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管理工作报告

时间:2020-10-24 12:00:35 工作报告 我要投稿

乡村医生管理工作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31号)精神,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医改工作深入推进的新形式,进一步加强我省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不破,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乡村医生管理工作报告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明确乡村医生职责,改善乡村医生执业场所条件,实现村卫生站和乡村医生全覆盖;将村卫生站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健全乡村医生补偿、养老保障机制,完善培养培训制度,规范执业行为,强化管理指导,提高乡村医生队伍服务能力,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明确乡村医生职责

  乡村医生(包括在乡村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传染病防控工作,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受卫生部门委托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宣传教育和协助城乡居民医保筹资等工作。

  三、实现村卫生站和乡村医生全覆盖

  (一)合理规划、设置和建设村卫生站。

  县(市、区)卫生部门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按照方便群众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综合考虑辖区内的服务人口、居民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设置村卫生站。每个行政村应设置1间村卫生站,服务人口较多或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乡镇卫生院所在地原则上不设村卫生站。对目前仍没有村卫生站的行政村,鼓励采取乡村医生联办、个体举办,政府、集体或单位举办等多种形式设置村卫生站。

  村卫生站的房屋面积要求不低于60平方米,基本医疗设备要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标准进行配备。村卫生站应设立诊室、治疗室、防保室和药房,并可根据需要设立值班室;开展静脉给药服务项目的应设立观察室。村卫生站登记的诊疗科目为预防保健科和全科医疗科,提供中医服务的应将中医科登记为诊疗科目,其他诊疗科目原则上不得登记。

  (二)合理配置乡村医生。乡村医生可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包括村卫生站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办的诊所等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在村卫生站执业的乡村医生由县级卫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考核确定,原则上1000至3000服务人口应有1名乡村医生,服务人口较多或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适当增加;每个村卫生站至少应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妇幼医疗工作需要配备女性医务人员。鼓励采取定向培养、委托培训、乡镇卫生院派人驻点等多种方式引导具有资质的从业人员到村卫生站执业。由乡镇卫生院驻点的,必须有相对固定的服务场所和人员,并保证服务时间。

  四、加强乡村医生和村卫生站管理

  (一)加强乡村医生准入管理。乡村医生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在卫生部门注册并获得相关执业许可。县级卫生部门要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准入管理。从事护理、公共卫生等其他服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新进入村卫生站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原则上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严禁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非法行医。

  (二)规范村卫生站的名称和标识。各地级以上市卫生部门应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文件的规定,统一规范当地村卫生站的名称、标识及宣传栏。由政府设置的村卫生站按照“乡镇名+行政村名+卫生站”的方式进行命名,其他性质的村卫生站的识别名称中不得含有行政区划名称;行政村有多个卫生站的,可在村卫生站前增加自然村名。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设置的村卫生站识别名称中应含有设置单位名称或个人名称。

  (三)强化县级卫生部门的管理职责。县级卫生部门要科学划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的职能分工,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加强绩效考核,切实提高对农村卫生事业的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符合村卫生站功能定位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对乡村医生的服务行为和药品器械使用等进行监管,督促其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诊疗操作规程和用药规定,做到诊疗有登记、开药有处方、转诊有记录、疫情有报告、公共卫生服务有台账。严格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处置与管理。加强村卫生站输液执业行为管理,对符合条件的村卫生站,经县级卫生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静脉输液,对违规者要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罚。

  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由个人和城乡居民医保资金进行支付。各地要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粤府办〔2011〕33号)要求,合理制订村卫生站一般诊疗费标准。要充分发挥城乡居民医保对乡村医生的补偿作用,并综合考虑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和不增加群众个人负担,对纳入城乡居民医保报销范围的村卫生站进行补偿,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省财政继续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卫生站按照每个行政村每年1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保证在村卫生站执业的'乡村医生合理收入不降低。各地可综合考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情况,采取专项补助方式对在村卫生站执业的乡村医生给予定额补偿,具体补偿政策由各地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制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提高对服务年限长和在偏远、条件艰苦地区执业的乡村医生的补助水平。

  (二)妥善解决乡村医生养老和生活问题。结合我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的工作部署,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新农保,对符合新农保待遇领取条件的乡村医生发放养老金。允许60岁以上(含60岁)担任接生员、赤脚医生10年以上(含10年)的乡村医生,通过一次性趸缴(不超过10年)的缴费方式提高其新农保待遇水平。一次性趸缴费按照自愿原则采取“个人缴一点、村集体经济补一点”方式进行,个人和村集体经济具体分担比例和缴费水平由各地级以上市根据当地新农保政策研究确定。

  从201X年1月起,对已离岗的农村接生员和赤脚医生发放生活困难补助。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离岗农村接生员和赤脚医生的生活困难补助资金由当地财政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已离岗农村接生员和赤脚医生的生活困难补助资金由省、市、县、村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解决。我省已离岗农村接生员和赤脚医生的审核认定和生活补助发放标准等工作,由省卫生厅牵头会同省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负责,并研究制订具体方案。

  七、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培养

  省级、市级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制订乡村医生培训规划,并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城市支农等多种方式,选派乡村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学院校接受培训,对县级卫生部门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给予积极指导和大力支持。县级卫生部门要制订年度乡村医生培训计划,保证乡村医生每年至少接受两次岗位技能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乡镇卫生院要协助抓好培训计划落实。各级卫生部门及相关医疗机构要通过业务讲座、临床带教和例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乡村医生的业务指导,以及利用现代信息网络采用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在岗培训。

  县级卫生部门要编制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从本地选派人员进行定向培养,及时补充到村卫生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站工作。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结合探索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

  八、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抓紧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扎实推进。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作配合,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我省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二)制定实施方案。各地级以上市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实化相关政策措施,在本实施意见出台30个工作日内,研究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分别报送省医改办、卫生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

  (三)落实资金投入。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要督促指导所属县级政府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以及村卫生站建设等方面所需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严禁以任何名义向乡村医生收取、摊派国家规定之外的费用,切实为乡村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乡村医生管理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医生工作报告04-09

2017乡村医生述职报告11-25

社区医生工作报告12-02

2021乡村医生简洁年度总结01-05

乡村医生医学教育论文06-30

最美乡村医生观后感03-10

2017乡村医生述职总结报告11-26

乡村医生个人简历范文10-16

乡村医生最新养老保险政策11-24

医生工作报告(精选6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