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日的主题班会(精选15篇)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肯定对各类主题班会都很熟悉吧?主题班会是围绕一定主题而举行的班级成员会议。主题班会需要准备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秋节日的主题班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日的主题班会 1
一、指导思想:
了解民族的风俗,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二、活动目标:
1、让同学了解中秋节,知道它的传奇、习俗。
2、通过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激发同学的爱国之情,来弘扬民族精神。
3、让同学懂得亲情的.珍贵,能融入集体中,促进同学之间的友情。
三、活动预备:
1、歌曲:《但愿人长期》。
2、同学事先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
3、同学进行才艺预备。
4、同学带好月饼。
四、活动过程:
1、中秋习俗沟通。
2、故事沟通:《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月中玉兔》。
3、表演节目
4、朗诵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同学共享自己带来的月饼。
五、活动小结
中秋节日的主题班会 2
一、活动目的:
xx
二、活动时间:
xx年xx月xx日
三、活动准备:
苏轼的《水调歌头》 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
四、活动地点:
八(7)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 、中秋节的由来
(1)老师: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
2 、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3 、学生介绍中秋节的习俗老师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1)、出示图片
(2)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
(3)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4)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
三、中秋佳节话月饼老师:学生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引出——吃月饼、送月饼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
(2)学生作品欣赏。
2 、举办月饼宴师:你吃的月饼是买的呢,还是别人送的?谁送的?
①送月饼:
②吃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
结束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时光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
中秋节日的主题班会 3
一、指导思想:
了解民族的风俗,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知道它的传说、习俗。
2、通过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来弘扬民族精神。
3、让学生懂得亲情的可贵,能融入集体中,促进学生之间的友情。
三、活动准备:
1、歌曲:《但愿人长久》。
2、学生事先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
3、学生进行才艺准备。
4、学生带好月饼。
四、活动过程:
1、中秋习俗交流。
2、故事交流:《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月中玉兔》。
3、表演节目
4、朗诵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同学分享自己带来的月饼。
五、活动小结:
“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总结
怀着无比轻快的心情,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形成过程,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包括中秋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代代中国人贡献给世界和未来的文化财富。为了欢庆我国这个古老的传统佳节,更为了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及感恩教育,在校领导的组织安排下,我班成功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和故事传说,让学生对中国这一传统佳节及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热爱;而且也使同学们懂得感恩回报,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很好“感恩”教育,从而激发同学们去努力学习,用以报答父母恩情。
这次班会给同学们留下美好深刻的回忆,这次庆中秋主题班会让我们今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更加友好快乐地相处,使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得到更好的传承。
中秋节日的主题班会 4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5日
活动地点:
五年二班教室
参加人员:
五年二班全体同学、班主任老师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应该拥护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保留一点炎黄子孙传统的`东西。此外,借助于“团圆”,让学生感受到亲情、感情存在。
活动准备:
1、召集班委讨论、决定班会程序,构思班会主题、内容,确定主持人;
2、根据班会内容确定班会骨干同学。
3、排练朗诵、合唱《水调歌头·中秋》等节目;
4、学生查找有关中秋的信息。
活动过程:
1、主持人王雨竹、王殿臣开场白;
2、张静轩同学朗诵《水调歌头·中秋》;
3、讲述中秋的由来、习俗;
4、讲述身边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
5、有关中秋的民谣表演;
6、全班合唱《水调歌头·中秋》;
7、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中秋节日的主题班会 5
一、班会主题确定
主题名称:“月圆人团圆——共庆中秋佳节”
二、活动目标
文化传承: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
情感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与分享。
创意表达:通过手工制作、诗歌朗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
资料收集:收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诗词歌赋、习俗图片等资料,制作成PPT或视频。
物资准备:月饼、水果、茶水等食品;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用于制作灯笼、贺卡等。
节目编排:提前邀请同学准备与中秋节相关的表演节目,如诗歌朗诵、歌曲演唱、舞蹈等。
场地布置:利用彩带、灯笼、月亮挂饰等装饰教室,营造节日氛围。
四、活动流程
1. 开场白与引入(5分钟)
班主任或班长简短介绍中秋节的`意义,引出活动主题。
2. 中秋知识小讲堂(10分钟)
通过PPT或视频展示,讲解中秋节的起源、传说(如嫦娥奔月)、习俗(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
3. 诗歌朗诵与歌曲演唱(15分钟)
邀请几位同学上台朗诵与中秋相关的古诗词,或演唱关于中秋的歌曲,增加文化氛围。
4. 手工制作环节(20分钟)
分组进行,每组选择制作灯笼、贺卡或中秋主题的手工艺品。鼓励团队合作,发挥创意。
5. 分享与交流(10分钟)
完成手工作品后,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并分享创作理念及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6. 品尝月饼与水果(10分钟)
大家一起品尝准备好的月饼和水果,感受节日的甜蜜与幸福。
7. 团圆寄语(10分钟)
每位同学写下对家人、朋友或班级的祝福语,贴在特制的“团圆树”上,共同祈愿美好的未来。
8. 结束语与合影留念(5分钟)
班主任总结活动,强调中秋节的团圆意义,鼓励大家珍惜身边人。最后,全体师生合影留念。
五、后续活动
可以将活动照片、视频及同学们的寄语整理成电子相册或视频,在班级群内分享,延续节日的温馨氛围。
中秋节日的主题班会 6
一、班会主题: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经典诵读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以及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民间传说。
2、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国民间庆贺丰收和团圆的节日。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使学生懂得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活动建议: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在内容的设置上由浅入深。主要从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通过尝一尝月饼,画一画学生心中的中秋节等动手操作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民俗节庆课的兴趣。
2、建议让学生可以回家做适当的准备,通过询问父母等查询方式,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3、在课后拓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将自己对中秋节感兴趣的内容和习俗的了解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画一画心中的中秋节,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挑选后布置在教室的展示板进行展示。
四、活动内容:
(一)活动准备
1、歌曲:《但愿人长久》。
2、学生事先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信息。
3、学生进行才艺准备。
4、学生带好月饼。
(二)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主持人“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1、首先以歌曲《爷爷为我打月亮》引出班会主题;
2、师生谈话引入八月十五中秋节;
3、学生交流今年中秋节的活动安排。
(三)话说中秋
1、听故事《中秋节的来历》
甲: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请听故事《中秋节的`来历》(同学说中秋节的来历)
乙:噢,原来中秋节是这样来的,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2、听故事《嫦娥奔月》
甲:中秋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乙: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同学来介绍一下,请听故事《嫦娥奔月》(同学说嫦娥奔月的故事)
甲:嫦娥真是个善良的仙女,为了百姓,情愿自己受难。
乙:中秋吃月饼也是为了纪念朱元璋月饼起义,希望嫦娥一家团圆的民间传说。
3、竞猜中秋灯谜
主持人:同学们,中秋夜,明月高悬,桂香浮动,民间有赏月猜谜的习俗。下面和中秋有关的谜语你会猜么?
中秋菊盛开(打一成语)
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十五的月亮(猜成语)
月亮里的桂树(打一成语)
4、品诵中秋诗文
主持人: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中秋之夜,借月抒怀,留下许多不朽的诗句!
(生诵诗歌)
全班:古诗吟唱:水调歌头(歌曲:但愿人长久)
甲: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
乙: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聚,品饼赏月,尽享天伦之乐。
甲乙:《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四)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2、画出自己见过的月亮形状
五、小结
中秋节日的主题班会 7
教学要求:
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
2、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传奇故事。
3、介绍我团屯垦史。
教学过程:
一、齐读班会的主题,交流对主题的理解:
(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我们心里也会喜洋洋、甜滋滋的)
二、中秋节来历
中秋节是东亚的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韩国的传统节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但并没有说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唐朝以后,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一般认为,中秋节开始盛行于宋朝,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三、中秋知识竞猜:
1、中秋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能正确说出是哪三个节日吗?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2、中秋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习俗,我们知道些什么习俗都可以说出来哦,看谁说的多?(拜月娘、赏月、吃毛豆芋艿、吃月饼等等)
四、简介团史
五、故事引趣:
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嫦娥奔月》
2、继续介绍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听了嫦娥姑娘的故事,老师觉得中秋节真是个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啊。它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呢。
3、介绍中秋节的水果 柚子
六、优秀诗文诵读:《静夜诗》 《古朗月行》 《水调歌头》等。
七、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我们班级如何过明天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三年级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大家永远齐心协力,共同出谋划策做好每一件事!
中秋节日的主题班会 8
主题目标:
1、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简洁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又叫团聚节。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欣赏月亮、学习和观赏歌曲、制作水果拼盘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欢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环境创设:
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
悬挂灯笼,水果图案营造喧闹的节日气氛。
展现幼儿在节前观看月亮、绘制出的月亮变化册。(事先发放记录单)。
区域活动:开快乐心来中秋
(1)绘画:供应水果图片,供幼儿绘画之做好吃的水果。
(2)泥工:橡皮泥,供幼儿制作月饼。
(3)美工:供应各颜色纸、胶水、绘画笔供装饰节日的灯笼。
(4)制作灯笼:运用空瓶子、彩色胶带、色纸、粘贴素材,做一个灯笼。
家园共育:
有条件的家庭,晚上带着孩子一起欣赏中秋的.月亮,并讲一个有关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与幼儿一起预备一个灯笼,是共同制作的。
催促幼儿节前节后连续观看月亮,并记录月亮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活动目标:
1.熟悉传统节日中秋节,知道其来历及有关习俗。
2.体验共享、合作的欢乐。
3.能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胆叙述、表现。
活动预备:
1.有关月亮的图片、动画、故事传奇。
2.活动前与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每个家庭预备一个月饼带来。
(二)活动过程:
1.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请你猜猜是什么?
出示图:月球结合孩子们的观看记录讲讲月亮的变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盼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师:中秋节还有许多漂亮的传奇和故事,请小朋友讲一讲。
教师完整叙述中秋节的漂亮传奇。
3.人们怎样过中秋。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预备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请幼儿和家长争论,由幼儿答复)
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4.吃月饼,共同共享欢乐。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我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日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洁小结,月饼的分类
3)幼儿观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乐曲《春江花月夜》,边听音乐边共享月饼,体验与父母、同伴、教师一起过节的欢乐。
中秋节日的主题班会 9
一、引入
1、问候语
2、简单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意义
3、提出主题:让我们一起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和传统
二、中秋节的文化和传统
1、赏月
2、吃月饼
3、猜灯谜
4、赏桂花
5、祭月
三、中秋节的故事
1、嫦娥奔月
2、吴刚砍桂
3、玉兔捣药
四、中秋节的习俗
1、家人团聚
2、送礼物
3、祭祖
五、中秋节的现代意义
1、文化传承
2、人文关怀
3、生态环保
六、结语
1、回顾本次班会的主题和内容
2、提醒同学们在中秋节期间要注意安全
3、祝愿同学们有一个愉快的.中秋节
中秋节日的主题班会 10
内容与要求:
1、尝试表现人物抬头时的动态。
2、回忆中秋赏月,体验看月亮的快乐。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重难点:
能表现出人物抬头时的动态。
活动准备:
铅画纸、勾线笔等。
活动流程:
讨论演示操作表现分享体验
活动过程:
一、讨论演示
(1)讨论对比画
1、出示俘1,师:猜猜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看上面的时候头要怎么样啊?
2、出示俘2,师:抬头看的小朋友和正面站着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共同讨论:通过比较来发现头发、眼睛、嘴巴等画的位置不一样。
4、小结:原来抬头看的时候我们五官的位置不一样。
(2)讨论示范画
1、请个别幼儿来示范抬头时的头部特征。
2、出示俘3,师:中秋节,有好些小朋友都在看月亮……
二、操作表现
1、教师提出要求:把看月亮的人画,注意五官的位置;把赏月的人都打扮一下。
2、幼儿创作:人手一份绘画纸,幼儿进行绘画。
3、教师指导:根据幼儿绘画表现进行鼓励与助。
三、分享交流
1、共同欣赏,师:小朋友都看到月亮了吗?
2、互相肯定:家画的小朋友都能看到月亮啦!真棒!
(延伸活动:出示其他俘,引导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继续探索……)
教学反思:
在这次充满快乐喜悦的`活动中,幼儿知道了中国的节日“中秋节”,在分享月饼的同时,小朋友们给别人送去了祝福,也得到了祝福,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交往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交往的幸福,体验到了团圆、分享的快乐
中秋节日的主题班会 11
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贯彻“两纲”教育,以中秋节为契机,开展节庆文明系列活动,疏导先生进一步认识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强化爱国主义情感,构成勾结友爱、融洽谐和的人际关系,强化中华民族的分散力和认同感,致力营建家庭幸福、社会谐和的节日氛围。
活动主题:
欢乐中秋你我共享
活动内容:
一、主题班会
要求:9月26日各班召开《欢乐中秋你我共享》主题班会,疏导先生认识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风俗、无关中秋节的诗词和中秋月饼的故事等等。完成一份教案
二、《我与家人过中秋》
要求:经过摄影的方式,体悟与家人过中秋的欢乐。六班级每班完成4张照片,于9月29日将照片ftp上传正教处“中秋节”文件夹。
三、《往年中秋节咱们预备怎样过》
要求:经过活动方案征集,让先生们体悟与亲人团聚一堂的欢快和生活欢乐的幸福感。七班级每班完成4份活动方案,于9月16日将照片ftp上传正教处“中秋节”文件夹。
四、《中秋节知多少》
要求:以电子文稿图文并茂为方式,进一步认识中秋的由来、风俗以及无关中秋节的.诗词等方面中秋文明。八班级每班完成2份电子文稿,于9月16日将照片ftp上传正教处“中秋节”文件夹。
五、《携手共享中秋送祝愿》
要求:为了表述对四川灾区先生的怀念,以贺卡送祝愿的方式,诚心祝愿远在四川的先生中秋欢乐。九班级每班完成4张贺卡小制造,贺卡上有字画和祝愿语,于9月16日将贺卡交至政教处。
中秋节日的主题班会 12
一、活动目的:
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中秋,了解和体验与中秋节相关的民风民俗,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二、活动主题: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
三、活动时间:
9月16—25日
四、活动内容:
(一)佳节思月
1、利用周一的国旗下的讲话,以“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为主题进行演讲、宣传活动。
2、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班会。
通过主题班队会,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在品月饼、讲故事、唱歌谣、诵古诗的'过程中感悟团圆、和谐的幸福,增进亲子、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意。
(二)佳节读月
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1、作品要求:
(1)作品题材为古体诗、现代诗、散文等;
(2)篇幅:诗词原则上不超过50句,赋、散文原则上不超过800字
(3)内容要积极向上,能够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
2、朗诵形式:
以班级为单位参赛,以集体诵读形式为主,时间不超过4分钟。
3、时间及地点:
时间:(注:本活动将与十月份的“爱国”主题结合起来一起开展,因此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地点:另行通知
本活动将与十月份的“爱国月”主题结合起来一起开展,因此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4、本次诵读活动按照年级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
(三)佳节抒情
用自己喜欢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一张精美的爱心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语,送给长辈、老师、同伴、自己最亲的人,传达感恩、祝福之情。
(四)佳节赏月
中秋节当晚与家人一起品月饼、赏明月,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将“品月饼赏明月”中发生的令你最难忘记的一幕拍摄并记录下来,上传班级博客分享。
中秋节日的主题班会 13
一、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为了引导学生从小就了解中国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
节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所以召开了此次班会。
二、活动目标
㈠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时间、由来和特征。
㈡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佳节-中秋文化。让学生初步懂得人类优秀文化的共性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信念,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活动准备
㈠多媒体课件
㈡准备背景音乐(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四、活动时间:
9月13日
五、活动过程
㈠今天老师也给同学带来了一份月饼,你们看看是不是很想吃啊,那你们想想老师今天为什么给同学们带月饼,下面就让老师告诉你,因为马上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㈡齐读班会的主题,交流对主题的理解,教师并出示图片(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我们心里也会喜洋洋、甜滋滋的、高高兴兴的)
㈢中秋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谁能说出是其它两个节日吗?
㈣指名汇报交流。
㈤中秋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习俗,如拜月娘、赏月、吃月饼等等。
㈥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嫦娥奔月》
㈦中秋节的故事还有许多,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讲这一个,等以后有时间老师再讲给同学们听好不好?(好)那我们回家时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㈧介绍中秋节的水果:我们刚才读了这首小儿歌,知道了还有好多水果,说说这个季节(苹果、梨、红果、葡萄、香蕉、柿子、)你自己最爱吃的水果吧。利用句式说话“我爱吃xx”。
㈨联系班级学生实际,说说中秋节在家准备做些什么。
㈩品尝月饼,分发水果。
(十一)小结: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你们一定感到好开心,老师也觉得很开心。最后老师又一个愿望:那就是我希望我们班同样也像一个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十二)大家永远齐心协力,共同出谋划策做好每一件事!同学们合唱《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伴随着音乐班会接近了尾声。
中秋节活动总结
为了欢庆我国这个古老的传统佳节,更为了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及感恩教育,在学校领导的组织安排下,各班成功开展了以“欢庆中秋”为主题的班会和“怀念亲人、祝福亲人、感恩亲人、立志成才——致亲人的一封信”等讨论活动。在这个主题班会活动中,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向大家介绍了中秋节的来历,还用古诗词诵读和吃月饼等多种形式,了解了中国节日,增强了我是中国人,说中国话,过中国节的.爱国情感。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同学们一一了解了中秋节
各个朝代的传说: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学生们还饶有兴趣地布置软木板,用丢弃的月饼包装盒制作城市建筑模型,既环保又开发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结合时代潮流体现了浓浓的中国情。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和故事传说,让学生对中国这一传统佳节及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热爱;而且也使同学们懂得感恩回报,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很好“感恩”教育,从而激发同学们去努力学习,用以报答父母恩情。
主题班会给同学们留下美好深刻的回忆,这次庆中秋主题班会让我们今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更加友好快乐地相处,使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得到更好的传承。
中秋节日的主题班会 14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学习古诗,能较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2、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及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1、观看电脑课件,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感受并理解古诗。
(1)完整欣赏电脑课件,初步感受画面。
指导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2)第二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
(3)再次欣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2、学习古诗,能较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教学反思
即把枯燥的古诗,根据其内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对其故事情节适当地加以夸张,以吸引幼儿。而故事又是幼儿最喜欢听的,通过听故事,可以增强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背诵,效果要好许多。
中秋节日的主题班会 15
一、班会主题
“月圆人团圆,共赏中秋情”
二、班会目的
传承文化: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自豪感。
增进情感:通过活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感受家人团聚的温暖,培养感恩之心。
激发创意:鼓励学生动手制作中秋相关物品,如灯笼、月饼等,激发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班会时间
XX年XX月XX日(中秋节前夕)
四、班会地点
教室或学校礼堂(视参与人数和场地条件而定)
五、班会流程
1. 开场白(5分钟)
班主任简短介绍中秋节的意义,引出班会主题。
播放一段关于中秋节的视频或PPT,营造节日氛围。
2. 知识小讲堂(15分钟)
起源与传说:讲述中秋节的起源,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传说故事。
习俗介绍:介绍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猜灯谜等。
文化意义:探讨中秋节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象征意义。
3. 互动环节(30分钟)
猜灯谜:准备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灯谜,分组进行竞猜,答对者可获得小奖品。
故事分享:邀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与家人共度中秋的温馨故事或中秋节的特别经历。
才艺展示:鼓励学生表演与中秋节相关的歌曲、舞蹈、朗诵等才艺节目。
4. 手工制作(20分钟)
灯笼制作:提前准备材料,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中秋灯笼,增强动手能力。
月饼DIY(视条件而定):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简单的月饼制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
5. 情感交流(10分钟)
感恩寄语:让学生写下对家人、朋友或老师的感恩寄语,并分享给全班听。
团圆时刻:全班围坐一起,分享各自带来的月饼或其他小吃,感受团圆的氛围。
6. 总结与寄语(5分钟)
班主任总结班会内容,强调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家庭团聚的重要性。
寄语学生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班会准备
提前收集与中秋节相关的资料,制作PPT或视频。
准备灯谜、手工制作材料、小奖品等。
通知学生准备才艺展示节目和感恩寄语。
确保场地布置符合节日氛围,如悬挂灯笼、摆放月饼等。
七、注意事项
确保活动安全,特别是手工制作和食品制作环节要注意卫生和安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但也要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选择。
强调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中秋节日的主题班会】相关文章:
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10-30
中秋节日的主题班会08-03
中秋节日主题班会04-14
中秋主题班会04-22
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通用11篇)09-25
中秋节日的主题班会必备(10篇)08-03
中秋节日主题班会(通用15篇)09-28
中秋活动主题班会07-19
中秋初中主题班会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