什么。他说这是“凤梨花”的花瓣,象征着吉祥如意,好运来临,鸿运当头。我的目光再次回到它身上:它的头部尖锐,浑身朱红,又渗了些晃人眼的金色,活脱得像一位贵族少女。我从上看,它像一个元宝,从侧面看,好似一只红色的高跟鞋。这样的东西倒插在一起,放在古代,那必定是奢侈啊!现在,它就在我眼前,我不禁心生感叹!
“男不圆月,女不祭灶啊!过来喝茶。”朋友父亲的.一句话将我拉回现实。我忍不住往阳台上看了一眼,顿时呆了。只见一张宽桌上,摆满了各种祭品,有柚子、葡萄、橙子等各种水果,还有一盒包装精美的月饼,我不禁咽了一口涎水。继续看,隐约望见了两大张写着符文和画着月神图案的纸张,一只香烛稳稳而立,团团仙气笼罩四周,这样的仪式,我属实少见。
我坐回沙发,大人们早已摆好功夫茶具,开始煮水冲茶,一边品茗,一边赏月,一边闲聊。我望着月亮,顿悟了,原来月亮不仅是古代文人抒发情感的寄托,更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交往媒介。
仰望星空,赏皎皎月色;心中生志,写赳赳文字。
——后记
中秋的随笔 篇2
转眼就是中秋节了,我们还没有一点准备,或许是因为那里气氛相对没有那么浓烈吧。半年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湍急的流走了。这天变成了昨日,昨日又变成了过去。我们期望时空定格在那一刻,想要抓住些什么,却不晓得自我想要什么。时光总是那样的公平,不曾为谁慢半拍,也不曾为谁快半拍。中秋节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临,我们还漂泊在另一个城市。
已经是凌晨,马路上没有行人,那里中秋的夜晚很凉,丝丝凉意占据了整个夜,路灯在月光下也变得有些暗淡了,望着月亮,从那抹银光里,似乎看到了多年前嫦娥的影子,而我们就是那后羿,只能望着月亮出神。眼睛忽然有些发涩,我们不得不收回目光,低下头后却发现,脚下那清晰的孤影触动着心底的思念。我们踩着自我的影子,开始漫无目的的行走
同样的月,有人喜有人忧,生性多愁善感的我们,看淡淡的月光有着一抹忧伤,像是一颗孤寂的心,就如今晚的月亮那般孤独,那淡淡忧伤的光,无限的悲伤,生活的不如意,就如今晚的弯月忧伤着不能圆的遗憾。
青春如同这个季节的落叶,孤独的身影在风中回荡,任风飘零。那憔悴而忧伤的叶子,静静地躺在冷冰冰的地上,生命的终结就只有碾成泥了。“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多么的凄凉。春天里这片叶子像婴儿一样声声啼哭着喜悦,长成生命一样的葱绿,而此刻它竟落得如此的凄惨。而我们们这代人的青春正是地上的落叶,时光的秋风将我们们的青春吹走了。
生活的不如意,让我们们百般的苦恼。尽管在年少轻狂的'时候,拥有青春懵懂的活力,焕发无限的力量,胆敢勇闯命运的河流,踏平生活的坎坷,迈过生命的艰难,寻找生活的快乐。然而命运总是考验我们们的信心,折磨我们的意志,剥夺我们的幸福,扼杀我们的期望,埋葬我们的前途。
人世间的公平与谁理论!一样的生命,却不能一样的活;一样的活着,只能承受不一样命运。不堪负重,一无是处,生命就这样消耗殆尽,在岁月里苍老。:
如此的蹉跎岁月,任时光的风浪将自我掩埋。我们就是那无根的浮萍,在岁月的河流里漂流,随风去,随风来,居无定所,流离失所,尽在时光的流里泛滥。我们务必学会自我们调节,生活即便是痛苦,也要唯心向暖,支撑着空虚潦倒悲寂的心,也许就会变得快乐。我们渴望能在生活里得到幸福,就务必努力拼搏、追求、付出、争取,时刻谨记,告诉自我应对生活,不要哭泣,眼泪是不会博得命运的施舍;不要屈服,只有坚强才能驱散阴霾;不要自卑,只有勇敢才能在废墟中站起来。
中秋的随笔 篇3
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基本的文化习俗。
2、通过观察、记录月亮的变化,知道节日与月亮的关系,引起幼儿对天文现象的兴趣。
3、通过各种各样的月饼,培养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认知及对图形的分类、比较。
4、通过搜集资料、讲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5、创编“月亮和月饼”的儿歌,欣赏和表演相关的歌曲。
6、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
活动1———会变的月亮 活动目的:1、 活动过程:
1、 从阴历的八月初一开始,要求孩子在家和家长一起观察记录月亮,孩子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讲述自己的发现,家长用文字记录下来。第二天早上来园后,互相讲述自己的观察发现。
2、 十五过后,将自己的记录带到幼儿园,挂到指定的地方,互相看,寻找月亮变化的规律。
3、 从十六开始,晚上观察后,早上来园后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互相讲述。
4、 坚持记录一个月后,引导幼儿总结、表述月亮的变化规律,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反思: 家长的配合意识有待提高,只有金纯、郑杨等几个孩子记录的'很完整,很仔细,其他孩子的记录有些只有大人的文字,孩子只是讲述,参与的感官太少;还有一部分家长可能觉得这件事对孩子的发展无关紧要,所以孩子要求后,并不主动配合,没有和孩子一起观察月亮,所以当老师让他讲述发现的时候,孩子无可奈何。 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带改变。
活动2---------制作月饼(亲子活动) 活动目的: 1、 活动要求:
1、在活动中,家长放手让孩子去做,家长只是起帮助指导的作用。
2、进入活动室,要小声说话,以不影响他人为原则。
3、活动结束后,整理好所有的东西,物归原处。
4、准备好制作月饼的材料(擀面杖、面板、模子、月饼馅),油面和水面统一准备。
活动过程:
1、 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月饼。
2、 将做好的月饼放入烤箱中。
3、 户外传统游戏——贴膏药、切西瓜,共同参与。
4、 室内游戏——抢椅子,家长和幼儿分开游戏。
5、 品尝月饼。
延伸活动: 十五过后,可以将月饼的包装盒带到幼儿园,举行月饼包装展,参观欣赏美丽的包装;设计制作包装容器,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对美的感知、理解和表现力。
中秋的随笔 篇4
首先,是在建国六十三周年喜庆的气氛之后来临的,天地同庆。
其次,本次中秋节的月亮是虽然很小,但是很高,让赏月的人,仰起头来看,就让月亮更加高高在上。月圆如镜,在月光下,我们也许正在庭院中观赏者皎洁的月亮;也许正和家人团团圆圆的,在大圆桌上吃团圆饭;也许你正在电视机前,与家人吃着月饼,但这一切现代人的方式,与古人大不相同。
古代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着天空,时不时感叹几句。古人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给予了月亮许多美丽的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这些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让月亮、让广寒宫更加生机勃勃。花好月圆,其中有一个“月”字,它不仅代表着月亮,还代表着大家最喜欢吃的月饼。月饼古人要做成莲花状,而且还必须得吃时令水果,比如西瓜、苹果、李子……而且西瓜还得切成莲花状。说明,古人对月亮也是寄托着一种团团圆圆,对月亮的倾诉……
中秋节还代表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不从别的说起,就从中秋节餐桌上少不了的酒说起吧!中国有句古话“无酒不成筵席”。以前小时候,我清楚地记得,老爸在除了重大节日上,买的都是二锅头白酒,现在各种各样的国宴酒也纷纷端上了老百姓的餐桌上。中国三十年欣欣向荣的发展,让老百姓的.家庭在各种佳节上,也能过得非常的舒适。
不仅是中国人在自己的中秋佳节上吃上月饼,连外国友人也纷纷效仿中国的月饼。现在的月饼价格不等,有十多元高至几百元不等。原来,老外也喜欢吃月饼。头上广寒宫中的嫦娥可能在桂林中翩翩起舞,地上的人们正在桂花盛开的中秋里,吃着月饼。但是,在这花好月圆的中秋之夜,亲人应是同欢聚。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中秋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中秋节的来历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
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之夜是个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品尝月饼和瓜果,享受天伦之乐。“每逢佳节备思亲”,谁都希望在中秋佳节能够得以全家团聚,这是人之常情,但又总不能家家如愿。我爸爸是位电视新闻工作者,因为忙于工作,就有好几个中秋节都不能和我们一起度过。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渐渐地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蛋。我仔细地抬头望月,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中秋的随笔 篇5
我盼望以久的中秋节终于到了。
吃完晚饭,爸爸妈妈带我和表姐们出去玩儿,我们一边散步,一边赏月。
“今晚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我情不自禁地叫道。可这月亮就是躲在云里不肯出来,不一会儿她才露出半个脸,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又过了一会儿,月亮终于出来了。它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色的轻纱,使这个夜晚便变得更加浪漫了。
就在我们聊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远处传来一阵呼喊声:“北北,快回来吃月饼啦”!
我听了,垂涎三尺,像箭一般冲进家门。一到家,月饼已经端上桌了,月饼有大有小,有豆沙馅的;有蛋黄的;还有草莓馅的……我们玩起了游戏,游戏规则是:用六个骰子骰,谁的数最大,这块最大的月饼就是谁的,依次推论……结果,我以总数34赢得了最大块的`月饼,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这时我问:“不知道其他小朋友们是怎样度过这个中秋节的?”
表姐说:没有爸爸妈妈的中秋节,他们会感觉到幸福。”
于是,我度过一个快乐而圆满的中秋节!
中秋的随笔 篇6
中秋,天高气爽,风轻云淡,秋色宜人,我有幸跟随自游族的坎坎踏上了探访青州漫萨古道之旅,让自己疲惫的心接受了一次大自然的洗礼。
也许是好事多磨,6点到达银座门口集合,等了半小时终于出发,路上又绕道桓台、临淄接人,耽误了时间,到了近10点才开始爬山。
山坡上映入眼帘的满山的柿子树,树叶已经凋零,只剩下火红的柿子,就像小小的红灯笼挂在树干上,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格外惹人喜爱。
柿子树上结了个太阳。
回望北道村。
山路坡度虽不是很大,却也崎崎岖岖,刚前行了约半小时就有人提前阵亡了,但也有年过六旬的老者和不到8岁的幼童在坚持前行,还有几个美女驴友,也毫不逊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众驴友的互助帮扶下,前行约2个小时到达第一个小山头。
山头上,几块巨石叠加到一块,抬头望去,危崖岌岌,待手脚并用,登上崖头,却平坦无奇。
站在崖头,回望山野,远方的远方的'山峦,连绵起伏,勾勒出完美的曲线。
在秋风的侵袭下,群山虽不再翠绿,却又添了几簇火红,带来更加缤纷的色彩,别有一份秋天的美。
天好高,好蓝,蓝的晶莹,蓝的剔透,蓝的让人心怡。
云好淡,好白,白的纯美,白的无暇,白的让人神往。
风好轻,好柔,柔的温和,柔的轻盈,柔的让人心醉。
在这小山头小憩,摄影留念后,我们继续逶迤前行,约半小时,终于到达石道人山。
青州石道人山,亦称“石人山”、“寿仙山”。读过清人安致远《游仰天山记》者,都会记得“离白羊口行三七里,北望石道人峰,峰头立石如人,拱者,伛者,四顾者,负坐者、坐憩者,如秋山行旅,远睇疑真矣”的佳境名句。北道村背倚石人山而居,传说八仙来此采药、游玩,看到这里群山环绕,风景优美,痴恋美景,便各自化作石人,永远留在了此地,遂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
远远望去,这些石人突出于山脊顶端,高低错落,疏密相间,巍然屹立,姿态各异。这些自然造就的石人,模样不动似动,欲动非动,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最东边的一组,老人们称之为众志成城。这些石人高约15米,四五个人携手并肩,面南远望,屹立巍然,眉宇、鼻梁、下巴,无一处不准确,无一处不符合比例。特别是眼睛,直视前方,更显得勇武刚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妙到如此地步,不能不令人叫绝。
紧挨着的是两石相抱,中间只有一条小石缝,能容一人通过。这组石人外观雄伟,内部玲珑剔透,被喻为“一线天”,也称“恋爱石”,高约10米,两个恋人环臂相抱,生死相依,即使是站在险象环生的悬崖峭壁前,似乎风吹欲动,危险而至,任凭世间沧海桑田,风雨变幻,他们依然矢志不渝,携手并肩,注视着人世间的日月轮回,又象在向人们诉说着他们更古至今的美丽爱情传说。
仰望着这对石人夫妇,我有些许感慨。石本无情,人赋予之,尚能携手并肩,矢志不渝,上千百年,同生共灭。但我们这些所谓有感情的人呢?有多少曾经的甜言蜜语,山盟海誓,在时间的长河里坚固不再,又有多少曾经真挚的友情、浓浓的亲情在面对残酷的现实时弱不禁风。
由此,我又想起了《北京爱情故事里》沈冰妈妈说的话:“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对我们来说,也许现实就是这样,有些东西我们希望是天长地久,却总是变成曾经拥有,过程是残酷的,结局是遗憾的,但至少总有一段时间的回忆是美好过的。
过了石道人,又前行三四里,登上一个山丘,但见一片苍茫的草原呈现眼前,这就是所谓的“空中草原”,也许是已是中秋的缘故,原本绿色的草原成了一片枯黄,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宝石蓝色的天空,别有一份秋意在心头。
蓝天,白云,枯草,红叶,秋风,好一个“天凉好个秋”。
青草黄了,枫叶红了,秋意浓了,凛冬近了,春天还会远吗?
中秋的随笔 篇7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莹卷帘人。”
——题记
盛夏已退,秋凉如水,转眼间又是一年中秋。
这个中秋似乎与平常的日子没有什么区别,人们似乎已被生活的压力和种种烦恼压垮,遗忘了这个传统已久的节日。中秋,一向是团圆佳节。在这举家团聚的日子,无论你在天之南、水之北、海之上抑或是云之下,一定会在这个金桂飘香的夜晚,举杯邀月,对酒当歌。
此时此刻,你无法感受到,无数个游子的孤寂,异乡的思念,夹杂着远古是情愫,映衬着浅白的月光,都在这一方宁静淡雅中,在这一樽樽浓香美酒中,搁浅在他们漂泊的心海内,无限释怀,有迹可循。
月光似水,月色如华。中秋佳节,不得不提的便是中秋的满月了。昂首望去,月亮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为宽广的天空增添不少色彩,清亮而典雅。可是这冷清的月,又勾起了多少古人思乡的惆怅啊!诗人享受“月中清露点朝夜”“秋空明月悬”的意境,却有了“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愁肠,只得对酒当歌,将几度思量尽情释放了。月亮缓缓在沉重的夜里,踟躇碎步飘逸,心,涌过思念无数;泪,滑过月色的指尖,一切都了无声息。
我们无法共情古人的思乡,万家灯火的欢乐中,中秋的记忆点滴褪去。
“不应此曲有,已是天上人间。”月光淡淡,心已鹤鸣。中秋月圆之夜,月中清露点朝夜,寸心远表,这或许就是中秋情结的真谛。
中秋的随笔 篇8
八月,月亮变得沉稳起来,或许是怕惊扰了宫中的丹桂,那香沿着月色弥漫。小村庄睡了,老屋的烟囱也睡了。
谷仓里的谷子相互拥挤着,分不清谁是谁,一个个金黄金黄的。圆溜溜的大豆总也睡不着,相互讨论着田野的风景和远去的大雁,或许还有天边的云。玉米倒是老实,或许是累了,趴在口袋里沉沉地睡了。门后边有几个精致的小袋子,那是为孩子们准备的`,他们喝惯了老家的小米,每年都要从很远的城里回来取。母亲从未忘记,他们喜欢家里小米的味道。
风,还是要来的,院子中间那棵枣树需要它。趁着月色再仔细看看那几颗枣子还在不在,那可是父亲特意留下给自己调皮的孙子的。他喜欢看着孙子坐在枣树上吃枣子的样子,尽管越来越看不清树上的影子。孙子的笑声,还是那样清脆,像是自己咬开了一颗枣,甜美刺激着每一根神经。
堂屋前的石榴树还留着,尽管已经严重影响了通行,尽管儿子已经再三说把它砍了,老两口还是舍不得,连剪掉挡在台阶的那一枝也舍不得,枝条上石榴满满,像是一串灯笼,照亮儿子羞涩的笑脸。是酸是甜,儿子知道。
灶台早早地醒了,把黎明烧得通红;院子早早地醒了,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家乡的小路早早地醒了,他们可不想耽误了远归人的行程。
门开了,那是母亲最熟悉的味道,是无法抹去的乳香,留在儿子浅浅的嘴角。只有这个时候,中秋才算开始,开始研磨最真实的味道。
中秋的随笔 篇9
这样的夜晚,我们会努力辨认自己认为对的牛郎星,织女星,勺子星。中秋的圆月是我们的主题,嫦娥,后翠也是一个不变的永恒。姥姥总会讲起,月亮上有个广寒宫,豪华美丽,里面住着位漂亮的仙女叫嫦娥,仙女有个女婿叫后翠,之后,就开始姥姥讲的嫦娥奔月,后翠射日这个陈旧的故事,只是今夜,却如月光一样清新,皎洁。
月光洒满村庄,如童话中梦幻的城堡,写着村子的朴素和实诚。中秋的月夜,乡村守着那份宁静,如月儿的划过,悄然无声。年轻的小伙,姑娘在这样的夜晚,难得有一份浪漫,胆大的小伙会约上姑娘,避开熟人的眼睛,走在洒满月光的乡道上。道旁的玉米茁壮成长,如小伙的身体一样健康,宽长的'叶片手挽着手,一不小心碰到对方的额头,绯红了玉米棒子的脸,圆月偷窥着年轻的恋人,乐得不小心眯起了眼;露珠调皮地往他们脚上蹭去,打湿了姑娘送给小伙的布鞋;秋风跟着瞎起哄,让他们彼此紧紧相拥。
中秋的随笔 篇10
前几天,有位朋友给我推销月饼,他是某知名月饼品牌代理商,他说,中秋节快到了,你要些吧,中秋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走亲串友还是离不了它。我说,月饼前景不是很好,现在三高病人这么多,月饼能量这么大,还有谁吃它呢?他笑说,现在市场的确萎缩不少,但月饼时下花色丰富,品种繁多,有低糖的、无糖的,低脂的,几十个单品,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口味,如果团购,价格还可以优惠。我给你推荐的这种月饼,你有时间品尝一下,绝对是一流的品质,老百姓的价格。
我也莞尔一笑,说,你推销的这种月饼,我三十年前就尝过,那时它风靡我省,味道顶呱呱。问题是,我现在啥零食啥月饼都不吃,为了减肥,我平时只吃馍和蔬菜,吃馍能量少,上膘慢。
朋友露出一脸无奈,耸耸肩,说,现在吃月饼的就是不多,生意太难做了。我们这代人总算都知道“食谷者生”的道理,不劝你买了,你还是吃你的五谷杂粮吧。
其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零食少,每天饮食清汤寡水嘞,能有月饼吃,那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记得儿时,家里徒然四壁,连糖果、红糖都很难吃上,嘴里整天淡而无味,我百无聊赖时,曾拿厨房盐罐子里豆子大的盐粒子放在口中悠然服用。那种粗盐粒子四四方方,晶莹剔透,可玩可食,一粒在掌,爱不释手,亵玩之后,意犹未尽,索性就丢在嘴里在舌头上反复搅拌,细细品味。盐粒与牙齿不时相碰,发出清脆悦耳的撞击声,宛如服着甜丝丝的糖果一般。只是这东西吃多了嘴里齁咸,所幸家里新打了手压井可解决后顾之忧。
八十年代后期,全国经济条件好转,我喜食的原来可望不可及各种月饼:五仁馅、豆沙馅、枣泥馅,大肉馅,统统被我一一征服攻陷。那时,每到八月十五前后,七大姑八大姨,二大爷三大叔,一轮轮亲戚朋友走下来,家里总会囤积下一大堆风味各异的月饼,那年代激情岁月青春年少过得逍遥自在,任意率性,也没有健康饮食意识,家人嫌油腻难咽的月饼,基本上都叫我一个人慢慢一个个耗尽,我如同寄生于粮仓里的硕鼠,小日子过得甜甜美美,结果,夯实了肥硕的身材。
那时,中秋节那晚,爸爸会亲自下厨,做上满满一桌子丰盛的菜肴。
爸爸解放前是一位民兵连长,曾为保卫陕甘宁边区打游击,每日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直到新中国全面夺取政权。后来,他复员到农业部,1959年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人民大会堂聆听敬爱的周总理殷切嘱托后,他义无反顾抛下首都繁华锦绣之地,随中直机关万名下放支援地方干部,从原单位农业部抽调来虞城县贯彻中央人民公社60条精神,从此在虞城落地生根。
算起来,爸爸也是虞城县纪委的一位元老级干部,县纪委刚成立时,包括爸爸在内仅有四位工作人员,记得那时正赶上拨乱反正,因为爸爸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又德高望重,组织上交给爸爸一项重要且繁琐的工作任务,为全县冤假错案平反。前后五六年,爸爸没日没夜,走基层,写材料,在单位甚至在家接待申述人声泪俱下、涕泗横流的冤情陈述,而爸爸却从不要哪怕是人家随手递上来的一根烟。
爸爸先后为一千多名饱受摧残、虐待的老干部平反昭雪,却不曾因此索贿受贿,中饱私囊,他为人处事一向光明磊落,坦坦荡荡,靠自己菲薄的薪水安然养家度日,多次受到了上级组织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爸爸也常常教育我们子女,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做人一定要为国尽忠,为人尽孝。
在厨房里忙碌了一大晌的爸爸,下厨之后,往往满脸是汗,这时节,月上柳梢头,温柔明亮的月光从深邃的夜空中肆无忌惮地倾泻下来,洒满热热闹闹的小院,爸爸在脸盆边弯腰呼呼啦啦大把捞水匆匆抹洗一下头脸,然后,端坐在院子中早已被我们摆好的桌子上首,爸爸一声喝令,我们五个姊妹筷子金鸡点头般凌空齐下。
月光无痕,绿窗朱门年年绕,那最后一道菜肴——拼在盘子里,被爸爸祭月用的、切成八掰的月饼,如今在中秋节的家宴上再也不见了。现在,爸爸老到不能自理,可是,每到中秋的那天晚上,他仍然要求我搀扶他出来,自己一个人安详地端坐于走廊下的藤椅上,静静地仰望那一轮皎洁的圆月,不知他能否看到他衷心爱戴的毛主席诗词里的“吴刚捧来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的美好画面,也不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豁达情怀是否能慰籍他为了翻身闹革命而少小离家,一生漂泊异乡的惆怅、孤寂,而我和我的孩子们尝遍了家乡的美味美食,也都不再吃油腻浓肥的月饼。
中秋的随笔 篇11
不知道中秋夜会有几人坐在门前,静静地看月亮。守着桂花的清香,与露珠的明澈。在城市里居住的人,大抵是没有这样的闲心与清趣的。再说,也大多没有一方院落。便是有那一番心情,也没有那一份清静。秋虫的唧唧,只能回到童年里去翻找,大约已经发黄了,破损了。瓜禾的气息,萤火的气息,似乎都停留在时光的哪一个角落里,无处寻觅。
我想要沐浴在如水的月光里,我想要被淹没。被月光淹没。被秋水淹没。被天光淹没。我是必要出去走走的。我想听听一些声音。我想把我身体里的声音发散出去。我想我回来时,便空了,便轻了。
———徐徐地走在月光如水的夜里,我也并不知道这样走着的意义。只是想走着,走着,走到一个很光明的去处。
月光如水,水如天。一年中最美丽的月亮。一年中最美丽的水。一年中最美丽的天。静影沉璧。没有比这更丰满的了。
又走到那一弯池塘。荷已被人砍削了去。空留垂柳。守着它的暮年。风,很柔,很轻。像是怕一不小心便会把人扎疼似的。
坐在柳树下。透过树隙,望月。柳树叶子好像稠密地长到月亮里去了:月亮的四周镶嵌着碎碎的'柳树叶子。也似月亮长出了无限的忧思。撩开树枝望月,月亮很美,很圆,很亮,很干净。不染纤尘。孤标傲世。光照千秋。亘古一轮。
想起吕本中的词《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便重重地有些替那阁楼里望月叹月爱月怜月盼月而又怨月的女子抱屈了———相爱着的人,总是不得相见。相思有多苦,有多深,谁能丈量?
如今这样的年代,爱着,即可常常聚着,不用苦苦相思了。想见,就可以见。再说,便是一时见不着,还有伊妹儿,有手机短信,有电话,有视频,有动车。电子时代,爱情是早已提速了。只是,不知这提速的当儿,爱情的纯度,能有几何?
月亮,万载千年,仍是人间万姓仰头看的那一轮吗?是李白中华思乡第一诗的月吗?是杜甫在《月夜》里望的那轮“州月”?是苏东坡“千里共婵娟”的月吗?是李易安“月移花影约重来”的月?或许,都不是了。今天的月,非古典的月了。古典的月,早已在岁月的磨砺下,成了一团模糊的影,不复光洁。今岁的月,也非去年的月了。或许,每一轮月,都不是那么圆满的。永是有着亏损的。即便一时半刻是圆满的,终还是亏损:我的父母在老去,身体已日渐衰弱;老家的墙又有了些裂缝了;我的弟弟都许多年没有在家里过中秋节......
人生代代无穷已,明月年年只相似。
又想起金圣叹语:“几万万年皆如水逝,云卷,风驰,电掣,无不尽去,而至于今年今月而暂有我。此暂有之我,又未尝不水逝,云卷,风驰,电掣而疾去也。”也便释然了。
今夜,今时,今刻,尚有我;我尚能于中秋时节,与我的家人欢聚一堂;去山里老家看看父母,跟他们絮絮叨叨地说说话,为他们做一顿好吃的;我尚能于云淡风轻中,漫漫地望月、听月、读月、惜月。此亦福也。
也便不去想许多的亏损了。
中秋的随笔 篇12
记得青野送来一大瓶酒,董醉倒在地下,剩我自己也没得吃月饼。小屋寂寞的,我读着诗篇,自己过个中秋节。
我想到这里,我不愿再想,望着四面清冷的壁,望着窗外的天。云侧倒在床上,看一本书,一页,两页,许多页,不愿看。那么我听着桌子上的表,看着瓶里不知名的野花,我睡了。
那不是青野吗?带着枫叶进城来,在床沿大家默坐着。枫叶插在瓶里,放在桌上,后来枫叶干了坐在院心。常常有东西落在头上,啊,小圆枣滚在墙根外。枣树的命运渐渐完结着。晨间学校打钟了,正是上学的时候,梗妈穿起棉袄打着嚏喷在扫偎在墙根哭泣的落叶,我也打着嚏喷。梗妈捏了我的衣裳说:“九月时节穿单衣服,怕是害凉。”
董从他房里跑出,叫我多穿件衣服。
我不肯,经过阴凉的街道走进校门。在课室里可望到窗外黄叶的芭蕉。同学们一个跟着一个的向我问:
“你真耐冷,还穿单衣。”
“你的脸为什么紫色呢?”
“倒是关外人……”
她们说着,拿女人专有的`眼神闪视。
到晚间,嚏喷打得越多,头痛,两天不到校。上了几天课,又是两天不到校。
森森的天气紧逼着我,好象秋风逼着黄叶样,新历一月一日降雪了,我打起寒颤。开了门望一望雪天,呀!我的衣裳薄得透明了,结了冰般地。跑回床上,床也结了冰般地。我在床上等着董哥,等得太阳偏西,董哥偏不回来。向梗妈借十个大铜板,于是吃烧饼和油条。
中秋的随笔 篇13
落叶飘满天,忧愁绕心弦。中秋团圆日,无人伴身边。俯首拭泪眼,画面脑中钻。父母坐门前,时望又时叹。
下班路上,天色已经昏暗,风虽轻却很坚韧地吹拂着地面,道路两旁的树叶随风飘落,在眼前飞舞着,落在车窗,又飘向远方,看着眼前这般景象,忧愁竟悄悄地潜入了我的心弦。
中秋佳节,全家团圆的日子。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桌前,闲话家常,一边品尝各式月饼,一边观赏窗外明月,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然而此番美好的景象于我而言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自从高中住校之后就再也没能陪父母过过中秋了。一想到,今年的中秋依然不能回家看望年岁已高的父母,不觉眼眶竟湿润起来。谁曾想到,三十岁的年纪,竟有如此的无奈。
我静静地低下头擦擦眼泪,脑海中却依稀浮现出家里的画面。此刻,或许父母也在同样思念着远方的儿女,他们就坐在门前的小板凳上,望着远处的小路,虽知道儿女应该不会回来,却还是期盼着能有一丝惊喜。就这样等啊等啊,旁边的家家户户都已灯火通明,时不时传来推杯换盏的声音,偶尔还有孩子铜铃般的笑声,然而那熟悉的.门前却只凝结着失望的叹气声。
世间不知有多少年迈的父母,又不知有多少年少的孩子,每天都在期盼着,感叹着,灿烂的笑容或许只会停留在家人团聚的那一刻。
中秋的随笔 篇14
又是一年中秋节,晚上,一轮圆月高高地悬在半空中,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有说有笑。
去年,也是这样的金秋时节,外公外婆不远千里地来到我们家。因为爸爸妈妈工作繁忙,他们几乎包下了所有的活儿。洗衣、做饭、炒菜……他们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五点多就起床去买菜、散步。看着他们每天都郁郁寡欢,其实我深知,两个身在异乡的老人,哪一天都过得不安心。因为语言不通,他们在这里没有一个朋友;去买菜时,还要担心被骗。望着天上越来越圆的.月亮,他们多么想回家乡,回到那熟悉的小镇上啊!最终,爸爸妈妈拗不过他们的请求,送他们上了回乡的火车。离别之际,妈妈和外婆相拥而泣。我知道,这是一个远嫁的女儿父母亲的不舍之情,外婆那浑浊的双眼中也藏尽了无奈。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因为在这一天,月亮是圆的,亲人们也会聚在一起。望着天上滚圆的月亮,我不仅想起了远在异乡的外公外婆,他们是否也和邻家的老人们在一起赏月呢?
今年暑假的时候,外婆生病卧床不起的消息传到了妈妈耳中,爸爸便带着我们开车千里回到了外婆家。当我们一窝蜂地冲向那破旧的小屋里,外婆挣扎着起床,眼中的泪花泛着欣喜。“来,我给你们煮了鸭汤!”外公端出了一盘汤。小小的一碗汤里,不知藏了多少老人对儿女归家的喜悦。
“你傻想什么呢?”妈妈的声音把我拽回了现实中。我回过神来,吃了一口月饼,对着天上的月亮默问,外公外婆,你们还好吗?月亮温柔地眨眨眼,就好像外婆关爱的眼睛。
【中秋的随笔】相关文章:
中秋的随笔02-04
中秋小学随笔10-21
中秋时刻随笔10-21
中秋亲情的随笔10-21
中秋记事随笔10-21
中秋咏怀随笔10-21
中秋之前随笔10-21
中秋主题随笔10-21
初中的中秋随笔10-21
初中中秋随笔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