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传说故事

时间:2024-05-21 17:56:25 中秋节 我要投稿

中秋节传说故事

  中秋节传说故事 篇1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传说故事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传说:

  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逢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逢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逢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逢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逢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传说故事 篇2

  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 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月饼的故事

  中秋节吃月饼起源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联合抗元,为了避免搜查严密,刘伯温献计策,将“八月十五夜起义”几个字写进饼子里,这样通过中秋节这样一个饼子传递信息,赏赐给群臣子。之后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流传下来。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的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位经商的吐蕃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从此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便形成了。

  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 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 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中秋节传说故事 篇3

  中秋节的传说非常丰富。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广为流传。

  嫦娥奔月

  相传在远古时代,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导致庄稼枯萎,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非常强大,他同情苦难的人民。他一口气击落九个以上的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造福于百姓。

  因此,后羿受到了百姓的敬爱,后羿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了传授技艺和打猎外,终日陪在妻子身边。人们都羡慕这对才貌双全的恩爱夫妻。

  许多有志之士慕名而来拜师学艺,不老实的庞猛也混入其中。

  一天,后羿去昆仑山拜访朋友,求教。他正好遇到路过的太后,便向太后要了一包仙丹。据说服下此药可即刻升天成仙。但后羿舍不得丢下妻子,便暂时将长生不老药交给嫦娥收藏。嫦娥把药藏在梳妆台的宝盒里,被恶人庞猛看到,想偷药自己成仙。

  三日后,后羿率众弟子外出打猎,居心叵测的庞蒙装病留下。后羿率领众人离开不久,庞猛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胁嫦娥交出长生不老药。嫦娥自知敌不过胖萌,关键时刻当机立断,转身打开宝盒,取出长生不老药一口吞下。嫦娥吞下药,立刻飘离地面,冲出窗户,飞上了天空。嫦娥牵挂丈夫,飞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女。

  傍晚,后羿回到家中,宫女们哭诉着白天的事情。后羿又惊又怒,拔剑欲杀恶人,庞蒙早逃。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它明亮明亮,有一个摇曳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向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怎么也追不上。

  后羿无可奈何,思念妻子,便安排人在嫦娥最喜欢的后花园里摆了一张香炉,桌上放着她最喜欢的果脯和鲜果,为嫦娥举行祭祀。月宫里对他情有独钟的人。人们听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香案,祈求善良的嫦娥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流传开来。

  吴刚胜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上广寒宫前的桂花树郁郁葱葱,高达500多丈。关闭。千百年来,这棵桂花树,从未被砍倒过。相传砍树者名叫吴刚,汉代西河人。他曾跟随仙人上天,却犯了一个错误,被仙人贬入月宫,天天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以示惩罚。 .在李白的诗中,有“欲砍月桂,持寒薪”的记载。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相传,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无法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反元。朱元璋联合各种抵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得很严密,消息传出去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灵机一动,命部下把写着“八月十五夜起义”的字条藏在煎饼里,派人送去各地的起义军,通知他们应对起义。 8月15日晚上。 .起义当天,所有志愿军齐声响应,起义军犹如星火燎原。

  不久,徐达攻陷元大都,起义成功。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不已,连忙传下口令,让全体将士和百姓在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中大饱口福,并赏赐大臣们吃过的“月饼”。当年起兵时暗中传递情报,作为过节糕点。从此,“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品种越来越多,大的像圆盘一样,是送礼佳品。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由来简介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据史料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魏晋时就有“御尚书镇牛鱼,中秋左右卫福泛江”的记载。直到唐初,中秋节才成为固定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流行始于宋代。到了明清时期,它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习俗介绍

  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环节,几乎是重头戏。可以说,没有赏月就没有过中秋节。赏月习俗最早起源于唐代,当时文人雅士吟诗作对,结伴赏月。但到了宋代,赏月不再仅限于文人墨客,开始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时至今日,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天上明月的美景,仍然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吃月饼

  吃月饼是绝对少不了的,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过中秋节,就少不了吃月饼。据有关记载,起初月饼并不是必备食品,只是一种小吃。后来,人们逐渐将赏月与月饼结合起来,寓意合家团圆,寄托思念之情。同时,月饼也是中秋佳节亲友相亲的重要礼物。

  猜灯谜

  猜灯谜自古就是广为文人墨客喜爱的习俗。人们聚在一起猜灯谜。因为这是大多数青年男女都喜欢的活动,而且在这些活动中也有爱情故事,所以猜中秋灯谜也被衍生为男女恋爱的一种形式。

  观潮

  部分地区临江临海,8月15日中秋节也将举行观潮活动。这一带主要在浙江。像他们这样观潮的习俗源远流长,汉赋中就有记载。 .

  燃烧的灯

  中秋之夜点灯也是由来已久的习俗。大部分位于湖广地区。他们用不同规格的材料制作自己的灯笼。灯笼。制作水果、鸟兽、鱼虫形灯笼和“喜庆中秋”等字样,然后在贴好的彩纸上涂上各种颜色。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之夜,千家万户在院内摆上迎月香案,摆满时令瓜果,如西瓜、苹果、葡萄、枣、梨、栗子等,还有熟毛豆、五香花生、芋头等。全家人还在香炉上放上一根生毛豆,代表月中的月桂树。一切安排妥当后,全家轮流拜月。所谓祭月,就是在月宫祭祀嫦娥。嫦娥是女性,而月亮属于农历,所以中秋节的主祭一般都是女性。

  我国民间自古就有“秋暮月夕”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到中秋之夜,都有迎寒祭月的节日。摆上一张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供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少不了的。西瓜也要切成荷花状。月下,月神塑像朝向月亮方向,红烛高高点燃,全家依次拜月,然后由主妇切团圆月饼。砍人的要事先清点全家总人数。在家的和在外的应该一起算。不能剪多剪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齐国丑女无颜,幼时虔诚拜月。长大后,她以德行卓著入宫,却不受宠。某年八月十五日,赏月之时,皇上见她在月光下,觉得她美丽出众,就立她为皇后,中秋节就从拜月而来。月中的嫦娥以美丽着称,所以姑娘们崇拜月亮,希望“像嫦娥,面如明月”。

  在唐代,中秋节赏月、玩月颇为流行。在北宋都城。农历八月十五晚上,全城人不分贫富贵贱,都要穿上大人的衣服,烧香拜月,表达心愿,并祈求月神保佑。南宋时期,民间互赠月饼,寓意团圆。有的地方还举行舞草龙、筑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习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踏月、舞火龙等特殊习俗。

  如今,玩月下流的习俗远不如从前盛行。不过,设宴赏月的习俗还是很流行的。人们以酒请月,以庆贺美好生活,或祝愿远方的亲人健康幸福,与家人“共赏明月”。

  中秋节的`习俗和形式多种多样,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

  中秋节的由来

  从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中国古代历法将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即孟月、仲月和冀月。

  农历八月恰好是秋天的二月,所以叫“仲秋”,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天的一半,所以叫“中秋节” ”。起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为“中秋节”这个名称。

  中秋节的由来二

  嫦娥奔月的故事由此演变而来,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先是子孙们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老天爷赏赐他一剂成仙药。他舍不得妻子(嫦娥),把药交给嫦娥保管,8月15日,嫦娥服下长生不老药登上了月球。

  至于嫦娥为什么吃药,有多种说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后人思念嫦娥,所以每年的这一天,都会在园中摆放嫦娥喜爱的食物,后来演变成了习俗。又相传,人们听说嫦娥成仙后,纷纷在月下摆香案,祈求长生不老的嫦娥平安。

  以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演变为节日。因为这一天是中秋节,所以人们称之为“中秋节”。

  中秋节的由来三

  由祭祀土地神演化而来。在农耕社会,农作物的丰收对农民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人们经常有祭祀土地的活动。

  过去有春播夏收秋收冬储之说。秋收时节,农民要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恰好是庄稼收割的时候,所以这可能是习俗的延续。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玩月亮

  中秋玩月,现代人称之为赏月。从戏月的形式看,富人自建彩楼,贪财者送食客酒楼,游人登山浮水,必有核佳肴美酒,文人赋诗,外行说起古代,往往是通宵达旦。除了贵族和民间玩月的情况外,还有观光式的赏月。唐·李社《中秋夜君山台望月》诗:“堤前锦江,诗酒相伴四十载。布密中秋夜最明,洞庭湖是在月亮的那一天。”这是登山赏月的证据。明代《江南志》记载:常熟县八月望日,“游人乘舟,聚湖桥望月”。这是在月球上划船和玩耍的证据。当然,古人玩月亮,并不是只欣赏中空的明月,而是常常和自然界的其他景物一起观赏月亮。是中秋节人们赏月的绝佳场所。

  燃烧的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湖广地区有叠瓦点灯的节日习俗。江南有造灯船节。近代,中秋节放灯的习俗更为兴盛。今天周云锦和何翔飞的文章《闲谈时节》说:“广东的灯笼最为兴盛,每家每户在节前十多天用竹签做灯笼,做成灯笼的形状水果、鸟兽、鱼虫,还有“庆中秋”字样,用彩纸贴上,涂上各种颜色。瓦檐或露台上放树,或用小灯组成人物或各种造型,悬挂在房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人家所挂的灯,足有数丈之高,我也乐此不疲,城中灯火如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节点灯的习俗似乎仅次于元宵节。

  玩兔子

  在锦衣、沉以龄所著的《宫女说》中,记载了一位名叫蓉儿的宫女讲述的故事。那一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太后逃出京都。逃亡途中,恰逢中秋佳节。太后慌乱之中不忘旧礼俗,便在下榻的新州宫院举行了大典。祭月仪式。故事说:“按照宫中习俗,晚饭后,皇后要祭祀‘太阴君’。这大概就是东北地区‘男不拜兔,女不拜兔’的习俗吧。”灶'。主妇上来祭祀。在院子的东南角,设了一个祭坛,请画上神符(月宫捣药纸上印着一只大兔子),插上它在香坛上。香坛是一个方斗,晋北的斗不是圆的,而是方的。在街上,我有时会听到北晋人唱“圆不如月,方好”。甜不如阿豆,甜不如嘎姐的温柔。”可见,金杯里的瓢都是方形的,斗里装的是新高粱,斗口上贴着黄纸。桌子上有四盘水果和四盘月饼。月饼叠半尺高。此外,中间还有一个大木盘,里面盛着直径一尺的圆形月饼。这是专门为兔子做的祭品。还有两个新的毛豆。碗里放了四碗清茶,用冷水冲干净。就这样,皇后带着贵妃,还有格格还有我们大家一起完成了大典,就算是大典成功了。我们都在逃避,非常迷信,唯恐自己有一点礼仪,得罪了神鬼,给自己带来灾难。所以一有给神鬼磕头的机会,我们都抢着去参加,没有人敢退缩!我和娟子反来磕头。”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宫廷祭月兔的规矩。反斗,但从心理上来说,因为有磨难,所以对神明更加虔诚和敬畏。虔诚。从这个故事来看,清朝宫廷称月玉兔为太阴君。不过民间不同,老百姓都称他为玉兔之子。虽然这个称号不如严肃如太阴君,多了一份亲切。在北京民间传说中秋节祭兔君,不够庄重,还多了戏谑。虽然显得少了一点对神明的敬意,但反映了民间祭神精神的异化,自从中秋节从祭月的祭祀习俗转变为民俗节日以来,礼仪习俗淡化了,游览的性质也消失了。变得越来越突出。玩兔子的习俗可以说是这种现象的有力证明。

  中秋节传说故事 篇4

  1、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2、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3、兔儿爷

  由于玉兔捣药的神话在民间广泛流传,人们已确信玉兔的存在。大约从明朝时起,北京一带便兴起了中秋祭月供兔儿爷的习俗。《燕京岁时记》说:“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免之像以售,谓之兔儿爷”。兔儿爷多用胶泥由模子翻塑而成,大小各异,大的高达三尺,小的'仅有二三寸。兔儿爷经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它兔首人身,左手拿臼,右手执杵,背上插着纸笔和小旗。由于受戏曲人物的启发,兔儿爷的形态千奇百怪,惟妙惟肖。有的似出征武士,头戴金盔,身披战袍;有的像剃头郎,肩挑担子,手执太平鼓。为其衬托,兔儿爷经常骑着狮子、老虎、梅花鹿等坐骑,偶尔也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兔儿爷形态各异深受百姓喜爱,中秋祭月之后,往往成为孩童们爱不释手的玩物。

  4、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5、玉兔入月宫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4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女,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过。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

  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4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做伴。

  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姐姐们,飞到了月宫陪伴嫦娥居住了!

  6、嫦娥奔月

  我国对月亮的崇拜,集中体现在嫦娥奔月这一传说上。早在战国末年成书的《归藏》上就载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西汉名籍《淮南子·览冥篇》日: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灵药,被嫦娥偷吃,就直奔月亮而去,但只身独往,难免冷清。东汉科学家张衡(78—139)大概是为了惩罚嫦娥的私奔,在其专著《灵宪》中说,超群绝世的嫦娥到了月亮就变成丑陋的蟾蜍——癞蛤蟆,并被罚在月宫中捣药。

  但是,蟾蜍的丑恶形象和美丽的月亮毕竟难以协调,在民间,人们慢慢地为奔月的嫦娥恢复了原来的玉貌仙姿。六朝以后,嫦娥又变成了美女,孤栖月宫,非常寂寞。

  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诗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从唐代开始将八月十五赏月改为祭月,盼嫦娥回归人间。为使她在月宫不感寂寞,人们又逐渐创造了月中有白兔和桂树的故事,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进一步演绎出吴刚伐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500丈,玉帝令西河仙人吴刚伐桂,可桂树有特异功能,随砍随合,所以,始终砍不倒这棵树。

  到了宋代,中秋节习染成风,赏月、玩月更加热闹、普遍。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此夜天街买卖,直到五更,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京师祭月,倾城人家子女登楼或在夜半之时焚香拜月,“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蟾宫折桂,喻科场得意)……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了两三千年,添枝加叶,越来越完整、完美,它揭示了月宫之谜,包容着人类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同时也反映古代妇女追求自由解放和人格独立的强烈愿望。

  中秋节传说故事 篇5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直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传说故事 篇6

  远古时期,后羿射日立功西王母赏赐仙药。八月十五后羿带众人打猎,其弟子西蒙前去其家盗药,后羿妻子嫦娥为保护仙药,遂将其吞下。吃下仙药的嫦娥,不受控制的飞上天去,迟来的后羿只见到将要消失的嫦娥。后认为纪念善良的嫦娥,遂将这一天定为中秋节,意为:全家团圆的日子。希望有一天后羿与嫦娥可以团圆。

  在中秋的传说故事中,“嫦娥奔月”无疑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了。

  这是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子,神话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

  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话。

  有关恒娥的神话传说,见于商代至战国时的典籍《归藏》,其中对照卦象解释可能为夫妻,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后羿的妻子恒娥,因汉代人避当时皇帝刘恒的讳,之后名字改为嫦娥。

  中秋节传说故事 篇7

  中秋节传说故事一: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传说故事二: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中秋节传说故事三: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中秋节传说故事四: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传说故事 篇8

  1.1、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

  1.2、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1.3、玉兔入月宫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

  中秋节传说故事 篇9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根据中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节”。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三个秋天的第二个月叫仲秋,所以中秋节也叫“仲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了月亮许多的传说,从蟾蜍登月到玉兔捣药,从吴刚砍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绘就了各种各样的为月宫世界添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从汉代到唐代,木骚人一直唱月、唱月中,而八月十五这一天成为表达感情的.绝好时刻。北宋太宗年间,官方正式将8月15日定为中秋节,意思是正值三秋之中,万民齐庆。中秋之夜,月光当空,清辉满地。人们把满月视为团圆的象征,8月15日是亲人团圆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已成为一年中的重大节日,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历来是统治者非常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届的秋季赛恰好在八月份举行。风光与激情并存,人们把中学生视为月中的赢家。每逢中秋节,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已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习俗。历代流行,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

  中秋节传说故事 篇10

  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传说故事 篇11

  【故事1】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

  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

  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

  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故事2】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

  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

  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故事3】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

  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

  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故事4】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这种白兔拿着^,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故事5】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

  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传说故事 篇12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原是道教掌故之一。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服用这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代文人写诗作词,也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

【中秋节传说故事】相关文章: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推荐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04-14

中秋节来历传说故事03-01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传说中秋节的三大传说故事04-14

中秋节神话故事传说08-28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与传说故事03-16

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12-08

中秋节的历史由来与传说故事10-28

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09-18

中秋节传说嫦娥奔月故事04-02

中秋节传说故事:貂蝉拜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