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工作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我们研究的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到目前已运作两年,这期间在区教科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领导及校教科室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历两年的思考、研究和实验,已达到预期效果,初步完成了研究任务,现就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和关心支持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动力。
科研兴校,科研兴园已在北门小学唱响,领导非常支持教师参与课题实验工作,从我园课题立项以来,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教科研室每学期都进行科研督导、检查、验收,并请区教科室专家进行指导,如实验方案的修改,资料的汇编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我们明确了研究的方向、目标,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更广更深的指导。
二、落实组织机构,保证课题的开展。
1、成立课题小组
刘真园长:主要负责课题的行政领导,组织管理资金疏通等工作。
孙玉梅:负责撰写实验阶段性计划、总结、实验报告、工作报告、收集汇编资料。
2、实验教师分工明确
中、小班一线教师主要负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
大班一线教师主要负责幼儿学习习惯,交往能力,文明礼貌等习惯的研究。
三、加大资金投入,为课题实施提供保障 为了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供理论学习机会,学校为每人提供100元的订阅杂志,鼓励教师自费订阅杂志。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创设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学校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投资50多万元,每班配备电脑,提供教师收集信息的条件,又配备了综合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科学发现室,充实各班区角活动内容,幼儿在这里学习合作、交往、学习、帮忙、分享和探索,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里渐渐萌发—实践—形成,老师在这里观察、记录、调整自己的实验方案,写了许多的教育活动笔记和活动观察记录,为教师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大部分素材。
四、健全制度,强化激励机制、规范研究过程。
在开展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前期有规划,中期有记录,后期有总结,积累原始资料,立足本园实际实际进行实践,以实践—理论—再实践来验证我们的过程。
(一)健全制度。
1、管理制度:
A课题研究过程包括开题、计划分解、操作实施、中期总结汇报、补充拓展、材料收集。
B市级课题每学期不少于6节实验课。
C接受校教科室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监督、检查,并定期向校教科室汇报课题进行情况接受其指导。
2、目标考核制度:我校不仅将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纳入年度考核目标,还把课题按省、市、区等级别纳入考核制度。
3、学习制度: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培训,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4、资料收集制度:由专人负责收集资料、验收并归档。
(二)规范研究过程。
实验资料反映了实验研究的过程,是原始资料,是以后实验效果推广的依据,实验课题一启动,就布置每学期资料。每位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0000字段理论笔记,每周一篇教育活动笔记,一篇观察笔记,每周一上一节养成教育课,每学期至少追踪调查一名幼儿,一篇有关幼儿行为习惯的论文,一篇实验总结或经验交流,两篇有理论价值的中心发言,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好要收集一名养成教育的名言,一首儿歌,一首歌曲,或者一幅图片,一个谜语等,还要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自编一首儿歌。两年下来,经过教师的辛勤努力,我们编了幼儿养成教育教师使用的大班、中班、小班的手册(见附录),以及家长使用手册等,更好地指导教师、家长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从而也更加规范了实验过程的实效性。
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针对实验课题的要求,我们制定了积极可行的实验方案,每阶段实验课题完成目标、方法、步骤,规定每单周三下午进行教师总结,具体做法: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指导的高度。
俗话说,没有理论的高度,就没有研究的深度。为使实验课题的研究深入有效,我们加强理论学习,具体做法,每位教师每天理论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小时,有关实验课题的理论笔记每学期不少于10000字,课题主持人每周向实验教师推荐一篇理论学习的内容,每位教师每学期两篇优秀的中心发言。针对理论学习的需要,学校出资订阅了《幼教园地》、《学前教育》等杂志。每位教师订阅一份杂志,教师们积极性很高,她们自费订阅到《学前教育研究。、《幼教导读》、《幼儿教育》、《幼教博览》等,这些杂志给我们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提供了好多理论依据,对教师们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我们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讲座、辅导与总结交流相结合,检查与评比相结合的办法,形成了学习制度,提供了学习质量,通过学习,全体教师提高了认识、更新观念,增强了课改意识。
(二)外出学习,拓宽思路。
在理论学习中,我们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先后听取上海幼教专家陈教授、闻教授的讲座,外出参观一类以上幼儿园,借鉴和引进各地教师的教学改革经验,分别听取她们的优质课,观摩课以及公开课,听取专家的报告,从中既学到了理论,又有经验和做法,学习回来及时谈心得与体会,谈如何转化为自己的工作思路,同时,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从而推动实验向纵深发展。
六、课题初步效应。
通过两年的悉心研究和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已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前评价一位教师要看教师执教能力,优质课怎样,论文多少,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如何,现在评价教师不但要看专业技能还要重视教师个人素质,行为习惯,从衣着到言行,从能力到态度,教师在整个从教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做幼儿知识技能的点播者,行为习惯的楷模。
(二)家长教育新闻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家园互动合作让家长了解到幼儿良好习惯,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使人终生受益,现在的家长不再仅仅关心幼儿学了几个拼音,而是谈论孩子如何爱看书,如何懂事,在家能让家长省心、放心,尤其一部分缺乏育儿知识的家长从对幼儿园活动的置之不理到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有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自己开的麻将社都关闭了,从事更加有利孩子健康、发展的职业了。
(三)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培养、发展及巩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采取了设计游戏,引导幼儿;正面教育,鼓励幼儿;坚持不懈,观察幼儿等措施,采用了情景教育法、家园对照法、大小互动法、五星奖励法、表扬法、榜样法、沟通法等方法,增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规范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行为,使幼儿的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礼貌习惯、交往习惯等,这些将使幼儿终生受益。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尽量把工作做细、做好,为一线教师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指导,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这只是我在工作中的一点点积累,还够不上经验所谈,如有朋友来访,欢迎提宝贵意见。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五大领域的培养目标强调幼儿爱好的激发和习惯的养成。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知识教育,是养成教育;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也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养成习惯。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时间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点,那在幼儿园环境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
一、 找准切入点,制定计划
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因为每位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样,所以每个孩子的习惯也不同。针对于此,在今年开学初,我们向每位幼儿家长发放了关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调查问卷》,家长除了对调查问卷如实作答外,还主动与各班老师交流孩子的不良习惯问题。从收回的一张张调查问卷和交谈中,让我们清楚的了解到每个幼儿的特点,根据幼儿的习惯不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良好习惯培养计划,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快乐的成长,并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二、 重视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我们知道,要想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靠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中也应严格要求。曾经有一个家长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就像土壤,而孩子就像种子,需要我们共同的培育,多么生动地比喻!所以,我们做老师的,为了孩子,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然后去联合家长,统一观念及行动,让幼儿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家中得以很好的巩固和发展,实现我们最终共同的教育目的。为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学初,我园在征求教师意见后,设计了适合家园共育的家园联系手册。其中,教师将幼儿一周的表现、班级近期教育内容重点及需要家长配合指导的内容,周周与家长见面,让家长从中更及时准确的了解幼儿的在园表现。家长还会在家园联系手册中写下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困难,对教师的建议、要求等。一本小小的家园联系手册,真正成了我们共同教育孩子的桥梁,让老师和家长在培养教育孩子时做到统一思想,共同教育。
除此之外,全体教师又一次为幼儿重新设计了《幼儿成长记录册》。平日活动学习时,我园教师善于将精彩的瞬间进行收藏,精心设计,积累到《幼儿成长记录册》中。并在每月的月底将其发放给家长,请家长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出宝贵意见。当家长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所画的一幅幅图画,亲手剪出的一个个图案,活动时专心致志的样子,一张张可爱的照片时,一边说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一边连感谢老师、称赞着幼儿园。
在进幼儿园的涌路旁有一橱窗。虽然只有一块小小的空间,但我们将其充分利用,使其成了家园联系的另一种方式。开学初的欢迎小朋友和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知识宣传。每月份的我是礼仪小标兵、卫生宝宝、全勤宝宝、好习惯伴我成长等评比展示宣传活动,得到了家长和小朋友的关注与支持,真正形成了家园合力,共同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 找准目标,注重转变
园有园规,班有班纪。每个班级在学期初依据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计划和本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制定出符合本班实际的计划后,又进一步将其制定计划目标进行分解,按月份逐步展开实施。也就是每月初制定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目标承诺,目标承诺中有培养标准,预期成果,月末对此承诺进行小结,找到不足,并进行反思找到整改措施。其中对于每月份中个别幼儿实施此培养目标有困难时,教师将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对其进行关注,力争让幼儿达到预期目标,也就是班级每月份的典型案例。
四、丰富多彩的活动,促儿童发展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有一句至理名言“习惯成自然”。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贯穿在点滴生活与各项活动中。为了在平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我园特搜集了与养成教育有关的儿歌和故事。让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哪些习惯是好的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以及不好的习惯会给我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会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等等。
再有,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因此,幼儿园及各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很快进入角色,接受教育,通过游戏,幼儿也能将学到的东西亲身加以体验,加深印象,逐步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分享快乐,经验交流。
幼儿入园一段时间以后,在老师的正确教育引导下,行为习惯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为了将各位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好做法加以宣传、推广,我园组织召开了班主任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经验交流会,交流会上,每位老师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各有妙招,真正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比如:陈文香老师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时,除了建立常规制度,以身作则外,更注重了对幼儿的及时评价,对于表现好、有进步的孩子给予及时的鼓励,并将其记录在《比比最棒》评价手册中,最后依据此评选出“好儿童”。哪个孩子不渴望受到表扬,就在这一句句表扬声中,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良好习惯。
六、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琐碎的,但却日复一日地反复出现,潜移默化中会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非常重要。我园的每位教师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开展随机教育,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步形成。因为幼儿的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差,
因此,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以德育人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黄草街道办事处,地处黔西南州兴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所辖区域公办幼儿园9所。多数是小学附属幼儿园,它的前身为学校的学前班。近年来,各校都在加大对幼儿园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园房舍结构基本合理,自成一体,独门独院,管理规范。迄今为止,有省级一类幼儿园5所,其余的为省级二类幼儿园。9所幼儿园共47个教学班,在园幼儿2670人。在园教师112人。大专以上学历75人,幼师学历6人,中师学历31人。
20xx年9月我办参与了 “十一五”研究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紧密结合本实验区的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半年来围绕课题的培养目标,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课题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一个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坚强的组织做后盾。xx年4月,辅导站召开了全办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会议,成立了实验区课题核心领导小组,在以一线教师为主要研究成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园本教研制度,形成了以核心领导小组为龙头,主要研究人员为骨干的研究格局,构建了规范的研究框架,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拓宽培训渠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课题实施以来,各实验园,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学习了《中国德育》、《新德育》、《和谐德育论》等相关理论知识,为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二)以园为本,重视研讨,层层推进。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时都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我们针对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了以园为本的教研活动,让教师在不断的总结、交流、反思中集思广益,攻坚克难,增强信心。(三)走出去”、“请进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20xx年4月,我们组织教师参加了州教育局举办的《幼儿礼仪教育》培训,7月8日,邀请了课题组的刘华老师为全办幼儿教师作课题实验专题培训。通过专家引领,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完善制度建设,确保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制度是课题研究与实验有序进行的助推器,是实验取得成功的保障。xx年10月,我们完善了四个制度的建设。明确了实验教师常规工作任务以及参与实验活动的相关制度。制作幼儿行为习惯跟踪调查表下发到每一个家庭,让教师有明确的目标,知道实验开始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跟踪表的填写,记录了实验幼儿的成长历程,让家长和老师都能及时发现课题实验给幼儿行为习惯带来的变化,体会到成功带来的乐趣!增强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信心。
有效的管理,增强了课题研究的时效性。20xx年12月底,黄草实验区八个实验园31 个教学班,共上实验课1017节。其中示范课26 节、办级研讨2 次、简报7期、教师教学随笔191 篇、论文 47 篇、实验报告10篇、反思124 篇、德育活动课教案、375 份、填写实验测查表700余份,圆满完成了第一学期的研究任务。
四、家园合作,共同做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工作。
马卡连柯认为,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学校和家庭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应该成为儿童行为习惯的导师。因为儿童未入学前,一天到晚最亲近的人是父母,父母的言谈举止,是儿童所习见习闻的。就是入园之后,放学回家,还是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言行举止,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实验园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一方面,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题实验的主导思想,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老师们一边摸索,一边完善工作方法,将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研究,辐射到每一个幼儿家庭,争取家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配合幼儿园做好教育工作,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 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在家长的`共同配合下,90%的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一些家长从中也受到教育。
五、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的职责就是传承中华文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向阳路小学附属幼儿园的陈友晶老师认真履行职责,她在《懂礼貌》一课的教学反思中写道:一般情况下,孩子对自己班上的老师都能主动有礼貌的问好。但是,在走廊或校园里,见到其他的老师或家长就不会问候。孩子们的表现,着实让我感受到:这些家中的小太阳、小公主们在礼仪行为上的缺失。我觉得对孩子们进行礼仪常规的教育十分必要。首先,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通过收集一些喜闻乐见,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让孩子们在班上朗诵学习,从中了解什么是文明礼仪,促进好习惯的养成。其次,孩子的礼仪行为是在实践运用中锻炼出来的,于是我根据班上有的孩子胆小怕生的特点,开展了“文明小使者” 的评比活动,每天班里都要选派一位“小使者”,与邻班老师、学生家长打交道,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社交礼仪、养成自己的文明行为。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了责任,体会到了用礼仪行为交往的快乐,逐渐养成了礼仪行为。
六、关注细节,巧用评价,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固化。
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陈鹤琴先生主张在儿童习惯的养成中应多鼓励。他说:“一切的一切,你要用鼓励的方法来控制儿童的行为,来督促儿童的求学。消极的制裁不会发生多大的效果的,有时候反而容易引起他的反感。”因此,教师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与肯定、赞赏的积极评价,会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
盘江路小学附属幼儿园的甘安琼老师在观察记录这样写道:陈阳是个调皮的孩子,特别喜欢玩具。下课了,我听见江绍宜小朋友说:“陈阳,把我的玩具给我”。“不、这是我的玩具”这是陈阳的声音。我走过去对他说:“陈阳,这是小朋友的玩具,如果你想玩,应该怎样对小朋友说”?在老师的帮助下,陈阳把玩具还给了江绍宜。第二天早上,陈阳一入园,就笑眯眯地对我说:甘老师,这是我的玩具汽车,我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我赶紧鼓励他:陈阳做得对,真是个好孩子!果然,陈阳和其他小朋友交换玩具,而且玩得很开心。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循循善诱,会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教师用积极正确的评价方式评价孩子,孩子就会在肯定、赞许、鼓励中不断改正过失,最终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七、创设育人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陈鹤琴先生说的好,凡是可以给幼儿刺激的,都是他们的环境。要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使校园中的一切客体都能对儿童产生有益的影响。延安路小学附属幼儿园的教师在实验研究中,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导向作用,把“妈妈请您先吃!、环境整洁靠大家、不乱花钱、自救方法要牢记,我帮弟弟系鞋带、指甲长了剪一剪等鲜活生动的图画内容搬到围墙上,让幼儿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区域都能与幼儿对话,利用周围环境的因素对幼儿的行为起到促进作用,不断引发幼儿对自身行为提出新的要求,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八、抓住特点,开启智慧,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化。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教师要仔细观察,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善于抓住幼儿好奇的心理特点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会做”转变。如何实现这一转变?百春幼儿园黄恩萍老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午睡摆放鞋子的习惯》的教学反思给出了答案。
我们班的孩子在午睡时,有个不好的习惯,他们总是飞速上床,让脱下的鞋子“随意而安”。每次午间巡视,七零八落的鞋子就像是给我设置的层层障碍,让我气不打一处来。我也曾经多次教育他们将鞋子放到床底下,可小家伙们仍旧我行我素,这个问题让我颇伤脑筋。
我想,这是我们在行为习惯上没有做好,所以,不管怎样强调,把鞋子放整齐,小朋友们就是不听。在冥思苦想之后,我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我用彩色油漆在床下的水泥地上画了不少的艺术小脚丫,小脚丫是一对出现的,而且有着拟人化的表情,一个个都睁着大眼睛,张着大嘴巴,好像在对孩子们说,赶紧把鞋子放到我这儿吧……小脚丫的出现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一来,这些富有童趣的小脚丫,让整个午睡室充满了艺术气息,孩子们都乐意把脱下的鞋子放在小脚丫里;二来,小脚丫一对对的出现,能让孩子将鞋摆放正确,避免起床后穿反鞋子,真是一举两得。从此以后,班级里鞋子乱放的局面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学前教育课题研究与实验,对黄草幼儿园的教师来说,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在实践中,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做,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步一步往前走。虽然,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效,但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去不断深化。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幼儿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可以等待“习以为常”,而应当以社会的价值取向对幼儿加以训练引导。
(一)幼儿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和积累,已掌握一定量的良好行为知识,但在日常行为中,有些孩子还会做出与之不一致的行为举止,特别是在园一个样在家一个样的行为倾向很难改变。如何才能让幼儿把真正学到的行为知识反映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上,使良好行为“习惯化”,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反思的问题。
(二)教师对幼儿行为问题的教育技能有待提高。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幼儿的行为问题尚不明显时采用顺其自然的策略,而在行为问题明显时则会采取极端的手段,还有一些教师面对幼儿的行为问题常常束手无策,比如孩子吮吸手指、偏食、挑食、迷恋动画片失去自控能力等顽固性的行为,不能进行长期有效的矫正。
(三)成人不良行为对幼儿的影响该如何抑制。幼儿是生活在天地间的,他们除了跟自己的家人相处外,还要接触自己家庭以外各种不同行为的人,因此社会环境的行为净化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认真做事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把事做好。我们相信,在课题组专家的指导下,凭着对工作的热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每一位教师都会用心记下自己实践中的点点滴滴,在“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未来的成果中添上浓重的一笔。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良好的心态02-22
医学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论文08-05
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研究08-04
如何培养的良好的职业心态10-30
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09-22
怎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09-22
日常生活中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09-25
培养良好的考试心理状态的方法10-19
化学实验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论文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