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故事

时间:2024-07-12 14:12:17 中秋节 我要投稿

中秋节的故事(合集)

中秋节的故事1

  传说嫦娥的丈夫---后羿,是一个射箭高手,本是玉皇大帝身边的一位宠臣,当时玉皇大帝有十个太子,也就是十个太阳,玉皇大帝规定每天一个太子(太阳)轮流出去值班,给地球人间提供照明与温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秋节的故事(合集)

  后来日子长久了,这些"太子帮"们整天只顾吃喝玩乐,纪律松懈,思想变质,对每天轮流值班为人民服务的事逐渐感到厌倦.于是,要么谁也不愿意去值班照明,要吗,大家一起到地球上空去玩耍,完全不遵守玉皇老子制定的老规矩.因此,弄得地球人民苦不堪言,或是,几个月看不到太阳,或是,十个太阳一齐出来,烘烤得大地河流干涸,庄稼枯死,饿死无数人民.于是各地菩萨,神明纷纷上书天宫,向玉皇大帝诉苦,求救.玉皇闻讯,龙颜大怒,责令后羿全权处理此事,并赐给"先斩后奏"的令箭牌.后羿接令后赶赴人间,他一看人间悲惨的'现状,不由怒火在心中燃烧,不加思考,取出一支箭矢,嗖的一声,向一个太阳射去,立刻一个太阳落下,变成一只死乌鸦,又取出第二支,第三支,....一直射了第九支,发现箭囊空了,才停下手来.原来尧帝深知后羿是个有勇无谋的人,早就预料到后羿会意气用事,做出过左的行为,他暗中偷去一支箭矢,于是留下一个太阳照耀至今,地球得救!人民欢呼后羿万岁!

  正当后羿得意忘形,想回天廷向玉皇大帝请功领赏之时,突然嫦娥哭丧着脸来到后羿身边,告诉他一个坏消息:"你被玉皇大帝开除官职,革职查办,贬到人间做平民,而且永世不得翻身!"后羿问:"为什么?"嫦娥说:"你还不明白,虽然你为人民除害,立了大功,但是你杀了玉皇大帝九个太子,伤到统治者最核心的利益,皇上能不发怒吗?"后羿辩驳:"我完全是依王法办事,为民除害,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我有何罪?"嫦娥叹口气,说:"你这个人就是太过忠诚老实了,才落得今日的下场,我一时也说服不了你".于是她生气地走开。

  后来嫦娥考虑到作为凡人,其他待遇还可以,但是凡人不能长生不老,将来总有一天要死去,使她感到十分忧虑,于是她去西天,向王母娘娘求情,乞讨长生不老药,王母娘娘非常同情他们夫妻不幸的处境,给她两颗长生不老药,而且交代:"此药不可多得,吃一颗就能长生不老,吃两颗就能升天".嫦娥欢喜万分,拜谢而归.

  但是,后羿还是想不开,整天情绪低落,酗酒,动不动就对嫦娥发脾气,有时甚至打她,骂她.夫妻感情降到冰点以下,让嫦娥伤透了心,她暗自思量:长此下去,夫妻生活有何意义?唯一的出路是:及早离开后羿,回到娘家,妈妈身边.于是她记起王母娘娘的话,:"吃两颗长生不老药就会升天"经过几天的思考,她狠心地吞下两颗药丸,不久药力发作,顿觉身轻如燕,飞翔起来,她十分欢喜,庆幸自己终于脱离苦海!

  不久飞到南天门,把守天门的官员,听了嫦娥的诉说,老实而且诚恳地告诉她:"你的天庭户口早已经被注销,你不但不能回去居住,而且,按规定我们也不能让你通过南天门."嫦娥一听,顿时伤心大哭,并大喊:"天哪!这叫我如何是好?我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天门官员们听了,虽然非常同情嫦娥的不幸遭遇,但是爱莫能助.最后他们建议嫦娥飞向月球的广寒宫,那里只有一个吴刚居住,据说他也因在天廷犯了错误被囚禁在那里,劳动改造,因此不敢对你非礼.于是嫦娥只好接受了他们唯一的建议飞向月球的广寒宫.

  自嫦娥不辞而别以后,后羿情绪更加糟糕,整天酗酒,脾气更加暴躁,经常对他的学生逄蒙发脾气,骂他,打他,令他无法忍受.逄蒙本是后羿最优秀的学生,也是天下第二射箭高手,有一天,趁着与后羿出去打猎时,用暗箭将后羿射杀,逄蒙从此成为天下第一射箭高手.一代忠臣---后羿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

中秋节的故事2

  中秋节月饼传说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愿忍受元朝统治阶级残酷的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的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了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给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晚上,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了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就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日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的越来越精细,品种也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的特别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等系列活动,有的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节还有另一个说法: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会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遗俗。

  中秋节传说-嫦娥奔月

  我国对月亮的'崇拜,集中体现在嫦娥奔月这一传说上。

  早在战国末年成书的《归藏》上就载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西汉名籍《淮南子·览冥篇》日: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灵药,被嫦娥偷吃,就直奔月亮而去,但只身独往,难免冷清。东汉科学家张衡(78—139)大概是为了惩罚嫦娥的私奔,在其专著《灵宪》中说,超群绝世的嫦娥到了月亮就变成丑陋的蟾蜍——癞蛤蟆,并被罚在月宫中捣药。

  但是,蟾蜍的丑恶形象和美丽的月亮毕竟难以协调,在民间,人们慢慢地为奔月的嫦娥恢复了原来的玉貌仙姿。六朝以后,嫦娥又变成了美女,孤栖月宫,非常寂寞。

  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诗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从唐代开始将八月十五赏月改为祭月,盼嫦娥回归人间。为使她在月宫不感寂寞,人们又逐渐创造了月中有白兔和桂树的故事,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进一步演绎出吴刚伐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500丈,玉帝令西河仙人吴刚伐桂,可桂树有特异功能,随砍随合,所以,始终砍不倒这棵树。

  到了宋代,中秋节习染成风,赏月、玩月更加热闹、普遍。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此夜天街买卖,直到五更,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京师祭月,倾城人家子女登楼或在夜半之时焚香拜月,“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蟾宫折桂,喻科场得意)……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了两三千年,添枝加叶,越来越完整、完美,它揭示了月宫之谜,包容着人类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同时也反映古代妇女追求自由解放和人格独立的强烈愿望。

中秋节的故事3

  月亮,晚上好

  在这本书里,林明子用云朵遮蔽月亮,继而月亮又重现的场景和宝宝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更可贵的是,作者用月亮的表情变化和屋檐上的猫的反应来迎合宝宝在这一过程中的情绪体验,更加吸引宝宝的投入。阅读本书,能促进宝宝理解物体恒常性的.道理,同时促进其情绪的发展。

中秋节的故事4

  1、菱角

  中秋节吃菱角,据说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利。在吃了甜腻的月饼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腻当场去除不少。

  2、栗子

  秋凉乍起,街头就开始飘起了糖炒栗的香气。板栗,原先与芋头、菱角一样,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栗性味甘寒,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作用。

  3、柚子

  柚子是中秋节的必备品之一,因为柚与佑谐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饼,再吃点甜酸的柚子,既开胃,又解油腻,让口腔有清爽感。

  4、团圆馍

  陕西西安一带,每到中秋节,当地每家做馍,全家共吃一馍,称团圆馍。馍有顶、底两层,中间加芝麻。馍上层用大碗拓一个圆圈,象征中秋之夜。

中秋节的故事5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于是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9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1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而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 小人逄蒙在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后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傍晚,后羿知道此事后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3步,月亮退3步,他退3步,月亮进3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伐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500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秋暮夕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年幼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节的故事6

  今天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我们吃了丰盛的晚饭,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包月饼直奔阳台去赏月。我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美味的月饼,一边仰望天空,等待着明月的到来。不一会儿,月姐姐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似的',漫步来到空中,她脸上洋溢着笑容。我静静地望着月亮,似乎她离我很近,一伸手就能摸到她那温柔的脸庞。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洒向大地。这时,几片薄薄的,小小的去萦绕在了明月旁,犹如美丽动人的七彩仙女在天空中挥舞着一条条五花八门的彩带。

  月光照在那红红的花瓣上,花瓣显得更红了,花儿显得更娇美了。月光照在清清的河上,河水显得更加清白了,还增加了许多凉意。月光还跑进了我的小屋里,在我的床上睡觉,这让我想起了李白的千古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沉浸在无限的遐想中,想到了嫦娥姐姐带着玉兔下凡到了人间,她跳着舞,挥着袖子,人们都为她鼓掌,别提有多美好了。我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我斜倚在床上,仰望着玉盘似的月亮,心里默念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渐渐地,我睡着了,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我像美丽的嫦娥一样向月亮飞去……

中秋节的故事7

  中秋节晚上,妈妈要带我去三友渔村烧烤,我高兴极了。

  我们一家和表姐一家吃完晚饭后,就开着两台车,一共六个人,来到了三友渔村。

  烤炉点起来了,食物摆上来了。其中有我最爱吃的鸡翅。我拿起叉子,动起手来,像大人一样,把鸡翅伸在烤炉上。过了一会儿,翻了一面。妈妈帮我涂上了蜜糖、烧烤酱、油等配料。又烤了一会儿,香喷喷的烧烤味儿钻入鼻孔。我说:“好想尝尝呀!”妈妈说:“别急,烤熟了就可以吃了。”又过了一会儿,鸡翅终于烤熟了。我像一只饥饿的小狼一样,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烧烤结束,我们搬了桌椅坐在外面赏月。十五的月亮圆圆的,像一个大银盘。月亮被我们看得不好意思了,急忙把白云拉过去,遮住自己的`脸。

  到了夜里十二点,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三友渔村。我祝愿:每个人都能像我们家一样,都能幸福地团圆。

中秋节的故事8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通常有许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有人则认为,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唐代《开元遗事》一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

  而有人提出,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

  另外有人提出,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个月中间的一天。 《周礼》中出现过中秋这个词,但它指的不是中秋节,而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汉代有"秋节",时间是在立秋的那一天,也不是八月十五,唐朝的类书里有四时十二节令的记载,也没有中秋节,但唐诗中已出现了"中秋月"。"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第一次对中秋节作了明确记载的是南宋人吴自收,他在《梦梁录》一书中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临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书里还描写了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赏月逛夜市的盛况。

中秋节的故事9

  今天是中秋节,小飞来到他的好朋友家。

  他们买了面粉、鸡蛋、豆沙、红糖……他们开始做月饼,第一步开始和面,第二步包好馅,第三步拿到模具里压一下,第四步拿到烤箱里烤一下,月饼就做成了。有小鸭、小鸡、小猫、有圆形的、爱心的、正方形的、有蛋黄味的、豆沙味的……。

  月饼烤好后,小飞就和好朋友坐在月亮下吃月饼看月亮。他们吃着个月饼就想念家乡的味道,甜蜜的.。月亮像月饼,圆圆的,好想吃一口。月亮高高的挂在天上,看着他们吃着月饼,看着,看着月亮就越来越亮了。动物们就开心,他们一边唱着歌一边跳着舞。

  每逢佳节倍思亲!月是故乡明。

中秋节的故事10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已经到来。但是你对中秋节的故事了解多少呢?我告诉你两个你不知道的故事。在以前的元朝,元兵统治华夏,大家都受不了元兵的统治,所以朱元璋召集各种人来抵抗,但元兵仔细一看,怎么会传播消息呢?朱元璋的军师想了一个办法,把纸条放在月饼里,带出城去。就这样,明军左右进攻,消灭了元军。

  在古代,据说天上有十个太阳,一个叫后羿的人射了九个。于是太后给了他一剂仙药让他升天,他舍不得离开妻子,于是把仙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有一天,后羿不在家。有个不诡计的人要抢,嫦娥只好吃了仙药升天,小兔子跳进她的'怀里飞了起来。但她太想念后羿了,以至于她去了离地球最近的月球。大家怀念嫦娥,每年8月15日都会放很多东西给嫦娥吃。

中秋节的故事11

  中秋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故事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逄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其它称呼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的发展是怎么样的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历史久远,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据记载,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还不很流行。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的故事12

  中秋节到了,单位发了月饼。有椰蓉馅的,有蛋黄馅的,有粟子馅的,月饼很小,都是独只包装的,包装盒子很精美,连包装盒上的图案都美得让人爱不释手。

  我带着一种虔诚,打开一只蛋黄馅的来尝。轻轻咬了一口,味道怪异,口感粗硬。再换一只,像嚼着一口细沙子,越嚼越散,越嚼越多,怎么也咽不下去。

  便怀念起儿时的月饼来。那时的月饼比现在的大,掂在手里,有种沉甸甸的感觉。里面的饼馅,五颜六色,煞是好看,饼馅的配料为桂花、松仁以及红色的绿色的果脯丝等。外面的面粉,层层起酥,洇着金黄的油。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上个世纪的中国农村人还是很穷的。真正能吃得起月饼的大都是大队书记家的,或者村长家的子女。还有,就是嫁了女儿的奶奶辈人能吃上。

  每年中秋节前夕,姑姑们就给奶奶买来了茶食。茶食的种类有月饼、豆奶、水果、白糖等,茶食全部摆在奶奶的床头。奶奶和姑姑们说话时,我们就一直围在旁边。她们说什么,我们一句也没听见,眼睛就那么直直地盯着床上的月饼看,还暗暗地把月饼数了一遍,10块。

  奶奶抬头看看我们,见我们一动不动的眼神,还有那渗出口水的嘴角,便朝我们狠狠地瞪了一眼,拐杖指着门的方向说,都给我一边去,全围在这里干什么?我们嗯嗯啊啊地答应了几声,就是没见身子动。奶奶便起身,把茶食全部装进箱子里,一把金色的小铜锁"咔嚓"一声锁上了。

  那一阵,月饼香味充斥在家里的三间瓦房的上空,走到哪里,都能闻到香甜的月饼味。我和小侄子们的心事从没离开过奶奶的"百宝箱"。每次,趁奶奶不在,小小的我总会双手背后,在奶奶的箱前走来走去,走一会便抬起头来看看那恼人的铜锁。

  一天,小侄子不知从哪里找来一把小起子,竟然把奶奶的"百宝箱"撬开了。我们欣喜若狂,犹如发现了阿里巴巴的神奇宝藏。小侄子抱起了两块月饼刚跑到门口"唉呀,疼死我了"小侄子挨了奶奶一记重重的拐仗,丢下月饼,落荒而逃。趁奶奶训小侄子的当儿,我也悄悄地丢下了月饼,从奶奶的背后悄移到屋后的老愧树下。

  那时候,我们总嘟囔着小嘴,背地里说奶奶是个小气鬼。不过,她不让我们吃,我们也从来没看见她吃。那时候有个心事一直在我的心底盘着。奶奶自己不吃,也不让我们吃,时间长了,月饼会过了保质期的。奶奶倒底什么意思嘛?

  我们渴盼已久的中秋节终于来临了。那天晚上,妈妈和奶奶在灶房里忙碌着,她们在包糖饼,在发酵的面粉团里包上白糖的那种。

  糖饼烙好了。奶奶给我们一人分了一块,笑咪咪地叫我们快趁热吃,说凉了就不好吃了。我接过糖饼,勉强地咬了两口,嘟囔着小嘴说,人家中秋节都吃月饼,怎么我们家总吃糖饼呀?家里也不是没有月饼,怎么回事嘛?说完我就后悔了,心想,肯定又要被奶奶训了。没想到奶奶一点也没生气,笑着对我说,你先把这块糖饼吃了,一会到堂屋来。

  我三口并两口地吃了糖饼,迫不及待地跑到了堂屋。那晚,煤油灯下,全家人济济一堂(大哥家五口人,我们家七口人),围在堂屋的四方大桌旁。只见奶奶"咔嚓"一声打开了她的"百宝箱",一股浓浓的月饼味在空气中飘散开来。

  奶奶说,家里人口多,月饼少,咱们就分着来吃吧。还有啊,好东西要留着慢慢吃,不能一次全吃完了。今晚吃四块,明晚再吃四块,还有两块啊,等着以后谁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不想吃饭了,留着换换口。奶奶说完,拿起小刀,小心翼翼地分起月饼来。

  那晚,我们感觉日子幸福得快要滴出蜜来。我们把向往已久的月饼轻轻地托在小手上。迎着煤油灯的灯光欢喜地看着,随即伸出小舌头来轻轻地舔着,终于忍不住地轻咬了一小口。呀,细腻的口感,滑润的质地,芳香而浓郁的味道,让我近乎有点迷醉。四分之一块月饼,我吃了整整一个晚上,那晚的梦里全是月饼的味道。

  说起吃月饼,村里的'小伙伴们总是很羡慕我们,他们总说,你爸就是开店的,店里有那么多月饼,你们还不是仅吃嘛。

  那时候,父亲在村双代店工作。每到值夜班时,他总会带着我们去和他做伴。晚上,等我们上床以后,父亲就把床前的帘子拉上,自己坐在柜台里用牛皮纸不仅不慢的包着月饼。印象中,双代店里的月饼都是成缸成缸地装着,那种浓郁的月饼味曾一度让我着迷。

  我轻轻地从帘缝里探出头来,那层层起酥,洇着黄油的月饼,看得我口水直往肚里咽。我故意在床上做出一些翻身的响动,希望引起父亲注意。希望父亲能给我一块月饼吃。

  谁知,父亲并没注意到我,一直在专心致志地包着他的月饼。于是,我就假装出去解手。在父亲眼前来回地晃动。父亲头也不抬的说着,早点睡觉吧,明天还要上学呢。

  半夜醒来。父亲已经睡着了。我踮起脚尖,轻轻地走到柜台里,在父亲的柜台里偷了一块月饼,那晚,吃得真香啊,我满足地咂着小嘴巴,带着甜甜的笑容,安然睡去。

  许是偷贼心虚吧,第二天晚上,我再也不提和父亲去店里做伴了。上学时,路过父亲的双代店,我心虚地探头朝店里望了望,谁知被父亲叫住。父亲问我拿了店里的一只月饼没有,我一口咬定说没拿,父亲也不再追究,从自己身上掏出了两毛钱,放进店里的钱柜里。

  现在人的日子越来越富裕了,月饼的种类是越来越多了,月饼的价格是越来越贵了,月饼的包装更是越来越精美了。在物质富裕的年代里,有些东西确永远的丢失了。他只存在人们的印象中,记忆里,再也找不回了。

中秋节的故事13

  今天是中秋节,在爷爷家吃过晚饭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出屋外看月亮。可是心中那圆圆的月亮却迟迟没升上来,周围仍是一片漆黑。

  当大家驱车回家来到学校的操场时,我惊喜地发现月亮已经从大家居住的楼房东头升起来了!这个时候的月亮并不白,也不十分的亮,泛着黄色的光,淡淡的,像个大柚子。我连忙从车上跳下来,兴奋地在操场上跑来跑去,而月亮好像也在跟着我跑。

  这时的操场,树影婆娑,微风轻拂,非常是舒服。月亮还在缓缓上升,但并不吃力,非常是轻盈,不急不躁的,大家也在操场上悠然地漫步。

  无声无息间,月亮又升高了不少。母亲建议说:“大家还是回家,拿些吃的东西,到阳台上坐着舒舒服服地赏月,会更有意思的。”我和父亲连忙举手同意,我还自告奋勇地请求由我来安排这漂亮的“浪漫之宴”。

  一回到家,我就忙着洗水果,拿饮料,搬椅子。待所有布置停当后,我高兴地邀请书房里的父母来阳台享用这“月光下的盛宴”!看到父母坐下来,我忽然模仿古时候跑堂的小二,点头哈腰地说道:“菜来了,请客官享用!”逗得母亲和父亲哈哈大笑。

  看到面前摆设的东西,父亲还夸张地大叫道:“您太客气了。”哈,说实话,我筹备的.东西真地非常丰盛哦:有葡萄、哈蜜瓜、饮料,还有一大块月饼。

  大家一边品尝着水果,一边抬头赏月。看着酷似玉盘的月亮,我不禁朗诵起那首有名的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母亲在旁边慈祥地看着我说:“宝贝,将来你读大学了,我和父亲一定在这月圆之日思念你的。”父亲在旁边也深情地说:“大家三人在一块可真幸福啊!”

  无声无息月亮已经爬到了阳台对面那座高楼顶上,她比刚才更美、更亮、更圆了!于是我关掉屋子和走廊里所有些灯,让皎洁的月光照在大家的脸上,照在大家的身上。

  吃着香甜的月饼,喝着可口的饮料,大家谈起漂亮的嫦娥,谈起航天英雄杨利伟,谈起大家平凡而漂亮的生活……

中秋节的故事14

  嫦娥奔月

  传说嫦娥是远古时候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的妻子。当时十日齐出,非常炎热,庄稼都给晒焦了,给神州大地带来了巨大的恐怖和灾害。后羿为民除害,射落九日,留下一个太阳,人们终于得以正常生活,后羿因此为天下人所敬慕。

  他听说昆仑山西王母那里有种“不死药”,这种药,一人吃了可以升天成仙,两个人分吃了,就可以长生不老。于是,他跋山涉水,前往讨取,终于得到。

  后羿与嫦娥夫妻恩爱,他舍不得心爱的妻子,也舍不得众乡亲,不愿意一个人上天成仙,就把药带回家交给了嫦娥保存。后羿有个叫逢蒙的徒弟,是个奸佞小人,在八月十五趁后羿出猎,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为使不死药不落入坏人手中,便一口吞了下去。不料吞下药后,她身轻如燕的'不由自己地飞上了月宫。后羿便在院子里设下供案,摆上瓜果食品,对月遥念嫦娥。

  人们也纷纷仿效,以后年年如此,于是便形成了八月十五这个节日。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的特别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等系列活动,有的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节还有另一个说法: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会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遗俗。

中秋节的故事15

  一说始于唐朝。

  唐高祖年间,北方匈奴连年侵犯边疆,大将李靖率兵出征胜利后,于中秋节凯旋。为庆祝胜利,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狂欢通宵。当时有个来中后,于中秋节凯旋。为庆祝胜利,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狂欢通宵。当时有个来中国经商的吐蕃人给皇上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装饰华丽的饼盒取出圆饼,分与文武群臣共食。于是,中秋吃月饼就从此流传开来了。

  一说始于宋朝。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均登高楼、爬高山,待月亮升起时开始进行祭月活动,所用供品有月饼、瓜果、鸡冠花之类,但以月饼为主。宋代诗人苏东坡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那时的月饼与现在的月饼已很相似了。

  一说始于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灭了南宋,统治了全国,仍对劳动人民进行压迫和剥削。人民为了反抗他,利用互赠月饼的.形式在饼中夹藏字条传递信息,约定在八月十五日晚上共同起义。明朝成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为纪念这一壮举,便下令在每年中秋这天吃月饼。

  一说始于清朝。

  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游到杭州正值中秋,有人献上甜饼,得到乾隆的称赞。从此,甜饼成了月饼,每到中秋节,便形成了现在的吃月饼习俗。

【中秋节的故事】相关文章:

中秋节故事04-21

中秋节的故事04-25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推荐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04-14

中秋节来历的故事08-23

中秋节月亮的故事12-04

中秋节的由来故事09-22

中秋节的故事简短01-29

中秋节的由来故事03-01

中秋节的故事简单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