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自主发展学期工作总结范问

时间:2020-12-11 10:12:44 个人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个人自主发展学期工作总结范问

  一、目标达成情况

个人自主发展学期工作总结范问

  1、教学中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根据学情因材施教,基本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2、基本胜任副班主任工作,能够井井有条地独立处理班级大小事务,较好地协调学生间的矛盾。

  3、所教学科学生成绩及格率100%,有90%的学生喜欢本学科。

  二、主要工作

  (一)教学工作

  这学期我主要担任二年级三班、四班的语文教师,平均一周18节正课,4节辅导课,并每日按时到岗带好两班的早读、午写。

  1、备课上课

  在教学中,我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保证每课有教案,每课有课件,

  不敢说每一堂课都优秀,但可以说每一堂课都绝不敷衍。

  2、教育学生

  在教育学生上,我对学生严格要求,重视课堂常规,并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努力营造严肃高效与愉快和谐并重的课堂气氛。在课后,我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给学生制定了“课前预习+朗读训练+作业订正”的学习制度。在开学时用一个月的时间培养、训练学生学会系统的预习,包括标自然段、划生字标拼音,朗读课文三遍,组词等;在每天放学后抽查五名学生留下朗读课文,并记下朗读分数以作纵向对比;每次作业均检查学生订正。这三项均严格执行,培养了学生较好的自学能力。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我自创了一套奖励方法,每日给学生画作业红旗、纪律红旗、朗读红旗等,学生得到五面红旗可以换一个红印章,十个红印章可以参加抽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自主发展

  在自身的发展方面,本学年我一共开了六次科组公开课,一次家长开放日校级公开课,一次校级国学讲座,经过紧锣密鼓地备课,反复修改教案,教学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二)副班主任工作

  这学期我担任了二年三班的副班主任,主要负责每天的早读、午写及放学后监督学生打扫卫生,此外也辅助班主任带操、指挥学生有序放学,培优补差,协调学生间的矛盾等等,一学期下来,收获良多。下面简要谈谈我的工作体会:

  1、培养得力小干部

  班干部是老师的左右手,所以我把暗中培养得力的班干部作为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

  内容。我培养了几位得力的小干部,包括卫生监督员、纪律记分员、听写小老师等,让“学生帮助学生”。我为他们定出不同的帮助对象和任务目标,各施其责。还常给班干部定时开会,了解工作的情况,指出不足,教给他们有效的方法,使之能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成为学习的.榜样。

  2、培优补差

  培优工作由于时间原因,很少开展。在补差方面,我主要帮二3班徐智浩、惠开明,

  二4班程昭勋补习功课,时间为每天下午放学后4:30——5:30。补习内容为:抄写每课生字,抄一遍,听写一遍,订正一遍;朗读课文,读多几遍,直到流畅为止;讲解课文难点。补差的效果明显,三名学生均能由刚开学语文成绩不及格到及格甚至良好,在课堂的表现方面也有很大进步,开始积极举手发言。

  3、卫生值日

  刚开始没有经验,学生放学后的卫生打扫总是效率低,哪怕我在班上全程监督,学生的

  打扫速度也很慢。两周后,通过与班主任李跃平老师商量,我们制定了新的方案:1、让全班把自己桌下的垃圾整理干净,自己的课桌摆放整齐才离开。2、值日学生按照意愿与能力各施其职,完成自己的工作后成为“自由人”,可以帮助任何人打扫,对效率高,积极性高的学生给予公开表扬。3、教师身体力行,我也拿起扫把,负责一个组的扫地任务,这点很有效,孩子们开始争着和我“比速度”“比干净”。

  (三)值日教师工作

  作为每周一的值日教师,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在上午7:10分,中午1:50分,下午4:40分到岗,戴上值日牌巡逻检查初中部、小学部的学生上下课秩序,课间情况及突发事件的处理。并按要求做好值班日志的记录。

  (四)学年收获

  辅导学生周铭敏等在校现场作文比赛中获一等奖;辅导二(3)班国学诵读展示二等奖;青年教师演讲比赛一等奖。

  (五)不足

  教态不够淡定,有时会操之过急;对教学方法的掌握还不灵活,经常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偏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保持阳光心态,踏实高效地完成工作,并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个人自主发展学期工作总结范问】相关文章:

面试最后一问该如何问09-06

文艺范简历封面10-24

简历封面模板文艺范10-22

英文求职信范典10-31

关于学校老师述职报告范12-13

范进中举读后感01-12

顶岗实习报告范1500字12-12

求职面试中礼仪失范07-09

外汇借款范合同范本11-14

简历写作经典8问11-07