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工作报告

时间:2024-04-27 07:18:15 工作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翻译工作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翻译工作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翻译工作报告

  翻译工作报告 篇1

  我不知道大家都参加过几次考试,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20xx年还参加过一次。那时我刚毕业,初生牛犊不怕虎,口笔译都报的二级。两门考试都败了,但是可能是因为刚考过专八那个复习的劲头还没有过去,综合能力远比现在考得高。印象已经很模糊了,我记得我当时二级的口笔译综合能力应该是一门80+一门90+来的,汗,不大确定。但是实务考试都是50+,双双惨败。之后由于工作关系在日本呆了两年,工作关系需要用日语说很多话,其实大部分也不是翻译。回来以后心想卷土重来吧,但口译方面想想还是报了三级。关于考试考什么题目,我觉得上面那个帖子写的很清楚了,不重复。我就写写我感觉过与不过,20xx年和20xx年的我差在哪里。

  20xx年我刚毕业不久,语法什么的都还记得清楚,基本功非常扎实。20xx年的我,语法神马的早就成了浮云,也很久没有考试经验,JTEST裸考也没到900分。但是日语远比四年前流利,表达完整度很高。顺便说虽然3月就买好书打算看看,但结果这次依然还是裸考……羞愧面壁。

  一、口译综合能力考试

  我在大学时听力就非常优秀,所以始终觉得综合能力是小菜。N1听力能拿到80%以上分数的同学应该都不会觉得有太大问题。我觉得很简单,特别客观选择题部分,我做完感觉自己肯定是全对。比JTEST后面的变态难题要简单的。多年前那场二级综合能力记得也不难,我依稀记得当年出考场我就觉得有了。所以综合能力这块大家不必太担心。为什么我这次分数这么低,我也有点不解,应该还是主观复述题扣分了。

  主观复述题分值也不算太多,好像是二三十分。主要是听一遍,做笔记,两分钟后再听一遍,写中文。虽然说是概括成三百字左右中文,但事实上我估计逐句翻译也不会超过四百字。所以不必理会什么概括,把你记下来的翻译成中文写上去,别太话痨也就是三百字左右了。 今年这段因为谈及了日本的地标,所以没去过东京或者对日本不熟悉的同学会大大吃亏。这没什么办法。

  二、笔译综合能力

  为什么先说这个呢,因为我不记得了。我不记得应该就是说感觉不是太难的。阅读的文章比1级的肯定还是难一些长一些,但我依旧相信有志挑战翻译考试的各位肯定不会当盘菜。

  三、实务

  我相信绝大多数有过败北经验的同学们应该都是跟我一样倒在实务上。根据我的感觉,日语口笔译的通过率应该没有5%?反正肯定没有10%,没通过的90%里面的起码80%应该都是和我一样死在实务上。这考试一门没过两门全废,请明年再接再厉吧!口译也就算了,笔译要马不停蹄连写三小时手都要抽筋了!

  1、口译实务

  三十分钟,诚如上面提到的那篇帖子所言,暴风骤雨一般就过去了。这个我记得很清楚,三级口译还有很多大家比较喜闻乐见的题材,姚明退役、宫崎骏动画片票房之类的。我清楚地记得,20xx二级口译出现了“就杂交水稻采访袁隆平院士”之类的题目!所以考三级口译的同学们,我觉得除了复习,还要坚持看看贯通日语这类的杂志,或者常看雅虎日本的头条新闻都是很有帮助的。翻译这东西题材杂七杂八,多接触不仅是better更是must。

  备考二级的话,会涉及到冷门题材,我觉得这就不光是多看新闻了,更要积累。我在微博上关注的口译牛人们都会把自己接触到的新词发出来。做笔记是常识,如果您不会,那么请学会了再来参加。

  我经常听大家谈到有不知道的单词这类问题。我提供一点经验。我做过不少次口译,现实生活中口译的时候可能完全没生词吗?您是native也不敢说吧。所以这个时候如何处理生词,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我记得有一次我翻译的时候对方说到“中国正在走红的《超级女声》类真人秀节目”,那时我就将超级女声直接念了出来,然后补了解说“super good voice,从平凡女孩中选拔优秀歌手的类似美国偶像的节目”。我不敢说我的处理很好,但是愣着是绝对不行的。我觉得在这种时刻,临机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我感觉口译实务是一个完全主观的东西,比起你有多少个扣分点,可能老师觉得这人能不能及格,更是个大问题。好比说前面提到的杂交水稻,现在我也不知道杂交水稻怎么说,那就先说“新品种水稻”,先把意思串下来!

  我个人的感觉,比起有多少不会的生词,也许更应该在实务考试里展现自己作为口译的素质。反应,语音语调的优美流畅,一个句子的完整程度等等。很多同学说到尾巴上会有些不知所措,不把一个句子说完整,应该是不好的。总之我觉得一味追求单词,恐怕有些事倍功半。 最后说一个实务考试的问题,他念完中文或者日文之后会停三五秒,然后嘟一声,然后才开始对着麦讲。这个空白非常打乱我的节奏。实际生活中口译应该是对象说完之后立即开口,我们老师曾经说过三秒不开口是失误五秒不开口是事故。但这是没有办法的,适应考试吧。 我考的分数也不高,惭愧地说我一开始完全没有进入状态,第一句孔子学院啥啥的完全走神了,后面也因为节奏的问题发挥的十分不理想。侥幸低空飞过了,我猜想可能多少有日语说得比较地道加分吧。

  2、笔译实务

  很多同学还是提到单词问题。的确跟口译实务一样,“啊这个单词我不会!”是最容易让人印象深刻和不知所措的事情。多记点单词肯定是好的,我也没有要矫枉过正的意思,但是我想问大家,实务考试都让带字典了,等实际做翻译的时候还可以用电子词典查、上网查等,生词和翻译水平之间并没有完全对等关系这件事,大家都知道,阅卷老师不知道吗……我笔译二级考了两次,自我感觉单词量虽然有变化,但是更多体现在日本长期生活经验的一些日常词汇上,而不是考试里面那些生硬的政经类文章。那方面的'词汇量长进我觉得肯定有一些,但是不多。

  重点分享:是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语言习惯问题。

  这个大家可能还是需要多练手,找找感觉。

  (1)逻辑关系

  中文也好,日文也好,像考试里面会拿出来的范文,肯定都有明确完整的逻辑关系。抓住这个逻辑关系,我认为对一个文章的流畅易懂度太重要了。必须吃透一个意群表达的意思,然后写出来,而不是逐字逐句翻译完了就完了。

  (2)语言表达习惯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日本人喜欢把主语往后放。你翻译成中文肯定要提前。那中翻日的时候呢,是不是应该再丢到后面去?这个句子结构调整,我个人认为应当是一个更大的采分点。因为这是比单词量这种东西远远能看出一个人的经验和技巧的东西。怎样把中文说的像中文,日语说得像日语。而对逻辑关系的准确把握,关系到译文是否“信”和“达”。对中日两种语言叙述习惯的把握,则是“达”和“雅”。我个人觉得,口译实务也好,笔译实务也罢,都是非常主观的题目。单词之类的,想不起来日语,想起英文用片假名调子念出来或是写上去都可以,解说一下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口译的时间限制……),但表达要信达雅,绝非一个单词量所能影响。

  抛砖引玉,说一点自己的意见,大家共勉。谢谢。

  日语翻译资格考试:日语翻译技巧分析(1)

  翻訳ルールとは

  日本語を中国語に翻訳するときや中国語作文のとき、われわれが心得ておくべき文法的、語い的なルールを「翻訳ルール46」として一覧で示す。

  配列はより基本的なものから忚用的なもの、より機能語にかかわるものから実質的語い的なものという順に並べてあるが、これはおおよその傾向であり、かならずしも厳密なものではない。 本辞典の本文において、例文のあとにやなどと示してあるが、これは当該例文において、日本語から中国語へ翻訳するに際し、本欄のやで示されるようなルールが使われていることを表す。すなわち、正しい中国語にするためには、日本語を字句どおりに訳すのではなく、これらの翻訳ルールの適用が必要であることを意味する。

  また、ここに載せているものは日中翻訳においてよく活用される主なルールのみである。このほかにもさまざまな規則が考えられる。なかんずく、より常識的なもの、コラム的な知識に属するものは「ルール以前」として本書の各所に囲みとして配置してあるので、そちらも参照されたい。 なお、ルールが適用される例文であっても、かならずしもそのすべてに漏れなくルール番号を付加したわけではない。わかりやすく典型的な例文に限ったことをお断りしておく。

  本辞典を活用されるにあたっては、随時「翻訳ルール46」をひもとかれ、学習し、やがてこれらに通暁し、中国語作文において無意識のうちに諸ルールを適用するに至っていることが望ましい。

  日本語の文には「1つ」がないのに、それに当たる中国語の文には“(一)个”などの量詞が現れることがある。

  “前边儿来了一个人。”(前から人がやって来た)

  “我有个好办法。”(いいアイデアが浮かんだ)

  1「彼に電話してみてください」のように、「ちょっと」「ついでに」といった軽いニュアンスがある場吅、中国語に訳すと量詞が入る。

  例:彼に電話をする。/给他打个电话。

  郵便局に手紙を出しに行く。/我去邮局寄封信。

  2「だれか」「どこか」を用いた日本語の文のうち、「だれか人を見つけて何かをする」「どこか場所をさがして何かをする」という意味を含むときは、中国語では、「人を見つけて」や「場所をさがして」の部分を言語化する。このとき、量詞を加える。

  例:だれか(人を見つけてその人)に聞いてみましょう。/找个人问问。

  どこか(場所をさがしてそこ)で座って話しましょう。/找个地方坐下来聊聊。

  3日本語の「このそのあのどの+名詞」を中国語で表す場吅は「“这。/那”+量詞+名詞」となることが多い。

  例:その辞書は北京で買いました。/那本词典是在北京买的。

  あのご夫婦はだれに対してもとても親切だ。/那对夫妇对谁都很热情。

  4日本語には動作の回数や時間量がないのに、中国語では動量詞が現れることがある。 例:兄は私をなぐった。/哥哥打了我一下。

  春節には家に帰るつもりだ。/春节准备回趟家。

  日语翻译资格考试:日语翻译技巧分析(2)

  翻译工作报告 篇2

  从业以来,仅就笔译而言,做得还算进退自如。当初兴趣使然,毅然决然半路出家做了翻译,现在想来,有些冲动和冒险,但应该说这是一次正确的选择。走到今天,除了机遇外,应该还有其必然性。我拟从一个非语言专业译者的角度谈谈自己对翻译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一、选准方向,打好基础

  有些人认为,只有外语专业的才能做好翻译,翻译就是翻译文学作品。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全面的。从翻译需求来看,主要还是实用类翻译,如科技、财经、法律等。具体到某一翻译类别,如果没有深厚的经验积累或者相应的专业知识,想胜任愉快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建议翻译新手在从业伊始就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专业背景等,选择一个翻译主攻方向。经营某类翻译久了,不仅质量有保障,速度也能上得去,从成本效益角度来看,是相当划算的。

  以我相对熟悉的法律翻译为例,我中英文法律文本的阅读量至少达到百万字的数量级。阅读可以帮助我了解法律概念、原理,不同法律文本的风格,甚至对法律推理也有所了解。有了阅读积累,应对实际工作的时候,就能比较轻松自如。对我来说,翻译工作最难的部分不在实际做翻译,而在做知识储备。一方面,我想加强对某一法律领域的了解,做到翻译时心中有数,不会稀里糊涂;另一方面,我要根据公司业务的发展,阅读相关材料。这种准备工作量之大,有时令人心生畏惧。

  我心目中最理想的翻译人才模式是专业知识+语言能力,我甚至觉得现在的翻译硕士教育也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说,如果培养方向以财经为主,则可以考虑开设基本的财经、金融双语课程。

  二、学会研究,体现专业

  我们阅读中文文本时,如果遇到不太理解的词语、概念,可以跳过去,甚至整段整段地跳,或者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但是,要将中文译成英文,遇到这种情况,就算想跳也不能跳,否则还要翻译做什么?翻译的'价值从何体现?这时翻译就要做研究。不是简单地查一查字典、搜一搜网络,而是要准确理解相关词语的确切内涵,必要时甚至要阅读相关的英语语篇,了解它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研究的层次不局限于词语,还可以上升到语篇。比如,我就在互联网上找过十个版本左右的英文保密协议,找过多个版本的英文起诉状,研究它们语篇风格和实质内容的异同。

  有时听人感慨说,翻译到了一定阶段,就会遭遇瓶颈。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不断学习和研究。举例来说,如果时事新闻汉译英的时候遇到困难,我们可以阅读国内外的多种相关报刊杂志,一定可以找到多种可供借鉴的译法,并通过比较,判断出最优译法。

  三、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翻译工作最终体现为译入语的字字句句,甚至标点符点上。在细节方面(特别是标点符号和空格),本地化翻译做得非常好,我觉得可以向全行业推广。

  同一原文,不同译文,如何分出译文的优劣高下?假设两个译者的水平非常接近,有时候,一两个关键词的处理,就能看出译者下了多大功夫。比如,approval作为可数名词,在一定语境下是表示“批准件”的,甚至可以结合具体交易细化为“批件”、“批文”或“批函”。又如review,律师review一个文件,可以说是“审阅”;审计师review一个账目,实际上是在“复核”;上司对下属做performance review,实际是对下属的工作表现做“评价”。再如,一定语境下,issue到底是“签发”还是“颁发”?approve到底是“批准”还是“核准”?考虑到动作主体、搭配习惯等,应该还是存在最优译法的。

  四、题外话

  常听见同行抱怨,说翻译不被理解,不受重视。我以为解决之道在于,一方面,翻译从业者要主动向业外人士解释说明翻译工作的难处,为自己、为行业争取理解、赢得尊重;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我们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让人知道,专业翻译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专业,成为一个专业翻译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多。

【翻译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论翻译是文化翻译03-05

离骚原文翻译「对照翻译」03-15

功能翻译理论对商贸翻译教学11-15

翻译考试中如何翻译数字?03-03

隆中对原文翻译「对照翻译」03-29

英汉翻译中的翻译症03-02

it工作报告12-07

翻译简历11-07

2017翻译考试必备数词的翻译方法03-05

琵琶行原文翻译「对照翻译」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